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嘉年 > [三国]嘉年
错误举报

>[三国]嘉年——左篱(154)

    这宫婢不明所以的点头应承了下来,可许是想到为小姐办成此事能得到的夸赞和赏赐,心中雀跃,脚步还是不禁加快了许多。
    先生果然如传闻中一样,总是怜香惜玉。
    身后本该无人的小径突然传来声音,郭嘉并没有感到意外。他转过头,对向他缓缓走来的这位锦衣凤簪的贵人遥遥举杯,就当作了行礼:臣郭嘉参见皇后殿下,祝殿下长乐未央。又看向方才那宫婢离开的方向,问道,她会如何?
    对郭嘉的失礼,伏后似乎毫不介意。她缓缓走到亭中,顺着郭嘉的目光望去,轻声开口,似是喟叹:正如你所料,她活不过今天了。
    郭嘉眯起眼:那,她将为何而死?
    伏后迤迤然坐下,向郭嘉莞尔一笑:且等一等。过一会儿,孤会让你知道的。顿了顿,又道,你似乎对孤出现在此,一点也不意外。
    曹家人的性子嘉最了解,既然曹节当时拒绝了嘉,她就不可能改变心意。送来的簪子,尚书台的仆人,都应当是殿下安排的,只有那小宫女天真,还以为她是在给曹节办事。郭嘉将目光收回,看向伏后,嘉倒是也想问殿下,既然想引嘉来,为何不做的再严密些。殿下就不怕,嘉发现什么不敢来了吗?
    伏后唇边始终带着浅浅的笑意,她似乎天生便带有皇后的威仪,即使温声细语,也自成一派雍容华贵,令人移不开目:郭嘉,你是自傲的,你必要给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求一个答案,又笃定哪怕是入了他人的局,自己也能全身而退。所以,严丝合缝,你或许不会来;留下破绽,你就必定会来。
    郭嘉不由失笑:可惜眼前有茶无酒,否则就凭殿下这几句话,嘉也当敬殿下一杯。话虽如此,他还是端起杯子,对着伏后将茶水一饮而尽,那么接下来,嘉来说,殿下来听,若哪里出了错,就由殿下来指正,如何?
    伏后轻轻颔首,便是允了。
    最先发生的,是钟繇回京路上遇刺一事。而从遇刺到他回京期间,许都皇宫里的两名蟏蛸行刺陛下,伤了陛下左臂,最后为荀彧手刃;邺城那边,则是甄宓恰好在此时知晓袁熙尚且活在世间,且为曹丕所软禁,一旦曹丕回到邺城,袁熙恐性命不保。
    这三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只要相通一点,便可明了其中关窍。那就是孔桂与嘉相像的容貌。钟繇遇刺昏迷,军中副将能力远不能压制住随军的西凉人,孔桂便借此机会暗自离开军中,先前往邺城与甄宓相见,告知袁熙一事,又前往许都,以嘉的名义命令宫中的两名蟏蛸行刺陛下。甄宓也好,宫中的蟏蛸卫也罢,虽然见过嘉,但与嘉并不熟悉,倘若孔桂换上嘉惯穿的服饰,又刻意模仿嘉的行为举止,他们就不会发生端倪。这也可解释,为何宫中遇刺一事,他过后无论如何探查,都找不到蛛丝马迹。因为这道命令,的确是郭嘉亲口所下,荀彧怪他,一点都不算冤枉。
    伏后沉默的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捧在掌心,她既没有开口,便知郭嘉所说暂且无错。倒是郭嘉顿了一下,将话题引开了些:殿下,这茶太浓,于孕体无益。殿下用来暖手尚可,若是饮下,太过伤身。
    先生的怜香惜玉,连孤都要算在内的吗?伏后温柔地笑道,下一秒毅然将茶一饮而尽。在郭嘉惊诧的目光中,她微微挑眉,脸上的笑容仍是那般温柔,先生继续说吧。
    见伏后如此,郭嘉眸色比方才深了些。他一边观察着伏后的神情,一边继续道:让蟏蛸行刺陛下,一是为挑拨丞相与荀彧关系,二是为借此机会让伏康掌握皇宫宿卫。也因此事,荀彧对陛下心中有愧,故而当陛下仅是调换朝中无关紧要的言官时,他不会有任何阻拦。
    如你所说,伏后缓缓开口,陛下调换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官员。既然无关紧要,何必费尽心思就算调换?
