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有疾(GL)——夜尽初辰(100)
放心罢,陆成侯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和我翻脸。
我倒不是担心现在。燕赵歌恨恨地在她脸颊上咬了一口,气势汹汹,力道却轻轻地,连个印子也没留下,她道:陆成侯毕竟是太后娘家,等皇帝长大了,还要依仗外戚。万一你因此和陆成侯起了间隙,他又去在皇帝耳边说你坏话,摄政许多年的姑姑和没有威胁的舅舅,哪一个更令他放心?你既是懂得帝王心术,怎地连这些都不防着?
长公主一边听着,却是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你还笑!我事事都与你打商量,这么大的事你怎地不和我打商量!
长公主转身就将她按在了榻上。
做这事的时候,你也没有和我打商量。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去拔了智齿,脸肿得像周冬雨似的我没有黑她,我真的是粉。本来不想更新了,但舍不得我的全勤,于是还是更了。
看在我忍痛更新的份上,给我些评论。
感谢在20200411 18:45:06~20200412 23:29: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思凡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4个bilibili 3个;27968822、斯卡蒂的小橙子、稶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稶 40瓶;青枫黄竹 15瓶;27968822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不对
燕赵歌被噎了一下, 道:这怎么能相提并论?
长公主反问道:如何不能相提并论?哪一件事不是大事?
燕赵歌再次哑口无言。她要是敢说两个人亲热一番不算大事, 估计能被长公主直接轰出宫去。
长公主将她按在床上,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掌握主动权的感觉原来是这般美妙的,亏得她前世时还觉得被燕赵歌护在身后十分有安全感, 等燕赵歌出了事就觉得天塌了一般。一株躲在墙后躲避风雨的小草如何会没有安全感?那堵墙几乎就是它的天,等到墙一倒, 它肯定会觉得天塌地陷。
都是大事。燕赵歌只得屈服地道:但既然是大事,你好歹知会我一声, 我也好早做准备。
这是季钧的决定, 我又不是神仙,哪里能提前预知得到?
你敢说你事先没有做过这边的打算?燕赵歌抬手捏了捏她脸颊, 触感极有弹性,令人爱不释手。她道:琅琊陈氏一分为二,另立长安陈氏,这么大的事情只凭季钧自己怎么做得?分明就是你早有这般想法,做了万全准备, 却还要我牵肠挂肚!
长公主噗嗤一下笑出了声,道:燕清月啊燕清月, 你也有今天。
燕赵歌瞪大了眼睛,道:我怎地了?
从前牵肠挂肚的却是我,如今却想不到反过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长公主将她的手从自己脸颊上拿下去, 又撩起燕赵歌耳畔的碎发,想要握一把,还带着皂角的清香的发丝却从指缝间滑了下去。她道:从前家国大事尽在你一人身上, 朝堂政事或是出军交战,我想帮忙又不怎么帮得上,又怕自己拖了你后腿,心急如焚,几乎要在被子里偷偷地哭。
燕赵歌眨了眨眼睛,问道:真哭了吗?
长公主瞪了她一眼。
燕赵歌就只能讪讪地笑。
现在也该轮到你为我牵肠挂肚了。长公主又撩起一缕发丝,放在指尖轻轻吻了吻。
燕赵歌抬手按在榻上,撑起身子,在她唇上轻轻一吻,道:那倒是我的不是了。
长公主顺势就着这个姿势回吻她,噙住她的唇瓣,从里到外,从唇到舌,将人压在身下吻了个痛快,只觉得身心都舒畅了。
当然,这舒畅仅限今天,明儿还是不通畅的,需要再痛快一番。
燕赵歌一双眼瞳惯来眼神凌厉如刀锋,瞪起眼睛来除了一些身份贵重的人之外极少有人敢和她对视,只凭这便足以得一不怒自威的夸赞,此刻这双眼睛却波光潋滟,像水一般地柔,脸颊也泛了艳丽的红。
长公主吃饱喝足,便躺在她怀里,枕着她手臂,像只猫儿一般乖巧。
躺了一会儿,长公主道:我今日始知《长恨歌》深意。
燕赵歌用鼻子嗯了一声,表示自己在听。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原来是这个意思。
燕赵歌听她说完,幽幽地道:后头还有两句你怎地不说?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你喜欢哪一句?
