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北海君南海[重生]——丨林暮烟丨(2)
季青临不明所以,却又苦于没长牙说话含糊,便瞪眼冲她做了个鬼脸,吓得她顿时大惊失色。
季青临觉得很是好笑,便咬着手指咯咯笑了起来,这一笑,倒让稳婆更加惊恐,匆匆将他洗净裹了,就塞进奶娘怀里,跌跌撞撞跑了出去。
接下来,季青临终于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母亲。
那是一个样貌姣好的中年女子,面色因生产的疼痛而有些苍白,脸上布满细密的汗珠,看上去煞为憔悴。
那女子将他抱在怀中,低头凝望着他,欣喜地笑着,浅浅梨涡,眸中像是揉进了细碎的星影一般,温柔而恬静。
他从未被人这样看过,一时间也不知应当如何回应,只好悄悄闭了眼,装作熟睡的模样。
过了几天,季青临听见有人谈论要给他取名,他睁开眼,看着眼前这位被周围人称作老爷的男子,知道他大概便是自己的父亲了。
季老爷对着他叫出了一个让他十分没有好感的名字,他还未长牙说话含糊,只好摇了摇头。
季老爷似乎有些吃惊,随即伸出食指拨弄着他的脸颊,笑问他:我儿摇头,是否不喜这个名字?
季青临赶忙点了点头。
季老爷稍稍一愣,于是又问他:那待我儿长大后,自己取一个可好?
这当然好,简直不能再好了,季青临满意地眯眼笑了起来。
三年匆匆而过,在这三年中,季青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那是前世不曾体会过的,为人间烟火所围绕的气息。
也是在这三年中,他从别人口中试探得知,原来并不是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带着前世记忆的,唯有他,竟是如此的不同寻常。
季青临当然不会告诉别人自己记得前世,他知道即便是说出来也未必能有人信,况且前世那样的枯燥乏味,也实在算不得一段值得回味探寻的过往。
很快,季青临像寻常孩子一般长出了几颗乳牙,便终于能够开口说话,于是他便用那含糊不清的吐字告诉父亲,自己取的名字叫做青临。
因季青临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上不少,季老爷眉开眼笑地应允道:好好好,我儿从今日起,就叫季青临罢。
这青临二字是他在前世的书中所见,虽是记不清书名为何,却对这二字甚为偏爱。
季青临知道,季老爷给他加上的这个季字便是书中所说的姓,寻常孩子出生时,名前都会加上这么一个与父亲相同的字来,用以区别门户。
季青临点头一笑,便坦然接受了这个季字,毕竟这对夫妻给了他新生,给了他衣食住所,如今只不过在他的名字前多加一个字,他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季青临一岁时,季老爷从外带回一个年幼的孤儿,做了季青临的贴身丫鬟,那便是银锣。
银锣来时也只有五岁,虎头虎脑,胖乎乎的脸像个小包子。
季青临本想给她起名银铃,可她却很是嫌弃,说这名字听上去就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还说即便是要以乐器为名,也得是惊天动地的那种,是故,银铃变成了银锣。
待到了两岁时,季青临已经可以执笔,闲来无事便在纸上随意书写一些句子,有的是在前世书中所见,有的是自己肆意胡诌,读上去也算是朗朗上口。
这些本算不得佳作,但因出自一个三岁小儿之手,加之季青临从出生时起就有了所谓神童的名声在外,每每写出几句来,总会被府中众人争相传阅。
某次,银锣一手拿着葱油饼,一手拿着一纸诗文摇头叹息道:唉可惜啊可惜。
季青临疑惑:何事可惜?
银锣咽下口中的饼子,抖了抖手中的纸道:你说你写出这么些好东西,怎的就一直只能在府中传阅?若是能标个价钱出府卖了,换来真金白银该有多好?
季青临前世对金钱并无概念,看着银锣那摇头叹息的模样,随口问道:真金白银很有用么?
银锣底气十足地点头道:那是自然,有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了钱,那便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说有没有用?
