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有疾(GL)——夜尽初辰(11)
皇帝心道这个主意好,锦衣卫都是废物,锦衣卫指挥使更是废物,抓个把柄都抓不出来,还送来一篇满是赞美之词的公文,我难道说不出夸奖别人的话要你来教吗?给你二十鞭子罚俸半年都是轻的!这次把这家伙放在自己眼前,就不信抓不出什么龌龊事儿。燕赵歌,等朕抓住你的小辫子,你就完了。
侍中也好,朝臣应当不会为了这个为难皇姐,左右是个幸臣罢了。那殿试之后也给他个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
她可当不得幸臣。长公主摇摇头,燕赵歌要是做幸臣,就那张直言不讳的嘴,皇帝怕是早被气死了,不被气死也得砍了她。殿试的题目定了没有?
还未。
那就以北地战事为题,写一篇策论罢。想来蓟侯世子应当会答得不错,若有上上,就给她个一甲,若是上中,就给她二甲前几。长公主道。
啊?皇帝拉着长音叫道,脸拉得老长,一甲?二甲前几?那帮子言官又要上谏了,肯定又有朝臣弹劾你任人唯亲了,那么多折子哪里看的过来啊?皇姐你不会真的看上他要许他驸马了?
说什么呢。长公主敲了敲案桌,你也来调侃我?嗯?你是不是想自己处理政务?
我我这不是担心么皇帝低着头嘟囔着,这些人一个个都道貌岸然的,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的东西,人模狗样。再遇上一个高成侯子之流可怎么办啊总不能连他也杀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道: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嫁她,父皇许了燕永谣富贵一生,我没道理再把她拉扯进来。
啊?皇第敏锐地抓住了重点,燕永谣又是哪个?
长公主微妙地移开了视线,口误,燕赵歌的表字不是咏月么,口误。
皇帝狐疑地看着她,心里觉得不对,但是长安勋贵里又没有燕永谣这个人,总不能是个平民百姓?蓟侯府那两个庶子肯定不可能,要真是朕就把蓟侯府满门抄斩!皇帝左思右想,觉得大约长公主是真的口误了。
不过呢,若是十年之后,我兴许真的会嫁她。
我不同意!
话题成功转移了,长公主暗自松了口气。
不对不对不对,皇姐这么紧张,肯定有问题!他家皇姐一向严谨,从不肯犯口舌上的差错,这个人一定存在,朕一定要把他抓出来,千刀万剐不,好生安置他在心里咬牙切齿,能被皇姐记在心里的人,呵,朕倒要看看,你是个什么模样。
等长公主走了,皇帝唤来内侍,去太学,问问前些日子入学的蓟侯的儿子表字是什么,没取的话让他师长尽快给他取一个,朕要尽快知晓。
内侍出去问了一圈,回来答复:陛下,蓟侯的儿子,还未拜师。
没拜师?没拜师他进了太学?勋贵不都是在国子学吗?
陛下,国子学里面勋贵太多,不太适合研究学问。
那就是说风气不好,读不下去。皇帝忍不住踱步,前些日子蓟侯还在京的时候,不是登门傅府被拒了么?去给傅府递个话,让他不,这样也太便宜他了。给朕拟旨。
【忠孝之家,庭训早膺乎节义绳武之胤堂谕切凛乎纲常,光前无沗,贴后有方,爰申疏爵之荣,用章式谷之报。尔傅致学,乃先帝相国傅明安之子,英资俊爽,目光如电,惠族睦宗,类晏婴之贷众,解衣推食同范纯之好仁笃启亢宗之嗣茂显体国之忠,兹以覃恩,今以尔为太子少师,教于太学,锡之敕命于戏,麟趾超群,青锁彰义方之训,班衣焕采,紫宸表余庆之光。】
送到外朝去用印,左右丞相的都必须用上,皇姐的便不必了。再给他传一道口谕,让他收蓟侯儿子为徒,但是,不要太过于轻而易举。明白朕的意思吗?