长公主:
燕赵歌到底是怎么做到饱读诗书而学以致用的?她怎么一用就有歧义?燕赵歌怎么就说得那么好听?
长公主一时间理亏,就只能默默地去把玩燕赵歌的头发。燕赵歌进了晋阳殿之后,十次有八次要将头发披散开来,另外两次是赵太后或者陈太后在场,不方便如此。长公主喜欢看她不施粉黛、头发披散的模样,做足了女儿家姿态。
她正玩着那一缕头发,燕赵歌忽地转过来头来,道:刚才那诗用得不对。
长公主用手指缠绕着发丝,一圈一圈地绕,时不时拨弄一下翘起来的发梢,玩的正开心,听到燕赵歌的话先是懵了一瞬,才反应过来燕赵歌指的是《长恨歌》这首诗,便问道:哪里不对?
燕赵歌语气十分意味深长地道:春宵苦短却是不够恰当。
长公主略一思考,赞同地点点头。燕赵歌说得没错,还没成亲呢,怎么说的上是春宵这人应当是这个意思没错?但看着燕赵歌颇为值得深究的神色,她总觉得这其中话里有话。
燕赵歌暗地里扳回一局,明面上在长公主鼻尖上亲了亲,若无其事道:陈氏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长公主不疑有他,立即便被岔开了思绪,道:自前朝传下来的世家大族,大多都在南狩之后折在匈奴人手里了,便是随着穆宗皇帝南狩的那一批也被世祖皇帝杀了头,真正传承数百年的如今已经寥寥无几,但也不是没有。像琅琊陈氏这种随世祖皇帝北伐立了功,虽然没有世爵,但陈丞相声名远扬,便是史书上也有一席之地,名声便是最好的传家之宝,爵位反而是画蛇添足了。
世祖皇帝早就想将琅琊陈氏肢解开来,只是碍于陈丞相劳苦功高,又有名望,而不得为之。等陈丞相逝去,陈氏虽然尽是目光短浅之辈,却也不是愚笨之人,只是族内之间争夺家产这种事情,甚至放不到太守眼前去。若是陈丞相还在,倒是能以治家不严这种理由驳斥陈丞相一番,也算削了陈氏面子,可那时的陈氏别说丞相,连个太守都没有,空顶着百年名望罢了。
就算想要肢解陈氏,也无从下手。
所以趁着这一次机会,将琅琊陈氏分成两家,琅琊陈氏为一家,陆成侯为一家?这样一来琅琊陈氏虽然空有名声,却再也不能和外戚陆成侯沾亲带故了,若是犯了罪就更好处置了,琅琊陈氏的没落已成定局。而长安陈氏只剩下陆成侯一家,因为顶着外戚的身份,敢于招惹的不多,但这身份也是拖累,陈化便是再有才华,也不会被清流之辈接纳,从前和陈丞相有故交的人家也不会再和陈氏来往了。我说得对不对?
燕赵歌和她鼻尖对着鼻尖,距离贴得极为瞹昧,说话间呼吸交融,几乎就要融到一处去。
对极了。长公主笑着蹭了蹭她,接着道:不过有一处也不对。长安陈氏并非只有陆成侯一家,而是三家。
四家?燕赵歌脑子转得快,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道:季钧落籍所在那一房算一家,还有哪一家?
