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6
贾放:这位大哥说起话来,还真是高级黑啊。
老三,你年纪虽小,但我晓得你一定是个做大事的人,有大气魄,大眼光。贾赦抬眼望着贾放,你说说看哥哥这次,该去把这个责任担下来吗?
贾放听了贾赦给自己吹的一大通彩虹屁,忍不住有点儿汗颜。但是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对,于是问贾赦:都察院是的人?他伸出三个手指头。
贾赦一怔,想了一会儿,疑疑惑惑地点点头。
贾放想了想:大哥,这事儿,你可千万别自作主张。我想你最好还是找个机会,带上那管事,一起去父亲面前分说清楚。你刚才说的,这件事牵涉了朝中好多人家,四王八公都有涉及,我觉得不像是都察院心血来潮,拿着本账簿盲狙一通。
他还有句话没说出来:恐怕是在逼站队啊!
贾赦听不懂盲狙的意思,但是心血来潮他是懂的。至此便全盘想通,贾赦点点头,眼中疑云尽散,冲贾放笑道:还是老三见事明白。他手一挥,就这么办!
没过两日,传出消息,贾代善因为荣府在早先旱灾赈济期间行事不谨,自行请罪,辞去了上回赈济有功之后,皇家赐下的那一堆虚衔。很快上头就准了,贾代善官职、爵位都没动,头上的虚衔则一并撸去。
荣国府在旱灾期间勾连相熟的粮行购入平价粮食的事便算是实锤,得了定论了。
荣府内外,怎么看怎么觉得贾代善太亏。当初辛辛苦苦地赈济灾民,修建两个流民营,赈济二十万灾民,直到旱情舒缓,又送他们缓缓回乡最后啥都没得到,还把自己名下的封地转到了小儿子头上。
外头人怎么想无关紧要,但荣府里史夫人可是半个月都没给丈夫好脸色看。连带贾赦贾政贾放三个儿子,史夫人也一个都不见,每日只拉着亲闺女小棉袄贾敏诉苦。贾敏每每从荣禧堂里出来,只能向父亲和哥哥们送上歉然的笑容。
贾放让贾赦着意打听了一下其他四王八公此事上的结果。贾赦打听回来,说是其他人家多半查实了买粮的数额较小,又或是买粮的时日是在旱灾恶化之前,粮价还未大肆上扬的时候。因此,多数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总之,没有一家如荣府这么凄惨,也没有一名王公像贾代善这么吃亏的。
贾放听贾赦这样说,倒是舒了口气,心想:在这种事情上,吃亏也许是福也说不定呢。
但贾赦的心态到底还是受了影响,和贾代善谈过一次之后,他很明显地开始积极地为自己准备后路。他先将自己手头的一些产业转到了张氏名下,然后又张罗着要再为媳妇儿多置办一点儿产业。
这天贾赦就喜滋滋地跑来找贾放,邀他去看房子。
怎么,大哥在外头置产了?贾放大惊失色,心想再怎样也不至于搬出荣府吧!
他倒是没想到,以后贾代善夫妇过世,万一真的没让贾赦袭爵,让贾政袭了爵位,兄弟几个分家,贾赦确实是要搬出去的。
贾赦满脸是笑,却伸手就在贾放头上轻轻一敲:想什么呢?!
前几日你大嫂相中了一间铺面,绝对是旺铺,地段好极了。听说那边的店家急着出手,我愣是磨了两天没松口,结果昨日又降了半成价格才成交的。
为了这个铺子,我还特地卖了城南一个小院子。贾赦这也是在俏没声儿地转移财产,把自己名下的小院子卖掉,然后加点钱以媳妇的名义把铺面买下来。
走,陪大哥去看看去。贾赦拉上兄弟就走。
贾放越走越觉得不对,这路程他熟悉得很,以前走过好机会。贾赦却说:加把劲儿,就在前头了。喏,就在那里。
贾放:不会吧?
