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错误举报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4

    我押中了,我押中了啊!喊出这一声的人欣喜若狂。押同时落地的人比押铁球先落的人要少得多,押中就意味着能分得不少钱。
    不不是
    渐渐地人群中又响起了另一个声音,有先后!藤球先!
    贾放:啥?
    他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这怎么可能是藤球先?
    是呀是呀,我看得真真的,藤球确实是比铁球先到地,快了大约有那人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憋了片刻,才说,快了大概有小半个球身。
    贾放登时明白了。
    四皇子翻手腕有时间先后,可能因为藤球轻,所以他翻腕的时候稍微快了那么一丁点。但哪怕只是零点零几秒,但对于这么高的塔身而言,这点差距很容易就能放得很大。
    所以这就变成了轻的先落地?
    塔底登时议论什么的都有,更多的人是心疼钱毕竟除了那关扑铺子的店主,所有人,钱都输出去了。
    大家稍安勿躁!四殿下说了,刚才将这两个球放下的时候,确实存了一点点偏差。刚才的结果不算,现在再重来一次。
    这回大伙儿都松了一口气,除了那关扑老板,所有人都在盛赞四皇子英明。
    贾放却有点儿着急,这种事情上,英明没啥用,要的应该是严谨。他忽然见到下到塔底来捡球的一个年轻长随,正是他见过的,跟在四皇子身边的,连忙喊:喂,那位
    他只能喂,毕竟也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儿。可是他的声音立即淹没在周遭的一片嘈杂之中。
    谁知贾放身边的青松突然一躬身,从衙役们牵起的绳子下面钻了过去。李青松身材瘦小,趁着夜色钻入绳子围出的区域,衙役们一时半会儿竟然没有注意。
    贾放这时才反应过来,青松跟着四皇子在流民营待过一阵,认识他身边的人。
    果然,李青松过去一说,那名长随立即转了过来,看向贾放。
    贾放招手,把李青松叫来,让他附耳过来,说了一通话,然后他直起身对青松说:你去吧,把话待到就好,顺便擦亮眼睛,帮忙找找这样的用具。
    李青松应了,问:三爷,难道您不上去见四殿下吗?
    贾放摇摇头,说:我刚才在关扑押了筹码。他若是上塔,事后未免就不会被人指是利益相关。为了保证实验的公正性,他还是不要亲自出面了吧?
    于是李青松跟着四皇子的人上塔,少时那名长随又快速地跑下来,手里举着一只长方形的大匣子。
    好教各位得知,刚才那次实验,铁球与藤球落下来的时候有极微小的先后差别。四殿下现下改了实验方法他会将两个球都盛在这只匣子里,然后将匣子底下的插销一拔,匣子底会立时翻开,两个球一定会同时落下去
    咦,这不是庙里收人香火钱的匣子吗?
    大伙儿一看,确实如此:这匣子上有一个缝儿,平日里百姓们求神拜佛,将香火钱铜板银两之类从这条缝里给放进去。和尚道士们就算是要取这香火钱,也得把匣子倒过来,摇一阵,够麻烦的。
    可大家伙儿从来不知道这底下还个翻盖儿,把插销一拔,里面的钱就可以直接都倒出来。
    登时众人齐声笑骂:可算是明白了。敢情这些秃驴杂毛们就是这么使善男信女的香火钱的。
    接着那长随就捧着匣子,快步回塔。那匣子不一会儿就出现在塔顶,由两个人一左一右同时抬着,四皇子在一旁,向下挥了挥手。
    五城兵马司的衙役赶紧拉紧了长绳,让百姓们赶紧往后退一退。紧接着四皇子在上面就拔了匣子的插销。那匣子的底盖啪的一声掀开,里面盛着的两个球就同时落了下来。
    同时,同时
    同时落地
    两个球一落地,塔底登时爆发出一阵彩声。其中有些人是因为押中了关扑正感到无比兴奋,也有些人是因为四皇子临时对这个实验做出的调整听起来很严谨很有道理,值得一声彩。
    一时上头就说了感谢捧场,五城兵马司的衙役也收了绳子。百姓们纷纷转身,正要散去。
    忽听有人在吆喝:想知道为啥这一轻一重的两个球能同时落地吗?想知道鸿毛为啥却只会翩翩地飘落吗?万一以后还有类似的关扑局,想多赚一点吗?看这本小册子就行。
    离去的人登时都停了脚。
    贾放也很惊讶,他连忙凑近了,见到四皇子身边的那名长随,这时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书籍,每一本都是线装的小册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万物之理。
    四皇子翻印了他的《初中物理》?
