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秦狮——苍策九歌(54)
公子说笑了,正往主座上走的白舒脚步顿在了那里,他伸手扯了扯自己披在身上的外衣,也罢了坐回去的想法,转身直面赵嘉,舒不过是区区一个武将,这么多年驻守雁北也唯有大胜,只能保边关疆土不失罢了,有哪里来的本事,救一国之危呢。
他的笑容如流水,温柔又安静。可无端的,赵嘉却想到了冬日覆有薄冰的湖,而他是行走于冰面之上的旅人,需小心翼翼的去试探,才能确保不会陷入寒冷又尽是危流的湖水中:将军心中素有大义,嘉是知晓的。
白舒不语,只是看着赵嘉,放任他继续说了下去。
我那王弟是个糊涂的,敛了赵国的珍财欲要献与秦国,却不想路上被他人截了去,折了自己的兵马不说,秦国的使臣也有大伤亡。他注意到雁北君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蹙起了眉头,雁北君也觉得此举荒谬吧。
却不知白舒心中所想与他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什么叫秦国的使臣也有伤亡?白舒暗自呢喃,那群小子回来的时候,可是明确他们未动那些秦使啊?这样想着,思路却倏忽滑到了咸阳,滑到了那个借着加冠礼排除异己的秦王身上。
便也有了答案。
虽说臣不应议君,但如今秦王发诏欲讨个理由,说到这里,赵嘉脸上的笑容带上了几分苦涩,这事儿哪有个什么理由啊,我赵国靠近草原,境内一直有匈奴人流窜,被逼到活不下去占山为王的山匪数不胜数,那些劫走供奉的也是熟手,连个活口都赵国没留,活着的还都是秦人
说到这里,一股子怨恨自他的话语中流露:看着便知是与我赵国有仇的。如今秦国向我赵国讨要理由,随便找个替罪的倒是容易,但是那些供奉却难以追回。如此大的数量与质量,短日内也难以凑齐,这可叫我们怎么办。
听着赵嘉的话,白舒抓着衣领的手一紧,他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又松开了手掌。若不是衣领的褶皱,就放若无事发生一般:随意找了替罪羊啊,声音很轻,这件事不就已经解决了么。
并非如此,赵嘉抬头看着白舒,又将他最后的话重复了一遍,供奉未能追回,赵国短日内确实再也无力拼凑出那么多东西,贡给秦国了。除却珍奇还有不少兵马,甚至为了讨好秦国,其中还有些精造的刀具,这点却是他不能与雁北君说的。
计划的很好,可赵嘉却万万想不到派人出去劫那些东西的正是白舒。莫要说这些东西的去处了,就是其中有些什么他都一清二楚精钢,铁具,钢材。
除却方子和马具,能给的,赵迁都给的差不多了:所以公子此番连夜前来,是想要舒代为在草原上寻些好东西,以交于秦王,平息怒火么?
赵嘉张嘴欲要说些什么,可白舒没有给他说话的时机:若这便是公子所托,那公子大不必亲自来雁北,只需托人叮嘱一二,臣自当尽力而为。只要能避免这片土地被战火波及,什么事情舒都可以去做。
这话说得十分庄重,甚至严肃到了赵嘉即将脱口的话就那样哽在了那里。过了好半响,他才找回了自己的节奏:这些年王上托人欲要召将军回邯郸,虽不是他的本意,可此刻他也只能找到这些了,将军为何不回。
驻守边关,防御蛮夷,难以脱身。白舒看着赵嘉的面容,最终还是垂眸转身,朝着最上的位置走去。
便如此忙碌么,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早年将军以副将的身份入邯郸,甚至将郭相邦(郭开)都戏弄于掌中了。他提起了很久之前的往事,那是赵王尚且是赵偃时的事情了,嘉知晓雁北君的能力。
公子有话直说。
若是如今嘉请将军相助,赵嘉换了对白舒的称谓,若是今日,嘉告诉将军,嘉悔不当初他目光炯炯的看着白舒便是披着外衣,也显得比常人更为纤细的背影,将军可还愿助嘉?