早年陈太后进宫之前,陆成侯在北地为军,亲兵一部分是从琅琊陈氏的族亲里挑选的,这些人大多是父母早亡或是年老体弱,在各房中处于比较微妙的地位,继承不着祖产,家里又没什么余财,也不会读书,跟着陆成侯去北地军中寻一门生路。人数不多,我查了陆成侯府的亲兵册子,也就四五人罢了,归为一房。长公主道: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祖祖辈辈都给陈氏长房做佃户的陈姓子弟,这些人也记做长安陈氏,归为第四房。
燕赵歌恍然。
地主和佃户之间并非是你租我的田我给你佃租那么简单的事情,与其说是雇佣关系,倒不如说是盟约者,两者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以三辅地区为例,佃户除了缴纳佃租之外,还具有向地主效忠的义务,与此相对的,地主也具有保护佃户的责任。遇上天灾人祸,地主还需要低息借贷给佃户粮食,让其谋生,以度过这段时间。
这些佃户往往祖上几代人都是某一家的佃户,极为忠诚可靠。三辅地区的许多豪强都会从中挑选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给自己的子侄当扈从,他们自幼一起长大,同吃同住,将彼此当成手足兄弟,等到将来这些子侄无论做什么,这些扈从都是最可靠的心腹。而等这些子侄成事了之后,也绝不会让自己的扈从还只作为区区一个扈从。历史上作为主人家的扈从,甚至是奴仆出身的人,上了战场后借由军功一步登天的比比皆是。
当年燕国覆灭之前,燕家也有此制度,挑选父母双亡的孤儿一手抚养长大,赋予其姓氏名字,就如同大晋的羽林卫孤儿营一般。
当然,也有一些往死里剥削自家佃户的豪强大族,拼了命地放高利贷,兼并田产,对于这种胡作非为的人,陵寝制度会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遵守律法的地主的。
陆成侯知道此事?
当然知道,陆成侯早些年就有和琅琊陈氏分家的想法,他家当年在琅琊有几千亩的田产,钱几十万贯,宅子数座,如今分文不剩。若不是他丢了嫡出的子嗣,仅剩的庶子又是在琅琊陈氏的族地长大的,的的确确承了琅琊陈氏的恩情,他不好再动分宗的想法,怎么会拖到今天?
燕赵歌对于陆成侯和琅琊陈氏的恩怨是一概不知的。但仔细想想,长辈提携子侄是很常见的事,便是碍于身份不好提携,带在身边教导的也有很多,像陆成侯这样完全和宗族割裂的是极为少见的。
琅琊陈氏就甘心丢了外戚的身份?燕赵歌问道,她问了之后不等长公主说话,又回答道:是了,世祖皇帝当年论功行赏,无论是爵位还是金银都是毫不吝啬的,陈丞相应当得了极为丰厚的上次,陆成侯作为后嗣却沦落到如此地步,甚至要拼了命去军中挣前途,可见琅琊陈氏到底吞了多少东西,这些东西不肯吐,又吐不出,就只能分宗了。
我家清月就是聪明。
作者有话要说: 《长恨歌》是唐朝的,剧情需要所以提前出线()。
晋汉时期的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全然不同于后来剥削的那么狠,更像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合作共赢,类似于后来的乡党,像项羽起兵时带着的八千江东子弟,刘邦起事时带着三千沛县子弟,都是这样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实际上是丰县人,在沛县做亭长,他起兵之后先夺了沛县,又夺了丰县,被称为沛公而不是丰公是因为丰县后来背刺了他他让自己的狐朋狗友雍齿守卫丰县,结果雍齿带着丰县人反了,投靠陈胜的手下去了。
刘邦打了几次丰县没打下来,深恨不已,之后投靠项梁去了。等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将沛县作为自己的汤沐之地,世代免收赋税徭役,却不肯免除丰县的,后来勉为其难也免除了。
汉代最有名的大风歌就是刘邦在沛县做出来的。
不要轻易为我的剧情划分主次。
感谢在20200412 23:29:16~20200413 22:38: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Aaron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思凡 3个;27968822、随随、Aaron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枫黄竹 15瓶;随随 10瓶;洛城不见卿 8瓶;果子和凤凰、27968822 5瓶;长安太南了、今朝十步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3章 朝仪