贾赦伸手指着一间两三层的酒楼,现下这酒楼已经搬空了,门户大开着,有几个小工正在里里外外地清扫。
可是只要将那视线稍稍一转,就能看到对面是数座宏伟连绵的楼宇,流光溢彩华美壮丽,楼上高悬着一幅金字招牌,上面写着大大的三个字:晚晴楼。而贾赦买下的这座茶楼,正好被覆盖在晚晴楼的阴影里。
贾赦一拍脑袋,也说:不会吧!
那牙人说是地段极好,周围都是旺铺。
贾放苦笑:那牙人没说对面的旺铺是晚晴楼吧?
贾赦磨了磨后槽牙,摇了摇头。
果然便宜无好货,这酒楼的原主显然是无法竞争过晚晴楼,所以卖掉铺子走人。但那伶牙俐齿的牙人偏生把这旺铺的位置夸上了天,丝毫不提对面有这么一间巨无霸似的竞争对手。
最关键的是,贾赦爱妻心切,也没有亲自查证,只问了大概位置就点头买下了这座酒楼。现在应当是已经付了定金,想再反悔,难上加难了。
两人走进这间空空荡荡的酒楼,贾赦心态很好,一边看,一边自我吐槽:
这这大堂不如晚晴楼的敞阔,光线也不好!
二楼雅座和对面没法儿比,要是去过了对面,再到这里,就只觉得村气。
厨房倒是挺好的,地方敞亮又洁净为啥把厨房修这么好呀!
转了一圈,贾赦心态再好,也不得不承认他这座旺铺买得有点儿亏了。地段是不错,人流量也大,但就是对面竞争对手太厉害,处处将自己这边压过一头。
想要靠这座旺铺挣钱一个字,难!
其实也不尽然,贾放安慰大哥,至少晚晴楼在对面会把主顾带来,咱们只要和晚晴楼的生意不是直接正面冲突,这里的生意应该还是挺好的。
贾赦苦着脸:可是这铺面盖起来就是为了开酒楼啊!如果改做别的生意,这铺面的规制就还得再改,还得再投钱。
贾放想了想说:其实吧,做吃食生意,也不一定要开那种吃席面的酒楼,若是能做出些特色应当会好些。
贾赦眼珠一转,倒想起他以前就想到过的生意经:老三,你院儿里那位孙嬷嬷的泡菜不是做得挺好,在我这儿卖好不?
贾放忍不住笑:这么久了还惦记着呢?
他低头寻思:泡菜确实是有特色的,但是卖泡菜不需要这么大的铺面。以后贾赦的生意做起来,最多在铺子门口设置一个卖泡菜的外卖点就可以了。
但是孙氏的泡菜现在还是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还没有找到太多合适的材料,吃来吃去也就是一样萝卜;第二,制作泡菜的大杀器之一,辣椒,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
卖泡菜确实是个好主意,但不需要这么大一间酒楼都卖泡菜吧?贾放这么一说,贾赦立即泄了气,耷拉着脑袋说:你说的是。我本来都已经盘算好了上哪儿去雇大厨了,现在这么看,还是先别急着开业。万一匆忙开业了,生意做得越多,亏本就亏得越多。
贾放赞成贾赦谨慎经营的原则,但是他没有贾赦那么悲观,认为开在晚晴楼对面的吃食生意就一定会亏。大哥,您先别急,回头咱们慢慢合计,肯定能想出一个法子,让你这座酒楼也跟对面一样,日进斗金。
贾赦很相信这个兄弟,上前拍拍贾放的肩膀,说:大哥先谢过你不过,咱家既然把酒楼开在了水家小王爷的晚晴楼对面,你少不得要跟人说一声。
贾赦说这话的时候,这酒楼的门窗全开着,已经是九月里的天气,外头一阵冷风就钻了进来,贾放打了一个寒颤,随口应道:是呀,闲时确实得去对方府上打个招呼
他话都还未说完,脑海里突然浮现了一个主意。
贾放双手一拍:大哥,我有主意了!
