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晋末琐事 > 晋末琐事
错误举报

>晋末琐事——金桫椤(47)

    陶姜道:你认为呢?
    谢重道:不如放出口风去,就说这新任相国刚刚执政,就沉迷声色,连日不入朝堂。
    陶姜点点头,道:再将这阁中以往之事渲染渲染。
    谢重笑着道:老师放心。
    二人还在说着,只见有一从人,打开了阁门,请他们上楼一叙。深深的对视了一眼,陶姜便与谢重,登上了阁的四层。
    这阁本是谢重花费重资,命人修造而成,于是对此阁的格局十分熟悉,引导老师来到顶层会客之所。这次,他聪明了起来,在门外等待了片刻,有从人打开厅门,这才走了进去。
    屋内的窗子已经被关了个严实,帘帐也都拉了起来,外厅里点起了烛火,内堂却没有,并且分隔二处之地,也挂了纱帐遮挡,不像是议事,倒有些垂帘听政之态。
    陶姜毫无尴尬之色,先施了礼又向纱帐内的桓玄道:午时已近,行刑台已经就绪,您还要带珝公子去观斩么?
    桓玄道:不必了。
    陶姜道:刘牢之已经暗中打点了行装,出城去了,他所残留的余部,共计不到五百人,已出城三百人,其余已被暂扣各城门。
    桓玄道:一个不留。
    陶姜又道:主公何时追赶刘氏逆贼?
    桓玄道:不急,给他三日时间折腾,要他知道自己走投无路,有个三日也就够了。
    陶姜道:可快马通知殷仲文,让他先行斩杀刘敬宣。再设法告知刘牢之即可。
    桓玄点点头道:全凭先生安排。
    陶姜道:主公身体可是有何不爽,要不要在朝堂之上告几日假。
    桓玄一愣,道:啊,无妨,只是小伤,不劳先生挂怀,朝堂之事,有劳先生了。
    陶姜道: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浮动,还是小心为好。军政大事,还是要主公亲自下决断,方可抚慰朝中文武之心。
    桓玄想了想,道:先生以为如何?
    陶姜道:明日起,我便命谢重将奏折通报全部送来此处,由我与主公现事现议,莫要耽搁了大事。
    桓玄的小心思全部成了泡影,只能败兴的点头称是。想着只有兄长和殷仲文回来,才能脱身了。
    又耽搁了许久,陶姜先生终于有意起身告辞,却告知自己要留下阁中,已派从人将一应物品,搬来此处,要日夜与桓玄商讨国家大事。桓玄只好应允,又悻悻然叹气。
    谢珝见到陶姜前来,便知道了他的来意。如果说之前两人共商的大计,他没有放弃之意,任凭此时谁都不会相信。可是要他彻底放下一切仇怨,全心全意接受眼前的人,怕是自己也难以做到。
    矛盾日日夜夜的困扰着自己,想看着那人就此死去,了结所有的往日之仇,又想与他朝夕相对,片刻不离。
    这样想着想着,就走到自己以前常常一个人悟道的净室。对外说是闭关修行之所,实则却挂着老师的画像,日日相对,留存思念。如今,虽然只留下一块摘去字画后,显眼的白色墙壁,看去却依旧锥心刺骨。
    回忆起老师的点点滴滴,愁思又起,不知他在那个世界,过的如何?天冷可有加衣,日晒可有遮伞,是否能吃得饱,穿的暖。
    会不会想念自己,还有没有话要对自己说。
    桓玄将正事处理好,又安顿了陶姜先生,已是接近日落,四处寻不见谢珝,在四楼来回转着圈,最后在这壁橱样的门中,找到了已经睡熟了的人。
    他蜷缩着身体,像是有些冷。桓玄走过去想唤醒他,却发现虽是睡熟了,他的眼角、脸上还挂着泪水。
    四处打量了周围,发现这间小小的屋子,没有什么摆设,只有这张席子,与对面一面墙上的一块旧痕,似乎是将什么挂幅取下后,所遗留下的。
    桓玄心中一动,难道?
    本来开开心心的带他回来,只是想再见到那明媚的笑颜,却引起了他的愁思,如今以泪洗面的睡在这里,真是让人心疼。
    桓玄抱起谢珝,回到了寝室。把人安放在原先那张不宽的榻上,才发现,没有多余容纳自己的地方,这可如何是好?
