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1
而太行与王屋,也并没有像愚公移山神话中所说的那样,由力士搬运而去,而是就地崩塌,完全可以解释为地质原因。
但是贾放在此毫无保留地坦诚这一点,让桃源寨的工作人员们认清了一个事实:此前他们没有祭神,也没有神明会特别地帮助他们。
贾三爷,但是这条通道,您能告诉我们原理吗?众人之中,唯有桂遐学一人,盯着贾放,兴奋得双眼发亮。
贾放踌躇了片刻,道:以我之所学,没有办法完全解释这种现象。但按照我的经历猜测,应当是这里存在一种特殊的力场,在这种力场的作用之下,造成了空间折叠。
贾放所说的,在场一大半人听不懂。唯独桂遐学哇哦了一声,道:真的这样神奇?我这才刚刚研究了磁力场,但是没想到竟还能出现这样神奇的现象。
贾放:你要是学有余力,我去找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书籍给你学习。
桂遐学哪里听说过这些,但他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无比好奇,连忙点着头说好。
对不住,各位。此前我没有告诉大家实情,一来是因为这一处缩地的现象,我自己也无法解释原因,所以只能借祭神之说来搪塞;另外那里毕竟通往京畿要地,与我本人也有莫大的关系,因此不便向外界透露。没有透露实情是我的错。贾放郑重向与座之人致歉。
大伙儿却纷纷摇头:不不不,贾三爷,您并不是非得向我们解释这些的。贤良祠与整个桃源寨,名义上都是由贾放所有,他确实没有义务向所有人阐释这些详情。
但是贾放现在的态度,让人觉得挺舒服。
这时有旁人开口问贾放:那么,贾三爷,您其实是说,这世上,并没有神明?
贾放想了想说:我说不好。穿越这个事实让他无法断然否决这个可能性,再者也无法解释那副卷轴。
但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桃源寨能变成今天这副样貌,不是神明帮你们做到的,而是你们自己做到的。贾放说。
他话音一落,面前的一张张脸孔都是耸然动容。
的确,神明暗中帮忙,事先的成就,与他们自己奋力达成的相比,哪个更有成就感,简直一望而知。
我想说的是,无论有没有神明,该我们做的事还是得我们做,贾放耸耸肩,我们总不能躺着等神仙来帮咱们,对不对?
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即使需要耗费很多很多年,该咱们做的事,还是得由咱们自己来做。
一早提出建议的陶村长,这会儿却笑嘻嘻地望着贾放道:就在等贾三爷这句话呢!好似他之前抛出这个话题,就是刻意要引出贾放说的实情。
好一个笑嘻嘻的老狐狸贾放忍不住想。
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我建议,我们按照早先所讨论的步骤,探索为桃源寨拓展水路运输的可能性。在青坊湖以下的流域探索加深河道,拓宽流域,修建码头的可能性。毕竟咱们不能只想着往寨子里面运钢铁,还得考虑咱们有很多产品已经可以进一步向外输出了。
*
开完会之后,贾放去检查了桃源寨的几处产业,尤其是他有股份在里面的纺织厂和水泥厂。
他来检查产业,一来是尽一尽股东的义务,和其他股东商议一下发展大计;二来是在北方的时候考虑到了环境的问题,因此无论如何先来瞅一眼桃源寨一带的工业发展是否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看下来的结果却是还好。
按说纺织是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织布材料的漂白、染色与洗涤,都可能会影响到水质。谁知锦花排水都用了专门渠道,将使用过的河水都排到了水泥砌的一个个专门水池里,等待自然澄清之后,才会把清水排走,受染料和漂白剂、洗涤剂污染的污水则继续在专门的小池内暴晒蒸发,最终形成固体再挖出来填埋。
这些水当然不能乱排。下头青坊湖里养着鱼虾,鱼倒也罢了,那些大个儿的白虾可娇贵,放一点点污水下去,那些养虾的人难道不会跟咱急眼吗?
