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7
贾赦不知道贾放指的是什么,但他这个人也不是好脾气到事事能轻易就善罢甘休的。他一听,觉得贾放的主意甚妙,便狭促地拍手叫好。
自打这天之后,屠宰坊的人便叫苦不迭,他们每天要把各种牛杂、下水辛辛苦苦地处理干净,再送到小楼去。
你们说,那些有钱吃酒楼席面的爷儿们,难道还看得上这些下水?屠宰铺的伙计一边清洗着毛肚一边抱怨,明明都是些苦哈哈的穷人才会吃的嘛!让我们洗个几百遍洗到一点儿杂质都没这不是刁难人?
刁难人你也得受着,你不知道吗?是咱们铺子的老板先自食其言,断了给小楼的供应,专供东门。结果人现在镇国公府赶着荣国府讨饶去了,咱老板也是恨不得自打耳光,打得脆响。所以人家说什么咱们就得做什么。
再说洗牛杂这事儿,虽然麻烦,人家小楼那边钱也给足了不是吗?那你还抱怨个什么抱怨!
伙计想想也是,便低下头继续清洗毛肚,一边洗一边嘟哝:这费半天劲儿地洗出来,有谁去吃它哟!
可是在小楼火锅,这毛肚没用多少时日,便成为了一道被人追捧的热销菜。
小楼推出了一道九宫格火锅这火锅比用来涮肉的铜锅还要简单,就是一口大锅,里面架上了四枚铜片,做成了九宫格的形状。
而火锅中的汤底则是一种颜色红艳艳、看上去油汪汪的红色汤底,煮开之后,香辣味四溢,据说这香味,在晚晴楼上都能闻到。
但刚开始的时候,小楼的伙计就直说了,必须得是性情勇烈、能吃得辣的人,才能点这九宫格火锅。而且劝食客们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食客们就都奇怪了:这世上只有向外兜售生意的店家,哪有把客人往外推的食铺?这分明就是欲擒故纵。
但就算是欲擒故纵,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够勇武,是个怂包,所以每天特地来小楼尝试这九宫格的人,就算不多,但也总有那么十几桌。
伙计非常热心地介绍:这九宫格,分成三类,中间一个大格,火力最猛,汤最宽,用来涮那些用武火烫熟的食材:毛肚、鹅肠、肥牛之类,七上八下就能烫熟了。
众食客心想:这吃的都是些啥?
四边的叫做一字格,用来煮一些需要煮一会儿才能入味的食材,比如黄喉、嫩牛之类。
众人又愣住了:黄喉又是啥?
四角上的叫四角格,这几处火力最小,适合煮一些需要炖煮才能入味的食材,不过您不能心急,放在四角格里的且得煮上一阵子,不过那样煮出来的格外原汁原味
伙计一一介绍完,送上来一大盘食材,众食客便慢慢辨认:这是毛肚、这是黄喉、这是鹅肠
再按照伙计介绍的文武火攻略来涮食这些稀奇古怪的材料,人们一试,便都被辣得不成,哈哈地吐着热气,或是灌自己两口小楼供应的乌梅汤或是杏仁露。
但是谁也不敢停生怕一停下来就被人认为是怂,不够勇武,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试吃,试着试着,这些稀奇古怪的食材特点终于尽显无疑。
毛肚脆,但表面那些密密麻麻的褶皱却能饱饱地吸附汤汁,只涮一涮就能很快入味。而黄喉爽脆、鹅肠滑弹,但最让人无法丢下的,却是那锅底的味道辣,火辣辣,让人吃得浑身冒汗,却欲罢不能。
很快,在小楼证明了自己的勇士们,没多久又开始念叨起这种有些自虐的味道,以及稀奇古怪在别处吃不到的食材,便又呼朋唤友,拉上新人,继续去验证自己的勇敢。
一时之间,小楼火锅以三大名锅并称于世,分别是酸菜白肉锅、酸汤鱼锅、九宫格辣锅三种都是以绝妙的滋味取胜。
不久,被打坏了的东门也修整了重新开始营业。小楼和东门以及其他后起之秀一样,也都经营铜锅涮肉。但是铜锅涮肉哪儿都能吃到,三大名锅却只有小楼一家有。
