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昏君——时不待我(24)
齐君慕到了仁寿宫,太后神色不渝,温婉站在她身边,低眉垂眼,表情很是温和。齐君慕给太后请了安,然后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后脸色沉沉道:查出来了,这事儿是肃王的人干的。我已经让人把这些肃王余孽全部杖毙了。
太后这话说的轻描淡写,站在她身后的温婉大概是想到了当时的场景,浑身不由的颤抖了下。
肃王,特指景帝的哥哥齐允,当年齐允是非常有条件成为皇帝的,当年皇后无子,他是长子,被皇后收养,为长为嫡,跟随他的人自然很多。
景帝齐瑛一直表现的很是普通,不争不抢的,在众多兄弟中倒也是不那么扎眼。
沈家当年支持的就是肃王齐允。
景帝母妃同肃王母妃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彼此也没有太大的嫌隙。对肃王,景帝是不跟随也不排斥。
景帝年轻时,表现出的根本是无争夺皇位之心,这让老皇帝和其他兄弟都很放心。
他非长非嫡,自己不愿意也没人拽着他的头争夺。
沈奕成景帝伴读,据说有一部分原因是肃王示意,想让沈奕监视景帝,沈老爷子同意把人送到了宫里。
结果事情败露,景帝同沈奕闹翻,景帝那时说过,这世上谁都不可靠,然后便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样大概三年,老皇帝突然暴毙,景帝上位,杀了肃王支持肃王的兄弟,还有想要争夺皇帝的兄弟,留下齐亮这个胆小懦弱又愚笨的弟弟活在世上,封了个英王做个门面。
当年皇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大家只知道,最后从宫里走出来的是浑身是血的景帝。也因此,有野史上写道,景帝弑父杀兄,乃为暴君。
肃王死后后人全被诛杀,王妃自尽烧了肃王府,尸骨累累。肃王被人拥戴,身边能人野士众多,景帝自然杀不完,想要杀景帝为肃王报仇的人倒是很多。
当年齐君慕还是皇子时,被人陷害,便出自肃王余孽之手。若不是齐君灼,齐君慕差点折在里面。也是因为这些,太后对肃王余孽十分不待见。
所以这次抓到人之后,问清缘由,便直接把人打杀了。
说来这肃王余孽也挺有意思的,隔个三两年就会出现一次,每次都会弄出一些事情出来折腾景帝的后人。
也不知道他们真的是肃王余孽,还是有人打着肃王的名声在折腾事。
现在人已经被太后直接打死了,线索全部断掉,他想的再多也没用。
不过齐君慕心里明白,这事还没完。
皇上在想什么。
看到齐君慕敛眉垂思,太后忍不住问道。
齐君慕抬起头淡淡一笑道:没什么,母后既已查证是肃王余孽所为,人也已经死了,这事就这么着吧。
太后听着话听得很不舒服,她觉得齐君慕似乎话中有话很不认同她的做法,于是便道:皇上可是有别的想法?
齐君慕摇头:没有。
太后:
太后气结,神色淡淡。
齐君慕看出太后不高兴了,他也不想在这里受气,便站起身以自己还有公务要忙离开。
等皇帝离开了,太后神色僵硬到了极点,她喃喃道:他这是当了皇帝翅膀硬了,完全不把我这个母亲放在心上。
她这话声音很小,但站在她跟前的温婉听得清清楚楚。
温婉其实并不想参合进皇帝和太后之间的事情中,再怎么找,两人还是母子。
只是看着太后这般神色,她犹豫了片刻还是上前亲手给太后端了一杯茶细声道:母后,皇上他心里是敬重您的,皇上心孝,这天下谁不知道。
心孝?太后没有接茶,她冷笑道:我倒是没看出来。
温婉没有再吭声,她端着茶恭敬的站在那里,她心里明白,有些话说太多不好,对她不利。她已经替皇帝辩解过了,太后不愿意听她的话,这事即便是传出去,也不是她的错。
太后心里本来正气恼齐君慕呢,突然一个激灵,她抬眼看了看温婉,心里有些疑惑,皇帝这个儿子她是清楚的,平日里很是把温婉放在心上,生怕温婉在她这里受一点委屈,今日却是连看都没看一眼。
联想到最近齐君慕对温婉的态度,太后忍不住蹙眉道:你和皇上之间到底怎么回事?还在闹别扭?