这是乡民们朴素天然的环保观,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生意,让别人的营生给毁了。
再说,这锦花重新修了新纺机和织机之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留下的利润空间足够支持她们雇人来处理这些污水。
而锦花所在的卫星小城青坊城已经住满了在锦花和红香两处工作的人。
红香糖坊还好,是季节性的。田友明父子事先搭建了一些员工宿舍,忙季就大量招工,闲时就把这些宿舍都租出去。
而锦花则是一年四季的生意。这青坊河一带能够找到的住宿基本上都住满了,多出来的人没地方住,就只能在桃源寨中找老乡赁房子借住。
现在整个桃源寨的人口,从余江新乡民刚刚迁入时的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人左右,包括自然孳生的人口,外地嫁娶进入桃源寨的人口,以及在此工作的外来暂住居民。
锦花的大姐们来找贾放批宅基地,要求再买上两亩地,给职工们盖职工宿舍。毕竟现在纺织厂非常缺人,现有的宿舍都住满,厂子大约只能开到七八成的生产能力。
贾放很赞赏她们这份为职工考虑的心思,心想如此一来,劳资之间出现矛盾的机会较少。
但是宅基地还是不能随便批,企业用地和原本就在桃源寨生活的居民们领取宅基地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贾放收了锦花一笔土地出让金,并且严格提出要求:使用该片土地建设宿舍之前,必须做到两通两预,两通是通水和通沼气,两预是预先建设卫生设施和预先铺设各种排污治污管线。
这四点做到之后,锦花才能开工为职工们建职工宿舍。
除此之外,如果锦花将来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占地扩建,土地出让金会翻倍。
锦花的妇人们对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见,但是她们也没法儿直接向贾放抱怨因为贾放自己也是锦花的股东,她们多一分开销,贾放自己也会跟着少一分利润。如不是为了桃源寨的整个大局考虑,贾放是不会如此行事的。
贾三爷,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妇人半含怨地问道。
贾放微笑摇头:不能
那咱们这个厂,差不多就这样规模了。妇人们忍不住感慨。
贾放却微笑道:我瞅着这个规模已经挺好。锦花纺织厂出产的织物,已经完全能够供应桃源和武元两处的市场。再这么扩建下去,整个永安州的织物市场也会被锦花所垄断。
但是贾放却认为,锦花不适宜再扩张了。使用青坊河的水力纺纱织布,锦花每天都制造出相当的噪音。虽然这种噪音也是繁荣的一种表现,但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甚至米三刀的蜂场都不得已向更远处搬迁了一些蜂儿们也不喜噪音,采蜜尽量离得远远的。
贾放觉得已经差不多,轻工业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就好,不需要再扩建了。
原本他给桃源寨的定位,就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而是一个以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并举,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小型轻工业的自然经济体。
说白了,他还是希望桃源寨寨如其名,是一座世外桃源。
但是锦花的妇人们似乎比她们的男人更有野心,对贾放说,贾三爷,您明知咱们还能多制几台织机,每天还能多产一些布匹,您为啥
贾放便正色道:每个地方对某项产业都有承载能力的上限。我以为各位将现有的产能都发挥出来,就已经够了。如果咱们锦花扩建,就会挤占旁人的资源。占的资源越多,付出的代价就理应越大。
妇人们登时都悻悻地低下头去也是,毕竟这寨子是大家的,不作兴只有她们一家忙着赚钱。
贾放却温言劝道:有没有想过,在别的地方投资办厂呢?
在别的地方妇人们登时一个个地都张大了嘴,实在是没想到贾放竟给她们提出了这样一项建议。
就像我刚开始那样,给你们地方和纺织机,以这个作为干股,等到厂子建起来之后,每年就只要坐收分红就可以了。
以后锦花这名字许是整个永安州都知道,这里是锦花一厂,那里一间叫锦花二厂贾放娓娓地给妇人们描绘美好的画卷。
妇人们却尴尬地相互看看,她们原本都没有想这么远。但是贾放所说的确实给她们提供了思路。既然在桃源寨扩建成本越来越高,为什么不搞技术输出,将这机械纺织的设备和技术输送到其他村寨去,养活更多的人?