那种红艳艳、火辣辣却又喷喷香的汤底,还有那自带解腻功能的酸味,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放眼整座京城,没有人知道。
这便注定了小楼在这冬日里的火锅江湖里独占鳌头。
*
贾放见到小楼的生意上了正轨,便亲自去向张氏辞掉了他那两成分红,自己从小楼的生意里抽身而出,转回头料理大观园毕竟那才是主业。
这时蘅芜苑已经建成了。负责重建这院子的工匠恭敬把贾放请回园中验收。算算时间就要进腊月了,只要贾放满意,工匠和小工们应该就可以各自拿回工钱,回家过年了。
但贾放并不满意蘅芜苑的建筑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修出来的园子和他印象中原著对蘅芜苑的描述也没有差别,各种防火措施也都到位。
但问题是贾放的那幅卷轴上,蘅芜苑所在的区域,始终都没有变成彩色。关于下一项建筑的提示也没有出现。
贾放纳闷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第88章
贾放自己琢磨了半天, 始终没想透为什么蘅芜苑明明已经建好了,但是卷轴却不承认。
但贾放不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他遇上死胡同之后采取的方式往往是退出来, 结合周围的情形,仔细思考还有什么出路。
现在也是一样。
贾放回想他当初是怎么完成稻香村和潇湘馆这两项工程的。在稻香村, 他发现了缩地鞭, 进而发现了盛产稻米的桃源村;在潇湘馆, 他发现了万用书架, 并且从书架上取到了他急需的书籍。
这证明工程的完成程度, 与这些金手指建筑的实际功用是有密切联系的。
可问题是:他在蘅芜苑, 也找到了需要的植物物种, 使用了能加速培育的花圃,让这些功能建筑都发挥作用了呀?
思路对头,但细节也许不够完整。
贾放又想:蘅芜苑的功能定位是大植物园。植物园的功能正是研究、引种、驯化、保存各种植物物种。
目前蘅芜苑确实保存了很多珍奇的植物物种, 但他至今还从来没有想过, 要往蘅芜苑里引进过任何植物, 哪怕是最普通的。
贾放一想到这里,就立即起身去找双文:上次那本册子收在哪里了?
他在寻找那本《蘅芜苑重点研究植物名录》,想要借此验证自己的一个猜想。
双文唉了一声,进蘅芜苑的正屋,在架上翻了翻,便找出来递给贾放。
贾放顾不得谢过双文, 飞快地从头至尾翻了一遍,说:双文, 我去趟稻香村,你帮我打掩护啊!
他印证了自己的猜想,立即匆匆赶去稻香村。
双文知道贾放在稻香村中有隐秘, 但是她不知道打掩护是什么意思,只能大概猜测,并且默默习惯贾放各种稀奇古怪的用词。
好在这次贾放去的时间不长,回来的时候手中捧着几株开着小黄花的植株,小心翼翼地来到蘅芜苑里,在那玲珑山石下寻了一小块空地,把这几株小花栽种在这片空地上。
双文好奇地问:这么冷的天,三爷从哪儿寻到的花儿?
贾放随口回答:桃源村那里地气偏暖。
双文:?桃源村?原来那稻香村中真的别有洞天?
她答应过贾放,会对大观园中的一切守口如瓶,这时便只是默默地记在心里。
贾放则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什么,小心地把土洒在植株根部,轻轻压实,然后吐出一口气,说:也不晓得这样行不行。
他这时满手都是土,赶紧到蘅芜苑后,从储水缸中打出一点水,净了手,仔细擦干,再回来拿那本《名录》,同时心里暗暗祈愿:这黄花蒿,可以算是被重点研究过一番的物种了,而且对南方百姓的健康非常非常重要,够资格收录在蘅芜苑大植物园的名录里了吧?