温婉听罢这话微微抖了抖手,茶水溢出落在她白皙的手面上,她倒吸一口气,忙收敛表情道:母后,大概是儿媳惹皇上生气了,只是儿媳愚钝,想不通皇上到底在气什么。
有关温家的事,太后心里很清楚,又听温婉把所有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太后也没责备她,只道:皇上就那倔脾气,你也别想太多,好好管理这个后宫才是大事。
温婉柔柔的应了声。
第33章
远在青州的齐君灼在刺客被送走后的第三天才知道消息, 他原本是想见见那个女刺客的。
杨惊雷早已经审问出来,那个被抓的刺客叫阿朵, 另外一个不知踪影的叫阿念。他并没有审问出她们为什么想要刺杀齐君灼。
但从女刺客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对皇帝是有恨意, 也许她们想刺杀的是齐君慕,只是没办法入宫接近皇帝, 所以才决定杀掉齐君灼的。
只是后面无论他怎么审问, 那刺客却是什么话都不说。
如果用各种审讯手段,杨惊雷肯定能审查出别的。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做, 一来这在青州是大事,很多人都以为被行刺的是齐君佑, 尤其是是周家的人很是慌张,生怕平王死在这里。
现在刺客还没有完全抓到, 这女刺客也受不住那样的刑罚,只能缓下来慢慢审。
二来无论做什么, 他都需要先禀告皇帝。
这样来回送信虽然麻烦些, 但这样小心些总是没错的。杨惊雷也是有家有口的人, 不想因此被齐君慕忌惮。
齐君灼提出想要见女刺客时,杨惊雷面色有些迟疑。
刺客被送往京城是秘密进行的,他身边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
齐君灼看他是这番表情, 于是道:杨大人若是觉得为难, 那便罢了。
杨惊雷望着面色平静的齐君灼,他面色尽量保持住往日的淡然:不是为难, 只是那刺客现在并不在青州, 前几日已经送往京城了。皇上知道王爷遇刺的事, 十分震怒
他并不是故意要泄露这个秘密,这话是齐君慕在密信上写的。
皇帝亲笔所书,如果瑾亲王问起刺客的事,就如实相告,刺客已经在京城。
在杨惊雷说完这话,齐君灼的眉眼微微皱了下,他望着杨惊雷道:本来一件小事,我又没受伤,你告诉皇兄这些做什么,青州离京城这么远,凭白惹他担心。
杨惊雷深深看了齐君灼一眼,他不知道这个瑾亲王是单纯的不想让皇帝担心,还是心里面另有想法。此时他只能硬着头皮道:王爷,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下官能隐瞒地了的。
沉默了片刻,齐君灼道:既然这样,此事就罢了。
杨惊雷应下,目送齐君灼离开。
很多很小的一件事,在别人眼中也许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在皇帝眼中,也许就是背叛。
@@@
背不背叛的事齐君慕现在是懒得想,青州的灾情已经控制住了。
这次他花费了相当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用上却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这个结果让齐君慕很是满意,青州的灾情既然抑制住了,后续事宜他会另外派人前去收尾,现在他则大手一挥,写了份圣旨,把齐君灼等人都召回京。
这次是真正的圣旨,专门会派人前去青州宣旨。
做完这件事后,齐君慕宣来沈念。
沈念这两天难得清闲,一听皇帝召见,立刻颠颠前来。
皇帝这次也没为难他,直接盯着他问道:朕欲修缮西境边防,你觉得这笔银子放在什么人的手里最合适?