季青临沉吟片刻,又问道:你的意思是,这些句子能换来真金白银?
银锣双眼放光,点头如捣蒜。
季青临想了想,随即坐正提笔,刷刷又写了几篇,一并递给银锣道:既然如此,你便都拿去卖了吧。
银锣眼中放光:当真?
季青临笑道:反正诗文要多少有多少,你也说留在府中无用,能换好东西为何不换?
谁知,银锣的目光忽然又暗了下来,犹豫道:公子话虽是这么说,可是这世上的文人啊,大多都是很清高的。就像老爷,他定是宁可穷到喝西北风也不愿用笔墨来牟取钱财,他若知道你把诗文卖了赚钱,大概会羞愤而死。
季青临愣愣听着,半晌小心看了一眼窗外,低声道:羞愤而死,是怎么个死法?
银锣的嘴角抽了抽,这并不重要。
季青临道:那什么重要?
银锣道:重要的是老爷不会允许你把诗文卖了。
季青临细细琢磨了片刻,更是不解:为何要他允许?
银锣一时语塞,但片刻便理直气壮道:他是你爹呀!
季青临偏了偏脑袋,他前世不曾与人有过接触,自然是理解不了这所谓的父子纲常,此时只觉得疑惑:诗是他写的,用它来做什么为何还需他人首肯?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这道理很是没有道理,但看银锣好像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便也不再与她争辩,继续问道:那你就偷偷卖,别让他发现不就成了?
银锣眨巴眨巴眼,却是狡猾一笑,意味深长挑眉道:这样不太好吧?
季青临一看便知,银锣压根就不是当真想要劝阻,她说出这么些貌似规劝的话来,不过是将此中利害说清道明,再借季青临之口拿定主意,这样一来她便算是得了授意,便是做了什么错事,也不算自作主张。
季青临心中苦笑,在他看来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便是银锣未经他应允就擅自拿去卖了他也不会计较。
想着,季青临也不拆穿,拍了拍银锣的肩膀顺水推舟道:没什么不好的,你莫太张扬,只悄悄售卖,不论是谁买了,你都告诉他,不可说自己是用钱买的,只能说是季公子赋诗赠友,这样不就行了?
银锣转了转眼珠,脑中飞快盘算了一番,麻利地扔了剩下的半块葱油饼,在身上抹了抹手,一把抓过那些诗文,起身便大步冲出了门去。
自此,季家小神童的笔墨便时不时泄露出去,只是从来无人提及这些诗文花了钱,大家都默契地说,自己与季公子相交甚笃,季公子赋诗赠友。
季老爷听到这些传闻后很是疑惑,自家这三岁小儿终日被严严看管在府中,连府门都未曾迈出过一步,何来交友一说?
不过,他到底也未深究,毕竟嘴长在旁人脸上,他要管也管不着,于是,他只美滋滋地享受着京中各处对自己儿子文采的赞誉,别的都一概随它去。
故此,银锣的这点小生意丝毫没有受到阻碍,安安心心做了好几年,收获颇丰,得的那些个金银连带着下人们一起沾了不少光。
随着季青临慢慢长大,这神童一词对京中众人来说也渐渐变得乏味起来。
毕竟一件事之所以新鲜就是因为闻所未闻,一旦时间久了,新鲜沦为陈旧,自然也就索然无味了。
渐渐地,不再有人去争抢季青临的诗文,也不再有人津津乐道于神童的趣事,季家小公子带起的风波,终于算是平静了下来。
眼看着季青临一天天长大,季老爷年轻时想要游遍大江南北的那颗心便又躁动了起来。于是,他干脆带上季夫人说走就走,大手一挥便出京游山玩水去了。
季老爷这一走,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年半载才回一次京城,每次回来总会带回些季青临闻所未闻的物件,这些自各处收集来的奇技淫巧,无一不令季青临眼界大开。
不过,若光是些物件,提一提也就罢了,可有一年,季老爷竟是从外带回了一个大活人来。
第3章 意外获助除夕夜
那是一位年逾不惑的中年男子,而他之所以会被季老爷带回府中,是因为他那以一敌百的身手。
随季老爷云游的两个小厮回来后争着抢着要说这男子的惊人之举,在两人唾沫横飞口若悬河的一番叙述中,季青临大抵听明白了此事的经过。
原来,季家一行人在云游途中于一深山老林里遇上一伙劫道山贼,正惊慌失措之时,此人仿若从天而降,弯弓搭箭,箭无虚发,仅凭一人之力就将那百十来个凶悍的贼人尽数拿下。
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好生膜拜,季老爷更是心想:此等身手,哪怕是想在朝中谋个武官之职也绰绰有余了吧?