被他询问的人背对着他,瞧不见神情,只是前进的脚步不停,最后停在了座位前不再前进:公子需要多少珍奇,才能补的上秦国的口?
赵舒!(当年赵偃封雁北君时,同时赐其姓氏为赵)赵嘉声音微抬,在这个安静的夜里足够清晰,请你助我。
所以,需要少珍奇,才能让不让这片土地燃起战火呢?背对着他的人仿若还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就连语调也未有半分的变化,无论需要多少,公子尽管开口,舒便是尽全力也会找来或者公子想要舒去追查那些丢失供奉的下落?
赵嘉看着那背影,听着他的问题,心底陡然升起了一股悲凉之意:如今连将军都不愿助嘉了么?他声音哀恸,当年是将军找到了嘉,希望嘉能够力争一二,如今嘉欲再争那
没有再!白舒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直接改过了赵嘉后面的话,从一开始,就没争!他转身的速度很快,若不是还抓着衣领,他披着得黑色外袍能被甩到很远的地方去,你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个心,如今也别来假装有这个意!
被白舒陡然尖锐的态度所吓,赵嘉僵僵的坐在那里,维持着他最后的样子,眼中带着惊异的看着白舒。
当年我带着数千精锐入邯郸,我不惜自报身份劝你一争,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雁北君被困在将军府中,我告诉你只要你争,我雁北愿站在你这边儿。将军府的那个自由脱身之法,你不争,你说父子君臣,不可逆不可违。
白舒的声音沙哑,他看着赵嘉,眼中一片晦涩:你劝我忠君,你劝我守礼,甚至还将我的身份告诉了你的好兄弟赵嘉,你凭什么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你说你要争,我就会如当年一般义无反顾的站在你的身侧?
你凭什么以为如今,我会在乎赵国的存亡?随着白舒的话,屋中点燃的烛火被风吹的一晃,忽然暗下去了那么一瞬,诺大一国,竟然无人敢于迎战秦国,宁肯献宝也要匍匐苟且于他国脚下当年胡服骑射强民健国的风骨呢?
当年举一国之力也要供给将士,与秦国于长平僵持三年不下,即便战死也绝不作俘的意志呢?烛火燃到了尽头,发出了最后挣扎的噼啪声,然后陡然熄灭,当年李牧将军千骑扫边关,当年廉颇领兵破万军的风骨呢?
何时,你们已经沦落到了堂堂王族公子,日夜兼程不过是为了到边关,来劝我入秦?他的声音讽刺,不知何时,舒也成了褒姒妲己之流,是不是现在,舒应该倍感荣幸,然后对着你公子嘉磕头谢恩?
第68章 停杯投箸不能食
空气一下子陷入了寂静之中,白舒注意到了那熄灭的烛火,慢步到了烛台前,自旁边的小吊盒中取出了新的蜡烛,借着尚存的烛火将其点燃,放入了烛台之中,又趁着这个机会,将其他即将燃到尽头的蜡烛一并换了。
赵嘉看着白舒专注于换蜡烛的侧影:嘉并没有
朝中就没有人主张打?白舒不再直视赵嘉,他专注于换蜡烛,态度似是不愿又像是在逃避,公子连夜而来,是自己的意思,还是公子那王弟的意思?虽然赵嘉有好几个弟弟,但他们两人都心知肚明彼此提到的是谁。
是嘉自己的意思。赵嘉顿了一下,但是嘉绝对未有任何
公子与朝中的臣子们一般,都主张息事宁人是么?白舒的手快,数十只蜡烛很快就重新立在了烛台之中,他自问自答,似乎并不想要他的答案,既然选择了息事宁人,那么公子这一趟着实不该亲至雁北。
赵嘉合拢了一直张着的唇,神色略有暗淡。
就算是赵王亲口之令,但朝令夕改,若是他不承认,公子未奉旨便私自离开邯郸,于情于理都有口难言。抓住了把柄,想要处理公子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儿。白舒侧对着赵嘉,如此说道。