贾放慢慢地翻动这本名录,名录里的物种是按照拉丁文植物学名的字母排序,所以他很郁闷:不知道黄花蒿的学名究竟是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这种究竟会出现在什么位置。万一这种植物的学名是Z打头的,那他是不是应该早点从最后一页翻起?
谁知他的运气非常不错,刚翻了两页,就翻到了一项全新的植物物种,一株绿色开小黄花的蒿草,图画旁边清晰地标明了植物学名黄花蒿,A竟然是A打头的。
至此,贾放完全确认,这一页绝对是新出现的,早先他翻书的时候从没见过。
他手中的这本《名录》,很可能就和水宪从潇湘馆取走的那一本《书目》一样,能够自动更新。只要他往蘅芜苑中添加新的重要植物物种,这本《名录》里也就会跟着添加。
贾放慢慢地往下读,见到黄花蒿这一页中明确写道:含挥发油,可提取青蒿素,可做抗疟药,可做抗血药。他也忍不住欣喜这就是编撰《植物名录》的意义了。以后世人若有机会查阅,便可以察觉这种形貌普通,并不惹人注目的小草,竟也有这样巨大的药用价值。
好好维护这座植物园,好好更新这本册子,也许将来能编出一本《本草纲目》来呢?
贾放把册子收好,再回头去查看他那一卷卷轴。
哇
贾放很欣喜,双文也忍不住凑头来看:果然
只见那卷轴之上,蘅芜苑跟前的那一座玲珑山石,现在已经染上了淡淡的青色,这色彩相当微妙,将湖石表面的青灰色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而山石上一片翠绿茂叶,中间点缀着一点一点鲜红,应当就是那些珊瑚豆子一般颜色的果实。
山石之后,蘅芜苑的主体建筑露出一个角。
贾放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完成了。
但是,等等贾放突然想到:新提示呢?
之前两回,都是建完之后在这卷轴上变为彩色,同时再出现一座新的建筑,呈现水墨色,那就是他下一步的目标。
但这次又出了幺蛾子,他完成了蘅芜苑的主体建筑,但是下一步需要建筑/修复的项目却没有出现。
贾放很想挥一挥这幅卷轴:是不是出问题了?
双文却比他仔细,对卷轴上蘅芜苑的图形也要熟悉得多。她立即发现了不同,伸手指着图上,道:看,三爷,这里多了一道折带板桥。
贾放定睛一看,才发现卷轴上当真多出来一道桥,而且是墨色所绘,只不过因为画面布局的缘故,这道桥只是在蘅芜苑的玲珑山石侧面露出浅浅的一道,所以不易被人察觉。如果不是双文细心,他就一定会错过去了。
折带朱栏板桥!贾放登时想起,原著上确实提过这么一座桥,而且桥的地点也确实是在蘅芜苑附近。
这折带板桥,乃是桥面没有弧度的平桥。折带乃是指桥面有曲折,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都有,但一般都会统称为九曲桥,是中国古代造园术中的重要一环。左右来回曲折的折桥,能够延长园林景观的动线,扩大园中人的视野,也为园中景致增加韵律感。
贾放与双文都对这折带板桥很熟悉,只是贾放因为读过原著,所以知道这板桥上的栏杆是朱红色的。
而双文要反应一下才想明白:确实如此,绿柳红桥,这样搭配才好看。
于是,下一步修筑这座折带朱栏板桥的计划就定下来了。
贾放说:正好,工程不算大,所费的时间也不多,正好让这些匠人和小工们在年前干完,每个人领一个大红包,回家过年。
双文登时笑:三爷考虑得周详。
贾放又说:这桥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你可以吗?
双文比她刚来时多了好些自信,当即掩口轻笑道:我绘出图样来,三爷难道就不看了吗?