奴婢明白。奴婢领命。
一般情况下这种旨意一定会被外朝封驳的,但太子少师目前只是个空头衔,太子还没断奶呢,而且等送到外朝的时候,朝臣们看到上面没有长公主的印,就会以为皇帝和长公主出了分歧,这道旨意会以极快的速度通过并且被传达下去。
皇帝冷笑一声,你们怎么明白长公主的良苦用心,你们怎么懂得皇姐为大晋付出的心血。
作者有话要说: 两道圣旨一道是唐宣宗封毕諴邠宁节度使的,一道是哲宗封毕言为亚中大夫的,内容出自网上,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此处仅供娱乐,若有错误,不要深究。
第17章 殿试
皇帝赐勋贵子弟出身这件事并不稀奇,勋贵家的长子能继承爵位,余子却只能分得一些家产,历代皇帝都会给勋贵的余子赐一个进士出身,方便他们蒙荫做官。但赐举人出身这种行为就很鹤立鸡群了,不过的确是当今干得出来的事情,得到消息的朝臣们翻遍史书,也没见到前例。
中旨已下,驳还是不驳?
在尚书台当值的朝臣们面面相觑。
左相,您看这
左相沉吟了一下,道:左右不过是个举人,随陛下去罢,准其殿试倒是有些麻烦,陛下定然会看其文章,但蓟侯世子不过是一勋贵子弟,想来是争不过我大晋众多士子的。
就怕陛下有点他状元的想法。
胡闹!陛下怎么可能会左相想到这,感觉话说不下去了,当今说不准还真的干得出来,一个被抢了全部权柄的皇帝,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中旨已下,驳不得,不过是件小事,顺着陛下便是了。倘若陛下胡闹,还有长公主呢。
其他朝臣们深以为然,虽然长公主代为执政不合规矩,但当今继位之前性子就很乖僻,继位之后也没少胡闹,还是长公主执政比较利于大晋,虽然不能借着权力给自己行方便,感觉有些碍手碍脚。
左相,宫里又送来了一道旨意,传话的内侍说必须左右相同时用印。
左相一楞,圣旨上同时有皇帝之印、丞相之印才算是有效力的圣旨,不然接旨的臣子就是矫诏,今上为何又特意强调了一遍?他忽地想到了什么,将旨意接过来一看,忍不住笑了。他命人去取右相之印,等印过之后,掏出自己的左相之印印上去。
大晋以右为尊,丞相用印时先右后左,但因为右相抱病在家多时,为图方便,右相之印一直放在尚书台,是经过皇帝点了头的,现在朝中文臣也多以左相为首。
去传旨罢。
一位品阶较低的官员接过来,下意识打量了一眼,发觉了不妥当之处,忍不住道:哎?怎地没有长公主用印?
左相似笑非笑地道:怎地非要有长公主之印呢?
官员连连应声,将圣旨又抵还给宫里来的内侍。莫不是,今上和长公主之间有了纷争吗?官员有一种风雨预览的感觉。
果不其然,皇帝下旨的第二天,新任太子少师傅致学就走马上任了。
长公主听闻,也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昨日皇帝刚下旨就通知了她,就算不通知她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要知道,这份权力可是皇帝亲手交到她手上的,连着传国玉玺一起。她和皇帝之间不可能会有间隙,最起码现在没有,若是那么容易就产生隔阂,她就不会代皇帝执政这么久了。
傅府。
父亲,您不是说长安不稳,不易出仕吗?