事已至此,赵嘉便知事情是真的没有挽回的可能了。他沉默片刻,忽然提及到了当年事:当年,将军为何亲来嘉的府上,甚至主动将身份告知于嘉?要知即便当年对方主动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他也以为这是一场局。
公子是在责怪舒当年多事?白舒扭头看着赵嘉,平静的询问道,可是觉得若是当年舒不曾到你府上,你如今还有的太平日子过?他看着眼前比自己还要年长几岁的青年,看着他脸上摆出的否认和眼中深藏的质问。
说不上是失望,还是早有预料的坦然,白舒看着赵嘉的不自知,缓缓叹气:就当是当年舒痴心妄想,觉得还能为这雁北,为百姓和自己,再做些什么吧。他看出了赵嘉隐藏在面具之后的意思,只是看着公子,心中忽有感叹。这世道既已如此,竟也有那么多为了君臣父子之谊,甘愿坦然赴死的人。
或许这天下自私之人,唯有舒一人罢了。
白舒心中所念是扶苏,却不知他的话被赵嘉误解了:若是将军身于嘉之处地,可会抗令?
于你之境?白舒轻笑一声,尽是蔑视和不屑,怎么会。做王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外要操心边关,内要平衡朝权,还要担忧自己的位置稳不稳,自己的百姓过得是否安乐,有那个功夫他早就深入草原不知道多远了。
做君王,哪里有驻守边关如此自在逍遥呢:这靶子,舒又不是傻子,怎会去做。他绕开了赵嘉想要的答案,却谈起了另一种可能,舒很有自知之明,舒的性子,只适合做臣子王上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赵嘉并不知道此刻他脸上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是那样的明显,他的情绪赤裸裸的摆在了明面上,以至于白舒想要忽视对方的心理都难:公子此行若只为此事,那......
将军为何不愿回邯郸?怕下一句便是送客,赵嘉急慌慌的将话题撤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只是随嘉回邯郸见一见秦使,未必就是去咸阳啊。
被疑问的白舒直视看着赵嘉,一眨不眨,一转不转,直至心虚的赵嘉别开了眼睛:瞧,公子自己都不信这话,又如何有立场来劝服舒呢?
如今我赵国,是真的无力再战了啊。被戳破了内心事的赵嘉将脸埋在了双手中,身子忽然弯曲了起来,将军可知如今除却边关这数十万将士,赵国能调的士兵,只有二十万了啊。
当年长平之战,人屠白起说杀就杀,足足四十万赵国儿郎陨落长平,活下来的只有二百多个不到十四岁的孩子。他们回到了赵国,却是带着疫症而归,带着对秦人恐惧万分的病症,传播天下。
难道不够么?白舒冷眼看着赵嘉,公子可还记得,百年前的秦国不过就是个西夷之地,关中百姓皆看不起他们,甚至连封王都觉得是天下大稽。可如今呢,如今天下百姓还有谁敢轻看秦国?
公子莫不以为,这样的威名,是不战而得,从天而降的吧?停顿,当年舒愿与公子一搏,乃是因为公子自朝堂之上立场分明,宁战不屈,便是当年的赵王以罢黜太子之位相要挟,公子也不曾畏惧退缩。
可如今,公子变了很多。在这个安静的夜里,或许感到疲惫的并非只有千里前来雁北的赵嘉一人,如今的公子,血性不在了但总归还是舒曾经认识的那位公子嘉。
赵嘉抬起头,看着站在不远处的雁北君。
一如当年,舒还是觉得这王位,公子比赵迁更合适。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他也曾站在公子嘉的府上,这样对府邸的主人说着相同的话,乱世尊儒,才是最愚蠢的决定,公子尊儒,才会败。
若不尊儒,赵嘉苦笑,难道还要尊法么?秦国历法严苛,百姓多不堪重负啊将军。
公子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是亲有所悟?白舒摇头,多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罢了。秦国法严,可如今强盛的是秦国,六国法弱,衰败的却是六国。便是公子,不也是儒道的受害者么?