可一问之下才知,这人竟只是个闲人散客,亦是四处游历恰巧途经此处。
季老爷请教其姓名,他便自称姓霍,而独有一姓未曾起名。
季老爷意图答谢,问其是否需要引荐为官,男子想也没想便果断回绝,季老爷又想给他些银钱作为酬谢,谁知他一摆手道:你我萍水相逢也算缘分,如蒙不弃,或可收留我入贵府,令我看家护院,也算是助我自食其力,保衣食无忧。
季老爷深感意外,却也甚为欣喜,心中想着若是能令青临师从此人,哪怕不能如他一般以一敌百,也定是足以习得一身自保的功夫。
如此一想,季老爷自然是欣然应允,将他带回府中做了管家。
此人为人严谨,老成持重,将府中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陟罚臧否皆是有理有据,是以刚到季府不久便令府中上上下下心悦诚服。
因其独有一姓而未曾起名,季青临和府中下人们便尊称他一声霍叔。
就在霍叔入府的第一年,年关将近时,季老爷又带着季夫人出京游玩去了。
那是季青临长这么大以来第一个无人看管的年节,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季老爷不在,府中便属季青临说话最有分量,众人不敢不从。
只除了一件事出府。
季老爷临走时叮嘱霍叔和府中众人看好季青临,什么都可以由着他的性子来,但绝对不准他迈出府门半步。
季青临一直想不明白,为何这么多年来老爹就是不让他出府,年幼时还好说,可如今长大了些,那股笼中飞鸟欲投林的冲动岂是一句不准就能压制住的?
只不过冲动归冲动,当季青临将这冲动化为行动时,却只换来了一把辛酸泪。
第一次,刚历经千辛万苦吭哧吭哧从后院的歪脖子树翻上墙顶,就被外头巷中的大狼狗吓得摔回了院子里,折了胳膊。
第二次,半夜三更蹑手蹑脚卸下门栓,刚拉开门就听得一声震天锣响,门外街道上打更的老头顿住了手中正在敲的梆子,警觉地看了一眼季青临那一身不知从哪弄来的夜行衣,霎时竖眉瞪眼,路见不平一声吼,正气凛然地一梆子扔过来,正中季青临的大脑门。
第三次啧,没有第三次了,第二次的那一梆子险些将他敲成个痴儿,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倍感沧桑。
季青临当然不会就此放弃,只是在床上躺着的那段时间想明白了一件事,那便是此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须得从长计议。
此次除夕之夜便是天时,老爹不在便是人和,至于地利,季青临深知这季府前门后院都无甚地利可言,至少地利从未站在他这边。所以,这地利只能靠智取来代替。
除夕之夜吃罢年饭,季青临便替爹娘给众人发了压祟钱,笑呵呵地让众人各自去忙自己的事。
谁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选择了如往年那般在府中正厅守岁。
季青临仰天长叹,欲哭无泪。
往年爹娘在家时,吃完年饭众人便在正厅中一同守岁,到了子夜时分,进祠堂上香祭祖,而后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季府的下人大多都是些无亲无故之人,季老爷将他们安置在季府更像是一种收留。对他们而言,季府就是自己的家,此时季青临让他们去忙自己的事,他们自然也就忙家中守岁这件事了。