可是,咱们因为挨着青坊河,所以才有这水力纺织机
贾放安慰她们:南方山区地形起伏,水资源又很丰富,只要耐心寻找,必然能找到很多适合办厂的地址。
说实话,我也盼着你们的厂子走出去,这样我也就跟着入了一份股,以后坐在家里数流通券就可以了。
第200章
贾放视察过了桃源寨里的各项产业和基础设施, 接着就是两个胜利新村。
此前胜利新村的文艺工作搞得有生有色,蹴鞠联赛群英涌现,但究其根本, 两个胜利新村的任务是屯田。
胜利一村分到的多是水田,按照老邵的指点, 垦出的水田没有上来就三季稻, 第一年尝试了两季稻, 兼养稻花鱼。在水田之外, 胜利一村还种植了一大片油料作物, 主要是大豆。待到大豆收获的时候, 一村就收拾收拾, 准备榨油。
而二村则是以旱地为主,种植的主要是红薯和棉花。棉花本地人都见过,锦花的人更是暗暗高兴, 心想这以后总算是有了本地的原材料了。
红薯却是大家第一次种。无论是桃源寨的乡民还是胜利二村的村民, 谁也没种过。就连最见多识广的老邵也没有亲手种过这种东西。
但既然是贾放发话, 大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老邵的理论指点,把种苗都种了下去第一茬种苗收得特别快,两个月不到就收获了。
收获的时候村民们望着土里挖出来一嘟噜一嘟噜的块茎直接傻眼:
区区几枚种苗而已,怎么竟然收成了那么多?
不过桃源寨里向来有传言,贾三爷送出来的种苗, 第一茬下去结果都结得特别快。大家对这红薯的种植成果都半信半疑,重新培育了第二拨种苗之后, 在所有开垦出来的旱地上都种了下去。
这回种植的周期延长了些,但是从地里挖出来红薯却依旧吓到了所有的村民官兵和改造对象之中都有种过好几年地的农人,他们熟悉这一带所有的作物。桃源寨那些水田的稻米亩产已经够吓人的了, 而这些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更是险些压垮了前来收成的驴车骡车。
但这红薯,该怎么吃呢?
桃源寨的村民们在试吃这件事上,向来有经验。很快,他们就尝试了蒸煮炖炒各种方法,发现这红薯做法百变,味道一概都是甜丝丝,很好吃,唯一的缺点就是,吃完了之后烧心胃会有些不舒服。
贾放却给胜利二村指点了一个法子,教他们制红薯淀粉。
二村的村民们试制红薯淀粉的时候,刚好赶上贾放过来视察,当即把他们的成果让贾放看了一遍。
这些村民将红薯从地里收下之后,先在大盆内将红薯浸泡,将外头的泥土、残叶之类的杂质尽数洗去,然后将红薯送去粉碎。
这红薯粉碎是交给畜力来完成的,两头骡子绕着一个类似石磨碾子的粉碎器打转绕圈,而这粉碎器里却事先安装了多枚绞齿,将洗净的红薯碾成碎渣。
红薯碎渣被送去继续浸泡,浸泡过一段时间之后过滤,泡出来的浓稠白色浆汁便是淀粉原浆,而滤出来的便是红薯渣。
目前二村生产出来的红薯渣一般是送去沼气池里沤沼气,但是贾放知道这些红薯渣实际上还可以发酵酿酒,发酵之后的废渣则可以送去喂猪。只不过这发酵酿酒的工艺,他还需要再琢磨琢磨学习学习。