    百姓们听说关扑局能多赚,立即围上来,将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贾放只能听见有人问:多少钱一本?
    那名长随当即道:五文一本。
    余人登时道:真不贵!刚才人们押关扑,还十文二十文地花呢。有钱的登时掏钱,尤其是那些刚刚跟风押中的,一买买好几册。这长随手里的册子几乎是一抢而空。
    也有人问:我不识字我能买一本这书吗?
    旁人登时笑:不识字你看个天书?
    那人登时回:我找个先生,教我儿子啊!许是我儿子能学得会呢?
    说的也是,有钱你就买呗?众人见长随手里的册子已经全空,便纷纷散去。
    天一书局的货,也是这个价,没买到的可以改天到那里去。长随朝渐渐散去的人群吼了一嗓子。天一书局的书籍你们也知道,别处仿不来的啊!
    天一书局?贾放听这名字就立即明白这背后是谁的手笔了。
    三爷!那头是李青松从宝塔上冲了下来,举着一本小册子来找贾放。三爷你看,这是我从四殿下那里求来的。
    贾放有点儿哭笑不得地看着这手里的册子,心想李青松这小子还不知道这本书其实正是从他这里流出来的。
    三爷,这书里好多图画,我看着都不懂,四殿下却说多看多想就能明白了。青松小心翼翼地问,这书,我能借去看一阵子吗?
    贾放豪放地一点头:可以。文字不懂的,去问双文,道理不明白的,来问我就是。
    说着,他拎着从关扑铺子老板那里得来的满满一兜钱离开东门市。没办法,关扑铺子里收的钱都是铜板,付给他的彩头也就都是铜板。贾放心想,回头让人用线穿了,他运到桃源村去。
    *
    贾放离开的时候,丝毫没有留意暗处立着三皇子和他的几个门客。
    其中有个门客递了一本册子到三皇子手中,讨好地说:花高价从百姓手里换来的。
    三皇子接过来,粗略地翻了翻,有些不满地吐槽:不是已经明说了,天一书局有的买,花个什么高价?他如此大费周章,不就是为了多让人来看他的这本书吗?
    门客们都闹不清这位爷究竟在懊恼什么,一时吓的都噤口不言。半晌,才听三皇子半是气愤,半是恐惧地说道:这哪里是什么万物之理,这明白着就是格物致知,实证为先的理论?
    想不到时隔这么多年,竟然又有人要捧向奉壹的新学?!
    而且竟是老四
    第61章
    三皇子越想越觉得事情蹊跷。
    向奉壹在世的时候, 三皇子还只是个刚刚开蒙的幼童,对这位帝师印象并不深。但是在向奉壹成了钦犯被处决之后,三皇子才深刻地感受到了身边人对这位帝师的忌惮。
    一句话, 向奉壹的新学,足以动摇国本。
    他将圣人之言, 四书五经放在一边, 反而重推格致之学。能做出一手好文章的人, 在向奉壹的眼中, 恐怕还及不上一个擅长奇技淫巧的工匠。
    此外, 向奉壹的新政亦主重商, 削减商税, 修整道路,开辟航线,鼓励钱庄票号的发展这些都被认为是向奉壹为了商户做的一系列举措。
    格致与重商立刻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警惕, 据说向奉壹主政的十年间, 反对的声音从未断过。而三皇子自打幼时, 就一直听说向氏罪人,如何如何祸国乱政,动摇国本,其学说并无一点可取之处。
    但三皇子不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他当然有办法知道在向氏主政的十年间,国库里的银钱翻了四倍, 也知道国强便意味着兵强,多年积弱的边兵渐渐能与西北夷狄一战。
    然而若非那一战, 圣上也不会受伤失踪,向奉壹也不会在情急之下出了昏招,扶皇弟登基, 幽囚废帝,导致废帝复辟之后不杀他都不行。
    向奉壹一死,向氏的新学便立即销声匿迹,再无人敢宣扬。
    他的老师,当今太子太傅夏省身曾经私下说过,向奉壹的新学看起来十分新奇,向氏新政也让人觉得面貌一新。但长此以往,孔圣之道将渐渐被束之高阁,士大夫将再无权威。庶民之中的工匠与商人将逐渐上位,朝政会向这两个群体倾斜。
    说到底,就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向氏死后,士大夫为了牢牢掌握话语权,自然把向氏的学说当成了邪说,一杆子全部打死。
    然而今天夜里,四皇子在市坊之间大肆散发那本《万物之理》的著作,三皇子仅从书名就能嗅到格物致知的味道。
    这令三皇子万分警惕。
    警惕之余,三皇子却又开始怀疑父皇对于向奉壹的真实态度
    圣上是向奉壹的亲传弟子,受向氏新学影响极深,但是却被向氏所废,囚于废园一年之久,复辟之后不得不杀向氏,否则他重临帝位便没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但谁都知道圣上对向氏的怀念,庆王府被一分为二,赏了功臣,其中的园子却始终保留,甚至交给了荣府一个藉藉无名的庶子来重修。甚至有人传说那个庶子并非贾氏子弟,而是圣上与心爱之人所生
    如今向氏的学说,竟又通过四皇子的手,渐渐流了出来。这一切焉知不是有龙椅上那位在背后推手?
