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综同人]从红楼骑龙升天到洪荒 > [综同人]从红楼骑龙升天到洪荒
错误举报

[综同人]从红楼骑龙升天到洪荒——糖水枇杷

    先皇受许神医治疗后,病情本来好转。丁大人不喜陛下,劝先皇不要禅位,称先皇之病是被陛下刑克,另立太子能解
    珠帘后砰的一声响,李太后砸了杯子,怒喝:荒唐!
    陛下乃圣皇降世,奴婢不敢对圣皇说谎,一切都是实话。宫人连连磕头,是丁谓气死先皇!
    陈曦知道先帝是骂了他折寿而死,不过没有丁谓蛊惑,先帝还能多活两年,非要说是丁谓气死先皇,也有一定道理。
    丁谓,你可有话说?
    丁谓当然有话说,他装了满肚子的狡辩,但平日再是口舌如簧能说会道,此时对上小皇帝仿佛能看透心思的眼神,竟然一字也吐不出来。
    来人!李太后掀开珠帘出来,把这奸臣贼子拉下去!拉下去!
    娘娘莫急。陈曦跳下龙椅,拍了拍李太后发抖的手,安抚道:毕竟只是宫人一人之词,无凭无据,就这样把文人表率我大宋的宰相拉下去,他心里不服。陈曦扫视一圈,目光落在王钦若头上,旁人也不服。王钦若,对不对?
    臣不敢。王钦若取下帽子,俯首道:臣知罪,臣愿出首。先皇在世时,丁谓给太子下毒未遂,许妃当年用来谋害太子的天花毒痂也是丁谓派人送进宫,臣有证据。
    王钦若为自保,企图戴罪立功,抛出自己收集多年的丁谓罪证。
    丁谓指着王钦若,嘴皮抖索,气得白眼一翻软在地上。
    内侍下去探了探丁谓的鼻息,回来禀报陈曦:丁大人只是晕过去。
    人晕了自然没法辩解,墙倒众人推,那些看丁谓不顺眼的朝臣一个个出来参丁谓。
    当过太子老师的晏殊、王曾历数丁谓多年来的罪行,比如制造天书,怂恿先皇封禅耗费八百多万贯导致国库空虚,再有为建玉清昭应宫,民夫白骨累累等等。
    寇准:臣请诛丁谓!
    臣附议!站在队伍尾巴还是小翰林的包拯出列,他边上的范仲淹也一起出列附议。
    过半的朝臣附议请诛丁谓,武将比文臣更多。
    陈曦环视一圈,下令罢免丁谓和王若钦,打入刑部大牢,由寇准主审谋害先皇和夹带天花入宫之案。紧接着下抄家令,从丁谓家开始抄,在先皇驾崩后进献玩物的五个朝臣轮着抄。
    这五个人,恰好是先皇在位时赫赫有名的五大奸臣,民间戏称五鬼。
    杨文广,你心正,有父祖之风,令你点两千禁军,这次抄家你来负责。
    有文臣抗议:这不合规矩。
    陈曦道:大宋律我能倒背如流,上面没写不能抄宰相的家,也没写武将不能抄文官的家。
    对方呐呐,仍说武人粗鄙,需要文官监督。
    陈曦呵了声,问:太/祖也是武将出身,你的意思是太/祖也粗鄙?
    臣不敢!对方忙请罪,不敢再言。
    我知道你没有骂太/祖的意思,无非是觉得以文压武是大宋国策,怕武将学着黄袍加身,所以要阉割武将的意志,顺便显出文人的高贵。
    满殿大臣都跪了,心中只道皇帝果然是小孩,口无遮拦,什么都敢说。
    起来,跪什么?朕不喜欢别人跪。陈曦坐回龙椅上,见众臣起身,微笑道:文人是大宋的风骨,武将为大宋的脊梁。风骨很重要,但脊梁也绝不能弯。
    这话一出,武将的精气神为之一变,一个个都挺直脊背。文官怕皇帝说出更可怕的话,一个个摆出恭顺听从的样子。
    嘴上说好,心里可不这么想。
    陈曦也没想过要一次就把人的三观扭过来,改口道:文武互相监督能防止一家独大。包爱卿。
    站在后面的包拯打了个激灵,抬头见皇帝看的确实是自己,头皮发麻地走出队列。
    包拯一身正气,就负责监督杨将军抄家。主要目的是充盈国库,对妇孺时,温和一些。陈曦笑眯眯,二十来岁的包青天有些生嫩,除了脸黑,瞧着还没有旁边的范仲淹成熟。
    从没听说让翰林去抄家,这也太胡来了!