生产出来的淀粉原浆经过沉淀和晾干脱水之后,就是红薯淀粉了。贾放见这里生产出来的红薯淀粉并非纯白,而是微微发黄,反而觉得比较满意。
毕竟他那个时空生产出来的红薯淀粉都一色的是雪白,但究竟是加了漂白剂还是本身红薯淀粉的质量就这么过硬,谁都不好说。
贾大人,这红薯粉,能做什么呢?二村的村民齐声问贾放。
你们尝试过了吗?贾放一向鼓励胜利新村的村民们自己探索,一般不轻易直接给答案。
一群村民相互看看:试过了啊!就是没成功才来问您的呀。
我们把那红薯粉加水然后煮热,那红薯粉就自动成了糊糊,没法儿成型,更加没法儿入口。感觉就是软趴趴的一团,一点儿也不筋道
贾放心想:当然没有筋,因为本来就都是淀粉嘛。
你们吃了今儿食堂里炒的芙蓉鸡片了吗?贾放问大伙儿。那里头就用到了红薯粉。
红薯粉的样品已经送去了专供胜利新村的食堂,食堂里今日炒制鸡片时特地加了红薯淀粉勾了个芡,炒出来的鸡片便格外滑爽软嫩,吃来与往日不同。
是吗?村民们挠挠头问贾放,好像今日的鸡片确实好像不错。
这几个糙汉,旁人将绝顶美味的佳肴送到他们面前,这几人恐怕也会食不知味地嚼下去,一边嚼一边寻思:贾三爷让我们做这红薯淀粉到底是干嘛的。
好啦,除了在烹饪的时候加一点儿之外,这红薯淀粉还可以做别的。贾放总算看透了他们这一波老粗的本质,打算让他们看看真正的红薯粉,便让三村食堂的一个妇人操作给他们看。
只见这妇人手下极其灵巧,先量了一些红薯粉,加了一小把从北方带来的面粉,然后用开水冲勾搅打,达成白色稀薄的芡汁。这些芡汁随即加到剩余的红薯粉之中,将所有的粉揉成一个大粉团。
恋耽美
但是贾放在此毫无保留地坦诚这一点,让桃源寨的工作人员们认清了一个事实:此前他们没有祭神,也没有神明会特别地帮助他们。
贾三爷,但是这条通道,您能告诉我们原理吗?众人之中,唯有桂遐学一人,盯着贾放,兴奋得双眼发亮。
贾放踌躇了片刻,道:以我之所学,没有办法完全解释这种现象。但按照我的经历猜测,应当是这里存在一种特殊的力场,在这种力场的作用之下,造成了空间折叠。
贾放所说的,在场一大半人听不懂。唯独桂遐学哇哦了一声,道:真的这样神奇?我这才刚刚研究了磁力场,但是没想到竟还能出现这样神奇的现象。
贾放:你要是学有余力,我去找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书籍给你学习。
桂遐学哪里听说过这些,但他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无比好奇,连忙点着头说好。
对不住,各位。此前我没有告诉大家实情,一来是因为这一处缩地的现象,我自己也无法解释原因,所以只能借祭神之说来搪塞;另外那里毕竟通往京畿要地,与我本人也有莫大的关系,因此不便向外界透露。没有透露实情是我的错。贾放郑重向与座之人致歉。
大伙儿却纷纷摇头:不不不,贾三爷,您并不是非得向我们解释这些的。贤良祠与整个桃源寨,名义上都是由贾放所有,他确实没有义务向所有人阐释这些详情。
但是贾放现在的态度,让人觉得挺舒服。
这时有旁人开口问贾放:那么,贾三爷,您其实是说,这世上,并没有神明?
