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
错误举报

第八百七十八章刘璋之死

    如贾诩所料,失去了周不疑这个智囊之后,汉室宗亲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几番努力,发现根本无法救出刘先之后,刘和纠结人手再次上疏,

    请刘辩还都洛阳。

    这一次,刘辩没有犹豫,直接下令,再敢有人提议迁都之事,按谋逆论处,有意让晋王就国者同罪!

    一道旨意,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当然,这是指在刘氏子孙中,得了指使的张扬一系十分低调,并没有掀起半分波澜。

    以皇叔刘和为首的宗室,长跪在皇城大殿之外,请求刘辩收回旨意。

    然而这一次刘辩却表现的强势无比,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下旨道:“自朕在弘农官道被晋王救下之后,诸侯混战不休,百姓十不存一,如今大汉能有

    如此局面,全赖晋王血战百场,死不旋踵。朕非薄幸之人,况且如今飞鸟尚未尽,良弓岂能藏?特诏告天下之人,天下只要一日未平,晋王绝不就国!

    ”

    话说得漂亮,但其中却还隐藏着另一层含义,无非就是责问以刘和为首的一众宗室,在他刘辩差点被杀的时候,你们在何处?在天下纷乱不休的时候,

    你们在何处?在大汉风雨飘零的时候,你们为何不站出来维护朝纲,现在却又想出来争权夺利。再者说,就凭你们,真的是天下诸侯对手,又能指挥得

    动张扬麾下的雄兵吗?

    刘和等人不甘心,很不甘心,但如此明白的责问之意,他们还是听得出来。

    这时的他们才猛然发现,当刘辩离去之后,他们竟然连一点依仗都没有,没有权利,没有兵马,甚至连他们的名头都成为了笑话。于是乎,哪怕再不甘

    心,他们也只能偃旗息鼓,不敢再在此事上纠缠。

    随后刘先和他的家人被放了出来,据毌丘兴的调查,谋逆之事,与刘先无关,乃是有人陷害,至于具体是谁陷害,暂无结果,可能以后也会一直没有结

    果。

    这件事,本来足以让所有宗室让欣喜若狂,但接下来从晋王府发出的一道诏令,使得他们破口大骂。

    刘先被张扬拜为晋王府尚书。

    若是仅仅如此倒还罢了,但最让刘和他们不敢置信的是,刘先竟然没有丝毫犹豫,欣然接受!

    几乎晋阳城中所有的宗室都在咒骂,之前刘先可是宗室之中的骨干,对抗张扬的急先锋,怎么只是进了一趟廷尉大牢,就立刻改变了态度?

    这在刘和等人看来,是背叛,是赤果果的背叛!

    但是哪怕是背叛,他们这些宗室又能如何?刘先已经贵为晋王府尚书,配享千石的俸禄,他们又怎么敢去招惹?

    暗地里咒骂刘先的人倒是不少,但更多的却并非是因为刘先的背叛,而是因为嫉妒。只要进了晋王府,刘先不只有了权利,还有了靠山,远比他们这些

    刘辩不疼,张扬不爱的家伙要好。

    相对于刘先的背叛来说,毌丘兴之子毌丘俭进入晋王府担任侍中反而没有泛起任何的波澜,不过这件事对于河东毌丘家来说却是一件大事。

    侍中虽然不如刘先那个尚书,但也有七百石的俸禄,对于刘先这个年过四十的人来说,刚刚二十出头的毌丘俭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而且河东毌丘家再

    也无需担心会步了卫家的后尘,算是一个大好的消息。

    而刘辩不知是不是为了修复张扬的关系,亲自下旨为张扬赐婚,原卫将军、温侯之女吕玲绮下嫁张扬,封昭阳夫人。另外已故的蔡琰和如今张扬的平妻

    大乔也一同被封为夫人,一时之间,整个晋阳城又热闹起来。

    张扬成亲,尤其还是纳妾,其实是一件小事,田丰、寇准等人不过是口头恭贺一下,没备什么重礼,但这对于那些在晋阳没有后台的寒门士子和并、凉

    的豪门世家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不过,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一件事的发生瞬间吸引了整个天下的目光。

    刘璋死了!

    刘璋如今的年纪并不大,只不过刚刚进入不惑之年,比张扬大将近十岁,但比曹操、袁绍两人则要小不少。对于一个四十来岁的百姓来说,死了很正常

    ,毕竟这个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都很短,一般百姓哪怕生病也请不起大夫,或许一个小小的风寒便能要了性命,但对于刘璋这等诸侯来说,却是有些不

    可能。

    最重要的是,之前的刘璋也没听说有什么灾病,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一下就没了?