    包拯张了张嘴,瞧皇帝还是个孩子,又是第一次进行大朝会,急着立威,于是又把话憋回肚子里,拱手应诺。
    新皇第一次大朝会,五个在先皇时期风光无限的大臣下狱被抄家,其中两个宰相,威名赫赫的丁谓还涉及谋害先皇和官家,将性命不保。
    下朝之后,百官一个个汗流浃背,三五成群的凑堆讨论。
    这次大朝会太过惊心动魄,小皇帝一顿乱拳出击,王钦若软得太快,丁谓又晕得不是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接招,好像被牵着鼻子走的牛,顺水推荐般趁机攻歼奸党,简直像做了一场梦。
    丁谓也不会蠢到在孝期进献官家玩物,这是一个局!官家年幼,不可能有这等城府,是晏殊还是王曾的主意?
    会不会是太后?
    更可能是寇相,内阁去了丁谓和王钦若,就剩寇相一人独大。
    寇相向来主战,官家突然提出抬高武将地位,是在为收回幽云十六州做准备?
    包拯脚步沉重地跟着杨文广。
    范仲淹拍拍他的肩,劝道:想开点,抄家虽然不是好事,但官家知道你名姓,还夸你一身正气,未来可期。
    包拯左右看看,附耳小声道:官家拿下丁谓几个虽然大快人心,就露出要重用武将端倪,以后恐寸步难行毕竟年岁太小。
    范仲淹也叹道:是啊,官家再是早慧,也不是那些老奸巨猾之辈对手。五鬼虽然倒了,依附他们的人可还在,也有许多人不想看到武将翻身。
    两个官场新人在这里替小皇帝担忧。
    宫中,李太后也在替陈曦发愁。
    皇儿应该早点跟哀家商量,治国需要仰仗文臣,你还小,得罪了他们对你以后不好。丁谓几个哀家也不喜欢,接下来交给哀家处置,给你下毒当是谋逆,刑不上大夫这种规矩不合理哀家一个女流之辈,又是寡妇,就算名声不好,他们也不敢拿哀家如何!
    娘娘别怕,他们不满也没办法。新皇登基,惯例要开恩科,等新进士入朝,他们就会软了。陈曦安慰李太后:娘娘还没逛过新皇宫吧,这水晶宫壮丽有余,但缺少花草点缀,少了几分韵味,不如娘娘帮我想想,移栽些什么花草比较好?
    李太后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离开,等出了殿门,忍不住叹了口气:官家长大了。
    太后娘娘安心,古有甘罗十二为相,陛下自幼早慧,八岁能懂朝政很正常。陈琳轻声道:陛下有天命在身,有娘娘和八大王看顾,大宋会越来越好。
    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好,李太后不知道,但从第二天开始,各种病假事假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飞来。
    细数起来,在京的五品以上文官,有七成请假。
    除了两个回家守孝的理由还算正当,其他的一听就是借口,还有人五十岁不到就自称年迈要致仕。
    罢工?
    这可真是太好了!
    陈曦呵一声,扬起了嘴角。
    内阁办公区域在六部中央,文书小吏捧着公文来去匆匆,前来办事的地方官排成长队,以户部和工部的队伍最长。
    陈曦溜达过来,虽然没穿龙袍,但身边的宫人侍卫品级扎眼,很快被认出身份,现场的官员匆忙弯腰行礼。
    参见陛下!
    第90章 白蛇七五宝莲灯一锅烩(9)
    城西某官宅邸,园中正在举办诗会,参加的都是朝堂官员,有六七品的官场新秀,也有一二品的大佬。
    教坊司的舞姬正在水亭中起舞,丝竹之音伴随栀子花香隔水飘来,本该是赏花做诗的好时候,但在场官员一个个聚集在阁楼之上,眺望远处的皇城。
    金碧辉煌的宫城,云缠雾绕的高大水晶塔,不管看多少次,都觉得壮观且梦幻。
    在那样的天宫里上朝办公是种享受,可惜天宫的主人不够聪明。
    他们一边赞叹,一边摇头可惜。
    祖宗规矩,三年不改父道。先皇尸骨未寒,官家就拿王相他们开刀。先设局,再降罪抄家。这种手段,实在是
    长此以往,官家瞧谁不顺眼,就以身做局污谁的名声,那还得了。
    先皇若是知道,我大宋朝堂将变成幼儿的玩具,定会死不瞑目,呜呼哀哉。
    那杨文广,不过小小侍卫,寸功未力,只是拦了一次王相,就一步登天成了四品卫将军。官家如此优待武将,视我等文臣于何地?