刚换好朝服的傅致学摇了摇头,道:说是这么说,可宫里旨意来了,哪里能推辞呢?更何况 他长叹了口气,心道:更何况长公主虽是明君,可牝鸡司晨总不是长久之计,今上怕是要夺权了。他看了不明所以的长子一眼,又摇了摇头。
他的幼子尚且年幼,长子生的时候正赶上先帝登基,权力交接不够稳定,连他父亲贵为丞相都要谨慎行事,他就更不敢放纵自己的儿子,长子被他关在府里苦读诗书,甚少出去应酬交往,就养成了这种不谙世事的性子,这种性子哪里能做官呢。
太子少师等太子成年,他都快要入土了,今上这是要给蓟侯的儿子铺路啊。
等过了四月,转眼就到了殿试的时间。
世祖皇帝因为怜惜士子们二月进京赶考的时候春寒料峭,有些住得远的甚至一月底就奔波在进京的路上了,便将会试改在了四月,殿试便顺水推舟地放在了五月望日,即十五。
刚过了四更天,天色还是模糊的,燕赵歌唉声叹气地穿衣洗漱,吃了两口稀饭就准备出门。
世子,您这个样子今上是不会点您的。季夏给她披上外袍上,道。
我情愿他不点我。
殿试的地点在未央宫,皇帝登基,大小朝会,各种大典和册立太子皇后等均在此举行。燕赵歌慢悠悠赶到的时候已经过了五更天,皇宫前人头攒动,一个个穿着整洁的殿试服站在宫门前,兴奋地等待着人生第一次踏入大晋最中心的宫殿。
只要能参加殿试,起码都能捞一个同进士出身,一甲入翰林,名次高一点的会被分发进三府六部做个小官,低一点的被外放做个县令。无论最后做了什么,都算得上是一步登天,再也不算是普通的百姓了,被称呼着某某官人,日后大晋的风起云涌皆会与其息息相随。
举人们都穿着统一的殿试服,只有燕赵歌一身红色朝服,显得格外出众。众士子皆远离了燕赵歌,暗地里对着燕赵歌指指点点,或不屑一顾,或心生艳羡。
众星捧月一般被聚在中心的自然是会元曲岁寒,这一科里没有重臣之子,除掉燕赵歌也没有勋贵出身的,自然将出身好文采又高的会元捧了起来。
提前恭喜曲兄了。有士子对着曲岁寒拱手恭贺道。
兄台说笑了,殿试尚未开始。曲岁寒摆了摆手,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曲岁寒看到了燕赵歌,表面上风轻云淡,心里却恨得要死。前些时日的流言几乎传遍了整个长安,那个燕姓的富商之子自然也没有道理再藏下去,况且燕赵歌直接将这件事忘在脑后了。蓟侯士子燕赵歌,如果不是燕赵歌,说不准他过了殿试就会被点为长公主驸马,一步登天,日后青云直上也不在话下,可有了那流言,做驸马便是奢望了,皇帝不可能顶着这样的流言再点他,那样是会被宗室和百姓戳脊梁骨的,连本来准备把女儿嫁给他的左相也不再有下文了。
青梅竹马的富商未婚妻如何比得上左相之女?如何比得上长公主?原本大好的仕途被毁了一半,他如何能不恨燕赵歌。
燕赵歌咧了咧嘴,指指点点是免不了了,她倒也不在乎,唯独希望皇帝不是打算在她身上做什么文章,让她考一个三甲,然后回家吃喝玩乐。她也看见曲岁寒了,她不认识曲岁寒,只瞥了他一眼,就懒得再关注了。
等到天色渐明,皇宫宫门打开,小黄门鱼贯而出,宣旨令等在宫外的举人们分成两列入殿。
皇帝亲军甲胄齐全刀兵在手,把守着各处要道,从甲胄和兵器来看,其中有锦衣卫、虎贲营、羽林卫等,身高八尺容貌俊秀又手握长柄兵器的则是大汉将军。
进入皇宫之后,小黄门并没有直接指引士子们去未央宫,而是先来到了一处稍显低矮的宫殿里。一开始众人还在疑惑,等进了宫殿,扑面而来的热气马上就告诉他们这只要做什么了。
沐浴更衣。
这个宫殿虽然低矮,但是看起来很宽广,用深色的帷帐隔开了几处,里面有正冒着热气的浴桶。
沐浴有两种寓意,一是委婉地搜查士子身上是否有违禁品,二是要洗干净之后再见皇帝显得最终,毕竟的确有家境贫寒洗不起澡的士子。
燕赵歌懵了。
她不能洗啊!
这时有一个宫女前来,对着燕赵歌行礼之后道:蓟侯士子,长公主请您去旁边一叙。
嗯?长公主?请我做什么?燕赵歌不明所以,但是能逃掉集体洗澡自然是好的。她跟着宫女走到旁边的宫殿,推门一看,里面空无一人,一个冒着热气的浴桶,还有挂着干净衣服的架子。
这还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燕赵歌感叹道。长公主无论什么时候都很善解人意啊。
沐浴更衣之后,小黄门引领着士子们到了未央宫前,这里站着一排礼部的官员,小黄门对着官员交代了几句,便转身离去。剩下的就是礼部的事情了,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才又领着士子们去了殿试地点未央宫前殿。此时已经旭日东升了。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燕赵歌瞄了一眼,看起来年岁不大,感觉和自己应该年龄差不多,旁边立着的华服金冠的贵女自然是长公主。殿下站着一排重臣,没几个燕赵歌认识的。
皇帝训话了几句之后很快就发了试题册和答题的纸,比燕赵歌想象得要薄一些,她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殿试,但是后世倒是举行过,那时候朝臣一起弄出来的试题册厚厚一沓,哪像现在,摸起来感觉就两三张。
一阵鼓乐响起,鞭炮齐鸣,有宦官高声道:陛下特许,本次殿试文章不限形式!
