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番外8
番外(8)
青山街镇那些街坊邻居可不知道罗玉莹的纠结,大家都还在议论纷纷呢。
“我说他罗叔,其实说起来也没有什么配不配的。我看就是没有缘分而已,人啊,都得讲究缘分。”
“对、对、对,当年,玉莹的条件可比曾家那丫头好多了,父母都有工作,爸爸还是医院的院长。玉莹自己也读了大学,有稳定的工作。曾家那丫头父母种田,就是在镇府门口那里开了一家批发部。说起条件来,应该玉莹的条件更好一些。”
“那以当初,后来,曾家那丫头不是成了京都沈家人了吗?人家可是书香世家,是大家族,那就不是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人能比的了。”
“曾家当年那事可哄动了,那个曾家老太太心也忒狠了。听说,直到现在,她换给沈家的那姑娘还不肯认曾家这门亲呢。”
“是啊,直到老太太去世, 人家都不来看一眼,
看来与老太太一样,都是心狠之人。有其母必有其女吗?老太太也算遭到报应了,听说在床上瘫了好几年呢。”
“俗话不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我看这事就应了这句话。”
“嗯,这话说得好,就像汪老爷子,他一生做的善事多吧?许多没钱的病人,医院都不肯接,可是,只要找到汪老爷子,没钱他也会帮人家医治。他这辈子,除了供了几个孩子上学,也没挣几个钱。”
“那倒是,街镇这屋子也建了好几年,孩子们都长长挣钱了,才建起来。汪家老宅还是在京都的汪家在房建起来的。不过,人家现在好了,孙子、外孙都有了出息。大儿子也不错,都去市医院做院长了。”
“特别是阿坚那孩子,多争气呀,现在就是京都人人赞颂的小神医,以后,那得多大出息呀。”
“你们呀,都说错了。如今最有出息的不是阿坚,而是汪老爷子的外孙媳妇,听说都做市长了。”
“这事我们早就知道了,我觉得还是先说如今这事
。之前老爷子一直担心阿坚,我觉得阿坚这孩子一直不肯结婚,就是缘分没到,如今缘分到了,自然就结婚了。”
“你们说,阿坚娶的是不是京都的闺秀?”
“我觉得应该不是,如果是京都的闺秀,大半不肯跟着他回我们这个偏僻的小镇举行婚礼。如今有钱人家的年轻人结婚都是在酒店摆酒席。”
“嗯,有道理,估计就是阿坚的同事,说不定也是我们南方人。入乡随俗,懂得我们这里的规矩。”
“最主要是汪老爷子夫妻都近九十了,他们走不动了,不在这里摆酒席,他们就不能参加婚礼了。我觉得他们肯定是将就汪老爷子夫妻,才把婚宴设在我们青山镇。”
…
人们众说纷纭,不过,大家的猜测却已经接近真相,不得不说,百姓的智慧历来不可小。
汪家老宅住满了人,汪家在京都,省城、市里的宗亲,各房各家都派出代表来参加汪志坚的婚礼。汪志
坚或许不是汪家最有钱的人,在医术上却是最能传承汪家先祖的人。汪家先祖是太医,这是汪家众人最为自豪的地方。
如今,汪志坚进了京都人民医院,成为了京都人们口中的小神医,京都人民医院,在医学界人的眼里,与以前的太医院相差无已。汪志坚能在那里站稳脚跟,还小有名气,这是他们汪家所有人的骄傲与自豪。
因此,即使汪志坚娶一个普通姑娘,他们都会回来参加他的婚礼。何况,汪志坚娶的哪是普通姑娘?那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富豪,是文光集团的小公主。
京都的宗亲知道文光集团,因为陈文干在京都把文光集团发扬光大了。省城的宗亲知道文光集团,因为陈志光本就是在南方省城开创了文光集团。他们家也有人做生意,与文光集团有些交集。东湖的宗亲知道文光集团,因为,陈志光是东湖柳镇人,因为陈志光是侄女、是堂妹汪依桐的小叔。
汪媛媛兄妹也来了,这是汪媛媛第二次来青山镇。记得第一次来青山镇,是他们京都汪家认祖归宗。那