沈念没想到齐君慕会冷不丁的问起这个,想也不想回道:微臣觉得放在微臣手里最合适。
你不行。皇帝眼都不眨的反驳道。
沈念有些受伤,他眨眨眼委屈巴巴的说道:微臣对皇上的忠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皇上怎么还信不过微臣呢。
齐君慕不耐的看着他道:你现在替朕掌管京城安防北山五万禁卫,怎么,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太轻,还想担起西境?你要真愿意,朕现在就派你去。
第34章
沈念听了这话,站在那里十分认真的纠结一番, 然后郑重摇头晃脑道:微臣多谢皇上体谅, 微臣这没有三头六臂, 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齐君慕一言难尽的看着他, 而后道:卿之脸皮, 厚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沈念谦虚道:不敢不敢,皇上太过赞誉了。
齐君慕冷哼道:朕想不通, 朕刚才的话,哪句像是在夸赞你?
沈念不慌不忙:微臣常年身在北境,最近才有机会见天颜,自然很少被皇上夸赞,此刻真心觉得皇上您哪句话都是在夸奖微臣。
齐君慕感到有些心塞, 突然很想自闭,完全不想理会这般得意洋洋的沈念。
两人都是聪明之人,君臣这么一闹和,刚才那番紧张的气息已经没有了。
沈念用试探的方式问皇帝信任的事, 皇帝用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他想要的话西境都可以让他带领, 间接表明对镇北侯的信任。
虽不知皇帝这话里的真假, 沈念借机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目的达到了, 就是过程有点让皇帝很无语。
相互那么沉默着时, 皇帝在垂眉看奏折, 沈念在四处闲看。闲着闲着, 沈念的眼睛就定在了齐君慕脸上。
低眉垂目的皇帝看起来比平日里更加严肃, 可因为生的好看,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幅画一样美好。
沈念打量的目光毫不掩饰,齐君慕一开始还能假装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目光却是越来越胆大,越来越放肆。
齐君慕两辈子为皇,上辈子虽然死的窝囊,但死之前皇帝到底是皇帝,没有允许,哪个人敢直观天颜。也不知道沈念看个什么劲儿,难不成他脸上有花?
心里想着这些,齐君慕蓦然抬头,眼睛和沈念的对上。
皇帝心情不好时,人看起来是冷冷淡淡十分高傲不屑的。
沈念打量皇帝容颜打量的正起劲儿,冷不丁的和皇帝四目相对。他第一反应并不是被发现君前无礼,这是大罪,他第一反应是有些不好意思,有些慌乱的收回眼神。
不过转念沈念又想,皇帝这人向来小心眼,他万一要是想多了怎么办,事后肯定要找自己麻烦,于是又理直气壮的回望过去。
齐君慕并没有想多,他就觉得沈念这反应挺有趣的。
换做任何一个被皇帝抓包的人,第一反应都会是请罪,只有沈念表现的出乎人意料。
齐君慕心里也不知道在琢磨什么,他慢吞吞道:怎么,有关西境加固边防的银子给谁,沈卿这是有头绪了?
沈念啊了声,才想到皇帝一开始的问题,他忙道:是有点想法,微臣觉得皇上要是信得过镇西大将军,这笔银子倒是可以给他。
齐君慕觉得不但沈念这个人有趣,说话也挺有趣,和这么聪明又有趣的人说话,有时候真的很让人心情愉快。
于是他道:沈卿这话何意?
认清皇帝非要让自己说出个一二三,沈念许是觉得刚才的场面有些不好看,又许是对边境的事真的想尽一份自己的心,于是正色道:皇上是知道的,微臣在回京之前从未离开过北境,对镇西大将军也不是十分了解。我们北境军是比较鲁莽的,这些年仗打的不少,将士们脑中的那根弦时时刻刻都在绷着。相比较而言,镇西大将军是个相当稳重之人,是个守城之士。西境这些年比较安稳,将士们的日子过得也比较安逸。西境如果一直是这样,那也是国之幸事。
沈念看似处处在说常胜的好话,实际上话里满是刀子。
身为西境大将军,面对西狄的小打小闹,常胜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然出兵驱逐,遇到西狄有稍微大的异动,常胜第一反应是往京城递折子。
好在这些年西狄也给面子,每逢国内青黄不接的日子,从西境弄点物质回去,但从来不大规模攻城,以免同大齐撕破脸。
常胜这样做,短时期内,西境将士伤亡能达到最小,朝堂上对他夸赞的不在少数。
可西狄的胃口哪会一直这么小,早晚一天他们不会满足的,会狠狠咬大齐一口。
齐君慕以前也特别讨厌常胜这样,身为一军之将,没有一点血性。当时他也不过刚刚成为皇帝,在往西境拨银子时,还是选择相信常胜。
他觉得没人会把将士们的性命当儿戏,结果后来他这个皇帝成了笑话。
数万将士被杀,常胜等于打开西境大门迎西狄入关。
想到这里齐君慕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而后他抬眸:你的意思朕明白,只是现在朕该派何人前去才能让镇西将军觉得朕没有别的意思呢?
