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秦狮——苍策九歌(71)
【廉颇归赵了?】一直在旁观白舒与嬴政交锋,暗搓搓叫好的系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蒙了,【我们离赵之前,不是还说他与使臣不欢而散的么?】这才几日啊,怎么就突然改了口风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偏偏就是在此刻呢?
站于高处一览众臣的嬴政自然也看到了白舒满脸的失态:还有一条消息,他看着白舒,声音带着几分犹豫,似是不忍又好像是暗搓搓看戏的期待,赵王布告以天下,雁北君白舒于来秦的路上被截杀,他赵迁,悲痛万分。最后四个字说的讽刺无比。
殿上是一片沉默,秦国的臣子不语,跪于台下的白舒亦是一动不动。到了最后,还是宣念这条消息的嬴政打破了沉默:将军若是不信,可要孤
不,白舒打断了他,声音微微颤抖,外臣听见了。手指微动,却在即将蜷起的下一秒想起了自己手中之物,乃是接下来谈判的利器,不能有任何的损毁,外臣已经听见了。他这样说着,低垂的眼帘遮住了眼底翻滚的波浪。
【宿主?】系统颤巍巍的试探道,【你还好么?】因为一体的缘故,他能够感受到此刻白舒内心带着悲鸣的哀恸,还有不可置信与被人背叛的绝望。
我不明白......许是终有人问起,白舒带着几分茫然的询问道,廉颇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对他难道还不够好么,这么多年我因为承诺守在边关,这么多年我付出的,难道还不足以抵消他给予我的那些恩惠么?
说实话这告示真的耳熟。嬴政想到似乎当年韩非死在秦国的时候,流亡在外的韩王声讨秦国的告示也是这么说的,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竟然说雁北君毙了?嬴政发出了一声味不明的鼻音,雁北君于赵国驻守北境多年,战功赫赫,竟然被那群不知米粟的家伙寥寥数笔,就定了生死?
当年韩国是面临大灾不得已派韩非出使,人家韩非也是真的死了。出于极端之局,韩王才欲以韩非之死激励韩国壮士一统抗秦,但如今人家秦王得了雁北君后按盟约撤兵,无病无灾的你叫啥啊?
而且还是廉颇归赵的这个当口上,若说这其中没点儿关联,但凡有点儿脑子的人都是不信的:早就听闻雁北君当年受廉颇老将军照顾颇深,嬴政意 如今看来,将军果然与廉颇老将军情谊颇深。只是如今廉颇老将军忽然归赵,雁北君与老将军之间的约定
白舒没做答,他维系着之前单膝跪地双手高捧与头顶的动作,手中稳稳托着那因为之前嬴政掷地,沾染上了血红的布囊。不做声,不说话,像是匠人精心雕刻出的雕像一般,立于大殿中央。
如此,便是最好的答案了。
便是与死人的约定,将军也会遵守?嬴政的手自腰间的剑鞘上滑落,背在身后,如今世人皆道雁北君已死,死人又如何能语?
自幼生活在他国的嬴政对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他察觉出了对方对雁北君已死这件事的在意,甚至在意到了自进入大殿之中,第一次出现了失态的程度。
可秦王,不就知晓了外臣与信平君(廉颇)之间的约定了么?白舒没抬头,不知他自己是否知晓他此刻的声音是那样的悲怆,如杜鹃泣血声声哀啼,秦王可知,人与畜生,有什么区别呢?
虽不是对着它,可系统被这熟悉的提问恍了一下,疏忽记起多年前,他询问为何白舒不愿以虚假之语向廉颇承诺,他终其一生都会守着边关,做他廉颇的义子,做一个赵人,做雁北边关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守着赵国,守着雁北?
他人待我以真心,我又如何不回敬以心意呢?
可如今,他对你已无真心,你又为何还要坚守诺言呢?
人与畜生最基本的区别,身后朝臣的议论声渐低,不知何时殿中只有白舒一人的声音了,便是对自己的约束啊。
人是生,是死,是年长又或者年幼,与承诺有何干?难道所誓约的人背信弃义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也与他一般,不遵守诺言了么?所谓的承诺,难道不就是要用一生践行的么?白舒如此说着,不知是在质问旁人,还是在坚定他自己的心,难道他人违约在先,我便有理由同样不遵守诺言,做那出尔反尔之人了么?
我既答应,又怎会食言。
在白舒看不到的地方,嬴政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将军啊,嬴政的视线滑到了白舒身后,他所信任的秦国宗室与秦国重臣的脸上,昔年你所应信平君之事,是要守着赵国,是也不是?