    索性就在让他先睡吧,毕竟自己还有堆山填海的奏本没有处理,这陶姜先生真是勤勉的有些过度了。
    不过桓玄自从入了这建康城,才发现,陶姜先生不仅饱读群书,无所不知,人情世故无一不精,连审阅案牍,也颇有心得。
    因为但凡是他预先过了目的,都能将其以极其便利的类别进行划分,有关联的,甚至有内在联系的,放在一处,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让将要审阅之人,轻而易举便可读懂。
    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州府事情再多,也不及如今整个朝廷的事情多,自己虽然从小就被教导要善于整理案牍,却没有先生这般得心应手。
    一边看着奏本,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掌灯时分,刚想放下手中的事务,歇息一下,喊谢珝起身吃点东西,便听到了阵阵呜咽之声。
    桓玄对这个声音极其敏感,因为怀抱入眠那么多个夜晚,相隔不了多久,谢珝便会因为梦魇,尖叫呻|吟哭喊挣扎而惊醒。
    于是快步就来到榻前,搂住了全身僵直,呼喊着,抽搐着的人。他知道只有让谢珝缓缓从梦中挣脱出来,才会让这一切停止,只是不能过于强硬,因为那样会吓坏了正魇住之人。
    他一边低低唤着:彖之,我在,有我在,别怕。一边擦去他满头的冷汗。
    重复了几次,怀中之人,终于有了反应,努力的睁开了眼睛,盯着他辨识了半晌。
    往日谢珝只要醒过来,再安抚一会儿,便会冷静下来。可是,今日,不知为何,看清了自己的脸后,竟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桓玄有些诧异,却没有时间多想,便抱住了哭的像泪人般的谢珝,好生安抚着。
    任怀中之人,又放肆的哭了半晌,才觉察慢慢的收敛,好像有些止住了。便想替他擦干泪水,柔声安慰他几句,却没有想到,刚刚松开些怀抱。
    便有两片温柔的唇瓣,向自己贴了过来。
    第74章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爱人两厢斗嘴,调情逗趣时,总想弄哭对方,再用爱抚来化解。
    可是当爱人哭泣着拥抱自己索吻时,就全然不顾念的与之欢好,似乎又有些趁人之危。
    于是桓玄虽然热络的回应了这开天辟地的主动,却没有将计就计,攻陷新的城寨。拥抱与爱抚虽然不断,可是更像是安慰,缺少了旖旎的情|欲。
    谢珝的情绪渐渐平和了下来,泪也收住了,动作也停住了,虽然搂着自己脖子的手,还没有从后颈放下,却没有其他表示了。
    桓玄一边有意无意的,继续蜻蜓点水的触着他的嘴唇,一边用眼神询问着他是否满意。
    毕竟,比起做君子来,禽兽更容易一些。
    谢珝垂着睫毛,又恢复成了以往的泰然样子。此时,却只有吻着他的人,才知道,这副冷若冰霜的姿态背后,是怎样一副光景。
    又亲昵了半晌,桓玄便道:已经酉时了,要不要起身吃点东西。
    谢珝想起,自从两人回到阁中,还未进过半粒米,又是荡秋千又是唱歌,后来还反正确实有点饿了,便点了点头。
    烛光掩映下,谢珝吃饭的样子真是好看,比欣赏一幅字画,观看一块美玉,还要赏心悦目。
    灯明影亮下,桓玄脸上的印记真是显眼,比桌上的酒盏,池中的莲叶,还要花好月圆。
    两人都带着浅笑,这顿饭吃的看似美美满满,其实一个人垂涎欲滴,一个人忍俊不禁。
    若是允许你喘息片刻,那还叫铁面无私的陶姜先生么?晚膳刚刚用完,陶姜先生便又有事情前来禀告了。
    谢珝虽然没有想好何去何从,却不想在两人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再插足一个心怀叵测之人。于是便提出,要一起去书房听听这正事。
    不过,让这位面负重伤的桓相国抛头露脸之前,还是要遮掩遮掩才好,不能让外臣看了笑话。于是谢珝便带着桓玄,来到阁中二层,主舞台之后的备室内,寻找些掩盖之物。
    这备室,平日里是那些舞姬、乐师更换衣物,梳妆打扮之地,什么胭脂水粉,描眉画目的物什都有。之前阁子被废弃之时,这些物件来不及带走,于是还妥善的躺在柜子上的梳妆盒中。
    虽然谢珝登台从来不用这些,却对每样物品如何使用,有些心得,拿出一只粉盒,打开,颜色深了,再换一个,颜色又淡了。他挑挑选选,开开合合,最终,挑了一只合适的,对着桓玄的脸比了比。
    桓玄被按着肩膀坐在一个圆凳上,见谢珝拿着比平日里写小楷还要小两号的毛笔,蘸了蘸盒中的粉,就向自己的脸上涂了过来。
    本来还有些无所适从的躲躲,可是轻柔的触感袭来,有些痒又些舒爽,这才放下心,任君采撷。笔尖在印痕处,一下一下的点着,像是在挠他的心,一扫一扫的撩着。于是他一把搂住了面前之人的腰,往自己怀里带了带。
    谢珝无暇顾及这伤患的得寸进尺,搂着腰还不够,闲暇无事的手,朝自己的衣襟下摆内伸啊伸的,没有一刻老实。
    描画了半晌,终于将整个伤痕盖住了,想必在灯光昏暗处,不容易被察觉,谢珝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才赫然发现,那双毫不满足的手,已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忍无可忍,既然右脸颊上有个咬痕,就不会介意左脸颊上有个掐痕了吧!