西境大军也有数万,常胜领了那么多年,威信自然不是他这个刚登基的皇帝可以撼动的。
他是可以派燕云台前去监督西境边防,可常胜是镇西大将军。这么一来,他必然知道自己是不信任他,到时候逼得常胜要是谋反了,那这事就不好处理了。
沈念也明白这些,这就是一军之将同皇帝的矛盾。
将军的权利太大,皇帝就要防备他们,将军的权利太小,做事就会受到束缚。边境战场瞬息万变,耽搁一日便是不同天地。
这世上没有全心全意相信皇帝的将领,也没有对将军丝毫没有防备的将领,而他也是其中一个。
有时候沈念觉得做将领的可怜又可悲,现在看着皇帝,觉得他也挺不容易的。
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艰难。
可再怎么艰难,事情还是要处理掉的。
在皇帝还没有对自己下杀心之前,他还是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现在既然皇帝问他意见了,那他就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于是沈念笑道:皇上,这事也好说,镇西将军的地位在那里,得西将军爱戴,无人能撼动。皇上的银子到西境会经过青州,青州离西境有一段距离,路上常有匪徒。青州现有二位王爷和杨大人在,到时候让他们护送银子入西境顺便监督边防之事,常将军想来也没话可说。
不行。齐君慕从他开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他任由沈念说完才毫不犹豫的反驳。
恋耽美
太后脸色沉沉道:查出来了,这事儿是肃王的人干的。我已经让人把这些肃王余孽全部杖毙了。
太后这话说的轻描淡写,站在她身后的温婉大概是想到了当时的场景,浑身不由的颤抖了下。
肃王,特指景帝的哥哥齐允,当年齐允是非常有条件成为皇帝的,当年皇后无子,他是长子,被皇后收养,为长为嫡,跟随他的人自然很多。
景帝齐瑛一直表现的很是普通,不争不抢的,在众多兄弟中倒也是不那么扎眼。
沈家当年支持的就是肃王齐允。
景帝母妃同肃王母妃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彼此也没有太大的嫌隙。对肃王,景帝是不跟随也不排斥。
景帝年轻时,表现出的根本是无争夺皇位之心,这让老皇帝和其他兄弟都很放心。
他非长非嫡,自己不愿意也没人拽着他的头争夺。
沈奕成景帝伴读,据说有一部分原因是肃王示意,想让沈奕监视景帝,沈老爷子同意把人送到了宫里。
结果事情败露,景帝同沈奕闹翻,景帝那时说过,这世上谁都不可靠,然后便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样大概三年,老皇帝突然暴毙,景帝上位,杀了肃王支持肃王的兄弟,还有想要争夺皇帝的兄弟,留下齐亮这个胆小懦弱又愚笨的弟弟活在世上,封了个英王做个门面。
当年皇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大家只知道,最后从宫里走出来的是浑身是血的景帝。也因此,有野史上写道,景帝弑父杀兄,乃为暴君。
肃王死后后人全被诛杀,王妃自尽烧了肃王府,尸骨累累。肃王被人拥戴,身边能人野士众多,景帝自然杀不完,想要杀景帝为肃王报仇的人倒是很多。
当年齐君慕还是皇子时,被人陷害,便出自肃王余孽之手。若不是齐君灼,齐君慕差点折在里面。也是因为这些,太后对肃王余孽十分不待见。
所以这次抓到人之后,问清缘由,便直接把人打杀了。
说来这肃王余孽也挺有意思的,隔个三两年就会出现一次,每次都会弄出一些事情出来折腾景帝的后人。
也不知道他们真的是肃王余孽,还是有人打着肃王的名声在折腾事。
现在人已经被太后直接打死了,线索全部断掉,他想的再多也没用。
不过齐君慕心里明白,这事还没完。
皇上在想什么。
看到齐君慕敛眉垂思,太后忍不住问道。
齐君慕抬起头淡淡一笑道:没什么,母后既已查证是肃王余孽所为,人也已经死了,这事就这么着吧。
太后听着话听得很不舒服,她觉得齐君慕似乎话中有话很不认同她的做法,于是便道:皇上可是有别的想法?