晋承汉制, 每逢岁末为朝仪。前汉武帝之前岁末按颛顼历定为九月, 武帝之后更换太初历,岁末为十二月,晋依照此制度, 以十二月为岁末。
所谓朝仪,即帝王临朝时的仪式, 天子面向南,三公九卿面向北以东为上, 东宫面向东以北为上, 朝臣面向西以北为上,宗室在路门右侧, 面向南以东为上,礼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注1]。《周礼夏官司士》载:正朝仪之位, 辩其贵贱之等。
朝仪为君臣对拜,臣拜君, 君亦拜臣,以此正身份。
朝仪的流程是固定的,只要按照规章制度就不会出问题, 但今岁不同,这次朝仪正逢新帝登基,除了正常的仪式之外, 还有新君登基后的第一次祭拜天地祖宗宗庙,以及各郡国的两千石重臣入朝参拜新君。最为麻烦的是一岁一计的上计制度。
大晋的上计制度也是承接了前汉的,每逢岁末,天下郡国必然要派人上计长安,全天下的上计吏齐聚长安,携带着一整年的账本。按规定,上计的账本细则包括缴纳的赋税状况、服役状况和各衙门的开支,必须要具体到每一户的每个人丁,每一亩田,是否缴纳赋税,缴纳了多少,服役状态,于何处服役,时间长短,何时出发何时归乡,自带干粮还是衙门出资,等等都必须记录得清清楚楚。
一个郡国,多则十几二十县,少则七八个县,人口几万至几十万不等,上计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以河东郡为例,河东二十四县,人口近百万,一年到头的账本绝不是几本或是几十本就能记得清楚明白的,而是要用车拉,几十辆装的满满的马车从河东启程,一路绵延至长安。
而此种风景绝不仅仅是河东一家的风景,有无数的马车在这个时候从各郡国启程,一路至长安。而为了保证上计的官吏和账本安稳到达长安,各个郡国衙门会征发数以百计的百姓,派遣一郡之内一半甚至更多的郡兵,更有甚者,还会直接雇佣各县乡青壮甚至于让地方豪强出钱雇佣游侠来为上计保驾护航的。
由不得郡国的官吏不恐慌,因为上计是除了春耕、秋收、祭拜、以及用兵之外最大的事,此事惯来由丞相带着六部衙门负责核查审阅上计账本,确保不出现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而一旦上计出了差错,首当其冲被皇帝问罪的就是丞相,这种情况下丞相最好的结果都是乞骸骨,最坏的情况甚至要自杀谢罪。
恋耽美
我倒不是担心现在。燕赵歌恨恨地在她脸颊上咬了一口,气势汹汹,力道却轻轻地,连个印子也没留下,她道:陆成侯毕竟是太后娘家,等皇帝长大了,还要依仗外戚。万一你因此和陆成侯起了间隙,他又去在皇帝耳边说你坏话,摄政许多年的姑姑和没有威胁的舅舅,哪一个更令他放心?你既是懂得帝王心术,怎地连这些都不防着?
长公主一边听着,却是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你还笑!我事事都与你打商量,这么大的事你怎地不和我打商量!
长公主转身就将她按在了榻上。
做这事的时候,你也没有和我打商量。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去拔了智齿,脸肿得像周冬雨似的我没有黑她,我真的是粉。本来不想更新了,但舍不得我的全勤,于是还是更了。
看在我忍痛更新的份上,给我些评论。
感谢在20200411 18:45:06~20200412 23:29: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思凡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4个bilibili 3个;27968822、斯卡蒂的小橙子、稶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稶 40瓶;青枫黄竹 15瓶;27968822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不对
燕赵歌被噎了一下, 道:这怎么能相提并论?
长公主反问道:如何不能相提并论?哪一件事不是大事?
燕赵歌再次哑口无言。她要是敢说两个人亲热一番不算大事, 估计能被长公主直接轰出宫去。
长公主将她按在床上,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掌握主动权的感觉原来是这般美妙的,亏得她前世时还觉得被燕赵歌护在身后十分有安全感, 等燕赵歌出了事就觉得天塌了一般。一株躲在墙后躲避风雨的小草如何会没有安全感?那堵墙几乎就是它的天,等到墙一倒, 它肯定会觉得天塌地陷。
都是大事。燕赵歌只得屈服地道:但既然是大事,你好歹知会我一声, 我也好早做准备。
这是季钧的决定, 我又不是神仙,哪里能提前预知得到?