贾赦:什么主意?要是好主意的话我分这铺子三成的干股给你
贾放哪儿还在意什么三成的干股,他只管为自己的这个新鲜主意兴奋不已:大哥,你先别着急,我得去一个地方,问一问这东西做得了做不了。你且先去物色这些:找一个可靠的屠宰坊,每天能宰上几头牛、几腔羊的;再找个刀功好的厨师,能把肉削得薄如蝉翼还不破的;再去寻上等无烟炭的货源这些都找齐了,这生意就十九能成。
他说得飞快,贾赦记性也不差,飞快地记下。
兄弟二人随即分道扬镳,贾赦去按贾放说的物色人手与货源,而贾放自然是直奔百工坊,进门便道:老童,老童
他要找铜匠。
老童笑呵呵地迎出来,笑道:贾三爷这又是有什么好事要找我?
有一件东西,我画出来,你替我看看容易做么。
他随手拿起一张纸,取了一枝炭笔,在纸上飞快地画下一个环形的铜锅,底下是支架和锅胆,在铜锅的环形空孔之间还伸出一条圆柱形的中空烟道。
老童,你见多识广,你看看这个东西你们做铜匠的有打制这个的吗?
贾放眼光殷切地拿出了手中的稿纸,虎背熊腰的铜匠接过来打量了片刻,立即摇头:没有,这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贾放大喜:说,这个打制起来,容易吗?
老童确认了说是容易,又问贾放:三爷,这个要用什么做?黄铜、白铜、还是紫铜?
贾放温习了一下在现代的记忆,说:黄铜吧!也就是外面能看得见的地方需要打磨光亮,里面的内胆不用打磨。
老童二话没说就应下了,看了看觉得这小玩意工艺实在是太简单,便夸下海口:不是我说,这样的东西,我带着我的徒弟,一天能打出十几个来。
贾放赶紧拦:先别太着急,我们做出个样子来,看看好不好使,如果哪儿不好使,咱就慢慢地调整。
老童登时笑:祖师贾三爷,知道您是个稳妥的人儿了。成,就这么办。对了,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儿啊!
贾放:这个就叫做,铜火锅!
第78章
铜火锅古来有之, 最早的火锅叫做豓斗,汉代就已经出现;南北朝时人们用铜爨,唐时用铜暖锅, 宋时则出现了拨霞供。贾放现在身处的这个时空里,也已经有了生爨羊熟爨羊这样的菜式唯独还没有后世用于铜锅涮肉的那种炭火铜锅。
贾放将整个铜火锅的设计向老童说明, 这铜匠啧啧地称赞, 说:不愧是三爷, 在吃食上头也能想出这许多花样来。不想我们这些老粗, 只晓得大块吃肉, 大口喝酒, 一个字, 爽!
贾放却说:等这铜锅打出来了,我订下头一批,定然送你老童一口铜锅, 保证你试过之后, 只要秋风一起, 就会惦记着要涮回锅子。
说实话他现在就挺惦记的,炭火铜锅涮肉,牛羊上脑各来一份,直接用清汤涮也能鲜美无比,再来一碟调好的麻酱,滴上香油、腐乳和韭菜花儿, 最后再配个酥脆到掉渣的烧饼完美!
因此就算不是为了贾赦,而是为了他自己, 贾放也想要把铜火锅给折腾出来。
当然这铜锅涮肉在冬天比较有市场,夏天得改换经营目标贾放又想,夏天不如改成烧烤店。毕竟俗话说得好:天若有情天亦老, 不如来顿小烧烤。
这样一来,即便这酒楼开在了晚晴楼对面,但主打与晚晴楼截然不同的经营方式,或许能和晚晴楼形成互补与双赢,两者并非直接竞争,却凭对方的人气令自己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告别了老童,贾放心想:自家兄长在晚晴楼对面开店,摆出了打擂台的架势;自己又让人家作坊里的工匠帮忙自己打铜火锅,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打声招呼。
于是贾放离开百工坊,转个弯就去了北静王府。王府跟前是个眼熟的门房,贾放依稀记得上次和林如海一起来时,就是这个门房让他们直接进园子找水宪的。
这一次,门房直接上前向贾放问好:贾三爷,您一向可好?
贾放:我挺好,你们王爷可在府中?