一边说,白舒一边指了指头顶,示意道:这点,公子倒不如如今的赵王更看得开了。都说夺嫡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若是循规蹈矩,那必输无疑,便是今夜,公子猜为何赵王会派公子,而非他人前来劝说舒?
是因为不熟么?是因为不方便么?轻声笑道,只是因为公子与舒有旧,他要舒去秦国,却不想欠下这个人情,更不想被百姓指责,所以是公子,也只能是公子他是王,怎能为了这点儿事儿背负骂名呢可难道大家不都是为了故国么?
白舒微微眯眼,看着赵嘉脸上翻滚的情绪,垂眸让他自己于思维的漩涡之中来回翻滚去了。
如此,直至听见院子外敲更的声音,赵嘉才从自己纷乱的思绪中拔出来,嘉还要往回赶,深夜打扰了将军,实非本意。他起身,缓缓向白舒行了礼,多谢今夜将军为嘉解惑,嘉便就此告辞了。他直起身,抬手将落在背后的大帽子扯回了头上,将自己盖在了阴影中。
白舒就这样看着他的动作:公子不劝了?
嘉从未看清过将军,赵嘉摇头,过去不曾,如今不能,未来更不行。将军心中早有决意,已不是嘉能够劝得动得了。他这样说,可语气却是意外的坚定,或许今日嘉亲至,确如将军所言,是个错误。
被如此评价的人嗯了一声,没打断赵嘉:将军心中有大仁大义,便是嘉不曾来,将军为了雁北,为了雁北的百姓与士兵,也会去的。他形容邯郸用的是回,而这去字自然是另有指代。
你在威胁我?挑眉,看起来这咸阳,我是不得不去了?
算不得威胁,赵嘉沉在阴影之下的眼睛直直的看着白舒,嘉只是忽然好奇,将军这样的人,为何愿意守我雁北?将军这样的人,又是为了什么屈于我赵国?将军这样的人未来可有一天真正为心所动?
恋耽美
他的笑容如流水,温柔又安静。可无端的,赵嘉却想到了冬日覆有薄冰的湖,而他是行走于冰面之上的旅人,需小心翼翼的去试探,才能确保不会陷入寒冷又尽是危流的湖水中:将军心中素有大义,嘉是知晓的。
白舒不语,只是看着赵嘉,放任他继续说了下去。
我那王弟是个糊涂的,敛了赵国的珍财欲要献与秦国,却不想路上被他人截了去,折了自己的兵马不说,秦国的使臣也有大伤亡。他注意到雁北君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蹙起了眉头,雁北君也觉得此举荒谬吧。
却不知白舒心中所想与他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什么叫秦国的使臣也有伤亡?白舒暗自呢喃,那群小子回来的时候,可是明确他们未动那些秦使啊?这样想着,思路却倏忽滑到了咸阳,滑到了那个借着加冠礼排除异己的秦王身上。
便也有了答案。
虽说臣不应议君,但如今秦王发诏欲讨个理由,说到这里,赵嘉脸上的笑容带上了几分苦涩,这事儿哪有个什么理由啊,我赵国靠近草原,境内一直有匈奴人流窜,被逼到活不下去占山为王的山匪数不胜数,那些劫走供奉的也是熟手,连个活口都赵国没留,活着的还都是秦人
说到这里,一股子怨恨自他的话语中流露:看着便知是与我赵国有仇的。如今秦国向我赵国讨要理由,随便找个替罪的倒是容易,但是那些供奉却难以追回。如此大的数量与质量,短日内也难以凑齐,这可叫我们怎么办。
听着赵嘉的话,白舒抓着衣领的手一紧,他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又松开了手掌。若不是衣领的褶皱,就放若无事发生一般:随意找了替罪羊啊,声音很轻,这件事不就已经解决了么。
并非如此,赵嘉抬头看着白舒,又将他最后的话重复了一遍,供奉未能追回,赵国短日内确实再也无力拼凑出那么多东西,贡给秦国了。除却珍奇还有不少兵马,甚至为了讨好秦国,其中还有些精造的刀具,这点却是他不能与雁北君说的。
计划的很好,可赵嘉却万万想不到派人出去劫那些东西的正是白舒。莫要说这些东西的去处了,就是其中有些什么他都一清二楚精钢,铁具,钢材。
除却方子和马具,能给的,赵迁都给的差不多了:所以公子此番连夜前来,是想要舒代为在草原上寻些好东西,以交于秦王,平息怒火么?