    三皇子想到这里,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但越是这样,他就越没有选择。
    如果他不做这些该做的他就没有用了
    来人,把这本《万物之理》给太傅大人送去。对了,顺便将今日如意居清谈局和晚上东门宝塔的事都和老大人说一说,老四和那个贾放的名字都提一提。
    *
    东门宝塔的事,监国太子很快也听说了,第二天便传了四皇子入东宫。
    太子见了四皇子便笑:昨夜那样的好事,为何不叫上孤与太子妃?就算不能到场给你壮一壮声势,也能让你二嫂瞧瞧热闹,赢两个小钱,乐上一乐。
    四皇子知道太子与太子妃一向琴瑟和谐,这时也扬起唇角:二二哥说的是,小弟思虑得不周详。
    不过你在宫外散那《万物之理》,真的好吗?为何不与孤商量一下?太子从袖子里抽出一本,在手里拍拍,道:孤让几个客卿看过,他们都说原没什么大碍,只是难免令人联想到昔日庆王的新学。
    四皇子默然不语。
    孤知道你一向在外办差,这些什么力学、杠杆、摩擦之类,对你领的那些差使工程都帮助。太子似乎对他能记得这些名词感到十分得意,但毕竟与庆王当年所提的那些太接近了。
    再者,你将它散入人群,真正能把它看进去的,究竟有多少人?我告诉你,不消半月,这些书籍中有一多半会变为灶膛里的烧火纸。除非国家将其纳入科考的范围,否则士子们无利可图,绝不会花时间将这看上一眼。
    四皇子继续沉默,脸色也有些黯然,应是知道兄长说的乃是实情。
    罢了,事情都做出来了,就算有人说三道四,也会有孤在这儿替你挡着。
    四皇子扬起脸,流露出感动的神色。
    太子对这份兄友弟恭非常满意,转换话题笑道:不过这小册子的装帧真的很不错天一书局,这是哪家?孤好像没听过。
    二哥,这是水宪名下的新书局,刚开张。
    子衡?太子一听笑出了声,孤怎么没想到他?也是,他确实有这能耐。
    对了,这本书的原稿,你究竟是在哪里找到的?太子问。
    四皇子老实答道:贾放给的。
    贾放?太子一下子来了兴趣,就是那个荣国公的小儿子?他给你找到的原稿?
    四皇子点点头。
    天一书局眼下承印的,全都全都是贾放拿出来的书,书稿。
    还有?太子的眉头挤在一起怎么?一本《万物之理》的麻烦还不够,还有别的书?
    臣弟,臣弟带来了。四皇子吃力地说,同时从袖子里又摸出两本薄薄的册子,用袖子抹了抹,递到太子手里。
    《幼学语文》?人口手,上中下?太子翻了第一页就纳闷了,那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难道还不够他用来开蒙的吗?怎么来了个《幼学语文》?
    还有《幼学算术》?他竟然找了子衡的书局去印这些?是要自己开学塾?①
    四皇子终于有机会解释:他在在南方,不是有一块封、封地?给那里,给那里
    太子帮着说下去:给那里的蒙童开蒙用?我天,这个贾放还真是他那块封地,天南地北的,不过就是派个管事下去,每年收粮收租子的事儿,他竟然想着教那里的蒙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