    无关紧要,是在平时。这半年来,陛下笃信谶纬,各地也多次上书祥瑞,这些言官的上书,便因此能成了杀人的刀,更加锋利,更加杀人不见血。说着,郭嘉看了眼天边仍旧明媚的太阳,眼底划过一丝了然,比如,陛下听殿下的举荐,调换的这位新的太史令。既是太史令,他推算出有日食,就没有人会反驳。就算现在过了时辰日食还未出现,众人只会说是陛下的圣德仁心感动了上苍。只消几句虚无缥缈的话,陛下就又成了天命之子,这可比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要简单得多,却有用得多。。
    伏后浅笑,心情似乎也好了些许。尽管她并不知道南郊的具体情形,但她相信她花近十年培养的那位太史令,正如郭嘉所说,如她所布置的推动一切顺利的进行下去。武将掌兵,兵可杀人;言官论道,道可诛心。若人心皆归于汉室,就算曹氏有千军万马,也无法行篡逆之事。
    那甄宓之事,先生为何认为是孤派人所为?伏后又道,这是曹操的家事,一不涉朝局,二无关兵权,孤何必多此一举。
    因为殿下知道,嘉与二公子交好,这件事倘若二公子求到嘉这里,又事关丞相府清誉,嘉不会不答应代他处理。而一旦嘉答应,为瞒着丞相与其他人,就只能调动蟏蛸以外的力量。这犯了丞相的大忌讳,丞相必会责问于嘉。孔桂则可趁机,凭借着他与嘉相似的长相,代替嘉在丞相身边的位置,甚至于,真正的掌握蟏蛸。
    其实,虽然孔桂信中言之凿凿,但孤始终不信,他取得了曹操真正的信任。伏后的目光流连在郭嘉的脸上,试图寻找蛛丝马迹,直到现在,孤也认为,你之所以来到许都,不是因为躲避曹操的怀疑,而是以此为借口掩人耳目,调查真相。虽然,无论是真是假,只要郭嘉到了这许都,她的计划就已然成功。
    郭嘉笑笑,未置可否,只道:无论如何,嘉如殿下所愿,入了许都这瓮中。正如今日,嘉也如殿下所愿,到了这宫中。嘉现在能想到的,也一字不拉告诉了殿下。现在,嘉只想问,殿下究竟想要做什么?
    不必着急,刚才好似知无不言的伏后,这一次却并没有立刻回答郭嘉,她转头看向园中飘落的枯叶,深秋亦有美景,先生慢慢的,多赏一赏。
    听到这熟悉的话,郭嘉不由失笑:听殿下的意思,是要杀了嘉吗?
    不,伏后的笑容愈发温柔,眼底的寒意却比秋风还要冷,孤忘不了十年前因你们而惨死的董贵人和他腹中的皇子,忘不了死在曹操和你们这些助纣为虐的贼人手中的汉家忠臣,更忘不了陛下这些年受的苦,身为天下之主的帝王,每日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仰人鼻息。仅是杀你,对不起他们。
    那嘉到更好奇了,殿下的用意了。他顿了顿,眼中的好奇愈发浓重,当真不能告诉嘉?
    伏后摇摇头,只道等一会儿,郭嘉自会知晓。
    那嘉可否问殿下另一个问题。无可奈何,郭嘉只好问起其他,殿下久居深宫,是如何能够收服孔桂这样的人,让他一心一意只为殿下办事的呢?