赵嘉张嘴欲要说些什么,可白舒没有给他说话的时机:若这便是公子所托,那公子大不必亲自来雁北,只需托人叮嘱一二,臣自当尽力而为。只要能避免这片土地被战火波及,什么事情舒都可以去做。
这话说得十分庄重,甚至严肃到了赵嘉即将脱口的话就那样哽在了那里。过了好半响,他才找回了自己的节奏:这些年王上托人欲要召将军回邯郸,虽不是他的本意,可此刻他也只能找到这些了,将军为何不回。
驻守边关,防御蛮夷,难以脱身。白舒看着赵嘉的面容,最终还是垂眸转身,朝着最上的位置走去。
便如此忙碌么,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早年将军以副将的身份入邯郸,甚至将郭相邦(郭开)都戏弄于掌中了。他提起了很久之前的往事,那是赵王尚且是赵偃时的事情了,嘉知晓雁北君的能力。
公子有话直说。
若是如今嘉请将军相助,赵嘉换了对白舒的称谓,若是今日,嘉告诉将军,嘉悔不当初他目光炯炯的看着白舒便是披着外衣,也显得比常人更为纤细的背影,将军可还愿助嘉?
被他询问的人背对着他,瞧不见神情,只是前进的脚步不停,最后停在了座位前不再前进:公子需要多少珍奇,才能补的上秦国的口?
赵舒!(当年赵偃封雁北君时,同时赐其姓氏为赵)赵嘉声音微抬,在这个安静的夜里足够清晰,请你助我。
所以,需要少珍奇,才能让不让这片土地燃起战火呢?背对着他的人仿若还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就连语调也未有半分的变化,无论需要多少,公子尽管开口,舒便是尽全力也会找来或者公子想要舒去追查那些丢失供奉的下落?
赵嘉看着那背影,听着他的问题,心底陡然升起了一股悲凉之意:如今连将军都不愿助嘉了么?他声音哀恸,当年是将军找到了嘉,希望嘉能够力争一二,如今嘉欲再争那
没有再!白舒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直接改过了赵嘉后面的话,从一开始,就没争!他转身的速度很快,若不是还抓着衣领,他披着得黑色外袍能被甩到很远的地方去,你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个心,如今也别来假装有这个意!
被白舒陡然尖锐的态度所吓,赵嘉僵僵的坐在那里,维持着他最后的样子,眼中带着惊异的看着白舒。
当年我带着数千精锐入邯郸,我不惜自报身份劝你一争,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雁北君被困在将军府中,我告诉你只要你争,我雁北愿站在你这边儿。将军府的那个自由脱身之法,你不争,你说父子君臣,不可逆不可违。
白舒的声音沙哑,他看着赵嘉,眼中一片晦涩:你劝我忠君,你劝我守礼,甚至还将我的身份告诉了你的好兄弟赵嘉,你凭什么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你说你要争,我就会如当年一般义无反顾的站在你的身侧?
你凭什么以为如今,我会在乎赵国的存亡?随着白舒的话,屋中点燃的烛火被风吹的一晃,忽然暗下去了那么一瞬,诺大一国,竟然无人敢于迎战秦国,宁肯献宝也要匍匐苟且于他国脚下当年胡服骑射强民健国的风骨呢?