这么一来,季青临想要趁此天赐良机偷跑出府玩儿的心思可眼看就要落空了。
他心中虽是郁结,却又不好直接强迫大家都出去,只能看着眼前这围坐一屋子的人,撑着下巴绞尽脑汁地想法子。
正在季青临抓耳挠腮之时,霍叔忽然起身出了屋子,不消片刻竟是端了杯茶回来,递给季青临道:公子,喝杯茶。
季青临有些意外,平日里这些琐事都是由家中小厮婢女做的,霍叔从来未曾给谁倒过茶,便是爹娘也没有过此等待遇。
季青临看了一眼霍叔,虽是意外,却也没有推辞,接过茶盏笑着道声多谢,放在了桌上。
谁知,霍叔却杵在了一旁,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还手握空拳放在嘴边咳了一声,很是刻意的提醒道:公子,茶凉了就不好喝了。
季青临一听,狐疑地看了看霍叔,又扫了一眼那杯冒着热气的茶道:还烫着呢,一会再喝。
霍叔皱了皱眉,伸手拿过一旁的一枚空盏,将那杯茶倒了一半出来,端起来一口饮下,放下杯子硬声道:并不烫。
季青临简直莫名其妙,但也只好干笑两声点了点头,端起杯子把那半杯茶喝了下去。
霍叔见他喝下,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转身缓步沿着屋内走了一圈,给屋中四角的火盆添了些炭火,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上。
过了一会儿,季青临闻到了一阵似有若无的香气,随后,便眼看着屋中原本还在有说有笑的一圈人东倒西歪地闭上了眼。
季青临一惊,扭头看向霍叔,霍叔却只是淡淡环视了一圈,起身道:公子若是想做什么,现在便可以去做了。
季青临站起身来走到最近的小厮身旁,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倒还算是平稳,扭头问道:他们这是怎么了?
霍叔平静道:睡了。
季青临环视一圈,回忆片刻后问道:你在火盆里放了迷药?
霍叔摇头道:只是一点安眠的熏香。
熏香?
季青临想了想,这香自己也是闻了的,却没有和他们一样睡过去,立即便明白过来:茶中有解药?
恋耽美
季青临觉得很是好笑,便咬着手指咯咯笑了起来,这一笑,倒让稳婆更加惊恐,匆匆将他洗净裹了,就塞进奶娘怀里,跌跌撞撞跑了出去。
接下来,季青临终于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母亲。
那是一个样貌姣好的中年女子,面色因生产的疼痛而有些苍白,脸上布满细密的汗珠,看上去煞为憔悴。
那女子将他抱在怀中,低头凝望着他,欣喜地笑着,浅浅梨涡,眸中像是揉进了细碎的星影一般,温柔而恬静。
他从未被人这样看过,一时间也不知应当如何回应,只好悄悄闭了眼,装作熟睡的模样。
过了几天,季青临听见有人谈论要给他取名,他睁开眼,看着眼前这位被周围人称作老爷的男子,知道他大概便是自己的父亲了。
季老爷对着他叫出了一个让他十分没有好感的名字,他还未长牙说话含糊,只好摇了摇头。
季老爷似乎有些吃惊,随即伸出食指拨弄着他的脸颊,笑问他:我儿摇头,是否不喜这个名字?
季青临赶忙点了点头。
季老爷稍稍一愣,于是又问他:那待我儿长大后,自己取一个可好?