齐君慕摇头:没有。
太后:
太后气结,神色淡淡。
齐君慕看出太后不高兴了,他也不想在这里受气,便站起身以自己还有公务要忙离开。
等皇帝离开了,太后神色僵硬到了极点,她喃喃道:他这是当了皇帝翅膀硬了,完全不把我这个母亲放在心上。
她这话声音很小,但站在她跟前的温婉听得清清楚楚。
温婉其实并不想参合进皇帝和太后之间的事情中,再怎么找,两人还是母子。
只是看着太后这般神色,她犹豫了片刻还是上前亲手给太后端了一杯茶细声道:母后,皇上他心里是敬重您的,皇上心孝,这天下谁不知道。
心孝?太后没有接茶,她冷笑道:我倒是没看出来。
温婉没有再吭声,她端着茶恭敬的站在那里,她心里明白,有些话说太多不好,对她不利。她已经替皇帝辩解过了,太后不愿意听她的话,这事即便是传出去,也不是她的错。
太后心里本来正气恼齐君慕呢,突然一个激灵,她抬眼看了看温婉,心里有些疑惑,皇帝这个儿子她是清楚的,平日里很是把温婉放在心上,生怕温婉在她这里受一点委屈,今日却是连看都没看一眼。
联想到最近齐君慕对温婉的态度,太后忍不住蹙眉道:你和皇上之间到底怎么回事?还在闹别扭?
温婉听罢这话微微抖了抖手,茶水溢出落在她白皙的手面上,她倒吸一口气,忙收敛表情道:母后,大概是儿媳惹皇上生气了,只是儿媳愚钝,想不通皇上到底在气什么。
有关温家的事,太后心里很清楚,又听温婉把所有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太后也没责备她,只道:皇上就那倔脾气,你也别想太多,好好管理这个后宫才是大事。
温婉柔柔的应了声。
第33章
远在青州的齐君灼在刺客被送走后的第三天才知道消息, 他原本是想见见那个女刺客的。
杨惊雷早已经审问出来,那个被抓的刺客叫阿朵, 另外一个不知踪影的叫阿念。他并没有审问出她们为什么想要刺杀齐君灼。
但从女刺客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对皇帝是有恨意, 也许她们想刺杀的是齐君慕,只是没办法入宫接近皇帝, 所以才决定杀掉齐君灼的。
只是后面无论他怎么审问, 那刺客却是什么话都不说。
如果用各种审讯手段,杨惊雷肯定能审查出别的。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做, 一来这在青州是大事,很多人都以为被行刺的是齐君佑, 尤其是是周家的人很是慌张,生怕平王死在这里。
现在刺客还没有完全抓到, 这女刺客也受不住那样的刑罚,只能缓下来慢慢审。
二来无论做什么, 他都需要先禀告皇帝。
这样来回送信虽然麻烦些, 但这样小心些总是没错的。杨惊雷也是有家有口的人, 不想因此被齐君慕忌惮。
齐君灼提出想要见女刺客时,杨惊雷面色有些迟疑。
刺客被送往京城是秘密进行的,他身边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
齐君灼看他是这番表情, 于是道:杨大人若是觉得为难, 那便罢了。
杨惊雷望着面色平静的齐君灼,他面色尽量保持住往日的淡然:不是为难, 只是那刺客现在并不在青州, 前几日已经送往京城了。皇上知道王爷遇刺的事, 十分震怒
他并不是故意要泄露这个秘密,这话是齐君慕在密信上写的。
皇帝亲笔所书,如果瑾亲王问起刺客的事,就如实相告,刺客已经在京城。
在杨惊雷说完这话,齐君灼的眉眼微微皱了下,他望着杨惊雷道:本来一件小事,我又没受伤,你告诉皇兄这些做什么,青州离京城这么远,凭白惹他担心。
杨惊雷深深看了齐君灼一眼,他不知道这个瑾亲王是单纯的不想让皇帝担心,还是心里面另有想法。此时他只能硬着头皮道:王爷,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下官能隐瞒地了的。