贾放这个人天性精细而谨慎,双文画的蘅芜苑图样每一幅他都看过,需要改的都圈出来让她改。双文也因此获益匪浅。所以这时她这么一说,贾放也笑了他既然领了这个大观园总设计师的头衔,手下的作品,他自然得一件件检查。
一时大观园的工作安排就这么决定了。双文自去画草图,第二天与工匠们分派任务,大家先着手准备起来。
贾放却有他自己的心事
大观园里增加的这一条折带朱栏板桥,式样比较简单,建筑起来一点儿也不费事。但这提醒了他:或许在缩地鞭的另一头,桃源寨里,也该考虑建一座桥了。
他在桃源寨的整片封地,实际上被青坊河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原本土著们生活的桃源村,以及绝大部分种植稻米的水田,都在青坊河的左岸。因此左岸成了桃源寨的主要生产和生活区域。
但是从余江来的新移民抵达之后,那些没有分到土地的人们开始着手开垦新的土地。他们在贾放这里拿到了开垦许可,其中有一部分待开的荒地便位于青坊河的右岸。
青坊河水大的时候,人们尝试游泳过河,水小的时候就直接蹚水过去。但因为怕水里还有没有完全根除的钉螺,所以人们过河过得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人们就想了个土办法。他们在河两岸各寻了一棵大树,树身上拴起一根粗粗的绳缆,然后在这绳缆上拴上一条小船。
需要过河的时候,他们就坐在这条小船上,使劲儿拉动缆绳,就能把自己拉到对面去。
但这也稍许有些麻烦:一来只有这一条小船,一次只能载两三人,如果有很多人需要同时过河,就需要等上很久;二来这小船的位置也有些麻烦,有时村民们兴冲冲准备过河,在河边一看,那船正在对岸,得赶紧把船拉过来,刚拉到一半,对岸来人了,见到便拍腿惋惜:早知道你就等这片刻的功夫,把我拉过去嘛!
因此贾放想:既然将来青坊河对岸的开发在所难免,那就早早地把桥梁设施建起来吧。
恋耽美
自打这天之后,屠宰坊的人便叫苦不迭,他们每天要把各种牛杂、下水辛辛苦苦地处理干净,再送到小楼去。
你们说,那些有钱吃酒楼席面的爷儿们,难道还看得上这些下水?屠宰铺的伙计一边清洗着毛肚一边抱怨,明明都是些苦哈哈的穷人才会吃的嘛!让我们洗个几百遍洗到一点儿杂质都没这不是刁难人?
刁难人你也得受着,你不知道吗?是咱们铺子的老板先自食其言,断了给小楼的供应,专供东门。结果人现在镇国公府赶着荣国府讨饶去了,咱老板也是恨不得自打耳光,打得脆响。所以人家说什么咱们就得做什么。
再说洗牛杂这事儿,虽然麻烦,人家小楼那边钱也给足了不是吗?那你还抱怨个什么抱怨!
伙计想想也是,便低下头继续清洗毛肚,一边洗一边嘟哝:这费半天劲儿地洗出来,有谁去吃它哟!
可是在小楼火锅,这毛肚没用多少时日,便成为了一道被人追捧的热销菜。
小楼推出了一道九宫格火锅这火锅比用来涮肉的铜锅还要简单,就是一口大锅,里面架上了四枚铜片,做成了九宫格的形状。
而火锅中的汤底则是一种颜色红艳艳、看上去油汪汪的红色汤底,煮开之后,香辣味四溢,据说这香味,在晚晴楼上都能闻到。
但刚开始的时候,小楼的伙计就直说了,必须得是性情勇烈、能吃得辣的人,才能点这九宫格火锅。而且劝食客们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食客们就都奇怪了:这世上只有向外兜售生意的店家,哪有把客人往外推的食铺?这分明就是欲擒故纵。
但就算是欲擒故纵,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够勇武,是个怂包,所以每天特地来小楼尝试这九宫格的人,就算不多,但也总有那么十几桌。
伙计非常热心地介绍:这九宫格,分成三类,中间一个大格,火力最猛,汤最宽,用来涮那些用武火烫熟的食材:毛肚、鹅肠、肥牛之类,七上八下就能烫熟了。
众食客心想:这吃的都是些啥?
