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2
胭脂坊,记住了。
怎么听着像个卖胭脂水粉的地界儿?
刚有个没眼色的把这话问出了口,立刻就被旁边的人重重拍在肩膀上:你想啥呢?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吗?
在身周各人各种眼色的提示之下,这个冒失鬼终于反应过来,点着头失笑道:对对对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红的胭脂,给媳妇捎一盒,白的水粉,一家老小,多多地背它个两斗回去。
是啊,就是如此!
往后大伙儿千万记得都这么说。
对对对,大伙儿以后都只说买胭脂水粉,尤其是在那些粮行的伙计们面前
是呀,既然有平价的胭脂水粉,可千万别叫别的胭脂铺子给听去了,抢在咱们前头去收货!
至此,京里的百姓多了一项兴趣爱好,就是去打铜巷的胭脂坊买水粉,而且买起来很吓人,都是论斗买的。
今天到的是寻常铅粉,成色一般,胜在便宜,和官价差不多。这就是普通米,可能还有点儿陈,价格和官价一样,在七十文一斗。
赶紧地,胭脂坊的掌柜说了,今儿晚上到的是上等江南茉莉粉,只要七十二文钱一斗大家伙儿,赶紧抄家伙啊这就是上等江南好米到店了。
而京里的粮行却对此一无所知,唯一注意到的,便是忍痛数着兜里的铜板,上粮行里买高价粮的寻常百姓越来越少了。
但是京里的各大粮行却无暇注意这件事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种源自江南的神奇谷物金银稻上。
*
贾放在林如海当中表演了一回江南大粮商携粮进京之后,前去向林如海恭贺:
如海兄,经此一事,恐怕世人都会以为这江南人杰地灵,江南的粮商,也都与如海兄一样,倜傥儒雅,出口成章。
林如海羞涩地笑:哪里哪里,子放你莫要再笑我不过我也没想到竟能说动那百谷尝,让他用一百四十文的价格收购我们那些金银稻。
林如海带去余庆行的两万石金银稻,哪里是什么真的金银稻,根本就是一般新稻与一半陈粮混在一起,两种颜色一混,到了林如海口中,便成了天下奇珍、江南神谷金银稻。
第43章
荣国府, 四个兄弟姐妹正聚在贾政的院子里这里人均使用面积比较大,所以贾敏选了这个地方,向她的哥哥们展示京里最时兴的吃食:肠粉。
按照贾敏所说, 这肠粉最好是现磨现吃,所以她的厨娘甚至还带来了一座精巧的石磨。
贾政房里的一名大丫鬟, 这时挽了一只袖子, 扶着石磨的手柄, 正姿势优雅地帮着磨着磨, 圆润白净的手腕上戴着的手镯正叮叮当当地相互撞击, 发出悦耳的声响。
贾政看着那手腕, 就渐渐看呆了。
贾赦促狭, 轻轻嘘了一声,示意大家都别做声,任由贾政那么呆看。
贾敏却觉得这两个兄长实在太过无聊, 丢了一个白眼过去, 自管自和贾放说话她现在只觉得贾放见多识广, 说话又幽默诙谐,和贾放在一处,能听说很多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事。贾敏与贾放两个年级最相近,便成了最谈得来的。
我还特地打听了一回,问这好端端的粉,为什么要起名叫做肠粉?贾敏向贾放显摆她事先做的功课。
为什么?贾放一副好学的模样。
这是因为, 这种吃食最早是在江南跑码头的小工做出来的,觉得这米粉刚做出来的样貌和猪肠有点儿相像, 便叫了这个名字
猪肠?那可不成旁边贾政刚刚从美人如玉般的皓腕跟前回过神,就听见了这么惊悚的食物,登时将身体坐正, 腰一板,脸上表情严肃,摆出一副肉不正不食的模样。
贾敏白了贾政一眼,继续开口,说:不久一位住在码头旁边的厨娘见到了这种吃食,品尝了一下觉虽然卖相并不太雅观,但是滋味鲜美,而且变化多端,便亲自改良了这种吃食,让这粉变得既好看,又好吃。
听说那位厨娘是个节妇,但靠做这种吃食,供养她的两个幼子读书,一个中了状元,一个中了探花。所以江南也有很多人管这叫状元粉的。
她话音刚落,大家就一起盯着贾政。
状元粉啊!贾政立即表示,他对此的接受度高了几百倍,马上表示非常愿意品尝一下这种来自江南的美味。
贾放在一旁暗笑不语。
这肠粉的来历,完全是他和林如海、水宪,三个人商量出来的结果。肠粉之所以取这个名字,确实是因为看上去有点儿像猪肠贾放原先还担心这名字太过粗俗,在京城大户中接受度不高。
但水宪却说这完全没问题名字越俗越特别,人们就越容易记住,只要再起个吉利的别名就行。
至于厨娘、节妇、状元什么的,就是贾放和林如海他们齐心协力编出来的故事了。但看起来效果颇好,有这个故事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似乎都能对这种食物产生兴趣。