贾放想了想说:我说不好。穿越这个事实让他无法断然否决这个可能性,再者也无法解释那副卷轴。
但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桃源寨能变成今天这副样貌,不是神明帮你们做到的,而是你们自己做到的。贾放说。
他话音一落,面前的一张张脸孔都是耸然动容。
的确,神明暗中帮忙,事先的成就,与他们自己奋力达成的相比,哪个更有成就感,简直一望而知。
我想说的是,无论有没有神明,该我们做的事还是得我们做,贾放耸耸肩,我们总不能躺着等神仙来帮咱们,对不对?
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即使需要耗费很多很多年,该咱们做的事,还是得由咱们自己来做。
一早提出建议的陶村长,这会儿却笑嘻嘻地望着贾放道:就在等贾三爷这句话呢!好似他之前抛出这个话题,就是刻意要引出贾放说的实情。
好一个笑嘻嘻的老狐狸贾放忍不住想。
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我建议,我们按照早先所讨论的步骤,探索为桃源寨拓展水路运输的可能性。在青坊湖以下的流域探索加深河道,拓宽流域,修建码头的可能性。毕竟咱们不能只想着往寨子里面运钢铁,还得考虑咱们有很多产品已经可以进一步向外输出了。
*
开完会之后,贾放去检查了桃源寨的几处产业,尤其是他有股份在里面的纺织厂和水泥厂。
他来检查产业,一来是尽一尽股东的义务,和其他股东商议一下发展大计;二来是在北方的时候考虑到了环境的问题,因此无论如何先来瞅一眼桃源寨一带的工业发展是否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看下来的结果却是还好。
按说纺织是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织布材料的漂白、染色与洗涤,都可能会影响到水质。谁知锦花排水都用了专门渠道,将使用过的河水都排到了水泥砌的一个个专门水池里,等待自然澄清之后,才会把清水排走,受染料和漂白剂、洗涤剂污染的污水则继续在专门的小池内暴晒蒸发,最终形成固体再挖出来填埋。
这些水当然不能乱排。下头青坊湖里养着鱼虾,鱼倒也罢了,那些大个儿的白虾可娇贵,放一点点污水下去,那些养虾的人难道不会跟咱急眼吗?
这是乡民们朴素天然的环保观,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生意,让别人的营生给毁了。
再说,这锦花重新修了新纺机和织机之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留下的利润空间足够支持她们雇人来处理这些污水。
而锦花所在的卫星小城青坊城已经住满了在锦花和红香两处工作的人。
红香糖坊还好,是季节性的。田友明父子事先搭建了一些员工宿舍,忙季就大量招工,闲时就把这些宿舍都租出去。
而锦花则是一年四季的生意。这青坊河一带能够找到的住宿基本上都住满了,多出来的人没地方住,就只能在桃源寨中找老乡赁房子借住。
现在整个桃源寨的人口,从余江新乡民刚刚迁入时的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人左右,包括自然孳生的人口,外地嫁娶进入桃源寨的人口,以及在此工作的外来暂住居民。
锦花的大姐们来找贾放批宅基地,要求再买上两亩地,给职工们盖职工宿舍。毕竟现在纺织厂非常缺人,现有的宿舍都住满,厂子大约只能开到七八成的生产能力。
贾放很赞赏她们这份为职工考虑的心思,心想如此一来,劳资之间出现矛盾的机会较少。
但是宅基地还是不能随便批,企业用地和原本就在桃源寨生活的居民们领取宅基地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贾放收了锦花一笔土地出让金,并且严格提出要求:使用该片土地建设宿舍之前,必须做到两通两预,两通是通水和通沼气,两预是预先建设卫生设施和预先铺设各种排污治污管线。
这四点做到之后,锦花才能开工为职工们建职工宿舍。
除此之外,如果锦花将来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占地扩建,土地出让金会翻倍。