当年举一国之力也要供给将士,与秦国于长平僵持三年不下,即便战死也绝不作俘的意志呢?烛火燃到了尽头,发出了最后挣扎的噼啪声,然后陡然熄灭,当年李牧将军千骑扫边关,当年廉颇领兵破万军的风骨呢?
何时,你们已经沦落到了堂堂王族公子,日夜兼程不过是为了到边关,来劝我入秦?他的声音讽刺,不知何时,舒也成了褒姒妲己之流,是不是现在,舒应该倍感荣幸,然后对着你公子嘉磕头谢恩?
第68章 停杯投箸不能食
空气一下子陷入了寂静之中,白舒注意到了那熄灭的烛火,慢步到了烛台前,自旁边的小吊盒中取出了新的蜡烛,借着尚存的烛火将其点燃,放入了烛台之中,又趁着这个机会,将其他即将燃到尽头的蜡烛一并换了。
赵嘉看着白舒专注于换蜡烛的侧影:嘉并没有
朝中就没有人主张打?白舒不再直视赵嘉,他专注于换蜡烛,态度似是不愿又像是在逃避,公子连夜而来,是自己的意思,还是公子那王弟的意思?虽然赵嘉有好几个弟弟,但他们两人都心知肚明彼此提到的是谁。
是嘉自己的意思。赵嘉顿了一下,但是嘉绝对未有任何
公子与朝中的臣子们一般,都主张息事宁人是么?白舒的手快,数十只蜡烛很快就重新立在了烛台之中,他自问自答,似乎并不想要他的答案,既然选择了息事宁人,那么公子这一趟着实不该亲至雁北。
赵嘉合拢了一直张着的唇,神色略有暗淡。
就算是赵王亲口之令,但朝令夕改,若是他不承认,公子未奉旨便私自离开邯郸,于情于理都有口难言。抓住了把柄,想要处理公子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儿。白舒侧对着赵嘉,如此说道。
事已至此,赵嘉便知事情是真的没有挽回的可能了。他沉默片刻,忽然提及到了当年事:当年,将军为何亲来嘉的府上,甚至主动将身份告知于嘉?要知即便当年对方主动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他也以为这是一场局。
公子是在责怪舒当年多事?白舒扭头看着赵嘉,平静的询问道,可是觉得若是当年舒不曾到你府上,你如今还有的太平日子过?他看着眼前比自己还要年长几岁的青年,看着他脸上摆出的否认和眼中深藏的质问。
说不上是失望,还是早有预料的坦然,白舒看着赵嘉的不自知,缓缓叹气:就当是当年舒痴心妄想,觉得还能为这雁北,为百姓和自己,再做些什么吧。他看出了赵嘉隐藏在面具之后的意思,只是看着公子,心中忽有感叹。这世道既已如此,竟也有那么多为了君臣父子之谊,甘愿坦然赴死的人。
或许这天下自私之人,唯有舒一人罢了。
白舒心中所念是扶苏,却不知他的话被赵嘉误解了:若是将军身于嘉之处地,可会抗令?
于你之境?白舒轻笑一声,尽是蔑视和不屑,怎么会。做王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外要操心边关,内要平衡朝权,还要担忧自己的位置稳不稳,自己的百姓过得是否安乐,有那个功夫他早就深入草原不知道多远了。
做君王,哪里有驻守边关如此自在逍遥呢:这靶子,舒又不是傻子,怎会去做。他绕开了赵嘉想要的答案,却谈起了另一种可能,舒很有自知之明,舒的性子,只适合做臣子王上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赵嘉并不知道此刻他脸上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是那样的明显,他的情绪赤裸裸的摆在了明面上,以至于白舒想要忽视对方的心理都难:公子此行若只为此事,那......
将军为何不愿回邯郸?怕下一句便是送客,赵嘉急慌慌的将话题撤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只是随嘉回邯郸见一见秦使,未必就是去咸阳啊。
被疑问的白舒直视看着赵嘉,一眨不眨,一转不转,直至心虚的赵嘉别开了眼睛:瞧,公子自己都不信这话,又如何有立场来劝服舒呢?