你敢说你事先没有做过这边的打算?燕赵歌抬手捏了捏她脸颊, 触感极有弹性,令人爱不释手。她道:琅琊陈氏一分为二,另立长安陈氏,这么大的事情只凭季钧自己怎么做得?分明就是你早有这般想法,做了万全准备, 却还要我牵肠挂肚!
长公主噗嗤一下笑出了声,道:燕清月啊燕清月, 你也有今天。
燕赵歌瞪大了眼睛,道:我怎地了?
从前牵肠挂肚的却是我,如今却想不到反过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长公主将她的手从自己脸颊上拿下去, 又撩起燕赵歌耳畔的碎发,想要握一把,还带着皂角的清香的发丝却从指缝间滑了下去。她道:从前家国大事尽在你一人身上, 朝堂政事或是出军交战,我想帮忙又不怎么帮得上,又怕自己拖了你后腿,心急如焚,几乎要在被子里偷偷地哭。
燕赵歌眨了眨眼睛,问道:真哭了吗?
长公主瞪了她一眼。
燕赵歌就只能讪讪地笑。
现在也该轮到你为我牵肠挂肚了。长公主又撩起一缕发丝,放在指尖轻轻吻了吻。
燕赵歌抬手按在榻上,撑起身子,在她唇上轻轻一吻,道:那倒是我的不是了。
长公主顺势就着这个姿势回吻她,噙住她的唇瓣,从里到外,从唇到舌,将人压在身下吻了个痛快,只觉得身心都舒畅了。
当然,这舒畅仅限今天,明儿还是不通畅的,需要再痛快一番。
燕赵歌一双眼瞳惯来眼神凌厉如刀锋,瞪起眼睛来除了一些身份贵重的人之外极少有人敢和她对视,只凭这便足以得一不怒自威的夸赞,此刻这双眼睛却波光潋滟,像水一般地柔,脸颊也泛了艳丽的红。
长公主吃饱喝足,便躺在她怀里,枕着她手臂,像只猫儿一般乖巧。
躺了一会儿,长公主道:我今日始知《长恨歌》深意。
燕赵歌用鼻子嗯了一声,表示自己在听。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原来是这个意思。
燕赵歌听她说完,幽幽地道:后头还有两句你怎地不说?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你喜欢哪一句?
长公主:
燕赵歌到底是怎么做到饱读诗书而学以致用的?她怎么一用就有歧义?燕赵歌怎么就说得那么好听?
长公主一时间理亏,就只能默默地去把玩燕赵歌的头发。燕赵歌进了晋阳殿之后,十次有八次要将头发披散开来,另外两次是赵太后或者陈太后在场,不方便如此。长公主喜欢看她不施粉黛、头发披散的模样,做足了女儿家姿态。
她正玩着那一缕头发,燕赵歌忽地转过来头来,道:刚才那诗用得不对。
长公主用手指缠绕着发丝,一圈一圈地绕,时不时拨弄一下翘起来的发梢,玩的正开心,听到燕赵歌的话先是懵了一瞬,才反应过来燕赵歌指的是《长恨歌》这首诗,便问道:哪里不对?
燕赵歌语气十分意味深长地道:春宵苦短却是不够恰当。
长公主略一思考,赞同地点点头。燕赵歌说得没错,还没成亲呢,怎么说的上是春宵这人应当是这个意思没错?但看着燕赵歌颇为值得深究的神色,她总觉得这其中话里有话。
燕赵歌暗地里扳回一局,明面上在长公主鼻尖上亲了亲,若无其事道:陈氏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长公主不疑有他,立即便被岔开了思绪,道:自前朝传下来的世家大族,大多都在南狩之后折在匈奴人手里了,便是随着穆宗皇帝南狩的那一批也被世祖皇帝杀了头,真正传承数百年的如今已经寥寥无几,但也不是没有。像琅琊陈氏这种随世祖皇帝北伐立了功,虽然没有世爵,但陈丞相声名远扬,便是史书上也有一席之地,名声便是最好的传家之宝,爵位反而是画蛇添足了。
世祖皇帝早就想将琅琊陈氏肢解开来,只是碍于陈丞相劳苦功高,又有名望,而不得为之。等陈丞相逝去,陈氏虽然尽是目光短浅之辈,却也不是愚笨之人,只是族内之间争夺家产这种事情,甚至放不到太守眼前去。若是陈丞相还在,倒是能以治家不严这种理由驳斥陈丞相一番,也算削了陈氏面子,可那时的陈氏别说丞相,连个太守都没有,空顶着百年名望罢了。
就算想要肢解陈氏,也无从下手。
所以趁着这一次机会,将琅琊陈氏分成两家,琅琊陈氏为一家,陆成侯为一家?这样一来琅琊陈氏虽然空有名声,却再也不能和外戚陆成侯沾亲带故了,若是犯了罪就更好处置了,琅琊陈氏的没落已成定局。而长安陈氏只剩下陆成侯一家,因为顶着外戚的身份,敢于招惹的不多,但这身份也是拖累,陈化便是再有才华,也不会被清流之辈接纳,从前和陈丞相有故交的人家也不会再和陈氏来往了。我说得对不对?