那边米浆从石磨里源源不断地磨出来,贾敏请来的厨娘现场给众人做了肠粉,而且还是布拉肠粉。贾放印象中,布拉肠粉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这厨娘却做得有模有样看起来晚晴楼在培训方面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好。
这厨娘是我从晚晴楼请来的,只能在我们府里待两天。今天咱们试了觉得好,明天我就去请母亲和东府那边的大伯他们一道品尝。贾敏说。
其他几个人却都忙着动口,根本来不及回答贾敏。
贾放面前的是一份鲜虾肠粉,晶莹柔润的粉皮里面裹着的是大个儿鲜嫩的河虾和韭黄,表面还淋着鲜美的豉油。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时空,正惬意地品味着广式早茶。
说实话,在烹饪这种事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贾放也不是个厨师,他只能大概齐描述描述肠粉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但是他向晚晴楼的大师傅交代过一次之后,对方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做了出来,而且还培养了好些个徒弟,以便进一步让这种食物风靡到各家各户去。
关键是这模仿做出的肠粉,与后世人们所熟知的经典口味简直一模一样。可见,经典在任何时空都是经典的。
是不错!贾敏尝过之后,用帕子轻轻地按住口唇,感叹了一句,这馅料的确是鲜,可更难得是,这粉皮的口感
够爽、够嫩、够滑弹。贾赦替妹妹总结了肠粉的口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妹妹,我可要替你大嫂和你大侄儿向你讨个人情,这位厨娘子,也借我们院儿去小半天呗?贾赦腆着脸求贾敏。
贾敏性情爽朗,为人却很周到细密。她笑着说:早就想好了。不仅如此,小妹还遣人去医馆里问过,问这吃食和大嫂的身子有没有冲撞。大夫说绝无冲撞,毕竟这粉皮就是用稻米做的,只是里面馅料不可用寒凉之物,小妹还整理了一份食单,让这厨娘带去请大嫂过目,大嫂只管捡自己爱吃的,教这厨娘做就行。
这想得真是太周到了连贾放也忍不住要为贾敏点赞。家里有这么个小妹,他们三个做哥哥的,还不得可劲儿地宠着。
贾赦赶紧双手合什,高高举过头顶:多谢妹妹大人!
贾敏抿着嘴,笑得十分欢畅。
旁边学究气十足的贾政却疑惑地问:这竟是用稻米做的?
这话连他房里的丫头都看不下去了:二爷您瞧,这往石磨里灌的,不就是寻常稻米么?
感情贾政连这米浆是用什么磨出来的都没察觉,尽看人手腕子了。
说到这稻米啊,还真有一件趣事。话题扯上了这稻米,贾敏就又打开了话匣子。
说起来,肠粉这种吃食传入京中,全是因为前一阵子有个江南的大粮商送了一批金银稻进京
贾放真的有点儿忍不住笑:这个江南的大粮商,可就是你未来的老公呀。
说来也奇,据说将这金银稻抓一把在手里,真的一半是金色,一半是银色的。
贾放低下头,掩饰嘴角的笑意:那可不,本来就是一半新米加上一半陈稻谷,颜色自然有区别。当初他们能想出金银稻这个名字,真是让人忍不住骄傲。
据说当日这粮商将二万石金银稻送进京城,转手都卖给了城里最大的粮行余庆行,作价一百四十文一斗。
贾政对这个数字全无概念,但是贾赦却是知道市面上粮价行情的,吃惊之下跳了起来:一百四十文一斗,还是进价,这余庆行钱多烧得慌?
还说呢余庆行一百四十文一斗进了二万石的金银稻,还没在仓房里过夜,马上就教晚晴楼买下了。
贾敏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渠道,这些消息打听得一清二楚虽然这些都是水宪和贾放他们一早就安排下的,但这时贾放从自己妹妹口中听见,还是觉得很震撼: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能知天下事。
晚晴楼没向外透露买价是多少,但外头都在猜,余庆行至少卖了一百八十文一斗。贾敏一边说,一边看向在一旁制作布拉肠的厨娘,那厨娘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所有人中唯一不通庶务的贾政彻底惊呆了:二万石,一转手就赚四十文,这是八千两!
