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炮灰安若一世 > 炮灰安若一世
错误举报

第二百九十九章 农家老寡妇(2)

    第二百九十九章 农家老寡妇(2)
    “娘,你醒了。”有人惊呼一声,原来的哭声断了,接着就是乱糟糟的一片,好在,大家可能都知道老太太要休息,有些人就退了出去,当做自己的事情,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当照顾老太太的,自然是照顾老太太,还有人已经进了厨房里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白粥端了上来。
    王老太太喝了些白粥,让人出去,自己躺下睡了过去,而照顾的人大至也知道老太太这是心情不太好,并不怎么想要见她,所以也没有留在屋子里,出去之后到也没有发出声音,只坐在门口开始做起了针线。
    现在家里没钱了,房子已经被房了出去,老四也不见个人,他们一大家子不得不搬到了老宅这边来,这边房子本来就不宽,再加上已经多年不住人了,现在收拾出来,也就一房人能有一间屋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婆婆又病了,她手里那点银钱早就已经贴补进来了,自然是要多做点活计,要不然这冬天怕是没法熬过去了。
    而里屋里躺着的王老太太也不好受,看过发现也就是发烧了,多空间里拿出退烧的药,吃过之后,这才躺下,准备着睡一觉,再去查看记忆,其实就她本人来说,她其实是拒绝的,什么不好穿,非得穿到一个老太太的身上,表示不开心了。
    等到再次醒过来,发现屋子外面有人坐着,也没有起身,拿了热牛奶出来,小口的将一杯牛奶都喝完了,再次闭上眼睛,开始查看原主的记忆。
    然后,看过记忆之后,她真的有种日了狗的感觉,特么,这老太太不止是蠢,居然还会自找麻烦,这也是没谁了,要知道老太太娘家并没有兄弟,当年她爹可是将所有的家产都给了她做陪嫁,还能将日子过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特么,别人都是家里有人恶婆婆什么的,她还真的没有,要真算起来,她自己算不算一个?
    原主出生就及得家里的宠爱,再加上王母当年生她大哥的时候伤了身子,一直就没有怀上,后来她大哥在十五岁那年跟着去当兵,结果就一去不回,这让王家老两口伤心了很久,要不是当时王母再次怀孕,怕是没有办法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样,那怕原主是个女娃子,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喜欢。
    后来,王家更是将所有的产业给了原主做嫁妆,这加起来可是有五千两银子,这算是一笔不错的产业了,再加上嫁给了谢老头,虽然谢老头是个没爹没娘的,早年更是独自出去闯荡,也赚下了一份产业。
    当年他们成亲的时候,两家加起来的产业,不少于八千两银子,这对于农家来说,真的是不少了,谢老头也是有些年法,就想着自己家里有财了,自然是要有个人顶门才行,当时就送了头一个儿子去读书,这一读就是三十年,也就得了一个秀才功名。
    可是这儿子心性不太好,从开始读书之后,就从来没有帮着家里做过事情,最开始一年五两,后来就随着进学的地方更高级价格自然更高,再加上纸笔墨书,这一年下来没有二十两银子下不来,后来慢慢的更是多了起来。
    刚开始在村子里上学时,都是用的黄纸,当时年纪小,大家都是一样的,还有些人根本就用不上黄纸,也没有闹出什么来,后来进了镇子上去上学,这可了不得看到好些同学都用的宣纸,再不肯用黄纸了,时不时还要些银子说是要和同窗聚会之类的,这一年下来没有五十两是下不来的,银子一年比一年花得多,可是到了十五岁连个童生都没有考回来,家里的银子已经花了不下两千两。
    也因为这花钱如流水,原来送去村子里读书的三个儿子,也在认识字后就回了家开始帮着家里做事,而没有继续读书。
    好在下面两个儿子为人老实,也非常孝顺,也没有觉得爹娘这样按排有什么问题,家里家外的做起事来也是很顺。
    可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了,总是要娶媳妇的,他们家虽然还有不少田产铺子之类的,可家里供着一个读书人,银子每年都花得多,他们也不敢太乱花。
    本来娶媳妇因当是老大先娶,再到老二,可是老大不肯娶,说是自己还没有功名怎么能娶,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没有功名,可是自觉自己是一个读书人,怎么着也是能娶一个高门媳妇回来,但是明显人家有些身份的,根本就看不上他,那里会将女儿嫁给他,可是纸门的女儿他自己又看不上,自然是不愿意娶。
    最近到了十八岁都没有娶上媳妇,已经十六的老二自然是不能再等了,再则这三年家里又花去了一千两银子,再这样下去,怕是连媳妇都娶不上了。