燕赵歌和她鼻尖对着鼻尖,距离贴得极为瞹昧,说话间呼吸交融,几乎就要融到一处去。
对极了。长公主笑着蹭了蹭她,接着道:不过有一处也不对。长安陈氏并非只有陆成侯一家,而是三家。
四家?燕赵歌脑子转得快,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道:季钧落籍所在那一房算一家,还有哪一家?
早年陈太后进宫之前,陆成侯在北地为军,亲兵一部分是从琅琊陈氏的族亲里挑选的,这些人大多是父母早亡或是年老体弱,在各房中处于比较微妙的地位,继承不着祖产,家里又没什么余财,也不会读书,跟着陆成侯去北地军中寻一门生路。人数不多,我查了陆成侯府的亲兵册子,也就四五人罢了,归为一房。长公主道: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祖祖辈辈都给陈氏长房做佃户的陈姓子弟,这些人也记做长安陈氏,归为第四房。
燕赵歌恍然。
地主和佃户之间并非是你租我的田我给你佃租那么简单的事情,与其说是雇佣关系,倒不如说是盟约者,两者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以三辅地区为例,佃户除了缴纳佃租之外,还具有向地主效忠的义务,与此相对的,地主也具有保护佃户的责任。遇上天灾人祸,地主还需要低息借贷给佃户粮食,让其谋生,以度过这段时间。
这些佃户往往祖上几代人都是某一家的佃户,极为忠诚可靠。三辅地区的许多豪强都会从中挑选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给自己的子侄当扈从,他们自幼一起长大,同吃同住,将彼此当成手足兄弟,等到将来这些子侄无论做什么,这些扈从都是最可靠的心腹。而等这些子侄成事了之后,也绝不会让自己的扈从还只作为区区一个扈从。历史上作为主人家的扈从,甚至是奴仆出身的人,上了战场后借由军功一步登天的比比皆是。
当年燕国覆灭之前,燕家也有此制度,挑选父母双亡的孤儿一手抚养长大,赋予其姓氏名字,就如同大晋的羽林卫孤儿营一般。
当然,也有一些往死里剥削自家佃户的豪强大族,拼了命地放高利贷,兼并田产,对于这种胡作非为的人,陵寝制度会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遵守律法的地主的。
陆成侯知道此事?
当然知道,陆成侯早些年就有和琅琊陈氏分家的想法,他家当年在琅琊有几千亩的田产,钱几十万贯,宅子数座,如今分文不剩。若不是他丢了嫡出的子嗣,仅剩的庶子又是在琅琊陈氏的族地长大的,的的确确承了琅琊陈氏的恩情,他不好再动分宗的想法,怎么会拖到今天?