粮都没过夜,就净赚八千两白银,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横财。可见余庆行的掌柜,这眼光也着实毒得很啊。
尽管贾政不懂这些,可也着实被震撼了一把。
于是贾政问:咱家买的这些,是多少钱买来的?
贾敏回答:两百文一斗
这粮价的事,贾政不懂,贾放早晓得了,贾赦吓了一大跳,直接跳上了椅子,蹲在自己的座椅上,盯着贾敏:啥?两百文一斗?你们这些孩子哟,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贾敏:我给大嫂子那儿送了一斗。
贾赦马上从椅子上下来:当我啥也没说。
贾敏继续解说:可即便是这个价,也是有价无市因为那位大粮商从江南进来的这些金银稻,被余庆行全部卖给了晚晴楼,自己手里也没留下多少。可谁能想到,这金银稻在京城里竟然那么火。
如今晚晴楼跟前立了一座一人高的石磨,畜力人力一起上,昼夜不停,将那金银稻磨成米浆。晚晴楼自己制状元粉向外发卖,有肉有菜,也有斋粉。人人尝了都说好。晚晴楼自然日进斗金。
也有人用了别的米磨粉,试着做那状元粉,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就是不好,不够滑不够弹。看来这状元粉,必须要用那江南来的金银稻才行。贾敏从旁解说。
贾政则感叹: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么!
这都状元粉了,必定要跟金银扯上关系才对啊。
*
贾敏在贾府之中做了一回肠粉之后,就再也没有做过第二回 。一来那晚晴楼的厨娘难请,二来史夫人收缴了贾敏手里剩余的金银稻,将它盛在匣子里,与往来相熟的人家做了人情这物件在城里可算是金贵了,金贵到大户人家眼里就只有这种南方运来的神秘稻米,而看不见京里其他粮食的粮价稍许有了松动的迹象。
京里的各大粮行,都在想尽办法与江南的同行联系,想办法收购这种名贵的稻谷。
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江南方面很快给了答复,江南只有一家粮行经营这种名贵的稻米据说这家粮行也是得到了一家名门望族的点头认可,这才第一次将金银稻贩卖到京城来的。
那江南名门的名头,说出来呀能吓死人,人家祖上五代列侯,又是腐书网,在几代之间,进士举人出了无数。所以这做出来的又叫状元粉那。
怎么?又不说是节妇厨娘用来供养儿子读书的了?
哎呀,都是市井传言,当的个什么真?
总之,这金银稻难得。
各家粮行最羡慕的自然是余庆行这家粮行转手一次,就赚了八千两。
但晚晴楼的做法也非常值得称道。很多粮行认为余庆行一百八十文一斗卖给晚晴楼,还是卖得便宜了。如果余庆行的邵掌柜再在手里捂几天,这金银稻的价格还会往上涨。
这么算来,晚晴楼也算是很有眼光,抢得了先机的。
这段时间里,金银稻在京城里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虽然拥有两百文一斗的高价,但绝对是有价无市,有钱也没处买。
晚晴楼门前的那座巨大石磨,昼夜不停地将这些金银稻磨成米浆,米浆又很快做成而了精美的状元粉,为往来食客所消费。不久,晚晴楼放出风声,有粮行能收到来自江南的金银稻的,尽管卖给晚晴楼,有多少收多少。
二万石金银稻,短短几日功夫,晚晴楼已经觉得不够用了可见这状元粉的销量着实惊人。
而晚晴楼的一些竞争对手们为了竞争状元粉这项吃食,也联系了各自相熟的粮行。眼下各家粮行全都在焦头烂额地寻找粮源。
掌柜的,如果再有金银稻进京,咱们跟着进吗?京城另外一大粮行,裕丰行里,有伙计向他们的掌柜请教。
东家的意思,能收到多少,就收多少,现在根本不怕收了会砸在手里,就怕这趟赚钱的机会咱们赶不上。掌柜的向自己手下一一说明,从今天起,除了根基在南方的几家粮行你们要留意动静之外,也多派几个人在进京的道路上守着,见到有运粮进京的人,直接上前询问,如果对方有金银稻,就直接连人带货都带到粮行里来。
恋耽美
怎么听着像个卖胭脂水粉的地界儿?