    也许官家认为那些大字不识的莽夫能处理政务,哈哈
    本官已经命人递了条子,让那些赈灾补额的人今日去户部支领钱银。国库空虚,但官家是紫薇帝君降世,也许能跟财神爷借银子。
    本官也命人给各地武将传信,让他们今日去工部支领刀兵衣甲。工部库存不够,官家可以跟天兵天将借嘛。
    希望官家明白,朝政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那么简单。
    群臣正为自己的妙计洋洋自得,认为小皇帝很快就会知道朝堂缺了他们不能运转。
    有仆人匆匆进了院子,蹬蹬爬上阁楼,凑到工部侍郎耳边小声汇报。
    工部侍郎面色一变,拱手跟朋友道别:内子突然晕厥,大夫称是有了身子,胎像不稳,我得回去看看。
    众人忙道喜,还有人笑道:张公跟他夫人鹣鲽情深,已经有三儿两女,还担忧得走路都不稳。
    是欢喜吧,张公年近六十,老当益壮
    众人打趣同僚,有心思灵活之辈,瞧着工部侍郎步伐匆匆离开的背影,心生不宁,命人去宫里打听情况。
    工部侍郎没有回家,坐上轿子,吩咐轿夫:去工部,快。
    宫中,陈曦溜达一圈,见六部少了大半官员,只有一个兵部尚书坐镇。工部和户部门口排着长队,众官拿着批文等盖章,但公房紧闭,当值的官员也没办法。
    刘尚书摔了腿,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是得好好养养。陈曦抬脚踹开户部尚书办公房,拿出官印,呵呵笑道:户部干系甚大,总不能因为刘尚书停摆百日这样吧,晏卿暂代一下尚书之职。
    众人一惊,连晏殊也吓一跳。
    尚书令可是一品,宰相之一。
    陈曦现场起草诏书,拿出太后放在他那的御印一盖,再盖上御玺,虽然前面有个代字,但进了内阁,就是相爷。
    晏殊拿着被塞到手里的圣旨,第一感觉就是皇帝的字没进步。当年他给太子开蒙,见四五岁孩童能写出这样的字简直惊为天人。几年过去,人长大了,字还是那字。
    谢恩之后,火热出炉的晏相爷问:陛下最近忘了练字?
    陈曦转移话题:老师慢慢忙,看哪个职位空缺,递个名单给朕。众卿也别急,杨将军和包翰林正在加快速度抄家,国库很快就能宽裕起来。
    晏殊正色道:修撰,包希文是右文阁修撰,为从六品,不是三品翰林学士。
    回头朕就封他翰林学士。陈曦状似孩子气的甩袖离开。
    晏殊摇了摇头。
    有官员小声劝晏殊:晏相公为长久计,还是勿要将官家当成孩童。官家主意大,太后也纵着,并非寻常小儿
    抄了户部尚书的官房,陈曦又踹开吏部尚书的门。
    丁谓昨夜在狱中畏罪自杀,吏部尚书之职空缺,王卿暂且劳累一二。
    王曾是三元及第出身,本就是吏部侍郎,又是新皇的老师,他升任吏部尚书,比晏殊空降户部要好办得多。
    不过吏部是丁谓一党的重灾区,人手也最缺。
    王卿若是觉得谁能胜任侍郎寺卿,给朕递名单,实在缺人手,朕再想办法。
    天底下什么都缺,但当官的人肯定不缺。王曾指了指外面探头探脑的人道:如今正是外官回京述职之时,候缺者众多,可以选考评上上等地留下。
    陈曦笑着点头。
    王曾又小声道:但选上来的人,必定也是士族居多,陛下若想打压士族,还需广开义学给寒门学子进学机会。
    陈曦深深的看了眼王曾,认真道:在朕眼里,没有寒门、士族之分,只分能臣和庸官。哪怕是出身宗室,只要愿意做事,能做好事,朕都可以用。
    陛下圣明。王曾拱手,心中落下一块大石。
    不管皇帝这话是自己意思,还是太后或寇相的想法,不准备挑起寒门士族对立,这次乱局就容易摆平多了。
    陈曦声势浩大的溜达踹门,惊呆了不少人。
    别说为官几十载,就算野史之中,也没出现过行为这么荒唐的皇帝,偏偏还有人瞅见好处就跟着皇帝胡闹。
    有留守的人想出去报信,但皇帝进来后大门被禁军守着,许进不许出。
    聪明的人往墙外抛荷包报信,然后众人有样学样,动静太大,丢出去的荷包和裹纸的石子都被扫走,一一登记在册。
    张侍郎抹了把头上的汗,怀中抱着儿子送来的一摞册子,朝守在门口登记的禁军微笑。
    张侍郎可要销假。
    对对对,销假销假,不过是点小毛病,想想还是公务重要。
    张侍郎这辈子头一回对军汉笑得如此热情,说话如此和善,低头缩脑匆匆回了工部院子,恰好看到皇帝踹开工部尚书的公房大门,顿时脑袋发懵,忍不住喃喃:官家可真像霸王再世,力大如龙。
    陈曦托着装印鉴的匣子出门,正听见此话,环视一圈,对上一堆期待雀跃的眼神,目光落在院门口。
    张侍郎打了个激灵,双膝发软,噗通一跪,举起手上捧着的册子:微臣张知白,此是工部库房兵械簿册,请陛下过目。
    陈曦看了看张知白头顶,再翻看几页兵械账簿,将装印鉴的匣子放张知白手上,转头吩咐借调中书省,负责起草圣旨的范仲淹。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