这可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燕赵歌敲了敲头,她虽然也背过四书五经,但恩师宋公可没有教过她科举考试的题是什么规范,写得不好可以说学艺不精,写得不合规矩会被人抓小辫子,说她藐视科考。
皇帝在龙椅上洋洋得意,没想到吧。
蓟侯世子肯定不知道这狗屁文章怎么写,皇姐要给他一个一甲,我怎么能拖后腿呢?不过他这模样长得倒是真好,怪不得皇姐觉得可以大用,朕也觉得可以大用啊。
长公主扶额,无言以对。
作者有话要说: 晚了一点。
这次的四六级题目是什么妖魔鬼怪。
第18章 策论
【朕顺天命继皇帝位,统八荒而御万极,牧亿兆之民,大庇天下,必使之以咸有生之地,复有养之业,而后方尽奉天牧民之任,为无愧焉。夫北之蛮夷扰边,匈奴鲜卑侵扰日渐繁复,自高祖皇帝以来劫掠不断,祸患日渐炽盛。朕夙兴夜寐,不得其法。前无祖宗之法可得,亦无前朝之例可鉴,时至今日,唯有觅良策。诸士子,明于理,晓时务,博览群书所期资我者,朕侯久矣。汝等尽可直陈所见所知,陈之于卷,朕亲御览,勿惮勿隐。】
燕赵歌通篇看了一遍,不限文体的话这简直就是送分题啊。没有谁比她更了解北地的状况了,这种策论她闭着眼睛都能写出十篇来。
只是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感觉这一次考题像是专门为她准备的一般,可皇帝又怎么知道她对北地如此了解的呢?她来了大晋之后再没回过北地,就算父亲会时不时给她讲一些北地的事请,也不可能讲策论讲民生。
恋耽美
侍中也好,朝臣应当不会为了这个为难皇姐,左右是个幸臣罢了。那殿试之后也给他个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
她可当不得幸臣。长公主摇摇头,燕赵歌要是做幸臣,就那张直言不讳的嘴,皇帝怕是早被气死了,不被气死也得砍了她。殿试的题目定了没有?
还未。
那就以北地战事为题,写一篇策论罢。想来蓟侯世子应当会答得不错,若有上上,就给她个一甲,若是上中,就给她二甲前几。长公主道。
啊?皇帝拉着长音叫道,脸拉得老长,一甲?二甲前几?那帮子言官又要上谏了,肯定又有朝臣弹劾你任人唯亲了,那么多折子哪里看的过来啊?皇姐你不会真的看上他要许他驸马了?
说什么呢。长公主敲了敲案桌,你也来调侃我?嗯?你是不是想自己处理政务?
我我这不是担心么皇帝低着头嘟囔着,这些人一个个都道貌岸然的,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的东西,人模狗样。再遇上一个高成侯子之流可怎么办啊总不能连他也杀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道: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嫁她,父皇许了燕永谣富贵一生,我没道理再把她拉扯进来。
啊?皇第敏锐地抓住了重点,燕永谣又是哪个?
长公主微妙地移开了视线,口误,燕赵歌的表字不是咏月么,口误。
皇帝狐疑地看着她,心里觉得不对,但是长安勋贵里又没有燕永谣这个人,总不能是个平民百姓?蓟侯府那两个庶子肯定不可能,要真是朕就把蓟侯府满门抄斩!皇帝左思右想,觉得大约长公主是真的口误了。
不过呢,若是十年之后,我兴许真的会嫁她。
我不同意!