锦花的妇人们对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见,但是她们也没法儿直接向贾放抱怨因为贾放自己也是锦花的股东,她们多一分开销,贾放自己也会跟着少一分利润。如不是为了桃源寨的整个大局考虑,贾放是不会如此行事的。
贾三爷,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妇人半含怨地问道。
贾放微笑摇头:不能
那咱们这个厂,差不多就这样规模了。妇人们忍不住感慨。
贾放却微笑道:我瞅着这个规模已经挺好。锦花纺织厂出产的织物,已经完全能够供应桃源和武元两处的市场。再这么扩建下去,整个永安州的织物市场也会被锦花所垄断。
但是贾放却认为,锦花不适宜再扩张了。使用青坊河的水力纺纱织布,锦花每天都制造出相当的噪音。虽然这种噪音也是繁荣的一种表现,但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甚至米三刀的蜂场都不得已向更远处搬迁了一些蜂儿们也不喜噪音,采蜜尽量离得远远的。
贾放觉得已经差不多,轻工业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就好,不需要再扩建了。
原本他给桃源寨的定位,就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而是一个以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并举,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小型轻工业的自然经济体。
说白了,他还是希望桃源寨寨如其名,是一座世外桃源。
但是锦花的妇人们似乎比她们的男人更有野心,对贾放说,贾三爷,您明知咱们还能多制几台织机,每天还能多产一些布匹,您为啥
贾放便正色道:每个地方对某项产业都有承载能力的上限。我以为各位将现有的产能都发挥出来,就已经够了。如果咱们锦花扩建,就会挤占旁人的资源。占的资源越多,付出的代价就理应越大。
妇人们登时都悻悻地低下头去也是,毕竟这寨子是大家的,不作兴只有她们一家忙着赚钱。
贾放却温言劝道:有没有想过,在别的地方投资办厂呢?
在别的地方妇人们登时一个个地都张大了嘴,实在是没想到贾放竟给她们提出了这样一项建议。
就像我刚开始那样,给你们地方和纺织机,以这个作为干股,等到厂子建起来之后,每年就只要坐收分红就可以了。
以后锦花这名字许是整个永安州都知道,这里是锦花一厂,那里一间叫锦花二厂贾放娓娓地给妇人们描绘美好的画卷。
妇人们却尴尬地相互看看,她们原本都没有想这么远。但是贾放所说的确实给她们提供了思路。既然在桃源寨扩建成本越来越高,为什么不搞技术输出,将这机械纺织的设备和技术输送到其他村寨去,养活更多的人?
可是,咱们因为挨着青坊河,所以才有这水力纺织机
贾放安慰她们:南方山区地形起伏,水资源又很丰富,只要耐心寻找,必然能找到很多适合办厂的地址。
说实话,我也盼着你们的厂子走出去,这样我也就跟着入了一份股,以后坐在家里数流通券就可以了。
第200章
贾放视察过了桃源寨里的各项产业和基础设施, 接着就是两个胜利新村。
此前胜利新村的文艺工作搞得有生有色,蹴鞠联赛群英涌现,但究其根本, 两个胜利新村的任务是屯田。
胜利一村分到的多是水田,按照老邵的指点, 垦出的水田没有上来就三季稻, 第一年尝试了两季稻, 兼养稻花鱼。在水田之外, 胜利一村还种植了一大片油料作物, 主要是大豆。待到大豆收获的时候, 一村就收拾收拾, 准备榨油。
而二村则是以旱地为主,种植的主要是红薯和棉花。棉花本地人都见过,锦花的人更是暗暗高兴, 心想这以后总算是有了本地的原材料了。
红薯却是大家第一次种。无论是桃源寨的乡民还是胜利二村的村民, 谁也没种过。就连最见多识广的老邵也没有亲手种过这种东西。
但既然是贾放发话, 大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老邵的理论指点,把种苗都种了下去第一茬种苗收得特别快,两个月不到就收获了。
收获的时候村民们望着土里挖出来一嘟噜一嘟噜的块茎直接傻眼:
区区几枚种苗而已,怎么竟然收成了那么多?