沉默了片刻,齐君灼道:既然这样,此事就罢了。
杨惊雷应下,目送齐君灼离开。
很多很小的一件事,在别人眼中也许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在皇帝眼中,也许就是背叛。
@@@
背不背叛的事齐君慕现在是懒得想,青州的灾情已经控制住了。
这次他花费了相当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用上却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这个结果让齐君慕很是满意,青州的灾情既然抑制住了,后续事宜他会另外派人前去收尾,现在他则大手一挥,写了份圣旨,把齐君灼等人都召回京。
这次是真正的圣旨,专门会派人前去青州宣旨。
做完这件事后,齐君慕宣来沈念。
沈念这两天难得清闲,一听皇帝召见,立刻颠颠前来。
皇帝这次也没为难他,直接盯着他问道:朕欲修缮西境边防,你觉得这笔银子放在什么人的手里最合适?
沈念没想到齐君慕会冷不丁的问起这个,想也不想回道:微臣觉得放在微臣手里最合适。
你不行。皇帝眼都不眨的反驳道。
沈念有些受伤,他眨眨眼委屈巴巴的说道:微臣对皇上的忠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皇上怎么还信不过微臣呢。
齐君慕不耐的看着他道:你现在替朕掌管京城安防北山五万禁卫,怎么,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太轻,还想担起西境?你要真愿意,朕现在就派你去。
第34章
沈念听了这话,站在那里十分认真的纠结一番, 然后郑重摇头晃脑道:微臣多谢皇上体谅, 微臣这没有三头六臂, 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齐君慕一言难尽的看着他, 而后道:卿之脸皮, 厚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沈念谦虚道:不敢不敢,皇上太过赞誉了。
齐君慕冷哼道:朕想不通, 朕刚才的话,哪句像是在夸赞你?
沈念不慌不忙:微臣常年身在北境,最近才有机会见天颜,自然很少被皇上夸赞,此刻真心觉得皇上您哪句话都是在夸奖微臣。
齐君慕感到有些心塞, 突然很想自闭,完全不想理会这般得意洋洋的沈念。
两人都是聪明之人,君臣这么一闹和,刚才那番紧张的气息已经没有了。
沈念用试探的方式问皇帝信任的事, 皇帝用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他想要的话西境都可以让他带领, 间接表明对镇北侯的信任。
虽不知皇帝这话里的真假, 沈念借机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目的达到了, 就是过程有点让皇帝很无语。
相互那么沉默着时, 皇帝在垂眉看奏折, 沈念在四处闲看。闲着闲着, 沈念的眼睛就定在了齐君慕脸上。
低眉垂目的皇帝看起来比平日里更加严肃, 可因为生的好看,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幅画一样美好。
沈念打量的目光毫不掩饰,齐君慕一开始还能假装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目光却是越来越胆大,越来越放肆。
齐君慕两辈子为皇,上辈子虽然死的窝囊,但死之前皇帝到底是皇帝,没有允许,哪个人敢直观天颜。也不知道沈念看个什么劲儿,难不成他脸上有花?
