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错误举报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2

    *
    京里最大的粮行余庆行里,伙计们早起赶着下门板,大开店门做生意。
    新一天的阳光从刚刚打开的大门外照进来,扬起的细小灰尘被扬起,在晨光中自由地飞舞。
    余庆行的邵掌柜背着手,眯着眼,沐浴在这温暖的晨光里,心里却有点儿麻木话说,他做这一行已经多少年了?四十五年,还是四十六年?
    几乎每天早上,他都会准时站在这里,迎接粮行的第一位主顾。经过多年风雨,这个习惯从未改变。
    师父,师父,今儿个的水牌还是照旧吗?有小伙计来问邵掌柜今日的粮价。
    邵掌柜有个雅号,叫做百谷尝,是说他只要抓一把粮食,看一眼,闻一闻,尝一口,就能知道这把粮食的品种、产地、成色,从而精准把握这整批粮食的价值。他从业这么多年了,可还从没有出过岔子。
    店里上上下下的伙计,都管邵掌柜叫师父,个个都将老掌柜敬若神明。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不止京中,全国各大粮行,从掌柜一直到下头的伙计,大多是他老邵的徒子徒孙。
    如今在京里,粮行水牌上的粮价牵动着每一个人心,而余庆行作为行业领袖,早间挂出去的水牌对于全京城的粮行,甚至全京城的人心,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邵掌柜的眼神却似乎在继续追逐晨曦中那些细小的灰尘,对伙计的问话充耳不闻,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冒出一句:照旧!
    伙计们唉了一声,昨日用水粉写在木板上的粮价也不用改,直接这么挂了出去。
    外头登时传来骂娘声,等候在店外的人有的大声抗议、转身走开,有的则掂了掂兜里的钱,咬着牙,提着已经见了底的粮袋上前,说:来,打一斗米不,粟子,粟子就好。
    招呼主顾的伙计们明显心里也不那么好受。有个年长的走近邵掌柜身边,小声问:师父粮价这样高,眼见着店里那些老主顾都买不起粮了。咱们店里近日的流水也少了不少您看,这粮价,是不是需要往下调个几文?
    邵掌柜懒洋洋地抬起眼皮:咱们余庆行的情形你也知道,但凡粮价往下调一文钱,那全城的百姓就都涌咱们这儿来了大旱之年,就这点存粮,经不起这么折腾。
    那年长的伙计想着后头货栈里堆积成山的粟米与谷子,一张口,连声音都变了调:难道就这么看着,看着
    看着这世上人人煎熬?邵掌柜在心里帮这徒弟补上。
    活在这世上,本就是人人煎熬。邵掌柜满脸寂寞地说,没人能明白他。
    师父那伙计又开口恳求了一声。
    这不是你我能做主的事。邵掌柜改了态度,脸上重新写满属于他百谷尝的精明与果决,伸手拍了拍伙计的肩膀,说:这件事如果稍有闪失,不止你我要丢了粮行这碗饭,往后在这行都无法再立足。为了一家老小,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
    年长的伙计听见,缓缓垂下头,过了片刻,应了一声是。
    于是邵掌柜背着双手,慢慢踱到余庆行店面跟前,亲耳听见前来买粮的主顾在抱怨。他则在脸上挂起那万年不变的笑容,稍许躬身,说:小老儿听闻,官仓眼下正在京中放粮,那粮价大约只有粮行的一半。若是您嫌这粮行的粮食太贵,去官仓买粮也是使得的。
    原本骂骂咧咧的主顾登时泄了气:官仓那里卖的,固然是平价粮,每天只放二百石粮食。就算是限了每人只买二斗,可是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队。我试着去买过两回,好不容易排到近前了,官仓的人就说卖光了。
    是呀,如果能买到官仓的粮,谁还来这粮行里买?
    算了,北方大旱绝收,眼下肯定哪里都缺粮。大家就忍一忍,原本吃干的,现在喝稀,原本吃白面的,现在吃小米。熬过这个夏天就好了。
    也是啊
    大家都没法子。
    邵掌柜郑重作揖,谢过了帮他说话的老主顾,然后转回余庆行后头的货栈。
    十几个百姓装扮的伙计这时气喘吁吁地赶了回来,将背回来的粮食分门别类,倒入粮仓。这几个毛头小伙还在一路嬉笑:
    你前头的那个,就是裕丰行的伙计,我认得的。
    官仓怕也想不到,他们放的平价粮,嘻嘻全都进了京里各大粮行的粮仓。
    *
    贾放在德安县城住了一晚,在驿站住了两晚,总共有四天没能去桃源村。
    一回京他就赶紧去了大观园,通过稻香村前往桃源村,一路上他只在想,到底用什么方式才能将桃源村的粮食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出来。
    稻香村这条通道看来是必须要使用了。桃源村那里,从各家粮仓到贤良祠已经修了轨道,而大观园里,稻香村到大观园园门也安上了铜轨。这两段分别运输都不是问题。
    但是他应该怎么让这十万石米都通过费长房那条缩地鞭难道要他亲自推小车跑个成百上千回吗?