刚有个没眼色的把这话问出了口,立刻就被旁边的人重重拍在肩膀上:你想啥呢?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吗?
在身周各人各种眼色的提示之下,这个冒失鬼终于反应过来,点着头失笑道:对对对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红的胭脂,给媳妇捎一盒,白的水粉,一家老小,多多地背它个两斗回去。
是啊,就是如此!
往后大伙儿千万记得都这么说。
对对对,大伙儿以后都只说买胭脂水粉,尤其是在那些粮行的伙计们面前
是呀,既然有平价的胭脂水粉,可千万别叫别的胭脂铺子给听去了,抢在咱们前头去收货!
至此,京里的百姓多了一项兴趣爱好,就是去打铜巷的胭脂坊买水粉,而且买起来很吓人,都是论斗买的。
今天到的是寻常铅粉,成色一般,胜在便宜,和官价差不多。这就是普通米,可能还有点儿陈,价格和官价一样,在七十文一斗。
赶紧地,胭脂坊的掌柜说了,今儿晚上到的是上等江南茉莉粉,只要七十二文钱一斗大家伙儿,赶紧抄家伙啊这就是上等江南好米到店了。
而京里的粮行却对此一无所知,唯一注意到的,便是忍痛数着兜里的铜板,上粮行里买高价粮的寻常百姓越来越少了。
但是京里的各大粮行却无暇注意这件事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种源自江南的神奇谷物金银稻上。
*
贾放在林如海当中表演了一回江南大粮商携粮进京之后,前去向林如海恭贺:
如海兄,经此一事,恐怕世人都会以为这江南人杰地灵,江南的粮商,也都与如海兄一样,倜傥儒雅,出口成章。
林如海羞涩地笑:哪里哪里,子放你莫要再笑我不过我也没想到竟能说动那百谷尝,让他用一百四十文的价格收购我们那些金银稻。
林如海带去余庆行的两万石金银稻,哪里是什么真的金银稻,根本就是一般新稻与一半陈粮混在一起,两种颜色一混,到了林如海口中,便成了天下奇珍、江南神谷金银稻。
第43章
荣国府, 四个兄弟姐妹正聚在贾政的院子里这里人均使用面积比较大,所以贾敏选了这个地方,向她的哥哥们展示京里最时兴的吃食:肠粉。
按照贾敏所说, 这肠粉最好是现磨现吃,所以她的厨娘甚至还带来了一座精巧的石磨。
贾政房里的一名大丫鬟, 这时挽了一只袖子, 扶着石磨的手柄, 正姿势优雅地帮着磨着磨, 圆润白净的手腕上戴着的手镯正叮叮当当地相互撞击, 发出悦耳的声响。
贾政看着那手腕, 就渐渐看呆了。
贾赦促狭, 轻轻嘘了一声,示意大家都别做声,任由贾政那么呆看。
贾敏却觉得这两个兄长实在太过无聊, 丢了一个白眼过去, 自管自和贾放说话她现在只觉得贾放见多识广, 说话又幽默诙谐,和贾放在一处,能听说很多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事。贾敏与贾放两个年级最相近,便成了最谈得来的。
我还特地打听了一回,问这好端端的粉,为什么要起名叫做肠粉?贾敏向贾放显摆她事先做的功课。
为什么?贾放一副好学的模样。
这是因为, 这种吃食最早是在江南跑码头的小工做出来的,觉得这米粉刚做出来的样貌和猪肠有点儿相像, 便叫了这个名字
猪肠?那可不成旁边贾政刚刚从美人如玉般的皓腕跟前回过神,就听见了这么惊悚的食物,登时将身体坐正, 腰一板,脸上表情严肃,摆出一副肉不正不食的模样。
贾敏白了贾政一眼,继续开口,说:不久一位住在码头旁边的厨娘见到了这种吃食,品尝了一下觉虽然卖相并不太雅观,但是滋味鲜美,而且变化多端,便亲自改良了这种吃食,让这粉变得既好看,又好吃。
听说那位厨娘是个节妇,但靠做这种吃食,供养她的两个幼子读书,一个中了状元,一个中了探花。所以江南也有很多人管这叫状元粉的。
她话音刚落,大家就一起盯着贾政。
状元粉啊!贾政立即表示,他对此的接受度高了几百倍,马上表示非常愿意品尝一下这种来自江南的美味。
贾放在一旁暗笑不语。
这肠粉的来历,完全是他和林如海、水宪,三个人商量出来的结果。肠粉之所以取这个名字,确实是因为看上去有点儿像猪肠贾放原先还担心这名字太过粗俗,在京城大户中接受度不高。
但水宪却说这完全没问题名字越俗越特别,人们就越容易记住,只要再起个吉利的别名就行。
至于厨娘、节妇、状元什么的,就是贾放和林如海他们齐心协力编出来的故事了。但看起来效果颇好,有这个故事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似乎都能对这种食物产生兴趣。
