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嘉年 > [三国]嘉年
错误举报

>[三国]嘉年——左篱(142)

    能让你查了这么天都查不出头绪,诩倒是越来越好奇这背后谋划一切的人是谁了。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说话间已经走到了议事厅。望向厅中,曹操正坐在案后看着一卷文书,门口的仆人正要进去禀报,郭嘉已经先一步跨入了门槛。
    明公,嘉
    贾诩见郭嘉突然停在那里,正是疑惑,待看清厅中除曹操外的另一人时,也不由脚步一顿,素来波澜不惊的面容出现了一丝裂缝。
    坐在左侧席上的是一位身着赭色衣袍的人。他面容俊秀,神情怡然,可谓是一表人才。但真正让贾诩惊诧的是,此人的容貌与郭嘉居然十分相似。不过,倘若再多看几眼,就会发现此人鼻梁更加高挺,眸子中的神采与郭嘉也差别万殊,在端着茶杯的手的虎口处,能看到一层薄薄的茧子,这是常年操持兵器才会留下的痕迹。所以似贾诩这般熟悉郭嘉的人,虽然乍一见会惊讶,但很快就能将二人分清。而那些与郭嘉仅几面之缘的人,则很难分辨清楚了。
    看这个人腰间配的饰物,倒像是西凉的东西。而贾诩却从不记得西凉曾有这样一位人物。又不由想起来时路上,郭嘉劝他今日不要好奇心过重的话,心头闪过一丝狐疑,再看郭嘉此时的表情,看似惊讶无比,可未免惊讶的太过刻意了。
    老狐狸眼珠转了又转,待向曹操行礼作揖完时,已经想好了一会儿告辞的借口。
    奉孝和文和来了啊。曹操放下竹简,抬头看向郭嘉。他见郭嘉神情微妙的看着侧席之人,又转过头来望向他。
    四目相对,曹操隐约猜到了些什么。
    曹操心中暗笑,面上却不表,开口为郭嘉解惑道,这是骑都尉孔桂孔叔林,是杨秋将军的使者,今日随元常刚刚回到许都。
    见过牧复监、贾大夫。孔桂站起身,向郭嘉微是一揖。他的声音十分和柔,完全不似西凉人的粗犷,早闻郭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风姿过人,气度不凡。
    郭嘉却没理会孔桂,转身先问曹操道:元常已经到许都了?那怎么不见他来见主公。
    曹操道:元常在来许的路上遇到了流窜的匪盗,受了伤,孤让他先回府去看大夫。你来之前,孤正和叔林在说这件事。他将刚才正在看的竹简递给郭嘉,这是驿站送来的关于此事的文书。更详细的事,孤已经问过叔林了。叔林,你把当时的详细情形与奉孝再说一遍。
    孔桂点点头,面色平静的将作揖的手收回,全然看不出被郭嘉无视的尴尬。他静静的等郭嘉将文书看完,好整以暇的开口道:事情发生在兖、冀交界之处,当时连行了两天两夜的路,众人都很疲惫,所以在匪盗来袭时士兵反应不及,才让司隶校尉受了伤。那伙流匪有仅一百人,从被斩杀的流匪的衣着看,桂猜测或许可能是流窜山野的黄巾余孽,可惜没有留下活口。
    元常受了伤需要休养,那不知这段时间军中是何人在主事?