那一瞬间,白舒的脑子里闪过了很多东西,有重病于榻上的蔺相如,有于书房斥责蔺相如的赵偃。有与他相托枉顾身份行大礼的赵嘉,还有多年未见,再听闻便给了他如此大礼的廉颇。
白舒的心脏跳得很快,其中有廉颇突然归赵所带来的计划之外的变局,但更多的是在面临危险和未知时,死局中求生存的紧张:我不明白啊,系统。他不明白当年的信平侯为何会变成如今的模样,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竟要被如此对待。
一个字,系统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些黄与绿相间的地图上,红光闪耀: 是!语出,再无之前软弱,变得斩钉截铁,毫无犹豫之意。
嬴政却自中立变为了友善,只见他摆了摆手,示意想要上前谏言的臣子们稍安勿躁:将军应信平侯之诺,此生会守着赵国。可孤如今有一问,一如将军之天下并非区区七国之地,而是七国子民。那么将军之赵国是赵民,还是赵王?
白舒顿了顿,骤然响起对方秦王的身份被揭露之前,也曾以蒙毅的身份,与他相谈甚欢。只是那时那只以为对方是个心怀百姓的好官,可如今看来,却是个胸有大志,为了天下可以包容一切的君王。
若是可以,白舒很想找个地方放声大笑,他从未想过在千年之前的世界,会有一人懂他的执念,知他的执着。或许这知他懂他的人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想法,可只要想到他特立独行的想法也曾被承认,就忍住不潸然泪下。
是臣民,而非王族。他直言,并不介意此刻自己身处秦国,面前便是秦君。曾几时对方也曾用蒙毅的身份道出同样的话,可那毕竟只是蒙毅而并非是手执大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局面走到这步,多思多虑如尉缭矛焦,善钻研君王心思如赵高李斯,亲近如蒙毅甘罗,已经反应出秦王此问,此举究竟为何了可这样的臣今日即能为此入秦,他日也能为此叛秦啊。
若孤令赵民迁徙,去往北疆,去往南蛮,西入大秦,东出晋齐,将军之赵民,将军之赵国可否谓秦?嬴政用的是之前白舒的话,七国百姓与草原夷狄,给孤以时日,可否谓我老秦人?
终于在此刻延迟反应过来的系统倒吸了一口冷气,震惊还未过便听见他的宿主冷静的声音:可。
系统一直都知道白舒口中的赵国乃是赵民,而并非廉颇所说的赵国王室。他也知晓白舒心中想要保护的,一直是百姓而不是权贵,但这种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想法,系统一直以为无关大节,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直至此刻。
直至此刻,终有回响。
按照白舒之前所说,若赵国百姓融入到到中原其余诸国甚至是秦国之中,赵人逐渐转为秦人,白舒所承诺廉颇的保护赵国,便变为保护秦人。若赵人所踏为赵土,那么只要赵人迁徙的足够远嬴政便可叫白舒去打这天下。
白舒没有接话,但沉默已经是最好的答案了。
若孤不应呢?嬴政绕过案几,解下了腰上染血的佩剑,将其放在了王座另一侧的架子上,赵人养不熟当然,将军并非赵人孤留着他们,只是徒增后患。更何况当年长平之战,孤可不信他们对秦人的愤怒与憎恨,会在这区区四十年里消散。
说着,嬴政发出了一声长叹:算着,当年那些丧父的孩子们,也已经逗弄孙子了吧。
白舒依旧维持着他的动作,没有抬头,没有回话。
就算到了这个时候,你也不打算随意找个什么理由,糊弄一下孤?短暂的沉默后,嬴政笑了出来,什么借口都行啊,毕竟雁北君对赵国北疆的掌控,孤也曾亲眼见过将军说什么,孤就信什么,将军看,可好?
转身背对着剑架,嬴政再次走下了台阶。不过这一次不同先前的缓慢,他的步子稳重但也同样迅速,不过几个呼吸就走到了白舒的面前,手无兵器,浑身放松,好似面前是秦臣,而并非是赵将。
他俯视着蹲在自己身前的白舒,竟有一种此刻对方正宣誓效忠的错觉:任何谎言都可。似乎是担心白舒没有听见一般,他又重复道,将军说什么,孤都信。
系统观察到了白舒的心跳渐缓,却并非是放轻松的缓慢,而是孤注一掷的坚定:外臣说雁北不会反,秦王可信?视线中是秦王的黑色袍子,而高举的双手中有另一只手的温度与重量压了上来。
嬴政单手搭在白舒的手掌上,隔着一个小小的布囊:孤信。
他曾见过赵国雁北的模样,那里的百姓脸上是灿烂的笑容,那里的士兵身上是守家卫国的热血,那里的妇女为抵抗夷狄为荣耀,那里的孩子张嘴闭嘴皆是他们的公子雁北早在多年前,便不是赵王的雁北了。
十年前那些百姓便能统一口径为了雁北君一致对外,这么多年过去,若说白舒对边关再无经营放任人心涣散,嬴政是不信的。十五年掌边,雁北早就是他雁北君的天下:将军既对雁北有如此自信,自信他们为了你也不会反秦,为何不自立?