如今我赵国,是真的无力再战了啊。被戳破了内心事的赵嘉将脸埋在了双手中,身子忽然弯曲了起来,将军可知如今除却边关这数十万将士,赵国能调的士兵,只有二十万了啊。
当年长平之战,人屠白起说杀就杀,足足四十万赵国儿郎陨落长平,活下来的只有二百多个不到十四岁的孩子。他们回到了赵国,却是带着疫症而归,带着对秦人恐惧万分的病症,传播天下。
难道不够么?白舒冷眼看着赵嘉,公子可还记得,百年前的秦国不过就是个西夷之地,关中百姓皆看不起他们,甚至连封王都觉得是天下大稽。可如今呢,如今天下百姓还有谁敢轻看秦国?
公子莫不以为,这样的威名,是不战而得,从天而降的吧?停顿,当年舒愿与公子一搏,乃是因为公子自朝堂之上立场分明,宁战不屈,便是当年的赵王以罢黜太子之位相要挟,公子也不曾畏惧退缩。
可如今,公子变了很多。在这个安静的夜里,或许感到疲惫的并非只有千里前来雁北的赵嘉一人,如今的公子,血性不在了但总归还是舒曾经认识的那位公子嘉。
赵嘉抬起头,看着站在不远处的雁北君。
一如当年,舒还是觉得这王位,公子比赵迁更合适。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他也曾站在公子嘉的府上,这样对府邸的主人说着相同的话,乱世尊儒,才是最愚蠢的决定,公子尊儒,才会败。
若不尊儒,赵嘉苦笑,难道还要尊法么?秦国历法严苛,百姓多不堪重负啊将军。
公子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是亲有所悟?白舒摇头,多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罢了。秦国法严,可如今强盛的是秦国,六国法弱,衰败的却是六国。便是公子,不也是儒道的受害者么?
一边说,白舒一边指了指头顶,示意道:这点,公子倒不如如今的赵王更看得开了。都说夺嫡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若是循规蹈矩,那必输无疑,便是今夜,公子猜为何赵王会派公子,而非他人前来劝说舒?
是因为不熟么?是因为不方便么?轻声笑道,只是因为公子与舒有旧,他要舒去秦国,却不想欠下这个人情,更不想被百姓指责,所以是公子,也只能是公子他是王,怎能为了这点儿事儿背负骂名呢可难道大家不都是为了故国么?
白舒微微眯眼,看着赵嘉脸上翻滚的情绪,垂眸让他自己于思维的漩涡之中来回翻滚去了。
如此,直至听见院子外敲更的声音,赵嘉才从自己纷乱的思绪中拔出来,嘉还要往回赶,深夜打扰了将军,实非本意。他起身,缓缓向白舒行了礼,多谢今夜将军为嘉解惑,嘉便就此告辞了。他直起身,抬手将落在背后的大帽子扯回了头上,将自己盖在了阴影中。
白舒就这样看着他的动作:公子不劝了?
嘉从未看清过将军,赵嘉摇头,过去不曾,如今不能,未来更不行。将军心中早有决意,已不是嘉能够劝得动得了。他这样说,可语气却是意外的坚定,或许今日嘉亲至,确如将军所言,是个错误。
被如此评价的人嗯了一声,没打断赵嘉:将军心中有大仁大义,便是嘉不曾来,将军为了雁北,为了雁北的百姓与士兵,也会去的。他形容邯郸用的是回,而这去字自然是另有指代。
你在威胁我?挑眉,看起来这咸阳,我是不得不去了?
算不得威胁,赵嘉沉在阴影之下的眼睛直直的看着白舒,嘉只是忽然好奇,将军这样的人,为何愿意守我雁北?将军这样的人,又是为了什么屈于我赵国?将军这样的人未来可有一天真正为心所动?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