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错误举报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6

    他的提出的条件是:每亩田的亩产达到二百斤以上的种植户,只缴五分之一的出产作为地租,五分之四的出产由种植户自己拥有,可以作为口粮,也可以卖给寨子里其他人。
    如果亩产达到一百五十斤以上,缴三分之一的出产作为地租。
    如果亩产在一百斤以上,则必须缴一半的出产作为地租。
    如果亩产达不到一百斤,立即取消种植资格,田地转交其他愿意耕种水田的农户。
    村民们听各村村长传达了贾放的意思,各自聚在一起商议:
    贾三爷说得对,这确实不是佃农。哪有种的越多,交得越少的佃户?弄明白了贾放的意思,那些种地老把式立即来了劲儿。这明摆着就是,谁侍弄庄稼侍弄得好,谁就能种这些地!
    瞎掰你瞅瞅那条件,有谁家种地亩产在两百斤的?一百斤就顶了天了。依俺看,那小伙把话说得漂亮,实际还不是在哄咱们?
    你自己不会种地,就别来说这种风凉话!立即有人反驳,俺们刚来时就打听过了,这里的水田,都是种两季稻,两季稻你懂吗?
    是呀,一季稻的亩产一百斤,两季不就两百斤了?就算是偶尔有田地肥力不行,要休上一休,各处轮流,均摊下来这一百五十斤的亩产是稳的。
    你种上一百五十斤的亩产,只交三分之一的地租,这么便宜的地,到哪里佃去?
    是啊,而且听这桃源村的人说,他们这儿真真有一位好把式,在琢磨着种三季稻。你想想,都三季稻了,你亩产还到不了两百斤?
    持怀疑论的人登时无话可说。
    但是这两百斤的标准,也确实作为一条红线,筛去了不少庄户人家这些人家要么是确实不很擅长种田,要么就是壮劳力因为之前的疫病病倒了,需要再好生将养。
    还有一种情况确实是庄稼把式,但是庄稼把式人口太少,独户,或者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就一个顶梁柱的,担心没法儿一口气侍弄五十亩田。
    最终贾放还是留了个口子,准许两户人家作为同一个种植户,共同申请耕种一份田地。
    八百户人家,大约有一百六十户成功申请到了田地,顺利地拿到了种植证,并且在鱼鳞册上完成了登记。
    所有拿到种植证的人家,都郑重介绍给了老邵和其他桃源村的庄稼把式。从此大家可以一道交流种地的心得,桃源村还会向种植户们提供稻种。
    种植户们原本就有信心,绝对能种到一百斤的亩产,再看桃源村那边提供了许多协助,更加不担心了。
    没能成为种植户的新移民也来不及悲伤。因为桃源寨马上进入了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之中。
    这时正是农闲,地里的活不重。即便是种植户得到了土地,也不过是平整平整、追追肥,静待来年。而在各村规划好的宅基地上盖房子,在冬天雨季来临之前搬离那简易活动房,避免潮气侵蚀,才是最要紧的。
    贾放信守他的承诺,给每个新移民家庭发了一笔安家费,让他们能够从桃源村村民的手里购买粮食。
    很多村民等不及贾放继续按照承诺发放那笔无息贷款/住房贷款,得到了建房的许可之后,就先撸起袖子开始打地基他们的想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粗活累活先干起来。
    然而贾放的第一笔无息贷款,发给了新余村一户姓汪的人家,并且颁发了桃源寨第一份生产经营许可证,允许这户汪姓人家在青坊河下游选址,建一座砖窑,专门烧制建房用的砖头和瓦片。
    等到这份生产经营许可证一发,不少土著和新移民才如梦初醒:原来商机在这儿。
    但这户汪氏祖祖辈辈都是烧窑的和砖瓦匠,手里捏着技术,别人就算是眼红也学不来。当即有人跑去汪氏那里要当学徒,当小工。汪氏家主心知在短时间内砖瓦的需求量一定会暴涨,于是来者不拒,许了每个小工每天二十文钱的工钱。
    小工们拿着这二十文的工钱,却没什么时间去买菜买米做饭了。他们有些是拖家带口的,家里能给做一口饭吃。但也有人孑然一身,多半自己想了办法,在别处搭伙。