四边的叫做一字格,用来煮一些需要煮一会儿才能入味的食材,比如黄喉、嫩牛之类。
众人又愣住了:黄喉又是啥?
四角上的叫四角格,这几处火力最小,适合煮一些需要炖煮才能入味的食材,不过您不能心急,放在四角格里的且得煮上一阵子,不过那样煮出来的格外原汁原味
伙计一一介绍完,送上来一大盘食材,众食客便慢慢辨认:这是毛肚、这是黄喉、这是鹅肠
再按照伙计介绍的文武火攻略来涮食这些稀奇古怪的材料,人们一试,便都被辣得不成,哈哈地吐着热气,或是灌自己两口小楼供应的乌梅汤或是杏仁露。
但是谁也不敢停生怕一停下来就被人认为是怂,不够勇武,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试吃,试着试着,这些稀奇古怪的食材特点终于尽显无疑。
毛肚脆,但表面那些密密麻麻的褶皱却能饱饱地吸附汤汁,只涮一涮就能很快入味。而黄喉爽脆、鹅肠滑弹,但最让人无法丢下的,却是那锅底的味道辣,火辣辣,让人吃得浑身冒汗,却欲罢不能。
很快,在小楼证明了自己的勇士们,没多久又开始念叨起这种有些自虐的味道,以及稀奇古怪在别处吃不到的食材,便又呼朋唤友,拉上新人,继续去验证自己的勇敢。
一时之间,小楼火锅以三大名锅并称于世,分别是酸菜白肉锅、酸汤鱼锅、九宫格辣锅三种都是以绝妙的滋味取胜。
不久,被打坏了的东门也修整了重新开始营业。小楼和东门以及其他后起之秀一样,也都经营铜锅涮肉。但是铜锅涮肉哪儿都能吃到,三大名锅却只有小楼一家有。
那种红艳艳、火辣辣却又喷喷香的汤底,还有那自带解腻功能的酸味,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放眼整座京城,没有人知道。
这便注定了小楼在这冬日里的火锅江湖里独占鳌头。
*
贾放见到小楼的生意上了正轨,便亲自去向张氏辞掉了他那两成分红,自己从小楼的生意里抽身而出,转回头料理大观园毕竟那才是主业。
这时蘅芜苑已经建成了。负责重建这院子的工匠恭敬把贾放请回园中验收。算算时间就要进腊月了,只要贾放满意,工匠和小工们应该就可以各自拿回工钱,回家过年了。
但贾放并不满意蘅芜苑的建筑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修出来的园子和他印象中原著对蘅芜苑的描述也没有差别,各种防火措施也都到位。
但问题是贾放的那幅卷轴上,蘅芜苑所在的区域,始终都没有变成彩色。关于下一项建筑的提示也没有出现。
贾放纳闷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第88章
贾放自己琢磨了半天, 始终没想透为什么蘅芜苑明明已经建好了,但是卷轴却不承认。
但贾放不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他遇上死胡同之后采取的方式往往是退出来, 结合周围的情形,仔细思考还有什么出路。
现在也是一样。
贾放回想他当初是怎么完成稻香村和潇湘馆这两项工程的。在稻香村, 他发现了缩地鞭, 进而发现了盛产稻米的桃源村;在潇湘馆, 他发现了万用书架, 并且从书架上取到了他急需的书籍。
这证明工程的完成程度, 与这些金手指建筑的实际功用是有密切联系的。
可问题是:他在蘅芜苑, 也找到了需要的植物物种, 使用了能加速培育的花圃,让这些功能建筑都发挥作用了呀?