话题成功转移了,长公主暗自松了口气。
不对不对不对,皇姐这么紧张,肯定有问题!他家皇姐一向严谨,从不肯犯口舌上的差错,这个人一定存在,朕一定要把他抓出来,千刀万剐不,好生安置他在心里咬牙切齿,能被皇姐记在心里的人,呵,朕倒要看看,你是个什么模样。
等长公主走了,皇帝唤来内侍,去太学,问问前些日子入学的蓟侯的儿子表字是什么,没取的话让他师长尽快给他取一个,朕要尽快知晓。
内侍出去问了一圈,回来答复:陛下,蓟侯的儿子,还未拜师。
没拜师?没拜师他进了太学?勋贵不都是在国子学吗?
陛下,国子学里面勋贵太多,不太适合研究学问。
那就是说风气不好,读不下去。皇帝忍不住踱步,前些日子蓟侯还在京的时候,不是登门傅府被拒了么?去给傅府递个话,让他不,这样也太便宜他了。给朕拟旨。
【忠孝之家,庭训早膺乎节义绳武之胤堂谕切凛乎纲常,光前无沗,贴后有方,爰申疏爵之荣,用章式谷之报。尔傅致学,乃先帝相国傅明安之子,英资俊爽,目光如电,惠族睦宗,类晏婴之贷众,解衣推食同范纯之好仁笃启亢宗之嗣茂显体国之忠,兹以覃恩,今以尔为太子少师,教于太学,锡之敕命于戏,麟趾超群,青锁彰义方之训,班衣焕采,紫宸表余庆之光。】
送到外朝去用印,左右丞相的都必须用上,皇姐的便不必了。再给他传一道口谕,让他收蓟侯儿子为徒,但是,不要太过于轻而易举。明白朕的意思吗?
奴婢明白。奴婢领命。
一般情况下这种旨意一定会被外朝封驳的,但太子少师目前只是个空头衔,太子还没断奶呢,而且等送到外朝的时候,朝臣们看到上面没有长公主的印,就会以为皇帝和长公主出了分歧,这道旨意会以极快的速度通过并且被传达下去。
皇帝冷笑一声,你们怎么明白长公主的良苦用心,你们怎么懂得皇姐为大晋付出的心血。
作者有话要说: 两道圣旨一道是唐宣宗封毕諴邠宁节度使的,一道是哲宗封毕言为亚中大夫的,内容出自网上,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此处仅供娱乐,若有错误,不要深究。
第17章 殿试
皇帝赐勋贵子弟出身这件事并不稀奇,勋贵家的长子能继承爵位,余子却只能分得一些家产,历代皇帝都会给勋贵的余子赐一个进士出身,方便他们蒙荫做官。但赐举人出身这种行为就很鹤立鸡群了,不过的确是当今干得出来的事情,得到消息的朝臣们翻遍史书,也没见到前例。
中旨已下,驳还是不驳?
在尚书台当值的朝臣们面面相觑。
左相,您看这
左相沉吟了一下,道:左右不过是个举人,随陛下去罢,准其殿试倒是有些麻烦,陛下定然会看其文章,但蓟侯世子不过是一勋贵子弟,想来是争不过我大晋众多士子的。
就怕陛下有点他状元的想法。
胡闹!陛下怎么可能会左相想到这,感觉话说不下去了,当今说不准还真的干得出来,一个被抢了全部权柄的皇帝,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中旨已下,驳不得,不过是件小事,顺着陛下便是了。倘若陛下胡闹,还有长公主呢。
其他朝臣们深以为然,虽然长公主代为执政不合规矩,但当今继位之前性子就很乖僻,继位之后也没少胡闹,还是长公主执政比较利于大晋,虽然不能借着权力给自己行方便,感觉有些碍手碍脚。
左相,宫里又送来了一道旨意,传话的内侍说必须左右相同时用印。
左相一楞,圣旨上同时有皇帝之印、丞相之印才算是有效力的圣旨,不然接旨的臣子就是矫诏,今上为何又特意强调了一遍?他忽地想到了什么,将旨意接过来一看,忍不住笑了。他命人去取右相之印,等印过之后,掏出自己的左相之印印上去。
大晋以右为尊,丞相用印时先右后左,但因为右相抱病在家多时,为图方便,右相之印一直放在尚书台,是经过皇帝点了头的,现在朝中文臣也多以左相为首。
去传旨罢。
一位品阶较低的官员接过来,下意识打量了一眼,发觉了不妥当之处,忍不住道:哎?怎地没有长公主用印?