在,我引您到二门,您自己进园就行。
门房照旧将他引到垂花门跟前,恭送贾放进园,没忘了提醒他一句:三爷,进门后直行,见到一座穿山游廊便沿游廊往前,过一亭一桥,待见到梧竹幽居,您别进亭,一直向前走走到水边,过一座折带朱栏的板桥,前头便是与谁同坐轩,敝上今日应当在那里。
贾放顿时对这个门房心生好感:话说这么清楚真不容易。
他谢了一句,却见对方笑道:贾三爷今日当有好口福。您进园子就知道了。
贾放:好口福?
他知道水宪偶尔会亲自为晚晴楼试菜,但没想到会在自家园子里试。倒是没想到,那样精巧雅致的一座园子,竟然也会这样有烟火气?
他循着门房所说的,进了王府的后园,经过梧竹幽居之后,贾放一直念叨着与谁同坐轩这个名字,心中生出想法:这名字起得好生独特,与谁同坐,与谁同坐?
待走过了那道板桥,来到一座临水的庭轩跟前。贾放刚好见到水宪坐在亭中,面前是一座石桌,石桌对面还空着一张石凳。在他身边有一名道童打扮的侍从,还有一个身上扎着围裙的厨娘。
见到贾放,水宪微微颔首致意,倒是贾放,响亮地招呼了一声,然后绕过这与谁同坐轩跟前的山墙,大踏步步入轩中。
只有走进了这座庭轩,方能察觉与众不同。
这座小小的庭轩依水而建,构作扇形不止轩身所在之处呈扇形,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墙上匾额、临水的鹅颈椅无一不成扇面形状①。整座庭轩小巧雅致,置身其间,令人忘俗。
轩中墙上,额匾下方是一幅碑帖,手书的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写得龙飞凤舞,贾放只来得及看清一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帖子的题款是天一生,不用说,就是眼前这位所题的了。
想必这与谁同坐轩的名字就从坡老这首词中来明月清风,再加上这无处不是扇形的小小庭轩,倒确实能让人在世俗的燥意中寻到一份真我。
恋耽美
老三,你年纪虽小,但我晓得你一定是个做大事的人,有大气魄,大眼光。贾赦抬眼望着贾放,你说说看哥哥这次,该去把这个责任担下来吗?
贾放听了贾赦给自己吹的一大通彩虹屁,忍不住有点儿汗颜。但是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对,于是问贾赦:都察院是的人?他伸出三个手指头。
贾赦一怔,想了一会儿,疑疑惑惑地点点头。
贾放想了想:大哥,这事儿,你可千万别自作主张。我想你最好还是找个机会,带上那管事,一起去父亲面前分说清楚。你刚才说的,这件事牵涉了朝中好多人家,四王八公都有涉及,我觉得不像是都察院心血来潮,拿着本账簿盲狙一通。
他还有句话没说出来:恐怕是在逼站队啊!
贾赦听不懂盲狙的意思,但是心血来潮他是懂的。至此便全盘想通,贾赦点点头,眼中疑云尽散,冲贾放笑道:还是老三见事明白。他手一挥,就这么办!
没过两日,传出消息,贾代善因为荣府在早先旱灾赈济期间行事不谨,自行请罪,辞去了上回赈济有功之后,皇家赐下的那一堆虚衔。很快上头就准了,贾代善官职、爵位都没动,头上的虚衔则一并撸去。
荣国府在旱灾期间勾连相熟的粮行购入平价粮食的事便算是实锤,得了定论了。
荣府内外,怎么看怎么觉得贾代善太亏。当初辛辛苦苦地赈济灾民,修建两个流民营,赈济二十万灾民,直到旱情舒缓,又送他们缓缓回乡最后啥都没得到,还把自己名下的封地转到了小儿子头上。
外头人怎么想无关紧要,但荣府里史夫人可是半个月都没给丈夫好脸色看。连带贾赦贾政贾放三个儿子,史夫人也一个都不见,每日只拉着亲闺女小棉袄贾敏诉苦。贾敏每每从荣禧堂里出来,只能向父亲和哥哥们送上歉然的笑容。
贾放让贾赦着意打听了一下其他四王八公此事上的结果。贾赦打听回来,说是其他人家多半查实了买粮的数额较小,又或是买粮的时日是在旱灾恶化之前,粮价还未大肆上扬的时候。因此,多数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总之,没有一家如荣府这么凄惨,也没有一名王公像贾代善这么吃亏的。
贾放听贾赦这样说,倒是舒了口气,心想:在这种事情上,吃亏也许是福也说不定呢。
但贾赦的心态到底还是受了影响,和贾代善谈过一次之后,他很明显地开始积极地为自己准备后路。他先将自己手头的一些产业转到了张氏名下,然后又张罗着要再为媳妇儿多置办一点儿产业。
这天贾赦就喜滋滋地跑来找贾放,邀他去看房子。
怎么,大哥在外头置产了?贾放大惊失色,心想再怎样也不至于搬出荣府吧!