思路对头,但细节也许不够完整。
贾放又想:蘅芜苑的功能定位是大植物园。植物园的功能正是研究、引种、驯化、保存各种植物物种。
目前蘅芜苑确实保存了很多珍奇的植物物种, 但他至今还从来没有想过, 要往蘅芜苑里引进过任何植物, 哪怕是最普通的。
贾放一想到这里,就立即起身去找双文:上次那本册子收在哪里了?
他在寻找那本《蘅芜苑重点研究植物名录》,想要借此验证自己的一个猜想。
双文唉了一声,进蘅芜苑的正屋,在架上翻了翻,便找出来递给贾放。
贾放顾不得谢过双文, 飞快地从头至尾翻了一遍,说:双文, 我去趟稻香村,你帮我打掩护啊!
他印证了自己的猜想,立即匆匆赶去稻香村。
双文知道贾放在稻香村中有隐秘, 但是她不知道打掩护是什么意思,只能大概猜测,并且默默习惯贾放各种稀奇古怪的用词。
好在这次贾放去的时间不长,回来的时候手中捧着几株开着小黄花的植株,小心翼翼地来到蘅芜苑里,在那玲珑山石下寻了一小块空地,把这几株小花栽种在这片空地上。
双文好奇地问:这么冷的天,三爷从哪儿寻到的花儿?
贾放随口回答:桃源村那里地气偏暖。
双文:?桃源村?原来那稻香村中真的别有洞天?
她答应过贾放,会对大观园中的一切守口如瓶,这时便只是默默地记在心里。
贾放则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什么,小心地把土洒在植株根部,轻轻压实,然后吐出一口气,说:也不晓得这样行不行。
他这时满手都是土,赶紧到蘅芜苑后,从储水缸中打出一点水,净了手,仔细擦干,再回来拿那本《名录》,同时心里暗暗祈愿:这黄花蒿,可以算是被重点研究过一番的物种了,而且对南方百姓的健康非常非常重要,够资格收录在蘅芜苑大植物园的名录里了吧?
贾放慢慢地翻动这本名录,名录里的物种是按照拉丁文植物学名的字母排序,所以他很郁闷:不知道黄花蒿的学名究竟是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这种究竟会出现在什么位置。万一这种植物的学名是Z打头的,那他是不是应该早点从最后一页翻起?
谁知他的运气非常不错,刚翻了两页,就翻到了一项全新的植物物种,一株绿色开小黄花的蒿草,图画旁边清晰地标明了植物学名黄花蒿,A竟然是A打头的。
至此,贾放完全确认,这一页绝对是新出现的,早先他翻书的时候从没见过。
他手中的这本《名录》,很可能就和水宪从潇湘馆取走的那一本《书目》一样,能够自动更新。只要他往蘅芜苑中添加新的重要植物物种,这本《名录》里也就会跟着添加。
贾放慢慢地往下读,见到黄花蒿这一页中明确写道:含挥发油,可提取青蒿素,可做抗疟药,可做抗血药。他也忍不住欣喜这就是编撰《植物名录》的意义了。以后世人若有机会查阅,便可以察觉这种形貌普通,并不惹人注目的小草,竟也有这样巨大的药用价值。
好好维护这座植物园,好好更新这本册子,也许将来能编出一本《本草纲目》来呢?
贾放把册子收好,再回头去查看他那一卷卷轴。
哇
贾放很欣喜,双文也忍不住凑头来看:果然
只见那卷轴之上,蘅芜苑跟前的那一座玲珑山石,现在已经染上了淡淡的青色,这色彩相当微妙,将湖石表面的青灰色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而山石上一片翠绿茂叶,中间点缀着一点一点鲜红,应当就是那些珊瑚豆子一般颜色的果实。
山石之后,蘅芜苑的主体建筑露出一个角。
贾放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完成了。
但是,等等贾放突然想到:新提示呢?