燕赵歌对于陆成侯和琅琊陈氏的恩怨是一概不知的。但仔细想想,长辈提携子侄是很常见的事,便是碍于身份不好提携,带在身边教导的也有很多,像陆成侯这样完全和宗族割裂的是极为少见的。
琅琊陈氏就甘心丢了外戚的身份?燕赵歌问道,她问了之后不等长公主说话,又回答道:是了,世祖皇帝当年论功行赏,无论是爵位还是金银都是毫不吝啬的,陈丞相应当得了极为丰厚的上次,陆成侯作为后嗣却沦落到如此地步,甚至要拼了命去军中挣前途,可见琅琊陈氏到底吞了多少东西,这些东西不肯吐,又吐不出,就只能分宗了。
我家清月就是聪明。
作者有话要说: 《长恨歌》是唐朝的,剧情需要所以提前出线()。
晋汉时期的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全然不同于后来剥削的那么狠,更像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合作共赢,类似于后来的乡党,像项羽起兵时带着的八千江东子弟,刘邦起事时带着三千沛县子弟,都是这样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实际上是丰县人,在沛县做亭长,他起兵之后先夺了沛县,又夺了丰县,被称为沛公而不是丰公是因为丰县后来背刺了他他让自己的狐朋狗友雍齿守卫丰县,结果雍齿带着丰县人反了,投靠陈胜的手下去了。
刘邦打了几次丰县没打下来,深恨不已,之后投靠项梁去了。等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将沛县作为自己的汤沐之地,世代免收赋税徭役,却不肯免除丰县的,后来勉为其难也免除了。
汉代最有名的大风歌就是刘邦在沛县做出来的。
不要轻易为我的剧情划分主次。
感谢在20200412 23:29:16~20200413 22:38: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Aaron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思凡 3个;27968822、随随、Aaron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枫黄竹 15瓶;随随 10瓶;洛城不见卿 8瓶;果子和凤凰、27968822 5瓶;长安太南了、今朝十步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3章 朝仪
晋承汉制, 每逢岁末为朝仪。前汉武帝之前岁末按颛顼历定为九月, 武帝之后更换太初历,岁末为十二月,晋依照此制度, 以十二月为岁末。
所谓朝仪,即帝王临朝时的仪式, 天子面向南,三公九卿面向北以东为上, 东宫面向东以北为上, 朝臣面向西以北为上,宗室在路门右侧, 面向南以东为上,礼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注1]。《周礼夏官司士》载:正朝仪之位, 辩其贵贱之等。
朝仪为君臣对拜,臣拜君, 君亦拜臣,以此正身份。
朝仪的流程是固定的,只要按照规章制度就不会出问题, 但今岁不同,这次朝仪正逢新帝登基,除了正常的仪式之外, 还有新君登基后的第一次祭拜天地祖宗宗庙,以及各郡国的两千石重臣入朝参拜新君。最为麻烦的是一岁一计的上计制度。
大晋的上计制度也是承接了前汉的,每逢岁末,天下郡国必然要派人上计长安,全天下的上计吏齐聚长安,携带着一整年的账本。按规定,上计的账本细则包括缴纳的赋税状况、服役状况和各衙门的开支,必须要具体到每一户的每个人丁,每一亩田,是否缴纳赋税,缴纳了多少,服役状态,于何处服役,时间长短,何时出发何时归乡,自带干粮还是衙门出资,等等都必须记录得清清楚楚。
一个郡国,多则十几二十县,少则七八个县,人口几万至几十万不等,上计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以河东郡为例,河东二十四县,人口近百万,一年到头的账本绝不是几本或是几十本就能记得清楚明白的,而是要用车拉,几十辆装的满满的马车从河东启程,一路绵延至长安。
而此种风景绝不仅仅是河东一家的风景,有无数的马车在这个时候从各郡国启程,一路至长安。而为了保证上计的官吏和账本安稳到达长安,各个郡国衙门会征发数以百计的百姓,派遣一郡之内一半甚至更多的郡兵,更有甚者,还会直接雇佣各县乡青壮甚至于让地方豪强出钱雇佣游侠来为上计保驾护航的。
由不得郡国的官吏不恐慌,因为上计是除了春耕、秋收、祭拜、以及用兵之外最大的事,此事惯来由丞相带着六部衙门负责核查审阅上计账本,确保不出现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而一旦上计出了差错,首当其冲被皇帝问罪的就是丞相,这种情况下丞相最好的结果都是乞骸骨,最坏的情况甚至要自杀谢罪。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