    这回是三村的一群妇人们自己一合计,拜托她们的村长出面,向贾放求了第二份生产经营许可证,在村口支了大锅,淘米做饭,也兼做各色菜肴,都是大锅菜,量大便宜,三文吃饱,五文吃好。
    她们做出来的菜肴,都是余江风味,土著吃了新鲜,新移民吃了思乡。渐渐的,有些自家能做饭做菜的,也渐渐觉得还是三村的饭好吃,也时不时地过来买一些。
    于是三村的大锅菜越做越红火,人手也很快增加,从刚开始的几个妇人,一下子增长到了十几号人,连专门的采买、洗菜、择菜的职位都分出来了。
    不得不说,这些妇人也确实有些经营头脑,她们请来了贾放,求这位贾三爷给她们的大锅菜题个字,算是招牌。
    三爷,小妇人们就是想沾沾您的福气,若是咱们以后真的能做成一个店妇人们颇不好意思地说想当初她们在余江的时候,可从来没想过要抛头露面地做这生意,经过了一番磨砺,到了这桃源寨,反而再没有这些顾忌了。
    可以,当然没问题!贾放对这种要求一向来者不拒。
    他拜原主所赐,书法还不赖,一落笔就是端正庄严的魏碑,刷刷地题上了四个字。
    众妇人也不大认得字,有一个稍许认得些的,便念:三村三村
    三村食堂!贾放豪气的说。
    第74章
    继砖瓦窑和三村食堂之后, 几个村的村民都是创意频出,纷纷想出了赚钱的法子。
    但桃源寨的创业大潮很快遇到了瓶颈寨子里的钱出现了问题。
    这并非是贾放食言,没能给村民们及时发放创业贷款, 或者给他们提供建房基金,而是桃源寨重蹈桃源村的覆辙, 再次出现了小额货币也就是铜钱, 短缺的问题。
    远道而来的余江新移民里, 不少人是有些积蓄的, 可是他们远道而来, 不可能背着大串大串的铜钱到此, 多半都是贴身藏着银锭子, 内衣里缝着金锞子。
    而贾放发放安家费和创业贷款的时候,也图省事,给每家发了银锭子。
    这样问题就来了:以三村食堂为例, 那里一餐饭是三文钱, 多加一个菜是五文。如果你拿一锭银子去点一餐饭吃, 食堂里的大娘铁定找不出来。
    这时就有村人提出:要不先赊账?
    赊账这个法子刚开始还行得通,因为大家都是余江老乡,对方确实是有钱,不是付不起,而是在体谅食堂实在找不开而已。
    甚至有人和三村食堂领头的妇人打了招呼:我天天在你这儿吃,吃一个月, 差不多就快够一钱银子了。到时候一起给!
    刚开始食堂大娘还能点头答应,到后来却跟着人追账:别, 等等啊!铜钱给了没?给了钱才能舀饭
    概不赊账,概不赊账啊!
    老乡们见了这大转弯的态度,忍不住疑问纷纷。食堂大娘却有理有据:你们这样赊账, 我们就没处去买材料。那边也不能总让我们赊着账啊!
    老乡们连忙安慰:大娘,要不我先给你一锭银子,你拿着银子先去买材料?
    食堂大娘着急摇头,涨红了脸:不是我不肯,也不是对方不肯,而是对方收了我的钱之后,也要上我这儿吃饭,这一锭银子到了他手里,就又要给到我这里让我找。我我这也找不出啊!
    听说这话的人无不脑后出汗:敢情又绕回来了呀。
    于是从余江来的新移民一起去问桃源村的土著。他们找到陶村长,纷纷把自己身上带着的,从贾放那里拿到的金银都拿了出来,问:老村长,有什么地方能把这些兑成铜钱的呀?
    陶村长一拍大腿,道:你们可真问住我了,我也想知道啊!
    众人:?
    *
    贾放一直很关注桃源寨的建设进度,他很快就发现了寨里出现的铜钱短缺问题,并且两次去通汇行兑换了相当数量的铜钱,并且通过力士搬运的法子搬到了桃源寨里。
    可还是感觉村民们对铜钱的需求像是无底洞一样。
    贾放仔细想想:这也属正常。原本他只有一千人的基本盘,现在桃源寨的人口是原先的五倍;另外,是他自己亲手推动桃源寨离开了原先那种平均主义的共有式经济,引入了私有二字。
    他为远道而来的新移民发放安家费,为他们提供创业贷款、建房基金说白了,他贾放就是在往这个新兴的小社会里打钱,注入货币。
    所以钱不够很正常。
    但要怎么解决?除了继续从通汇行搬运钱过来,他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搬钱来也有搬钱来的问题南方的铜钱币值较高,以前桃源村也发生过,这铜钱流通着流通着就越来越少的情况。如果他继续搬运来大量的钱币,会不会加快铜钱的流失速度原本他只需要给桃源村一家供血的,现在难不成要给整个南方地区供血?