不过桃源寨里向来有传言,贾三爷送出来的种苗, 第一茬下去结果都结得特别快。大家对这红薯的种植成果都半信半疑,重新培育了第二拨种苗之后, 在所有开垦出来的旱地上都种了下去。
这回种植的周期延长了些,但是从地里挖出来红薯却依旧吓到了所有的村民官兵和改造对象之中都有种过好几年地的农人,他们熟悉这一带所有的作物。桃源寨那些水田的稻米亩产已经够吓人的了, 而这些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更是险些压垮了前来收成的驴车骡车。
但这红薯,该怎么吃呢?
桃源寨的村民们在试吃这件事上,向来有经验。很快,他们就尝试了蒸煮炖炒各种方法,发现这红薯做法百变,味道一概都是甜丝丝,很好吃,唯一的缺点就是,吃完了之后烧心胃会有些不舒服。
贾放却给胜利二村指点了一个法子,教他们制红薯淀粉。
二村的村民们试制红薯淀粉的时候,刚好赶上贾放过来视察,当即把他们的成果让贾放看了一遍。
这些村民将红薯从地里收下之后,先在大盆内将红薯浸泡,将外头的泥土、残叶之类的杂质尽数洗去,然后将红薯送去粉碎。
这红薯粉碎是交给畜力来完成的,两头骡子绕着一个类似石磨碾子的粉碎器打转绕圈,而这粉碎器里却事先安装了多枚绞齿,将洗净的红薯碾成碎渣。
红薯碎渣被送去继续浸泡,浸泡过一段时间之后过滤,泡出来的浓稠白色浆汁便是淀粉原浆,而滤出来的便是红薯渣。
目前二村生产出来的红薯渣一般是送去沼气池里沤沼气,但是贾放知道这些红薯渣实际上还可以发酵酿酒,发酵之后的废渣则可以送去喂猪。只不过这发酵酿酒的工艺,他还需要再琢磨琢磨学习学习。
生产出来的淀粉原浆经过沉淀和晾干脱水之后,就是红薯淀粉了。贾放见这里生产出来的红薯淀粉并非纯白,而是微微发黄,反而觉得比较满意。
毕竟他那个时空生产出来的红薯淀粉都一色的是雪白,但究竟是加了漂白剂还是本身红薯淀粉的质量就这么过硬,谁都不好说。
贾大人,这红薯粉,能做什么呢?二村的村民齐声问贾放。
你们尝试过了吗?贾放一向鼓励胜利新村的村民们自己探索,一般不轻易直接给答案。
一群村民相互看看:试过了啊!就是没成功才来问您的呀。
我们把那红薯粉加水然后煮热,那红薯粉就自动成了糊糊,没法儿成型,更加没法儿入口。感觉就是软趴趴的一团,一点儿也不筋道
贾放心想:当然没有筋,因为本来就都是淀粉嘛。
你们吃了今儿食堂里炒的芙蓉鸡片了吗?贾放问大伙儿。那里头就用到了红薯粉。
红薯粉的样品已经送去了专供胜利新村的食堂,食堂里今日炒制鸡片时特地加了红薯淀粉勾了个芡,炒出来的鸡片便格外滑爽软嫩,吃来与往日不同。
是吗?村民们挠挠头问贾放,好像今日的鸡片确实好像不错。
这几个糙汉,旁人将绝顶美味的佳肴送到他们面前,这几人恐怕也会食不知味地嚼下去,一边嚼一边寻思:贾三爷让我们做这红薯淀粉到底是干嘛的。
好啦,除了在烹饪的时候加一点儿之外,这红薯淀粉还可以做别的。贾放总算看透了他们这一波老粗的本质,打算让他们看看真正的红薯粉,便让三村食堂的一个妇人操作给他们看。
只见这妇人手下极其灵巧,先量了一些红薯粉,加了一小把从北方带来的面粉,然后用开水冲勾搅打,达成白色稀薄的芡汁。这些芡汁随即加到剩余的红薯粉之中,将所有的粉揉成一个大粉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