    孔桂的回答仍是四平八稳:仍是司隶校尉在主事,但有些杂事司隶校尉会交给属官。可惜桂才疏学浅,未能帮上什么忙。孔桂是杨秋的人,不是钟繇的属官,不会有机会接触到事务,更不可能在军中动什么手脚。孔桂这么说,便是不着痕迹地企图用他没有任何收益为理由,巧妙地除掉自己的嫌疑。
    毕竟,若没有军中的内应,哪能那么容易遇到敢袭击军队的流匪呢。
    那厢,曹操请贾诩坐下后,询问他的来意。
    回禀主公,诩此来是为朝中之议。虽然一直以来,贾诩对太中大夫一职仅领其禄,不行其政,但遇到一些重要的事,还是需要由他来向曹操禀报,但事情太过冗杂,诩恐口齿笨拙说不清楚。不如还是由诩另拟成文,再呈给主公。
    说完,他微抬眸,用目光向一旁指了指。
    曹操顺着贾诩的视线,也瞟了眼正在给郭嘉讲述详情的孔桂。能让贾诩特地来此一趟的朝中的议论,绝不可能是寻常的无用之谈,让西凉杨秋的人听见,的确会有风险。但依常理,贾诩禀事时,他必然会让外人退下,贾诩根本无需担忧。至于年老口齿不清,一听便知是推脱之言,贾诩这么说,只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不想趟今日的浑水,所以才顺着话找借口请辞告退。
    曹操又想到郭嘉刚才直接无视孔桂的举动,愈发觉得今日郭嘉与贾诩都奇怪的很。而这其中原因,似乎又与孔桂脱不了关系。
    果然,贾诩说完这些话,就要起身告退。却在这时,一个黄门宦侍远远走了过来,一见到曹操,他便谄媚的笑了起来:圣上有旨,不知丞相
    曹操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陛下的旨意,臣自当全礼以待。说完,起身从案后走出,恭敬的弯身以礼。
    这黄门本想讨好曹操直接把圣旨奉到曹操案上,结果还没卖出去,就先碰了个硬钉子。他只能讪讪低下头,避开曹操凌厉的目光,展开圣旨宣读道:
    朕闻先祖定朝,以功行封,示天下无私,方可免处士蔽贤之议。丞相子丕,少有大志,久在军旅,功勋实着。今以协丞相定江东之功,除为五官中郎将,录副丞事。
    臣曹操代犬子谢陛下圣恩。
    黄门离开后,坐回到案后的郭嘉先笑道:陛下这次的封赏倒是给的痛快。
    曹操将圣旨卷卷放到竹简上。皇帝这次对曹丕的封赏,在意料之中,而具体如何封赏,也是他权衡之后,告诉皇帝的。只是他本与郭嘉一样,以为皇帝还会刻意拖延上几天,没想到这次的圣旨来的倒是痛快的很。
    想到宫中的皇帝,曹操不禁暗暗叹口气。他不是不知在江东平定之后许都局势的微妙,只是到这一步,无论哪一个选择,都已非他能左右。
    这时,郭嘉又道:不过,明公为陛下披坚执锐十几年,公子们亦多次身涉险境。如今,明公却仅袭父爵,几位公子亦是无一人得享爵禄,嘉到不知陛下何以能得以功行封的美称。
    贾诩微微蹙眉。他感觉到郭嘉话语中的不对劲,可他已经失去了远离今日这趟浑水的机会。
    曹操用玩笑的口吻道:那不知以奉孝之见,这封赏应当如何?
    既是论功行封,那几位公子,必当享以县侯之爵。而明公,嘉以为,至少应当配赤绂、冠远游,尊以王位。
    话音落下,厅中突然静了下来。许久,曹操才缓缓开口,声音不辨喜怒:奉孝这是忘了,汉家非异姓不可称王,王则天下共击之的祖训?
    郭嘉轻笑了一下,好似没注意到曹操眼中的阴沉,声音中带着淡淡的嘲意:二袁束手,南土归附,当今天下,还有谁能与明公争雄?就连现在这个汉室,不都是全依靠明公才勉强苟存的吗?那又何必理那些百年前的陈词旧调。别说了是王位了,就是
    奉孝!曹操轻呵道,你今日来时又喝酒了吗?怎么尽说些醉话!