之前两回,都是建完之后在这卷轴上变为彩色,同时再出现一座新的建筑,呈现水墨色,那就是他下一步的目标。
但这次又出了幺蛾子,他完成了蘅芜苑的主体建筑,但是下一步需要建筑/修复的项目却没有出现。
贾放很想挥一挥这幅卷轴:是不是出问题了?
双文却比他仔细,对卷轴上蘅芜苑的图形也要熟悉得多。她立即发现了不同,伸手指着图上,道:看,三爷,这里多了一道折带板桥。
贾放定睛一看,才发现卷轴上当真多出来一道桥,而且是墨色所绘,只不过因为画面布局的缘故,这道桥只是在蘅芜苑的玲珑山石侧面露出浅浅的一道,所以不易被人察觉。如果不是双文细心,他就一定会错过去了。
折带朱栏板桥!贾放登时想起,原著上确实提过这么一座桥,而且桥的地点也确实是在蘅芜苑附近。
这折带板桥,乃是桥面没有弧度的平桥。折带乃是指桥面有曲折,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都有,但一般都会统称为九曲桥,是中国古代造园术中的重要一环。左右来回曲折的折桥,能够延长园林景观的动线,扩大园中人的视野,也为园中景致增加韵律感。
贾放与双文都对这折带板桥很熟悉,只是贾放因为读过原著,所以知道这板桥上的栏杆是朱红色的。
而双文要反应一下才想明白:确实如此,绿柳红桥,这样搭配才好看。
于是,下一步修筑这座折带朱栏板桥的计划就定下来了。
贾放说:正好,工程不算大,所费的时间也不多,正好让这些匠人和小工们在年前干完,每个人领一个大红包,回家过年。
双文登时笑:三爷考虑得周详。
贾放又说:这桥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你可以吗?
双文比她刚来时多了好些自信,当即掩口轻笑道:我绘出图样来,三爷难道就不看了吗?
贾放这个人天性精细而谨慎,双文画的蘅芜苑图样每一幅他都看过,需要改的都圈出来让她改。双文也因此获益匪浅。所以这时她这么一说,贾放也笑了他既然领了这个大观园总设计师的头衔,手下的作品,他自然得一件件检查。
一时大观园的工作安排就这么决定了。双文自去画草图,第二天与工匠们分派任务,大家先着手准备起来。
贾放却有他自己的心事
大观园里增加的这一条折带朱栏板桥,式样比较简单,建筑起来一点儿也不费事。但这提醒了他:或许在缩地鞭的另一头,桃源寨里,也该考虑建一座桥了。
他在桃源寨的整片封地,实际上被青坊河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原本土著们生活的桃源村,以及绝大部分种植稻米的水田,都在青坊河的左岸。因此左岸成了桃源寨的主要生产和生活区域。
但是从余江来的新移民抵达之后,那些没有分到土地的人们开始着手开垦新的土地。他们在贾放这里拿到了开垦许可,其中有一部分待开的荒地便位于青坊河的右岸。
青坊河水大的时候,人们尝试游泳过河,水小的时候就直接蹚水过去。但因为怕水里还有没有完全根除的钉螺,所以人们过河过得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人们就想了个土办法。他们在河两岸各寻了一棵大树,树身上拴起一根粗粗的绳缆,然后在这绳缆上拴上一条小船。
需要过河的时候,他们就坐在这条小船上,使劲儿拉动缆绳,就能把自己拉到对面去。
但这也稍许有些麻烦:一来只有这一条小船,一次只能载两三人,如果有很多人需要同时过河,就需要等上很久;二来这小船的位置也有些麻烦,有时村民们兴冲冲准备过河,在河边一看,那船正在对岸,得赶紧把船拉过来,刚拉到一半,对岸来人了,见到便拍腿惋惜:早知道你就等这片刻的功夫,把我拉过去嘛!
因此贾放想:既然将来青坊河对岸的开发在所难免,那就早早地把桥梁设施建起来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