时,京都那边的亲人还有诸多担心,担心认回了穷亲戚,说如果这些穷亲戚不时来打秋风,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如今,他们京都汪家都庆幸认回了这门亲戚,且不说陈文干夫妻在京都的人脉,单单汪老爷子去京都转了一圈,就为他们汪家在京都积攒了不少人气。之前,他们汪家医馆没有什么名气,自从汪老爷子去了之后,许多病人慕名而来。
如果有什么他们解决不了的疾病,那也没关系,不是还有汪小神医汪志坚吗?有他出手,还有沾亲带故的沈琅沈专家,基本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汪家人怕砸了汪家医馆的招牌,从医的子弟都更努力了,不时都会去找汪志坚探讨医学,而汪志坚也知无不言,从不藏私。
京都汪家,可算是占了青山镇这房人的光了。
而在省城的汪家二房,因为汪依桐、汪志坚这层关系,与陈志光也便有了来往,汪家有人经商,自然也沾了不少光。比如文光集团需要某些原材料,第一选
择便是汪家的公司。
东湖的三房宗亲则更不用说了,他们本就经常回青山镇。汪依桐夫妻当年从柳镇调到市区,也是他们使了力的。他们家与汪依桐家逢年过节都有来往,大家自然也会互相帮衬。
如今,汪家与陈家要亲上加亲,他们三房人都喜笑颜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说四叔公就是因为镇守在青山镇,才有这等福气。“傻人有傻福”,四叔公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换来了后辈的幸福。
说阿坚这孩子有福气,好心有好报,护着小姑娘长大,如今成了自家媳妇,这么多年没有白白守护。说小姑娘不嫌弃汪家的家境不如陈家,不是嫌贫爱富之人。说小姑娘是个学习天才,小小年纪就从京都大学毕业了。
说陈文干兄妹俩都是神童,兄妹俩都考上了京都大学,这在古代来说,就相当于考上了状元、进士,一门二进士,如果在古代,那也是顶顶风光的。
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明天,他们可是主家,代表着男方家,要做的工作着实太多。今天,他们要准备好做酒席的米粮、菜肴。
今天,他们要安排谁开车去接嫁妆,谁去迎亲、谁招待老太太的娘家人、谁招待汪景辰妻子那边的人、谁招待京都来的宾客,谁来放鞭炮、谁来搬放烟花。
唉呀,这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这事由汪老爷子的大侄子统筹指挥,所有人,无论家境地位如何,都得能他指挥。
明天的事情更多,如果不安排好,那铁定会乱起来。婚礼在街镇的操场举行,操场的舞台设计成新人拜堂的厅堂。镇街那边布置宴会会场,就由年轻人去布置了。
大操场上要摆多少张桌子凳子,大家可以坐在那里吃点心观礼。整条大街都靠边摆酒席,青山镇所有汪家人,上至八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要出去吃酒席。而街镇的所有街坊都是一家老小参加婚礼,吃酒席,并不是派代表出席。
其他来街镇观礼的百姓,也可以入席,因为摆的是流水席,前面的人吃过之后,后面的来人还可以来吃,凑成一桌人就可以上菜。
街镇的酒店、餐厅,包括街镇许多人家的厨房都被借用了,人家不但会准备好所有材料,还会给借用补助。
这样的派头,在青山镇是独一份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汪家人知道,这撒钱的人不是汪老爷子,而是文光集团的掌门人陈志光。他只有一个女儿,这钱现在不撒,何时撒?
当然,这些青山镇外村的许多百姓并不知道,知道的人自然可以来蹭饭,不知道的,汪家也不会刻意去请,毕竟如果宣扬开去,来的人太多,这菜也没办法做不是?