    只听哎,哎?哎哎!!!
    怕是两人这妆,还得再补一轮了。
    谢重本来只是送些物品案牍给老师,就应该回府了,只是他看着那对儿时时刻刻腻腻歪歪,欢声笑语的,甚是心痒,便以侍奉老师为由,留在了阁中。
    陶姜心中倒是没有多想,因为如何设法将此二人挑拨到刀锋相对才是他要思虑的。忍辱负重,看戏就看戏罢!
    见二人去楼下多时未归,谢重便与老师商量道:桓伟一向是桓玄最为信任且倚重之人。如今桓氏的崛起,最重要的人就是他,是否
    陶姜道:在桓氏登基前,此人确实不能留了,不然将来作战之时,很难对付。
    谢重道:顾将军所向披靡,区区桓伟,不足话下。
    陶姜道:顾将军世代忠臣,不会想看到桓氏颠覆朝廷,却也不会为了我们歼灭桓氏。
    谢重不解的问道:顾将军与老师是至交,这点忙都不肯帮?
    陶姜道:他为人刚正不阿,当年受人所托,看我实在可怜才出手相助。可是在大是大非上,他不会有所偏向。
    谢重道:那我们怎么办?
    陶姜道:如今只能四处散播谣言,说桓氏也是酒色之徒,整日里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谢重道:只好如此。
    陶姜道:桓氏谋朝篡位之时,天下定有义士征讨,到时候我们只要见机行事便可。
    谢重道:老师深谋远虑。
    陶姜道:我让你准备的物品,可逗都备齐了?
    谢重道:全齐了。
    陶姜道:谢珝知道太多,若是不能让他回心转意,就只能杀了他。所以希望他能信守承诺,不要妇人之仁。
    谢重道:那二人看着如胶似漆,怎能拆的开啊!
    陶姜道:为何人常道死者为大?
    谢重点点头,笑着道:徒儿受教了。是啊,在活人永远比不上死人这一点上,他谢重最有发言权好么。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桓玄和谢珝才上楼来,两人牵着手就走进了议事厅,毫不避讳这眼前的师徒二人。
    坐定后,桓玄便向陶姜提出几个首先要做之事。
    首先是如何安民,司马道子等人如今已经被斩于市井,天下之人定然是惶惶不安,怎样才能做到,让官员安心,让百姓安乐,是头等大事。
    二则是继续除恶,司马氏有众多依附之人,甚至朝上朝下还有很多亲信余党,要想全部去除,还有待考量。
    三则是荆江二州虽然推行用纸制度多时,可是朝廷中还是在用竹简行文,十分不便,此法度应该推广全国才是。
    四则是清理寺庙庵堂,将不是真心修佛之人驱赶出去,法办凭借这一身份四处为非作歹之人,若是不能守戒,该杀的杀该放的放,总之不能留。
    听完了前三条,陶姜先生没有很大惊讶,只是这第四条,在座几位都能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桓玄如此介意。
    司马道子对黄袍之好,天下皆知,女尼男僧,来者不拒,如此有辱佛门清净之事,在他权倾朝野之时还被大力推行,确实应该查封治理。如果没有支妙音之流,怕是朝廷里还清净些,他的挚友也不会
    不过心中知道并不代表要言明,陶姜先生思考了片刻,便把这四个提议的实施方案的大方向说了说,至于详细的,只能是尽快安排。不过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这火烧的好不好,会对将来的仕途有很大影响。
    除恶,推行用纸,整治佛道,都是此时可以好好做的,只是安民的话,对于陶姜来说,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了。不过此时此刻,他还要点头称是,山呼英明,做戏做全套。
    谢珝听了桓玄的提议,觉得桓玄虽然年轻,却对国事十分擅长,以下几个举措,实行到位的话,很快国内就会繁荣起来,民愿所向,人心安定。
    想起以前老师也曾发过愿,让百姓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天下才能太平。而民富庶,国才能强,外敌才不敢侵犯,或许有一天,还能收复失地,守护祖籍,一统九州。
    可是如今,他不在了,同样有这份宏图大志的人,坐在自己面前。自己该怎么选?选了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就等于选择了对老师的背叛。连为他复仇都不能彻彻底底么?自己是有多无能。
    可是若真的选择了痛下杀手,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恋呢?
    等等,既然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去留恋,不如
    这个想法太危险了,也太极端了,如果真的这样做,就会成为仇者快亲者痛的傻事了。此事不宜考虑过多,还是要再想想。
    四人讨论各项事宜,不知不觉就将近子时,就是睡了午觉的谢珝,也有些困倦了,何况身体本就虚弱的陶姜,脸色看着更加不好。
    桓玄觉得事不宜迟,也到了休息之时,便招呼三位各自去休息。
    谢重立刻假模假式的搀扶起老师,引他回房去了。这对师徒近来在人前仍是父慈子孝,十分热络,却不知暗地里关系如何。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