心里想着这些,齐君慕蓦然抬头,眼睛和沈念的对上。
皇帝心情不好时,人看起来是冷冷淡淡十分高傲不屑的。
沈念打量皇帝容颜打量的正起劲儿,冷不丁的和皇帝四目相对。他第一反应并不是被发现君前无礼,这是大罪,他第一反应是有些不好意思,有些慌乱的收回眼神。
不过转念沈念又想,皇帝这人向来小心眼,他万一要是想多了怎么办,事后肯定要找自己麻烦,于是又理直气壮的回望过去。
齐君慕并没有想多,他就觉得沈念这反应挺有趣的。
换做任何一个被皇帝抓包的人,第一反应都会是请罪,只有沈念表现的出乎人意料。
齐君慕心里也不知道在琢磨什么,他慢吞吞道:怎么,有关西境加固边防的银子给谁,沈卿这是有头绪了?
沈念啊了声,才想到皇帝一开始的问题,他忙道:是有点想法,微臣觉得皇上要是信得过镇西大将军,这笔银子倒是可以给他。
齐君慕觉得不但沈念这个人有趣,说话也挺有趣,和这么聪明又有趣的人说话,有时候真的很让人心情愉快。
于是他道:沈卿这话何意?
认清皇帝非要让自己说出个一二三,沈念许是觉得刚才的场面有些不好看,又许是对边境的事真的想尽一份自己的心,于是正色道:皇上是知道的,微臣在回京之前从未离开过北境,对镇西大将军也不是十分了解。我们北境军是比较鲁莽的,这些年仗打的不少,将士们脑中的那根弦时时刻刻都在绷着。相比较而言,镇西大将军是个相当稳重之人,是个守城之士。西境这些年比较安稳,将士们的日子过得也比较安逸。西境如果一直是这样,那也是国之幸事。
沈念看似处处在说常胜的好话,实际上话里满是刀子。
身为西境大将军,面对西狄的小打小闹,常胜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然出兵驱逐,遇到西狄有稍微大的异动,常胜第一反应是往京城递折子。
好在这些年西狄也给面子,每逢国内青黄不接的日子,从西境弄点物质回去,但从来不大规模攻城,以免同大齐撕破脸。
常胜这样做,短时期内,西境将士伤亡能达到最小,朝堂上对他夸赞的不在少数。
可西狄的胃口哪会一直这么小,早晚一天他们不会满足的,会狠狠咬大齐一口。
齐君慕以前也特别讨厌常胜这样,身为一军之将,没有一点血性。当时他也不过刚刚成为皇帝,在往西境拨银子时,还是选择相信常胜。
他觉得没人会把将士们的性命当儿戏,结果后来他这个皇帝成了笑话。
数万将士被杀,常胜等于打开西境大门迎西狄入关。
想到这里齐君慕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而后他抬眸:你的意思朕明白,只是现在朕该派何人前去才能让镇西将军觉得朕没有别的意思呢?
西境大军也有数万,常胜领了那么多年,威信自然不是他这个刚登基的皇帝可以撼动的。
他是可以派燕云台前去监督西境边防,可常胜是镇西大将军。这么一来,他必然知道自己是不信任他,到时候逼得常胜要是谋反了,那这事就不好处理了。
沈念也明白这些,这就是一军之将同皇帝的矛盾。
将军的权利太大,皇帝就要防备他们,将军的权利太小,做事就会受到束缚。边境战场瞬息万变,耽搁一日便是不同天地。
这世上没有全心全意相信皇帝的将领,也没有对将军丝毫没有防备的将领,而他也是其中一个。
有时候沈念觉得做将领的可怜又可悲,现在看着皇帝,觉得他也挺不容易的。
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艰难。
可再怎么艰难,事情还是要处理掉的。
在皇帝还没有对自己下杀心之前,他还是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现在既然皇帝问他意见了,那他就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于是沈念笑道:皇上,这事也好说,镇西将军的地位在那里,得西将军爱戴,无人能撼动。皇上的银子到西境会经过青州,青州离西境有一段距离,路上常有匪徒。青州现有二位王爷和杨大人在,到时候让他们护送银子入西境顺便监督边防之事,常将军想来也没话可说。
不行。齐君慕从他开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他任由沈念说完才毫不犹豫的反驳。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