言情海
青山街镇那些街坊邻居可不知道罗玉莹的纠结,大家都还在议论纷纷呢。
“我说他罗叔,其实说起来也没有什么配不配的。我看就是没有缘分而已,人啊,都得讲究缘分。”
“对、对、对,当年,玉莹的条件可比曾家那丫头好多了,父母都有工作,爸爸还是医院的院长。玉莹自己也读了大学,有稳定的工作。曾家那丫头父母种田,就是在镇府门口那里开了一家批发部。说起条件来,应该玉莹的条件更好一些。”
“那以当初,后来,曾家那丫头不是成了京都沈家人了吗?人家可是书香世家,是大家族,那就不是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人能比的了。”
“曾家当年那事可哄动了,那个曾家老太太心也忒狠了。听说,直到现在,她换给沈家的那姑娘还不肯认曾家这门亲呢。”
“是啊,直到老太太去世, 人家都不来看一眼,
看来与老太太一样,都是心狠之人。有其母必有其女吗?老太太也算遭到报应了,听说在床上瘫了好几年呢。”
“俗话不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我看这事就应了这句话。”
“嗯,这话说得好,就像汪老爷子,他一生做的善事多吧?许多没钱的病人,医院都不肯接,可是,只要找到汪老爷子,没钱他也会帮人家医治。他这辈子,除了供了几个孩子上学,也没挣几个钱。”
“那倒是,街镇这屋子也建了好几年,孩子们都长长挣钱了,才建起来。汪家老宅还是在京都的汪家在房建起来的。不过,人家现在好了,孙子、外孙都有了出息。大儿子也不错,都去市医院做院长了。”
“特别是阿坚那孩子,多争气呀,现在就是京都人人赞颂的小神医,以后,那得多大出息呀。”
“你们呀,都说错了。如今最有出息的不是阿坚,而是汪老爷子的外孙媳妇,听说都做市长了。”
“这事我们早就知道了,我觉得还是先说如今这事
。之前老爷子一直担心阿坚,我觉得阿坚这孩子一直不肯结婚,就是缘分没到,如今缘分到了,自然就结婚了。”
“你们说,阿坚娶的是不是京都的闺秀?”
“我觉得应该不是,如果是京都的闺秀,大半不肯跟着他回我们这个偏僻的小镇举行婚礼。如今有钱人家的年轻人结婚都是在酒店摆酒席。”
“嗯,有道理,估计就是阿坚的同事,说不定也是我们南方人。入乡随俗,懂得我们这里的规矩。”
“最主要是汪老爷子夫妻都近九十了,他们走不动了,不在这里摆酒席,他们就不能参加婚礼了。我觉得他们肯定是将就汪老爷子夫妻,才把婚宴设在我们青山镇。”
…
人们众说纷纭,不过,大家的猜测却已经接近真相,不得不说,百姓的智慧历来不可小。
汪家老宅住满了人,汪家在京都,省城、市里的宗亲,各房各家都派出代表来参加汪志坚的婚礼。汪志
坚或许不是汪家最有钱的人,在医术上却是最能传承汪家先祖的人。汪家先祖是太医,这是汪家众人最为自豪的地方。
如今,汪志坚进了京都人民医院,成为了京都人们口中的小神医,京都人民医院,在医学界人的眼里,与以前的太医院相差无已。汪志坚能在那里站稳脚跟,还小有名气,这是他们汪家所有人的骄傲与自豪。
因此,即使汪志坚娶一个普通姑娘,他们都会回来参加他的婚礼。何况,汪志坚娶的哪是普通姑娘?那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富豪,是文光集团的小公主。
京都的宗亲知道文光集团,因为陈文干在京都把文光集团发扬光大了。省城的宗亲知道文光集团,因为陈志光本就是在南方省城开创了文光集团。他们家也有人做生意,与文光集团有些交集。东湖的宗亲知道文光集团,因为,陈志光是东湖柳镇人,因为陈志光是侄女、是堂妹汪依桐的小叔。
汪媛媛兄妹也来了,这是汪媛媛第二次来青山镇。记得第一次来青山镇,是他们京都汪家认祖归宗。那