那边米浆从石磨里源源不断地磨出来,贾敏请来的厨娘现场给众人做了肠粉,而且还是布拉肠粉。贾放印象中,布拉肠粉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这厨娘却做得有模有样看起来晚晴楼在培训方面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好。
这厨娘是我从晚晴楼请来的,只能在我们府里待两天。今天咱们试了觉得好,明天我就去请母亲和东府那边的大伯他们一道品尝。贾敏说。
其他几个人却都忙着动口,根本来不及回答贾敏。
贾放面前的是一份鲜虾肠粉,晶莹柔润的粉皮里面裹着的是大个儿鲜嫩的河虾和韭黄,表面还淋着鲜美的豉油。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时空,正惬意地品味着广式早茶。
说实话,在烹饪这种事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贾放也不是个厨师,他只能大概齐描述描述肠粉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但是他向晚晴楼的大师傅交代过一次之后,对方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做了出来,而且还培养了好些个徒弟,以便进一步让这种食物风靡到各家各户去。
关键是这模仿做出的肠粉,与后世人们所熟知的经典口味简直一模一样。可见,经典在任何时空都是经典的。
是不错!贾敏尝过之后,用帕子轻轻地按住口唇,感叹了一句,这馅料的确是鲜,可更难得是,这粉皮的口感
够爽、够嫩、够滑弹。贾赦替妹妹总结了肠粉的口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妹妹,我可要替你大嫂和你大侄儿向你讨个人情,这位厨娘子,也借我们院儿去小半天呗?贾赦腆着脸求贾敏。
贾敏性情爽朗,为人却很周到细密。她笑着说:早就想好了。不仅如此,小妹还遣人去医馆里问过,问这吃食和大嫂的身子有没有冲撞。大夫说绝无冲撞,毕竟这粉皮就是用稻米做的,只是里面馅料不可用寒凉之物,小妹还整理了一份食单,让这厨娘带去请大嫂过目,大嫂只管捡自己爱吃的,教这厨娘做就行。
这想得真是太周到了连贾放也忍不住要为贾敏点赞。家里有这么个小妹,他们三个做哥哥的,还不得可劲儿地宠着。
贾赦赶紧双手合什,高高举过头顶:多谢妹妹大人!
贾敏抿着嘴,笑得十分欢畅。
旁边学究气十足的贾政却疑惑地问:这竟是用稻米做的?
这话连他房里的丫头都看不下去了:二爷您瞧,这往石磨里灌的,不就是寻常稻米么?
感情贾政连这米浆是用什么磨出来的都没察觉,尽看人手腕子了。
说到这稻米啊,还真有一件趣事。话题扯上了这稻米,贾敏就又打开了话匣子。
说起来,肠粉这种吃食传入京中,全是因为前一阵子有个江南的大粮商送了一批金银稻进京
贾放真的有点儿忍不住笑:这个江南的大粮商,可就是你未来的老公呀。
说来也奇,据说将这金银稻抓一把在手里,真的一半是金色,一半是银色的。
贾放低下头,掩饰嘴角的笑意:那可不,本来就是一半新米加上一半陈稻谷,颜色自然有区别。当初他们能想出金银稻这个名字,真是让人忍不住骄傲。
据说当日这粮商将二万石金银稻送进京城,转手都卖给了城里最大的粮行余庆行,作价一百四十文一斗。
贾政对这个数字全无概念,但是贾赦却是知道市面上粮价行情的,吃惊之下跳了起来:一百四十文一斗,还是进价,这余庆行钱多烧得慌?
还说呢余庆行一百四十文一斗进了二万石的金银稻,还没在仓房里过夜,马上就教晚晴楼买下了。
贾敏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渠道,这些消息打听得一清二楚虽然这些都是水宪和贾放他们一早就安排下的,但这时贾放从自己妹妹口中听见,还是觉得很震撼: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能知天下事。
晚晴楼没向外透露买价是多少,但外头都在猜,余庆行至少卖了一百八十文一斗。贾敏一边说,一边看向在一旁制作布拉肠的厨娘,那厨娘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所有人中唯一不通庶务的贾政彻底惊呆了:二万石,一转手就赚四十文,这是八千两!