左相似笑非笑地道:怎地非要有长公主之印呢?
官员连连应声,将圣旨又抵还给宫里来的内侍。莫不是,今上和长公主之间有了纷争吗?官员有一种风雨预览的感觉。
果不其然,皇帝下旨的第二天,新任太子少师傅致学就走马上任了。
长公主听闻,也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昨日皇帝刚下旨就通知了她,就算不通知她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要知道,这份权力可是皇帝亲手交到她手上的,连着传国玉玺一起。她和皇帝之间不可能会有间隙,最起码现在没有,若是那么容易就产生隔阂,她就不会代皇帝执政这么久了。
傅府。
父亲,您不是说长安不稳,不易出仕吗?
刚换好朝服的傅致学摇了摇头,道:说是这么说,可宫里旨意来了,哪里能推辞呢?更何况 他长叹了口气,心道:更何况长公主虽是明君,可牝鸡司晨总不是长久之计,今上怕是要夺权了。他看了不明所以的长子一眼,又摇了摇头。
他的幼子尚且年幼,长子生的时候正赶上先帝登基,权力交接不够稳定,连他父亲贵为丞相都要谨慎行事,他就更不敢放纵自己的儿子,长子被他关在府里苦读诗书,甚少出去应酬交往,就养成了这种不谙世事的性子,这种性子哪里能做官呢。
太子少师等太子成年,他都快要入土了,今上这是要给蓟侯的儿子铺路啊。
等过了四月,转眼就到了殿试的时间。
世祖皇帝因为怜惜士子们二月进京赶考的时候春寒料峭,有些住得远的甚至一月底就奔波在进京的路上了,便将会试改在了四月,殿试便顺水推舟地放在了五月望日,即十五。
刚过了四更天,天色还是模糊的,燕赵歌唉声叹气地穿衣洗漱,吃了两口稀饭就准备出门。
世子,您这个样子今上是不会点您的。季夏给她披上外袍上,道。
我情愿他不点我。
殿试的地点在未央宫,皇帝登基,大小朝会,各种大典和册立太子皇后等均在此举行。燕赵歌慢悠悠赶到的时候已经过了五更天,皇宫前人头攒动,一个个穿着整洁的殿试服站在宫门前,兴奋地等待着人生第一次踏入大晋最中心的宫殿。
只要能参加殿试,起码都能捞一个同进士出身,一甲入翰林,名次高一点的会被分发进三府六部做个小官,低一点的被外放做个县令。无论最后做了什么,都算得上是一步登天,再也不算是普通的百姓了,被称呼着某某官人,日后大晋的风起云涌皆会与其息息相随。
举人们都穿着统一的殿试服,只有燕赵歌一身红色朝服,显得格外出众。众士子皆远离了燕赵歌,暗地里对着燕赵歌指指点点,或不屑一顾,或心生艳羡。
众星捧月一般被聚在中心的自然是会元曲岁寒,这一科里没有重臣之子,除掉燕赵歌也没有勋贵出身的,自然将出身好文采又高的会元捧了起来。
提前恭喜曲兄了。有士子对着曲岁寒拱手恭贺道。
兄台说笑了,殿试尚未开始。曲岁寒摆了摆手,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曲岁寒看到了燕赵歌,表面上风轻云淡,心里却恨得要死。前些时日的流言几乎传遍了整个长安,那个燕姓的富商之子自然也没有道理再藏下去,况且燕赵歌直接将这件事忘在脑后了。蓟侯士子燕赵歌,如果不是燕赵歌,说不准他过了殿试就会被点为长公主驸马,一步登天,日后青云直上也不在话下,可有了那流言,做驸马便是奢望了,皇帝不可能顶着这样的流言再点他,那样是会被宗室和百姓戳脊梁骨的,连本来准备把女儿嫁给他的左相也不再有下文了。
青梅竹马的富商未婚妻如何比得上左相之女?如何比得上长公主?原本大好的仕途被毁了一半,他如何能不恨燕赵歌。
燕赵歌咧了咧嘴,指指点点是免不了了,她倒也不在乎,唯独希望皇帝不是打算在她身上做什么文章,让她考一个三甲,然后回家吃喝玩乐。她也看见曲岁寒了,她不认识曲岁寒,只瞥了他一眼,就懒得再关注了。
等到天色渐明,皇宫宫门打开,小黄门鱼贯而出,宣旨令等在宫外的举人们分成两列入殿。
皇帝亲军甲胄齐全刀兵在手,把守着各处要道,从甲胄和兵器来看,其中有锦衣卫、虎贲营、羽林卫等,身高八尺容貌俊秀又手握长柄兵器的则是大汉将军。
进入皇宫之后,小黄门并没有直接指引士子们去未央宫,而是先来到了一处稍显低矮的宫殿里。一开始众人还在疑惑,等进了宫殿,扑面而来的热气马上就告诉他们这只要做什么了。
沐浴更衣。
这个宫殿虽然低矮,但是看起来很宽广,用深色的帷帐隔开了几处,里面有正冒着热气的浴桶。
沐浴有两种寓意,一是委婉地搜查士子身上是否有违禁品,二是要洗干净之后再见皇帝显得最终,毕竟的确有家境贫寒洗不起澡的士子。
燕赵歌懵了。
她不能洗啊!