    不过如果真的需要这样做,贾放也真的不介意跑个成百上千回:权当锻炼身体了。
    或许他还应当考虑找一群完全可信的帮手,就算是知道了稻香村的秘密也无妨的贾放在想,如果确实有这必要,他是不是该联系老爹荣国公或者伯父宁国公,看看他们两位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些支持。
    正想着,贾放已经从稻香村来到了桃源村,出现在贤良祠跟前。
    他这才想起,他已经四天没在桃源村出现了此前他可是顶着暂住在桃源村的人设出现的,这回他应该如何向村民们解释?
    谁知他见到的第一个村民见了他一蹦三尺高:贾三爷回来啦,贾三爷郊游回来啦!
    贾放:郊游?
    好吧,就郊游吧!
    这四天就当他独自外出游山玩水了一回,现在回来了。
    这村民赶紧跑了去找陶村长,不一会,老村长就在村民的陪伴下,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贾放见状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儿。
    谁知陶村长见了贾放,拍着头说:三爷,我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对您说。上回您去郊游之前我就想对您说来着,所以我让他们您一回来就叫我
    贾放屏住呼吸静听什么事这么重要?
    老村长想了半天,说:我忘了。
    贾放:
    他想了想,觉得能让老人家那么上心的事必然重要,当下选择陪伴陶村长沿着村里新修的木轨走了一段。
    陶老丈,有件事我要和您商量。最近我打算让村里人先送一部分粮食到贤良祠里。那个贤良祠需要,祭祀
    他得先试试,用这种方式送粮入京好不好使。
    谁知他一提粮食,老村长一拍脑袋,想起来了。
    三爷,我就是想和您说这粮食的事儿。老村长急急忙忙地说,咱们村的存粮呀,它有个毛病。
    贾放吓了一大跳,背后的汗都出来了。
    这些存粮他是打算拿出去救人的呀!如果粮有问题,他立马就要抓瞎。
    却听老村长异常认真地说:三爷,这绝对不能瞒您,咱们村的存粮啊,都是陈米,和新米吃起来不是一个味儿。
    贾放可从来没想过:他竟然会被一个关于陈米的消息吓到出汗。
    不过,作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设计师,他确实是不知道陈米和新米吃起来有什么区别的。
    因此老村长也以一种关爱纨绔子弟的眼光望着贾放,耐心地解释:陈米么无论怎么煮,吃起来都有一股霉味儿。三爷在府里,每次吃的应当都是当年的新米吧?
    贾放必须得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饭碗里的米有没有霉味儿,大概率是没有,他也从来不曾注意到。但是上回打听京里的粮价,他确实注意到一点,粮行出售的稻米价格,特地标注了,去岁的稻米现在还没有到早稻收割的季节,去岁的稻米也就是去年七八月间收下来的大米,也是新米。
    看起来京里的粮行,在稻米方面,只出售新米,陈米应当无人过问。
    老村长一面说一面引着贾放往村中走,向贾放解释:陈米吧,它就是这么个毛病,人吃了没病,但就是不好吃。
    他还急急忙忙地表功:三爷,可真不是我们村怠慢了您名下的粮食。村民们可是每季都把陈米拿出来晒,时时检查有没有生虫。米绝对是好米,可它就是陈了。
    贾放随同老村长检查了一处吊脚楼上的粮仓,抓了一把米仔细检查,发现果然如老村长所言,这米的保存条件确实很好,但就是陈了,抓在手中一闻,就能够闻到一股子岁月的气息。
    不过,这些陈谷子,应该不会那么影响他的救人大计吧?
    害他白担了半天的心。
    最后贾放还是勉励了一把老村长:眼看早稻就要收了,村里大家加把劲儿,不止有陈米输出,也要有新米输出嘛!