时,京都那边的亲人还有诸多担心,担心认回了穷亲戚,说如果这些穷亲戚不时来打秋风,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如今,他们京都汪家都庆幸认回了这门亲戚,且不说陈文干夫妻在京都的人脉,单单汪老爷子去京都转了一圈,就为他们汪家在京都积攒了不少人气。之前,他们汪家医馆没有什么名气,自从汪老爷子去了之后,许多病人慕名而来。
如果有什么他们解决不了的疾病,那也没关系,不是还有汪小神医汪志坚吗?有他出手,还有沾亲带故的沈琅沈专家,基本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汪家人怕砸了汪家医馆的招牌,从医的子弟都更努力了,不时都会去找汪志坚探讨医学,而汪志坚也知无不言,从不藏私。
京都汪家,可算是占了青山镇这房人的光了。
而在省城的汪家二房,因为汪依桐、汪志坚这层关系,与陈志光也便有了来往,汪家有人经商,自然也沾了不少光。比如文光集团需要某些原材料,第一选
择便是汪家的公司。
东湖的三房宗亲则更不用说了,他们本就经常回青山镇。汪依桐夫妻当年从柳镇调到市区,也是他们使了力的。他们家与汪依桐家逢年过节都有来往,大家自然也会互相帮衬。
如今,汪家与陈家要亲上加亲,他们三房人都喜笑颜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说四叔公就是因为镇守在青山镇,才有这等福气。“傻人有傻福”,四叔公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换来了后辈的幸福。
说阿坚这孩子有福气,好心有好报,护着小姑娘长大,如今成了自家媳妇,这么多年没有白白守护。说小姑娘不嫌弃汪家的家境不如陈家,不是嫌贫爱富之人。说小姑娘是个学习天才,小小年纪就从京都大学毕业了。
说陈文干兄妹俩都是神童,兄妹俩都考上了京都大学,这在古代来说,就相当于考上了状元、进士,一门二进士,如果在古代,那也是顶顶风光的。
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明天,他们可是主家,代表着男方家,要做的工作着实太多。今天,他们要准备好做酒席的米粮、菜肴。
今天,他们要安排谁开车去接嫁妆,谁去迎亲、谁招待老太太的娘家人、谁招待汪景辰妻子那边的人、谁招待京都来的宾客,谁来放鞭炮、谁来搬放烟花。
唉呀,这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这事由汪老爷子的大侄子统筹指挥,所有人,无论家境地位如何,都得能他指挥。
明天的事情更多,如果不安排好,那铁定会乱起来。婚礼在街镇的操场举行,操场的舞台设计成新人拜堂的厅堂。镇街那边布置宴会会场,就由年轻人去布置了。
大操场上要摆多少张桌子凳子,大家可以坐在那里吃点心观礼。整条大街都靠边摆酒席,青山镇所有汪家人,上至八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要出去吃酒席。而街镇的所有街坊都是一家老小参加婚礼,吃酒席,并不是派代表出席。
其他来街镇观礼的百姓,也可以入席,因为摆的是流水席,前面的人吃过之后,后面的来人还可以来吃,凑成一桌人就可以上菜。
街镇的酒店、餐厅,包括街镇许多人家的厨房都被借用了,人家不但会准备好所有材料,还会给借用补助。
这样的派头,在青山镇是独一份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汪家人知道,这撒钱的人不是汪老爷子,而是文光集团的掌门人陈志光。他只有一个女儿,这钱现在不撒,何时撒?
当然,这些青山镇外村的许多百姓并不知道,知道的人自然可以来蹭饭,不知道的,汪家也不会刻意去请,毕竟如果宣扬开去,来的人太多,这菜也没办法做不是?
言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