他倒是没想到,以后贾代善夫妇过世,万一真的没让贾赦袭爵,让贾政袭了爵位,兄弟几个分家,贾赦确实是要搬出去的。
贾赦满脸是笑,却伸手就在贾放头上轻轻一敲:想什么呢?!
前几日你大嫂相中了一间铺面,绝对是旺铺,地段好极了。听说那边的店家急着出手,我愣是磨了两天没松口,结果昨日又降了半成价格才成交的。
为了这个铺子,我还特地卖了城南一个小院子。贾赦这也是在俏没声儿地转移财产,把自己名下的小院子卖掉,然后加点钱以媳妇的名义把铺面买下来。
走,陪大哥去看看去。贾赦拉上兄弟就走。
贾放越走越觉得不对,这路程他熟悉得很,以前走过好机会。贾赦却说:加把劲儿,就在前头了。喏,就在那里。
贾放:不会吧?
贾赦伸手指着一间两三层的酒楼,现下这酒楼已经搬空了,门户大开着,有几个小工正在里里外外地清扫。
可是只要将那视线稍稍一转,就能看到对面是数座宏伟连绵的楼宇,流光溢彩华美壮丽,楼上高悬着一幅金字招牌,上面写着大大的三个字:晚晴楼。而贾赦买下的这座茶楼,正好被覆盖在晚晴楼的阴影里。
贾赦一拍脑袋,也说:不会吧!
那牙人说是地段极好,周围都是旺铺。
贾放苦笑:那牙人没说对面的旺铺是晚晴楼吧?
贾赦磨了磨后槽牙,摇了摇头。
果然便宜无好货,这酒楼的原主显然是无法竞争过晚晴楼,所以卖掉铺子走人。但那伶牙俐齿的牙人偏生把这旺铺的位置夸上了天,丝毫不提对面有这么一间巨无霸似的竞争对手。
最关键的是,贾赦爱妻心切,也没有亲自查证,只问了大概位置就点头买下了这座酒楼。现在应当是已经付了定金,想再反悔,难上加难了。
两人走进这间空空荡荡的酒楼,贾赦心态很好,一边看,一边自我吐槽:
这这大堂不如晚晴楼的敞阔,光线也不好!
二楼雅座和对面没法儿比,要是去过了对面,再到这里,就只觉得村气。
厨房倒是挺好的,地方敞亮又洁净为啥把厨房修这么好呀!
转了一圈,贾赦心态再好,也不得不承认他这座旺铺买得有点儿亏了。地段是不错,人流量也大,但就是对面竞争对手太厉害,处处将自己这边压过一头。
想要靠这座旺铺挣钱一个字,难!
其实也不尽然,贾放安慰大哥,至少晚晴楼在对面会把主顾带来,咱们只要和晚晴楼的生意不是直接正面冲突,这里的生意应该还是挺好的。
贾赦苦着脸:可是这铺面盖起来就是为了开酒楼啊!如果改做别的生意,这铺面的规制就还得再改,还得再投钱。
贾放想了想说:其实吧,做吃食生意,也不一定要开那种吃席面的酒楼,若是能做出些特色应当会好些。
贾赦眼珠一转,倒想起他以前就想到过的生意经:老三,你院儿里那位孙嬷嬷的泡菜不是做得挺好,在我这儿卖好不?