这时有一个宫女前来,对着燕赵歌行礼之后道:蓟侯士子,长公主请您去旁边一叙。
嗯?长公主?请我做什么?燕赵歌不明所以,但是能逃掉集体洗澡自然是好的。她跟着宫女走到旁边的宫殿,推门一看,里面空无一人,一个冒着热气的浴桶,还有挂着干净衣服的架子。
这还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燕赵歌感叹道。长公主无论什么时候都很善解人意啊。
沐浴更衣之后,小黄门引领着士子们到了未央宫前,这里站着一排礼部的官员,小黄门对着官员交代了几句,便转身离去。剩下的就是礼部的事情了,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才又领着士子们去了殿试地点未央宫前殿。此时已经旭日东升了。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燕赵歌瞄了一眼,看起来年岁不大,感觉和自己应该年龄差不多,旁边立着的华服金冠的贵女自然是长公主。殿下站着一排重臣,没几个燕赵歌认识的。
皇帝训话了几句之后很快就发了试题册和答题的纸,比燕赵歌想象得要薄一些,她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殿试,但是后世倒是举行过,那时候朝臣一起弄出来的试题册厚厚一沓,哪像现在,摸起来感觉就两三张。
一阵鼓乐响起,鞭炮齐鸣,有宦官高声道:陛下特许,本次殿试文章不限形式!
这可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燕赵歌敲了敲头,她虽然也背过四书五经,但恩师宋公可没有教过她科举考试的题是什么规范,写得不好可以说学艺不精,写得不合规矩会被人抓小辫子,说她藐视科考。
皇帝在龙椅上洋洋得意,没想到吧。
蓟侯世子肯定不知道这狗屁文章怎么写,皇姐要给他一个一甲,我怎么能拖后腿呢?不过他这模样长得倒是真好,怪不得皇姐觉得可以大用,朕也觉得可以大用啊。
长公主扶额,无言以对。
作者有话要说: 晚了一点。
这次的四六级题目是什么妖魔鬼怪。
第18章 策论
【朕顺天命继皇帝位,统八荒而御万极,牧亿兆之民,大庇天下,必使之以咸有生之地,复有养之业,而后方尽奉天牧民之任,为无愧焉。夫北之蛮夷扰边,匈奴鲜卑侵扰日渐繁复,自高祖皇帝以来劫掠不断,祸患日渐炽盛。朕夙兴夜寐,不得其法。前无祖宗之法可得,亦无前朝之例可鉴,时至今日,唯有觅良策。诸士子,明于理,晓时务,博览群书所期资我者,朕侯久矣。汝等尽可直陈所见所知,陈之于卷,朕亲御览,勿惮勿隐。】
燕赵歌通篇看了一遍,不限文体的话这简直就是送分题啊。没有谁比她更了解北地的状况了,这种策论她闭着眼睛都能写出十篇来。
只是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感觉这一次考题像是专门为她准备的一般,可皇帝又怎么知道她对北地如此了解的呢?她来了大晋之后再没回过北地,就算父亲会时不时给她讲一些北地的事请,也不可能讲策论讲民生。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