    曹操有意让郭嘉闭嘴,但今日郭嘉却似乎铁了心要将所有的窗户纸戳破。他站起身走到厅中央,坚持道:嘉没有醉,而是明公醉了,醉在汉氏忠臣的梦里醒不过来了。自桓灵以来,汉道陵迟,等到董卓入京之后,十八路诸侯中除了明公,何人还心有汉室?还不是明公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的把那小皇帝救来许都。结果呢,朝中那些迂腐的大臣皆以明公为奸臣,连陛下也不知好歹,屡屡听那些小人的话,甚至想加害明公。天下乃有德者而居之,让汉臣有爵禄可食的是明公,让百姓免于战火荼毒的是明公,汉家的气数早就尽了。既然天下人早已不将明公视为汉臣,明公不妨就顺了他们的愿革了汉家的天命,又有何愧?!
    曹操拍案而起,怒道:郭奉孝,是不是孤往日待你太过宽容,让你连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
    明公
    你再多说一句,孤立刻治你的罪!
    郭嘉咬着下唇,似乎是用了极大力气,才不情不愿的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可是,嘉替明公委屈。
    曹操一怔,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一旁的贾诩默默地将杯中的茶水饮尽。现在,他到不惋惜未能提前离开了,能留在这里看到这出好戏,哪怕会惹上些麻烦,也算是值了。这戏中的二人心意相通,即便没有事先商量过,配合的却也十分默契。这场不温不火的戏,唯一能诓骗的,想要诓骗的,怕也只有新来到许都,对郭嘉还不甚了解的人。
    孔桂见贾诩望过来,微微点了点头。他唇角始终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容,面色平静的仿佛对正在发生的争吵置若罔闻。他的淡然与和柔像一层浓浓的雾气,将他真正的情绪精心的笼了起来,无法让人窥测到他的内心。
    贾诩未听说过孔桂此人,但却了解杨秋。孔桂这样的人,不会甘心为杨秋那样的人奔走效力。
    这边,曹操似乎因为郭嘉最后的那句话大卫触动,沉默良久,深深叹口气,道:奉孝今日来见孤,所为何事。
    邺城有些事需要嘉提前赶去处理,所以特来向明公辞行。
    也好,你早日动身吧。还有曹操顿了顿,终究还是没能把训责郭嘉的话说出口,罢了,等孤回了邺城,再与你说。
    郭嘉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曹操沉着的脸色,只能悻悻的草草行礼,转身离开。
    曹操又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厅中剩下的人。刚才郭嘉的话,贾诩听到与否无关紧要,但是孔桂
    丞相不必担心。孔桂十分善解人意,无非是些酒酿,桂此次来许都,也带了几坛西凉的好酒,郭先生也就不会再因为无酒酿之事与丞相置气了。
    曹操略是诧异。
    桂只记得什么醉与不醉的。孔桂向曹操轻眨眨眼,疑惑道,难道刚才丞相与郭先生说的不是酒酿之事吗?
    曹操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不由哈哈大笑:好你个孔叔林!孤到真舍不得放你回杨秋那了。这样吧,过几天随孤一同回邺城去。
    孔桂唇角仍噙着和柔谦顺的笑容,一切都仿佛是精心算量过的一般。他躬下身,抬起作揖的手,隐下眸中淡淡的嘲意与不屑,道:桂领命。
    第154章 第154章
    你说的郭嘉也不过如此。
    不速之客到此的第一句话满含不屑,与他在曹操面前的和柔简直是千差万别。
    杨修抬头看向闯到他屋子里的孔桂,眼中不禁滑过一丝烦躁。这次从南边回来,曹植随大军前往了邺城,他则为了看望父亲杨彪,独自回到了许都,也顺便将自己此次军中的事情一应详细禀报给了父亲。果不其然,父亲又骂了他一顿,不仅是与过去一样骂他与虎谋皮,还因为他想要除掉郭嘉的想法大加斥责他自不量力。若是过去,他肯定会对父亲的话不屑一顾,阳奉阴违,可这一次,不知怎得,他第一次觉得其中或许,真的有几分道理。