贾放忍不住笑:这么久了还惦记着呢?
他低头寻思:泡菜确实是有特色的,但是卖泡菜不需要这么大的铺面。以后贾赦的生意做起来,最多在铺子门口设置一个卖泡菜的外卖点就可以了。
但是孙氏的泡菜现在还是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还没有找到太多合适的材料,吃来吃去也就是一样萝卜;第二,制作泡菜的大杀器之一,辣椒,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
卖泡菜确实是个好主意,但不需要这么大一间酒楼都卖泡菜吧?贾放这么一说,贾赦立即泄了气,耷拉着脑袋说:你说的是。我本来都已经盘算好了上哪儿去雇大厨了,现在这么看,还是先别急着开业。万一匆忙开业了,生意做得越多,亏本就亏得越多。
贾放赞成贾赦谨慎经营的原则,但是他没有贾赦那么悲观,认为开在晚晴楼对面的吃食生意就一定会亏。大哥,您先别急,回头咱们慢慢合计,肯定能想出一个法子,让你这座酒楼也跟对面一样,日进斗金。
贾赦很相信这个兄弟,上前拍拍贾放的肩膀,说:大哥先谢过你不过,咱家既然把酒楼开在了水家小王爷的晚晴楼对面,你少不得要跟人说一声。
贾赦说这话的时候,这酒楼的门窗全开着,已经是九月里的天气,外头一阵冷风就钻了进来,贾放打了一个寒颤,随口应道:是呀,闲时确实得去对方府上打个招呼
他话都还未说完,脑海里突然浮现了一个主意。
贾放双手一拍:大哥,我有主意了!
贾赦:什么主意?要是好主意的话我分这铺子三成的干股给你
贾放哪儿还在意什么三成的干股,他只管为自己的这个新鲜主意兴奋不已:大哥,你先别着急,我得去一个地方,问一问这东西做得了做不了。你且先去物色这些:找一个可靠的屠宰坊,每天能宰上几头牛、几腔羊的;再找个刀功好的厨师,能把肉削得薄如蝉翼还不破的;再去寻上等无烟炭的货源这些都找齐了,这生意就十九能成。
他说得飞快,贾赦记性也不差,飞快地记下。
兄弟二人随即分道扬镳,贾赦去按贾放说的物色人手与货源,而贾放自然是直奔百工坊,进门便道:老童,老童
他要找铜匠。
老童笑呵呵地迎出来,笑道:贾三爷这又是有什么好事要找我?
有一件东西,我画出来,你替我看看容易做么。
他随手拿起一张纸,取了一枝炭笔,在纸上飞快地画下一个环形的铜锅,底下是支架和锅胆,在铜锅的环形空孔之间还伸出一条圆柱形的中空烟道。
老童,你见多识广,你看看这个东西你们做铜匠的有打制这个的吗?
贾放眼光殷切地拿出了手中的稿纸,虎背熊腰的铜匠接过来打量了片刻,立即摇头:没有,这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贾放大喜:说,这个打制起来,容易吗?
老童确认了说是容易,又问贾放:三爷,这个要用什么做?黄铜、白铜、还是紫铜?
贾放温习了一下在现代的记忆,说:黄铜吧!也就是外面能看得见的地方需要打磨光亮,里面的内胆不用打磨。
老童二话没说就应下了,看了看觉得这小玩意工艺实在是太简单,便夸下海口:不是我说,这样的东西,我带着我的徒弟,一天能打出十几个来。
贾放赶紧拦:先别太着急,我们做出个样子来,看看好不好使,如果哪儿不好使,咱就慢慢地调整。
老童登时笑:祖师贾三爷,知道您是个稳妥的人儿了。成,就这么办。对了,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儿啊!
贾放:这个就叫做,铜火锅!