这当然好,简直不能再好了,季青临满意地眯眼笑了起来。
三年匆匆而过,在这三年中,季青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那是前世不曾体会过的,为人间烟火所围绕的气息。
也是在这三年中,他从别人口中试探得知,原来并不是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带着前世记忆的,唯有他,竟是如此的不同寻常。
季青临当然不会告诉别人自己记得前世,他知道即便是说出来也未必能有人信,况且前世那样的枯燥乏味,也实在算不得一段值得回味探寻的过往。
很快,季青临像寻常孩子一般长出了几颗乳牙,便终于能够开口说话,于是他便用那含糊不清的吐字告诉父亲,自己取的名字叫做青临。
因季青临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上不少,季老爷眉开眼笑地应允道:好好好,我儿从今日起,就叫季青临罢。
这青临二字是他在前世的书中所见,虽是记不清书名为何,却对这二字甚为偏爱。
季青临知道,季老爷给他加上的这个季字便是书中所说的姓,寻常孩子出生时,名前都会加上这么一个与父亲相同的字来,用以区别门户。
季青临点头一笑,便坦然接受了这个季字,毕竟这对夫妻给了他新生,给了他衣食住所,如今只不过在他的名字前多加一个字,他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季青临一岁时,季老爷从外带回一个年幼的孤儿,做了季青临的贴身丫鬟,那便是银锣。
银锣来时也只有五岁,虎头虎脑,胖乎乎的脸像个小包子。
季青临本想给她起名银铃,可她却很是嫌弃,说这名字听上去就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还说即便是要以乐器为名,也得是惊天动地的那种,是故,银铃变成了银锣。
待到了两岁时,季青临已经可以执笔,闲来无事便在纸上随意书写一些句子,有的是在前世书中所见,有的是自己肆意胡诌,读上去也算是朗朗上口。
这些本算不得佳作,但因出自一个三岁小儿之手,加之季青临从出生时起就有了所谓神童的名声在外,每每写出几句来,总会被府中众人争相传阅。
某次,银锣一手拿着葱油饼,一手拿着一纸诗文摇头叹息道:唉可惜啊可惜。
季青临疑惑:何事可惜?
银锣咽下口中的饼子,抖了抖手中的纸道:你说你写出这么些好东西,怎的就一直只能在府中传阅?若是能标个价钱出府卖了,换来真金白银该有多好?
季青临前世对金钱并无概念,看着银锣那摇头叹息的模样,随口问道:真金白银很有用么?
银锣底气十足地点头道:那是自然,有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了钱,那便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说有没有用?
季青临沉吟片刻,又问道:你的意思是,这些句子能换来真金白银?
银锣双眼放光,点头如捣蒜。
季青临想了想,随即坐正提笔,刷刷又写了几篇,一并递给银锣道:既然如此,你便都拿去卖了吧。
银锣眼中放光:当真?
季青临笑道:反正诗文要多少有多少,你也说留在府中无用,能换好东西为何不换?
谁知,银锣的目光忽然又暗了下来,犹豫道:公子话虽是这么说,可是这世上的文人啊,大多都是很清高的。就像老爷,他定是宁可穷到喝西北风也不愿用笔墨来牟取钱财,他若知道你把诗文卖了赚钱,大概会羞愤而死。
季青临愣愣听着,半晌小心看了一眼窗外,低声道:羞愤而死,是怎么个死法?
银锣的嘴角抽了抽,这并不重要。
季青临道:那什么重要?
银锣道:重要的是老爷不会允许你把诗文卖了。
季青临细细琢磨了片刻,更是不解:为何要他允许?
银锣一时语塞,但片刻便理直气壮道:他是你爹呀!
季青临偏了偏脑袋,他前世不曾与人有过接触,自然是理解不了这所谓的父子纲常,此时只觉得疑惑:诗是他写的,用它来做什么为何还需他人首肯?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这道理很是没有道理,但看银锣好像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便也不再与她争辩,继续问道:那你就偷偷卖,别让他发现不就成了?
银锣眨巴眨巴眼,却是狡猾一笑,意味深长挑眉道:这样不太好吧?
季青临一看便知,银锣压根就不是当真想要劝阻,她说出这么些貌似规劝的话来,不过是将此中利害说清道明,再借季青临之口拿定主意,这样一来她便算是得了授意,便是做了什么错事,也不算自作主张。
季青临心中苦笑,在他看来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便是银锣未经他应允就擅自拿去卖了他也不会计较。
想着,季青临也不拆穿,拍了拍银锣的肩膀顺水推舟道:没什么不好的,你莫太张扬,只悄悄售卖,不论是谁买了,你都告诉他,不可说自己是用钱买的,只能说是季公子赋诗赠友,这样不就行了?