    问起这个,一是因为郭嘉的确好奇,二是因为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伏后每次提起孔桂这两字,就算极力掩饰,眼中仍会流露出厌恶之情。一种,与对曹操与他的恨意不相上下,却截然不同的厌恶。
    伏后回答的郭嘉话,却语焉不详:孔桂有野心,孤就许诺给他任何人都无法承诺的权势,仅此而已。
    秋风卷起满地的枯叶,午时已过,温度又一点点凉了下来。伏后拿起茶壶,又为自己倒了一杯茶。过了这么久,茶早已冰凉,可伏后似乎完全不在意身体,也不在意腹中的皇家血脉,将伤身的茶一饮而尽。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脚步声和内侍的声音,郭嘉与伏后对视一眼,伏后先开口道:想是陛下回宫了。你扶孤起来,我们先避一避。
    郭嘉点头。他是私自进宫,如果又被看到和伏后孤男寡女在此相谈,对伏后和他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而伏后已怀有身孕,行动不便,命他扶她虽于礼有别,但也算在情理之中。
    而就在郭嘉的手刚刚碰到伏后时,伏后突然一把紧抓住他的手,对他粲然一笑,轻声说了什么。听到伏后的话,郭嘉不由愣住,等回过神来时,伏后已如断了翅的蝴蝶倒在地上,伤口在高隆的腹部,鲜血四溅,染红了一地的枯叶,触目惊心。
    而造成这一切的那把还在滴血的匕首,正在郭嘉手中。
    方才,伏后温柔的轻声与他说道:孤要让你亲手毁掉曹操的大业,这,就是孤给你的答案。
    阿寿!因荧惑守心早早回宫的刘协看到此幕,顿时目眦欲裂,疯了一般跑上前,一把抱起倒在血泊中的的伏后。他的声音颤抖的厉害:阿寿你别怕,朕这就带你去找太医。你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转头又看到满身血迹,手握匕首的郭嘉,对身后侍卫怒吼道,还不把这贼子拿下!
    是!
    郭嘉似乎还未从突然的变故中反应过来,竟毫无反抗就被侍卫们押倒在地。
    陛下,你听我说,被刺中致命处,伏后心知自己已命不久矣。她紧握着刘协的手,硬撑着最后一口气,去找你送我的那面铜镜,那里面有我留给你的信。一定一定要按照信上所说的做
    阿寿你不要说话了,我答应你!什么都答应你!你再坚持一下,太医马上就到
    伏后摇摇头,刚想扯起嘴角安慰刘协,却先呕出一口鲜血:陛下你一定要为我报仇,为我们的孩子报仇
    好!好!我一定让伤害你的人千刀万剐,不得好死!
    不要再说不当皇帝的话,你是大汉的天子你一定不能放弃,就算再难也要走下去
    我知道,我都知道
    刘协眼中早已蓄满了泪,却都在眼眶中打转,强忍着不掉下来。他紧紧的握住伏后的手,却握不住她逐渐流逝的生命,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怀中人脸色愈发苍白,那双美丽的眸子,一点点涣散,渐渐失去了光华。
    最后,他听到她说:
    还有,阿协,对不起。
    终于,刘协再也忍不住,泪一滴接一滴,流到了伏寿的脸上。可此时,香魂飘逝,伏寿已经合上了眼,再没了生息。
    为什么更多的泪水顺着脸颊滑下,刘协却没有发出任何的哭声。他看着怀中睡去的佳人,眼中有伤痛,有迷茫,有困惑。他喃喃自语,我已经不想当皇帝了,已经任凭你们摆布了,为什么你们还是不放过我身边的人你们为什么不直接来杀了我
    郭嘉似乎终于缓过神来,开口想要辩解:陛下,此事
    刘协猛地起身,一拳打在郭嘉腹部,郭嘉生生呕出一口血,疼的再说不出话。
    把他关进大牢,朕要亲自审理。此外,给邺城发诏,命曹操即刻入京。刘协冷冷的下达了旨意。他像一只绝望的野兽,眼中全是冷静的怒火与孤注一掷的疯狂,朕,不会再退让了。胆敢伤害朕心爱之人,朕定要将他们碎石万段,死无全尸!