    他曾经以为假手徐州的人来给郭嘉下毒,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留下证据,所以虽然失败了,也并不能说明他技不如人。可按照近些日子在他回到许都后四处搜集到的情报,他突然沮丧却又感到可怕的发现:如果郭嘉重视起来去与他计较那件事,证据真的很有可能会被找到。郭嘉后来对他说的那些话,不是恐吓,而是的确在认认真真的告诉他,只要他想,他真的可以随时置自己于死地。
    原本,他以为再复杂的棋盘,他也可以一眼看破其中玄机,化繁为简,成为最后的赢家。而现如今他却意识到,棋盘远比他看到的要复杂的多,他之所以觉得简单,不过是因为一直都在管中窥豹。而郭嘉则站在一旁,嘲讽的看着他在这里自作聪明。
    不,更可能的是,若非自己主动出击,郭嘉连看他自作聪明的兴趣恐怕都没有。
    尽管他的自尊心让他完全不想承认这一点。
    而现在,孔桂的出现,让自尊心深受打击的杨修更加烦躁。明知道郭嘉和自己是敌人却又不敢再对郭嘉下手的窝囊感已经够让他不爽的了,现在又来了个与郭嘉长的这么相似的人。而且真论起来,郭嘉尚且还是颍川人,无论家世高低至少还有些士族的恣意风流,而这孔桂虽然看上去华袍锦衣,好像与中原士人一样谦和温雅,翩翩君子。可名士之所以为名士,恰恰是因为任体自然,不必刻意矫揉造作,也自成风流。孔桂这般做派,只会让他觉得东施效颦。而在与孔桂交往密切,发现孔桂本性中的自命不凡之后,杨修更是无比厌恶此人。
    凉州蛮夷!
    杨修心底暗骂了句,却不得不起身相迎。无论如何,孔桂是支持曹植的,且极其得曹操喜爱器重的。在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的当下,他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为四公子扳回一局。
    他语气平淡的问道:怎么,你见到郭嘉了?
    孔桂走到杨修对面席上坐下,道:当然是见过了。接着,便将那日在丞相府中所见的情形一五一十告诉了杨修。
    听完孔桂的讲述,杨修不禁蹙起了眉头:你说郭嘉进言让丞相称王?还因此与丞相起了冲突?
    嗯。孔桂拿起案上的一块糕点扔到口中,嚼了几下嫌弃道,怎么没什么味。
    中原的糕点以精致为主,哪像你们那种蛮夷之地的吃食。杨修心中更是厌烦,但还是得耐着性子:你不觉得,这有些蹊跷?
    当然蹊跷,蹊跷极了!孔桂道,代汉自立这种事,郭嘉再蠢再急,也不可能当着我的面提出来,连丞相呵斥他也不肯住口。郭嘉那天的话,估计都是演给我看的。
    杨修点点头,还算这孔桂有点脑子。
    他们演这一出,无非是要通过我试探西凉对此事的态度。那日如果我稍微露出不赞同的神情,丞相恐怕就该呵斥我了。孔桂又往嘴里扔了块糕点,话锋突然一转,但既然是要试探我的态度,那就不可能全是演戏。他们那天的话,至少有一部分还是真的。
    杨修问道:什么话?
    这第一,丞相想要代汉自立肯定是真的。当初丞相不就是因为一没兵甲二没家世,才要靠扶持这个皇帝增加声望,忍着当个汉室忠臣的名号。现在天下都平定了,皇帝还有什么用?把皇帝赶下来是迟早的事。如果郭嘉私下与丞相说,丞相绝不可能是那种态度。
    杨修挑眉,示意人继续。
    第二,郭嘉说委屈,恐怕也不是假话。但不是替丞相委屈,是他自己委屈。
    杨修垂下眸,啜了一口茶,漫不经心随口接着话:他有什么委屈的?
    当初光武犹豫是否称帝时,耿纯上言道,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固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所志。郭嘉随曹操征战这么多年,进来废尽千辛万苦才堪堪坐上了两千石的官,他怎么能不委屈。可他又清楚,曹操之所以现在压着他的官职,是为了将来建国称帝之后便于提拔,所以心中不甘,又一直都不能说什么。在我看来,郭嘉虽说是在演戏,但劝曹操早些称帝的话,绝对是真情实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