    第38章
    在桃源村摸清了粮食的底之后, 贾放重新回到贾府之中,却听到荣府后门,荣宁后街那里一阵人声。
    他背着手走过去, 见到一个穿红戴绿,媒婆模样的妇人, 由史夫人的陪房赖氏送了出来。这个妇人身后, 还跟着高高矮矮, 十几个女孩子, 年纪大约在六岁到十岁不等, 个个面黄肌瘦, 颇有菜色。
    贾放心知遇到了人牙子。
    那人牙妇人面色不太好看, 手里的帕子绞了又绞,现在几乎跟个麻花儿似的。赖氏却丝毫不在意,昂着头笑道:你别当我们夫人好哄。现在城外都是流民, 你手头这些人都跟白捡似的, 怎么拉进城给身衣服就五两银子一个了?
    贾放马上明白了:现在城外的流民很多, 人被逼急了,卖儿卖女也是寻常。人牙子手里的这些小女孩儿,大约就是这么来的。
    我只道国公夫人宅心仁厚,这些都是好人家的女孩儿,若不是遭了灾,也不会出来低三下四地在别人家府里当差。那人牙子被赖氏嘲讽得脸上实在挂不住, 愤而反唇相讥,没想到啊, 到了国公夫人这儿,碰壁碰的这叫一个惨。都这年景了,堂堂国公夫人还指着从我们这些人手里抠钱不成?
    嗤
    赖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登时反唇相讥:你这儿打的好主意,白捡的女孩儿,卖到各府里,打着无本万利的主意。却将这些好人家的女孩儿从她们的父母亲人身边带出来,也不晓得损了多少阴德。
    赖氏和贾放一直彼此不待见,但贾放认为赖氏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还不错,三观还算比较端正,当下在一旁给赖氏点了点头。
    赖氏一瞅,自家爷们都给自己撑腰,那更是来了劲儿,当即舌绽莲花,口吐芬芳,将人牙子好好损了一顿,最后又说:这年景,连皇上都登坛祈雨,各公府大族哪里敢不例行节约?你将这些小孩子送过来,让府里既担着奢靡铺张的罪名,又要管她们吃管她们喝,教她们规矩,这么点孩子,又做不来活计,简直是白养着你当我们荣府是开善堂的呀!
    赖氏这一番抢白,让那人牙子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实在是下不来台,一声大喊:走!带着那群孩子就走,从荣宁后街灰溜溜地离开了。
    赖氏着实出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刚才给她点赞的竟然是贾放,登时又哼了一声,昂首转身走了。
    贾放看她的态度,应当还不知道她家赖大已经出事了。
    赖氏一走,贾放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刚才这个老婆子最后一句话提醒了他:荣府不是开善堂的。
    的确,现在就凭一家一府的力量,要救城外数十万灾民,显然是不现实的事。
    可是他现在却只是一个公府庶子,没有官职在身,虽说手握一点点粮食,他又该如何行事,确保自己能够救万民而不是救一人?
    正想着,只见几个贾赦院的小厮聚在荣府后门口,有人推了两驾大车过来。贾放见那大车上架着一口巨大的铁锅,简直和寺院里的大钟有的一拼。后头一驾则载的都是柴草之类,还有一袋,像是粮食。
    那几个小厮都认得贾放,欢声招呼:三爷!
    贾放望着那口大锅,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
    小厮们一起嬉笑着回答:这是去东门外舍粥。
    贾放:原来如此。
    小厮们都知道贾赦和贾放要好,有人当即笑道:大爷说了,多舍一把米,就给咱大奶奶和未来的小爷多积点儿阴德。
    贾放随意上前看了看,从第二驾大车上的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米,凑到鼻端闻闻,皱着眉头问:这是陈米?
    小厮们相互看看,其中一人便满脸堆笑,上前跟贾放解释:去东门外搭棚舍粥么,自然没办法用上好的米,用咱家那些碧粳米、胭脂米去舍粥,大爷还不杀了我们?
    再说了,三爷,其实小的们平日里也就是吃这些陈米,都是一样的粮食,不过就是有些霉味儿。要真是嫌霉味重了,就抓一把新米掺在里头一起煮,那滋味就要好上不少。
    是呀,若是厨房里的嫂子们给好脸,再让咱拌上一勺猪油
    说到这里,小厮们齐齐仰着脸,眯着眼,做出一副享受的模样。
    贾放却觉得脑海里有什么模模糊糊的呼之欲出,赶紧问刚才说话的小厮:你再说一遍?
    那小厮被吓到了,赶紧摇手:小的也不常吃这猪油拌饭。最多厨房的嫂子们心情好,高兴起来赏咱一勺
    贾放却摇手:不是这个,你之前说了一句什么?
    小厮们这才回想起来:将新米和陈米掺在一道煮。
    贾放:就是这个,这样煮出来的饭,就没有霉味儿了吗?
    小厮们相互看看,摇摇头,说:还是有味儿,只不过味儿就没那么重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