    第163章 第163章
    敬呈陛下:
    君启信之日,寿恐已不在人世。暮秋天寒,万物萧瑟,念陛下勤添衣,多餐饭,万莫伤心忧甚,损伤贵体。
    罪臣郭嘉,蔑君弑后,陛下定已将其擒获。然狐狸虽恶,犹不及豺狼贪暴,窃持国柄,口含天宪,欲篡神器。弑后一事,郭嘉既伏,曹操亦难逃罪责。其证有二:一则助郭嘉私自进宫之宫女乃曹节亲信,此时,当已自缢屋中。陛下可派人搜寻其屋,于榻下当有金银若干与遗信一封,详述其奉曹操之命与郭嘉里外合谋之事。二则陛下可迫郭嘉写下供书,倘嘉不肯,寿已命孔桂摹嘉笔迹作书一,并藏于此镜中。嘉虽因相助曹丕为曹操所疏,然妻妾闺事,本为家丑,蟏蛸事密,亦不外泄,固世人尚皆以嘉为曹操心腹爪牙,加此二证,操欲壮士断腕,齐卒保车,亦已无门。
    弑后之罪,罪不容诛,当夷三族。然皇恩浩荡,罪不及孤弱寡小。天象生异,荧惑守心,其罪或在君上,或在宰辅。陛下既消日食之灾,百姓皆知圣德煌煌,天必不罪,固罪必在丞相。倘曹操愿效绥和故事,自戕于府,知天命,尽臣节,陛下亦可施恩宽宥,保其阖府平安。
    或言:曹贼手握重兵,不臣久矣,既知必戮,何不举兵,弑君篡权,自立为帝?其言虽易,其行难矣。于外,孔桂已与西凉相谋,寿亦借陛下之口去信江东。西有马腾,东有孙权,虎视眈眈,曹贼若敢轻举,必将三面受敌,天下大乱。于内,曹丕因甄宓一事已失父心,又欲伙同孔桂陷害亲弟,若为曹操所知,必将无缘于世子之位。桂以此事相胁,迫其劝父自戕,如其不肯,则以蟏蛸为之而嫁祸其身,再以木已成舟之道劝之。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操一为天下安局所挟,二为亲子宗族所迫,且有朝中言官为陛下讽言鼓势,群议滔滔,人言可畏,求生无门,操只可自戮,以保大局。
    陛下亦可迎曹节为后,合曹刘二姓之好。彼时,曹丕虽承父业,然终难及其父,内蒙弑父之议,外有孙马相迫,局势愈紧,愈需尽忠于陛下,以正其名。曹、孙、马三族博弈于外,陛下则可斡旋于内,趁此时机与朝中忠臣合力,以许都为基,重振帝威。如此,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此路漫漫,步步维艰,十年功成,已为大幸。陛下曾诺,无论前路如何,皆不可心生退意。愿陛下深念寿与群臣百姓之所望,承先祖基业,复我大汉荣光。
    笔尖微顿,伏寿沾了下墨,又落笔写道:
    信已至此,言已尽矣,然人非草木,终私情难了。寿与陛下少年夫妻,本当与陛下白头偕手,共赴艰险,奈何天命不佑,寿毁诺于中道,留陛下孑孑一人,斡旋于豺狼之间,此时此情,愧责难书。此生家国天下,江山峥嵘,终由不得你我恣意而活。阿协,倘有来生,寿愿与你做一民间夫妇,渔樵耕田,烹酒煮茶,不求大乐富贵,日月同光,千秋万岁,但愿
    贴身的宫女走上前,为伏后添茶。她虽然不识字,但看到伏后的举动,还是不由好奇问道:殿下想了好久,才写下最后这段话。怎么又把这些裁掉了?
    不再去看未写完的那段话,伏后将笔搁到架上,缓缓阖起眼:既然今生已经负他,又何必虚诺来生,徒增伤感幽幽发出一声叹息,她睁开眼,决然的将被她裁下的那块布帛捏成团扔入火盆,等火焰将一切彻底吞噬,才将余下的部分与另一份早备好的帛书放入铜镜,并把铜镜背面的盖子牢牢扣上。
    把这面铜镜藏好,除非陛下亲自来取,无论是谁都不许碰这面铜镜。切记切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