    对于刘璋的死,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很清楚,那就是刘璋绝对不是自然死亡,只是这凶手是谁,却很难说清楚。

    有这个动机的人不少,早些年被刘焉清楚的益州世家,不满刘璋镇压的南蛮,一直窥视益州的刘表,还有刚刚拿下汉中,对益州虎视眈眈的张扬,而如

    今的汉中太守贾龙也有着充足的理由。

    所以说一时之间,人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凶手,不过有心找凶手的人也着实不多。

    对于刘璋这个人,有人说他性情温和,乃是少有的仁慈之主,也有人说他暗弱无能,迟早为人所吞。

    总体而言,这些话其实都不错,如果刘璋只是一个普通的汉室宗亲,或者活在大汉承平的年头,那他说不定能成为名动一方的名士,或许不会名动天下

    ,但至少在本地应该有不小的名头。

    但可惜的是,他是刘焉之子,还生在了大汉风云飘摇的年头,就注定无法享受太平的生活,只能每日面对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相互攻伐。

    可最大的问题是,作为刘焉的儿子,他并没有继承刘焉的权谋与手段,终究难成大事。

    当然,若他真是有刘焉的本事,这个益州牧或许也轮不到他来当,福祸相依的道理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刘璋一死不要紧,但益州却不可一日无主,可刘璋有两个儿子,究竟谁来接过益州这一大摊子事,却成了问题。

    刘璋膝下有两子,长子名叫刘循,喜爱武艺,天性好斗,颇有当年刘焉在幽州坐镇之时,镇压异族的铁血手段。对待建宁郡的南蛮,刘循认为应该赶尽

    杀绝,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张扬在草原做得不错,大丈夫就当如此。

    二子名叫刘阐,更像他的父亲刘璋,性情文和,为人恭谦,并没有什么纨绔子弟的习气。视金钱如粪土,喜爱结交天下英雄,甚是得刘璋的喜爱。

    在刘璋还活着的时候,兄弟两人算得上兄友弟恭,一片和睦。但问题是,刘璋死得太过突然,没来得及吩咐身后事,因为他年富力强的原因,平日也没

    有选定自己的继承人。

    那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兄弟两个,究竟谁来继承刘璋的位置?

    别说是兄弟,哪怕是父子,在皇位面前反目成仇的都不是什么少数,刘循和刘阐都不是什么傻子,怎么可能对刘璋留下的位置不动心?更别说还有两帮

    人在其中推波助澜。

    这两帮人也不是什么外人,正是刘璋手下的文武。

    其中一派以中郎将吴懿为首,当年随刘焉入川时的东州系将领为骨干,态度分明的支持刘璋的大儿子刘循。

    理由也很充分,从夏启开始,嫡长继承便是至理,更何况刘循和刘阐乃是一母所出的亲兄弟,自然就应该由兄长刘循来继承刘璋的大位。

    从这一点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益州的大部分将领也都支持,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但问题是,不管是刘璋在世的时候,还是刘璋之妻,两兄弟的母亲庞氏,都不喜欢兄长刘循,而偏爱次子刘阐。

    原因也简单,刘循不爱读书,喜好武艺,为人不拘小节,说白了,就是有些粗鲁,所以,刘璋夫妻两人都不喜欢。

    一般来说,刘璋已死,庞氏哪怕再不喜欢,一个女人的话,也做不得数,但庞氏不同,确切地说,她有一个权利不小的父亲。

    庞氏之父名叫庞羲,论辈分,庞羲和刘璋之父刘焉是一辈人,并且他同样也是当年追随刘焉入蜀的元老,资格比吴懿可老多了。

    刘焉在的时候,还能压制得住庞羲,但刘焉一死,刘璋性格又很软弱,这就导致庞羲十分骄横。刘循不喜欢自己这个外公,不止一次地说过如果自己登

    上那个位置的话,一点要好好教训一下庞羲。就凭这点,足以让庞羲去支持刘阐,更别说还有自家女儿的苦苦哀求。

    再加上益州本土世家同样不喜欢性格暴虐的刘循,使得这两派的实力其实并不差多少。

    于是乎,一场席卷整个益州的动乱,开始了。而害死刘璋的罪魁祸首,却反而没人去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