    谢老头到底是不甘心,觉得家里总得出一个有功名的,可想着要是家里闹起来也不好,所以在选媳妇这方面,主要就着老实的选,至于其它的反而是没有要求。
    就这样家里给老二选定了现在的妻子赵氏,家里已经没人了,是个孤女,本来这样的女孩子是不好嫁人的,可是谢家不想要出采礼,对于媳妇的娘家也没有什么要求,赵家长辈就作主给定下了这门婚事,在三月内就将婚事给办了。
    这下谢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婚事办了,下面的三儿子才十岁,就想要再要办,也得要等到五年之后了,谢老头觉得到时候大儿子怎么着也能中个童生了,因为这样的念想,就是后来儿子问家里要银子,也是尽量满足。
    这一过就是两年多,又到了童生试,突然有一天谢老大回来了,让家里给两千两银子,他要娶县承的女儿为妻,这可是把老谢家给吓了一跳,家里已经为大儿子花了不下四千两银子,这其中还有这些年赚回来的一千两,要是再拿银子出来,就得用老本了,谢老头自然是不怎么愿意,可是娶一个官的女儿怎么都是好事。
    本来着着去打听一下再做决定,可是大儿子说机会就这一次,到时不止能娶到一个县承的女儿回来,还能拿到童生的名额,这下谢老头真的心动了,直接拿了两千银子给对方,他们自然是不会知道,其实真正的采礼只要一百两,再送了五百两银子给县承,这一下他落在手里的银子就有了一千四百两,再加上他前面多要的,其实他手里已经有两千多两银子了。
    早早就在县城里买好了房子,准备着成亲之后也不会再回村子里,至于房子的事,到时推给县承就行了,他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与那些个泥腿子一起住。
    别看谢家拿出了三千两银子,可是他们家也买了不少东西,再加上谢老头年纪也大了,再也没有出去跑过,家里的收入上不去了,再像以前那样来银子已经不可能了。
    好在,没过多久谢老大真的考回来一个童生,这可是把谢老头高兴得三天睡觉都哈哈大笑,只是好景不长,他也发现了儿子比以前更不愿意回家了,每次回家也就是要银子。
    而大儿媳妇连回家都没有过,见到谢家老头和王语苏都很是嫌弃,每次过来都让人拿了粗布垫子,才让两人坐,而这粗布垫子每次在两人走后就直接扔了,有时候还是当着面扔的,这让谢老头心里很是不舒服,可也不愿意将人得罪了,要不然儿子怎么办,这好不容易考上的童生,可不能因为他们就没了。
    这一过就是五年时间,这期间谢老大又拿走了谢家两千两银子,这下谢家除了还有几十亩地,就是一处房子,与普通的农家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而谢老头到底是不甘心,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难不成连个秀才都供不出来,可是心中再不甘,家里的日子还是得过,老二当初娶媳妇的时候,他的要求是不想要娶一个找事的,现在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自己家里出了一个童生,这身份已经不一样了,自然不能再娶那些个农里人,就打算找一个书香世家。
    这其实就非常难了,后来李氏的父亲病重,谢老头一咬牙,拿了五十两银子做聘礼,娶了李氏回来,而李家还真的是书香之家,他们家三代以前还出过大官,只是后来落破了,就是这样家里也是要比普通人体面。
    当然这说的只是房子,其它自然是什么都没有了,就连书能当的都已经当完了,李家除了有读书人的名声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了。
    李氏因为感激谢家救了她父亲一命,在谢家也是什么事情都做,从来不偷懒,家里两个媳妇都是实存人,到让谢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当然这是谢老大不回家里来要银子的时候。
    这日子又过了三年有一天谢老大突然说要带两个妹妹去城里住一段时间,谢家人虽然觉得不解,要知道他家那刘氏可是最看不起他们这些人了,又怎么会愿意将家中两个妹妹去住,虽然心中存着不解,但是儿子愿意亲近家里人,他们自然是愿意接受的。
    没多久谢老大就成了秀才,而谢家的两个女儿再也没有回来,谢家人一开始还因为谢老大成了秀才而高兴,后来就发现不对味儿了,这次考秀才谢老大也回来要了银子,但是居然只要了两百两,将家里存着的现银都要走了,还买了五亩地,谢老头就是担心银子不够使。
    可是太奇怪了,谢老大并没有回来要银子,就是考上了秀才也没有回来显摆,这就有些不正常了,谢老头想着不对味,就带着二儿子和三儿子去县城里找大儿子问问,这一去才知道儿子为了秀才,居然将两个女儿送给县令和知府做了小妾,而且还是签了卖身契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