第78章
铜火锅古来有之, 最早的火锅叫做豓斗,汉代就已经出现;南北朝时人们用铜爨,唐时用铜暖锅, 宋时则出现了拨霞供。贾放现在身处的这个时空里,也已经有了生爨羊熟爨羊这样的菜式唯独还没有后世用于铜锅涮肉的那种炭火铜锅。
贾放将整个铜火锅的设计向老童说明, 这铜匠啧啧地称赞, 说:不愧是三爷, 在吃食上头也能想出这许多花样来。不想我们这些老粗, 只晓得大块吃肉, 大口喝酒, 一个字, 爽!
贾放却说:等这铜锅打出来了,我订下头一批,定然送你老童一口铜锅, 保证你试过之后, 只要秋风一起, 就会惦记着要涮回锅子。
说实话他现在就挺惦记的,炭火铜锅涮肉,牛羊上脑各来一份,直接用清汤涮也能鲜美无比,再来一碟调好的麻酱,滴上香油、腐乳和韭菜花儿, 最后再配个酥脆到掉渣的烧饼完美!
因此就算不是为了贾赦,而是为了他自己, 贾放也想要把铜火锅给折腾出来。
当然这铜锅涮肉在冬天比较有市场,夏天得改换经营目标贾放又想,夏天不如改成烧烤店。毕竟俗话说得好:天若有情天亦老, 不如来顿小烧烤。
这样一来,即便这酒楼开在了晚晴楼对面,但主打与晚晴楼截然不同的经营方式,或许能和晚晴楼形成互补与双赢,两者并非直接竞争,却凭对方的人气令自己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告别了老童,贾放心想:自家兄长在晚晴楼对面开店,摆出了打擂台的架势;自己又让人家作坊里的工匠帮忙自己打铜火锅,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打声招呼。
于是贾放离开百工坊,转个弯就去了北静王府。王府跟前是个眼熟的门房,贾放依稀记得上次和林如海一起来时,就是这个门房让他们直接进园子找水宪的。
这一次,门房直接上前向贾放问好:贾三爷,您一向可好?
贾放:我挺好,你们王爷可在府中?
在,我引您到二门,您自己进园就行。
门房照旧将他引到垂花门跟前,恭送贾放进园,没忘了提醒他一句:三爷,进门后直行,见到一座穿山游廊便沿游廊往前,过一亭一桥,待见到梧竹幽居,您别进亭,一直向前走走到水边,过一座折带朱栏的板桥,前头便是与谁同坐轩,敝上今日应当在那里。
贾放顿时对这个门房心生好感:话说这么清楚真不容易。
他谢了一句,却见对方笑道:贾三爷今日当有好口福。您进园子就知道了。
贾放:好口福?
他知道水宪偶尔会亲自为晚晴楼试菜,但没想到会在自家园子里试。倒是没想到,那样精巧雅致的一座园子,竟然也会这样有烟火气?
他循着门房所说的,进了王府的后园,经过梧竹幽居之后,贾放一直念叨着与谁同坐轩这个名字,心中生出想法:这名字起得好生独特,与谁同坐,与谁同坐?
待走过了那道板桥,来到一座临水的庭轩跟前。贾放刚好见到水宪坐在亭中,面前是一座石桌,石桌对面还空着一张石凳。在他身边有一名道童打扮的侍从,还有一个身上扎着围裙的厨娘。
见到贾放,水宪微微颔首致意,倒是贾放,响亮地招呼了一声,然后绕过这与谁同坐轩跟前的山墙,大踏步步入轩中。
只有走进了这座庭轩,方能察觉与众不同。
这座小小的庭轩依水而建,构作扇形不止轩身所在之处呈扇形,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墙上匾额、临水的鹅颈椅无一不成扇面形状①。整座庭轩小巧雅致,置身其间,令人忘俗。
轩中墙上,额匾下方是一幅碑帖,手书的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写得龙飞凤舞,贾放只来得及看清一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帖子的题款是天一生,不用说,就是眼前这位所题的了。
想必这与谁同坐轩的名字就从坡老这首词中来明月清风,再加上这无处不是扇形的小小庭轩,倒确实能让人在世俗的燥意中寻到一份真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