银锣转了转眼珠,脑中飞快盘算了一番,麻利地扔了剩下的半块葱油饼,在身上抹了抹手,一把抓过那些诗文,起身便大步冲出了门去。
自此,季家小神童的笔墨便时不时泄露出去,只是从来无人提及这些诗文花了钱,大家都默契地说,自己与季公子相交甚笃,季公子赋诗赠友。
季老爷听到这些传闻后很是疑惑,自家这三岁小儿终日被严严看管在府中,连府门都未曾迈出过一步,何来交友一说?
不过,他到底也未深究,毕竟嘴长在旁人脸上,他要管也管不着,于是,他只美滋滋地享受着京中各处对自己儿子文采的赞誉,别的都一概随它去。
故此,银锣的这点小生意丝毫没有受到阻碍,安安心心做了好几年,收获颇丰,得的那些个金银连带着下人们一起沾了不少光。
随着季青临慢慢长大,这神童一词对京中众人来说也渐渐变得乏味起来。
毕竟一件事之所以新鲜就是因为闻所未闻,一旦时间久了,新鲜沦为陈旧,自然也就索然无味了。
渐渐地,不再有人去争抢季青临的诗文,也不再有人津津乐道于神童的趣事,季家小公子带起的风波,终于算是平静了下来。
眼看着季青临一天天长大,季老爷年轻时想要游遍大江南北的那颗心便又躁动了起来。于是,他干脆带上季夫人说走就走,大手一挥便出京游山玩水去了。
季老爷这一走,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年半载才回一次京城,每次回来总会带回些季青临闻所未闻的物件,这些自各处收集来的奇技淫巧,无一不令季青临眼界大开。
不过,若光是些物件,提一提也就罢了,可有一年,季老爷竟是从外带回了一个大活人来。
第3章 意外获助除夕夜
那是一位年逾不惑的中年男子,而他之所以会被季老爷带回府中,是因为他那以一敌百的身手。
随季老爷云游的两个小厮回来后争着抢着要说这男子的惊人之举,在两人唾沫横飞口若悬河的一番叙述中,季青临大抵听明白了此事的经过。
原来,季家一行人在云游途中于一深山老林里遇上一伙劫道山贼,正惊慌失措之时,此人仿若从天而降,弯弓搭箭,箭无虚发,仅凭一人之力就将那百十来个凶悍的贼人尽数拿下。
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好生膜拜,季老爷更是心想:此等身手,哪怕是想在朝中谋个武官之职也绰绰有余了吧?
可一问之下才知,这人竟只是个闲人散客,亦是四处游历恰巧途经此处。
季老爷请教其姓名,他便自称姓霍,而独有一姓未曾起名。
季老爷意图答谢,问其是否需要引荐为官,男子想也没想便果断回绝,季老爷又想给他些银钱作为酬谢,谁知他一摆手道:你我萍水相逢也算缘分,如蒙不弃,或可收留我入贵府,令我看家护院,也算是助我自食其力,保衣食无忧。
季老爷深感意外,却也甚为欣喜,心中想着若是能令青临师从此人,哪怕不能如他一般以一敌百,也定是足以习得一身自保的功夫。
如此一想,季老爷自然是欣然应允,将他带回府中做了管家。
此人为人严谨,老成持重,将府中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陟罚臧否皆是有理有据,是以刚到季府不久便令府中上上下下心悦诚服。
因其独有一姓而未曾起名,季青临和府中下人们便尊称他一声霍叔。
就在霍叔入府的第一年,年关将近时,季老爷又带着季夫人出京游玩去了。
那是季青临长这么大以来第一个无人看管的年节,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季老爷不在,府中便属季青临说话最有分量,众人不敢不从。
只除了一件事出府。
季老爷临走时叮嘱霍叔和府中众人看好季青临,什么都可以由着他的性子来,但绝对不准他迈出府门半步。
季青临一直想不明白,为何这么多年来老爹就是不让他出府,年幼时还好说,可如今长大了些,那股笼中飞鸟欲投林的冲动岂是一句不准就能压制住的?