    如此想着,贾放听见了贤良祠那里的铃声,一长一短一长,说明有府外的人来找。他急急忙忙地向乡民告辞,回到稻香村,见到双文。双文却说:人就在潇湘馆那里,大爷正陪着呢!
    这是什么人,竟然直接进他的大观园来了?
    他带着双文,急急匆匆地赶过去,果然见潇湘馆跟前,一溜从人垂手立着,有贾赦的人,也有北静王府的人。
    水宪?贾放不由得有些惊喜。
    自从上次水宪从这潇湘馆里挑了一本书走,他就还未见过这一位,更加没闹明白这位究竟带了一本什么书走。
    他脚步匆匆,进了潇湘馆的院子,果然见到贾赦正在与水宪寒暄。水宪似乎在向贾赦道贺弄璋之喜,贾赦开心不已,笑得像个傻子。
    贾放带着双文进院,双文见贾赦带的人将潇湘馆里照顾得甚是妥帖,便什么都没说,退在一旁廊下静候。
    谁知水宪看见了她,微笑着问:这莫不就是子放身边正在学画的那位?
    贾放与双文都是莫名其妙。贾放忍不住问水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双文则屏息站在廊下她不方便接话。
    这时贾赦大约心情太好了,大笑出声,道:听说这位双文姑娘原本就是丹青好手,到子放身边更是如鱼得水,正好红袖添香。
    贾放连忙摇手:真不是这样,子衡,你听我解释。大哥,你这也太太口无遮拦了吧!
    水宪的眼光里带着疏朗的笑意,在贾放面上转了一圈,随即抬手,朝贾赦作了一揖,道:多谢大公子。
    贾赦是个人精,一见便晓得水宪有事要与贾放私下聊。他可以把人交给正主了。
    贾赦便也回一揖,道:王爷请自便。说着告辞转身,路过双文的时候,丢下一个眼神,双文乖觉,跟在贾赦身后出了门,还没忘了帮贾放掩上潇湘馆的院门。
    你怎么知道双文在跟着我学画?贾放依旧很好奇,差点儿忘了他一直想问的事。
    记得吗,上回我在你这儿带走了一本书。水宪在这潇湘馆之中感觉很自在,也不用贾放招呼,自己就舒舒服服地坐回正堂椅上,端起茶盅饮了一口,叹道:好茶!
    贾放总算想起来了,连忙问:我一直想问你来着
    那天水宪在潇湘馆里抽到了一本书,没有让贾放看见究竟是什么,就直接带走了。
    而贾放则一直很想知道,被水宪摸走的那一本书,究竟是不是《母猪的产后护理》来着。
    水宪却笑道:我离开之后,发觉那书上的内容还增加了好些。
    贾放登时倒抽一口气:竟然还能增加的。
    就因为这本书,我知道了令兄正在钻研经义,令妹是位爱读诗词的才女,你身边那位姑娘正忙着学习工笔楼台,应该顾不上给你红袖添香,而你应当已经是把鼓胀病给解决了。
    说着,水宪拱起双手,道:恭喜子放!
    贾放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省过来。对方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份上,他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当即问:你是说你拿到了一本书目?
    能知道贾政、贾敏、双文各自拿到了什么书,而且在离开之后,也能知道他后续又从架上取了什么书籍这证明水宪那本,不止是一本书目,而且是一本能够实时记录这一幅神奇的书架究竟已经提供了哪些书籍的书目。
    贾放不禁满脸尴尬,他想起了贾珍。
    水宪完全没提,贾珍或者福丫或许因为他们这两人拿走的都不是文字书籍,而是画册,这书目上有可能不会显示。
    但是水宪也很有可能只是要给他留一点脸面,所以才不提贾珍的。
    听见贾放问话,水宪舒心的点了点头,哈哈笑了一声。
    贾放额了一声,满脸窘态地搓了搓手,说:子衡你确实是运气不错啊!他马上想起那书架会根据拿书的人心中所想和所好,提供相应的书籍这么说来,水宪来他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拿一本他这架上书籍的书目?
    不愧是个精明人物,有抓主要矛盾的本事。
    你竟然一点儿都没觉得惊讶?贾放终于问出了口。若是换了贾赦拿到这本书,估计会怪叫一声来找自己,双文拿到了,则会惊呼一声,失手将书落在地下。
    这位却是连一点儿异状都不露,直接就把书拿走了,害他贾放猜了半天。现如今水宪又亲自过来把实情告诉贾放,贾放则不得不佩服:早知这样也行,我也应当求一本书目啊!
    谁知水宪却缓缓起身,转身面向那间藏书室,慢慢地道:我想这间藏书室之中真正所藏之书,应当是无穷无尽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