粮都没过夜,就净赚八千两白银,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横财。可见余庆行的掌柜,这眼光也着实毒得很啊。
尽管贾政不懂这些,可也着实被震撼了一把。
于是贾政问:咱家买的这些,是多少钱买来的?
贾敏回答:两百文一斗
这粮价的事,贾政不懂,贾放早晓得了,贾赦吓了一大跳,直接跳上了椅子,蹲在自己的座椅上,盯着贾敏:啥?两百文一斗?你们这些孩子哟,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贾敏:我给大嫂子那儿送了一斗。
贾赦马上从椅子上下来:当我啥也没说。
贾敏继续解说:可即便是这个价,也是有价无市因为那位大粮商从江南进来的这些金银稻,被余庆行全部卖给了晚晴楼,自己手里也没留下多少。可谁能想到,这金银稻在京城里竟然那么火。
如今晚晴楼跟前立了一座一人高的石磨,畜力人力一起上,昼夜不停,将那金银稻磨成米浆。晚晴楼自己制状元粉向外发卖,有肉有菜,也有斋粉。人人尝了都说好。晚晴楼自然日进斗金。
也有人用了别的米磨粉,试着做那状元粉,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就是不好,不够滑不够弹。看来这状元粉,必须要用那江南来的金银稻才行。贾敏从旁解说。
贾政则感叹: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么!
这都状元粉了,必定要跟金银扯上关系才对啊。
*
贾敏在贾府之中做了一回肠粉之后,就再也没有做过第二回 。一来那晚晴楼的厨娘难请,二来史夫人收缴了贾敏手里剩余的金银稻,将它盛在匣子里,与往来相熟的人家做了人情这物件在城里可算是金贵了,金贵到大户人家眼里就只有这种南方运来的神秘稻米,而看不见京里其他粮食的粮价稍许有了松动的迹象。
京里的各大粮行,都在想尽办法与江南的同行联系,想办法收购这种名贵的稻谷。
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江南方面很快给了答复,江南只有一家粮行经营这种名贵的稻米据说这家粮行也是得到了一家名门望族的点头认可,这才第一次将金银稻贩卖到京城来的。
那江南名门的名头,说出来呀能吓死人,人家祖上五代列侯,又是腐书网,在几代之间,进士举人出了无数。所以这做出来的又叫状元粉那。
怎么?又不说是节妇厨娘用来供养儿子读书的了?
哎呀,都是市井传言,当的个什么真?
总之,这金银稻难得。
各家粮行最羡慕的自然是余庆行这家粮行转手一次,就赚了八千两。
但晚晴楼的做法也非常值得称道。很多粮行认为余庆行一百八十文一斗卖给晚晴楼,还是卖得便宜了。如果余庆行的邵掌柜再在手里捂几天,这金银稻的价格还会往上涨。
这么算来,晚晴楼也算是很有眼光,抢得了先机的。
这段时间里,金银稻在京城里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虽然拥有两百文一斗的高价,但绝对是有价无市,有钱也没处买。
晚晴楼门前的那座巨大石磨,昼夜不停地将这些金银稻磨成米浆,米浆又很快做成而了精美的状元粉,为往来食客所消费。不久,晚晴楼放出风声,有粮行能收到来自江南的金银稻的,尽管卖给晚晴楼,有多少收多少。
二万石金银稻,短短几日功夫,晚晴楼已经觉得不够用了可见这状元粉的销量着实惊人。
而晚晴楼的一些竞争对手们为了竞争状元粉这项吃食,也联系了各自相熟的粮行。眼下各家粮行全都在焦头烂额地寻找粮源。
掌柜的,如果再有金银稻进京,咱们跟着进吗?京城另外一大粮行,裕丰行里,有伙计向他们的掌柜请教。
东家的意思,能收到多少,就收多少,现在根本不怕收了会砸在手里,就怕这趟赚钱的机会咱们赶不上。掌柜的向自己手下一一说明,从今天起,除了根基在南方的几家粮行你们要留意动静之外,也多派几个人在进京的道路上守着,见到有运粮进京的人,直接上前询问,如果对方有金银稻,就直接连人带货都带到粮行里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