只不过冲动归冲动,当季青临将这冲动化为行动时,却只换来了一把辛酸泪。
第一次,刚历经千辛万苦吭哧吭哧从后院的歪脖子树翻上墙顶,就被外头巷中的大狼狗吓得摔回了院子里,折了胳膊。
第二次,半夜三更蹑手蹑脚卸下门栓,刚拉开门就听得一声震天锣响,门外街道上打更的老头顿住了手中正在敲的梆子,警觉地看了一眼季青临那一身不知从哪弄来的夜行衣,霎时竖眉瞪眼,路见不平一声吼,正气凛然地一梆子扔过来,正中季青临的大脑门。
第三次啧,没有第三次了,第二次的那一梆子险些将他敲成个痴儿,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倍感沧桑。
季青临当然不会就此放弃,只是在床上躺着的那段时间想明白了一件事,那便是此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须得从长计议。
此次除夕之夜便是天时,老爹不在便是人和,至于地利,季青临深知这季府前门后院都无甚地利可言,至少地利从未站在他这边。所以,这地利只能靠智取来代替。
除夕之夜吃罢年饭,季青临便替爹娘给众人发了压祟钱,笑呵呵地让众人各自去忙自己的事。
谁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选择了如往年那般在府中正厅守岁。
季青临仰天长叹,欲哭无泪。
往年爹娘在家时,吃完年饭众人便在正厅中一同守岁,到了子夜时分,进祠堂上香祭祖,而后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季府的下人大多都是些无亲无故之人,季老爷将他们安置在季府更像是一种收留。对他们而言,季府就是自己的家,此时季青临让他们去忙自己的事,他们自然也就忙家中守岁这件事了。
这么一来,季青临想要趁此天赐良机偷跑出府玩儿的心思可眼看就要落空了。
他心中虽是郁结,却又不好直接强迫大家都出去,只能看着眼前这围坐一屋子的人,撑着下巴绞尽脑汁地想法子。
正在季青临抓耳挠腮之时,霍叔忽然起身出了屋子,不消片刻竟是端了杯茶回来,递给季青临道:公子,喝杯茶。
季青临有些意外,平日里这些琐事都是由家中小厮婢女做的,霍叔从来未曾给谁倒过茶,便是爹娘也没有过此等待遇。
季青临看了一眼霍叔,虽是意外,却也没有推辞,接过茶盏笑着道声多谢,放在了桌上。
谁知,霍叔却杵在了一旁,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还手握空拳放在嘴边咳了一声,很是刻意的提醒道:公子,茶凉了就不好喝了。
季青临一听,狐疑地看了看霍叔,又扫了一眼那杯冒着热气的茶道:还烫着呢,一会再喝。
霍叔皱了皱眉,伸手拿过一旁的一枚空盏,将那杯茶倒了一半出来,端起来一口饮下,放下杯子硬声道:并不烫。
季青临简直莫名其妙,但也只好干笑两声点了点头,端起杯子把那半杯茶喝了下去。
霍叔见他喝下,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转身缓步沿着屋内走了一圈,给屋中四角的火盆添了些炭火,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上。
过了一会儿,季青临闻到了一阵似有若无的香气,随后,便眼看着屋中原本还在有说有笑的一圈人东倒西歪地闭上了眼。
季青临一惊,扭头看向霍叔,霍叔却只是淡淡环视了一圈,起身道:公子若是想做什么,现在便可以去做了。
季青临站起身来走到最近的小厮身旁,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倒还算是平稳,扭头问道:他们这是怎么了?
霍叔平静道:睡了。
季青临环视一圈,回忆片刻后问道:你在火盆里放了迷药?
霍叔摇头道:只是一点安眠的熏香。
熏香?
季青临想了想,这香自己也是闻了的,却没有和他们一样睡过去,立即便明白过来:茶中有解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