若是自立,便是置百姓于不顾,将雁北变成诸国讨伐的众矢之的。白舒直言道,便是如今周室式微,也无之前荣耀,人人皆可为王人人皆可为侯,但中原以分六国(韩已灭),容不得旁人插足。
说到这里,白舒话锋一转,又说起他这些年在边关经营。他告诉嬴政在雁北,百姓心中对蛮夷之愤怒远超对中原各国。且他一直对孩童灌输中原本一家的概念,自家人窝里横不要紧,但对于夷狄却不能留守,更不能让他们占了便宜。
他们并非是为外臣臣服,而是因于他们心中,所仇恨的并非是秦国,而是夷狄。似乎是怕嬴政还有担忧,若王上信不过他们,外臣愿为王上一生驻守雁北。
终将军之一生驻守雁北?嬴政终于抓起了白舒手中本属于他的锦囊,缓缓举到身前,左手抬起拉开了这被他一直随身佩戴却自放入纸张那日,便再未开启的袋子,孤要将军,可不是为了将将军抛掷在雁北苦寒之地的。
那已经退色的小袋子中,是一张边角破碎,被折叠起来的纸:将军当年的话,可还作数?染血的小袋子再次落地,只是这一次无论是收回双手的白舒,还是立于白舒身前的嬴政,都没有去理会。
因为重要之物,已经被取出了。
自然。白舒如此回答。
下一刻,白舒的视线出现了两根手指,手指中央夹着那已经被摊开的纸。纸张微微泛黄,上面的字迹也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好,孤应了。
那泛黄的纸张上,是多年前出于白舒之手的一行字以雁北换百姓之安。
作者有话要说:政哥在一开始就不可能干掉阿舒,因为若是将白拢于手下,那雁北自然倒戈相向,而这也是白舒如此有恃无恐的原因。知晓这一点的阿舒借着政哥的手让朝臣们红名变绿名,还顺手刷了一把政哥的好感度,若不是廉颇的事情来的太突然,现在阿舒已经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
他甚至还有底牌没有拿出来呢然而人算不过天啊。
话说那个年代,打个仗都要先下战书,告诉你在那个地方什么时间打,打完后双方还会收拾自己人的尸体。看起来有些不可置信,但是那个年代很重礼乐,言必行行必果,承诺是要终一生去践行的(所以这章有不符合历史背景的地方,大家知道就好)
其实之前九歌一直在想来着,究竟是让廉颇死于魏国,还是让他回到赵国重新领兵和白舒打一场。后来想了想廉颇的年龄大了,就不要让他经历后续赵国的残酷了吧听说战国四名将的李牧一直都在打酱油?
想开新坑......不行,我要忍住,我对政哥是一心一意的,嗯!
第90章 停杯投箸不能食
因为觉得原本章看了之后,似乎中间错过了十几章剧情线的模样,所以原本发布于12.09的90章被12.12的新版换走了,然后属于12.12的那版又被12.26这版替换了。旧的12.09应该会在之后适合的地方放出来。但是因为正文的变化,可能评论区会存在评论与文不搭的情况,非常抱歉做出调整。P.S 作话就不做改动了
白舒伸手欲接那张纸入手,却在即将碰到那纸时又忽然远离。是嬴政收了手,他无视了白舒落空的手,自顾自的将纸从新叠了起来收入怀中。
然后他俯身,伸手掐住了白舒的下巴,强迫他抬起头看着他:但你记住了,漆黑的眸子与白舒浅色的眼睛相对,孤没有你这么伟大的胸怀,心系天下子民。孤的承诺,也不是对着一个死人的。
抛却儿时玩伴的恩情,除去对人才的看好和喜爱,他秦王竟然不能动区区一个赵将,这是何等可笑的事情。然而这种事情不仅发生了,他竟然还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孤的承诺更不是对着赵国的而是对你雁北君的。
白舒任由嬴政的动作,仰头的动作使他脖子上的伤口再次破开,原本已经停住了流势的血再次涌出。可白舒却好似没感觉到一般,琥珀一般的眼睛安静的看着嬴政,长而密的睫毛随着他眨眼的动作如蝶翼飞舞,显得他安静又乖巧:是。
以雁北换赵之子民,为你,孤应了。但若孤的雁北没了,自此之后,天下也再也别想有雁北了。
白舒仰头望着秦王政,望着他不加掩饰的杀意,望着他黝黑眼眸中的志在必得:喏,他坦荡的直视回去,只是君上之雁北,又是为何呢?
恋耽美
站于高处一览众臣的嬴政自然也看到了白舒满脸的失态:还有一条消息,他看着白舒,声音带着几分犹豫,似是不忍又好像是暗搓搓看戏的期待,赵王布告以天下,雁北君白舒于来秦的路上被截杀,他赵迁,悲痛万分。最后四个字说的讽刺无比。
殿上是一片沉默,秦国的臣子不语,跪于台下的白舒亦是一动不动。到了最后,还是宣念这条消息的嬴政打破了沉默:将军若是不信,可要孤
不,白舒打断了他,声音微微颤抖,外臣听见了。手指微动,却在即将蜷起的下一秒想起了自己手中之物,乃是接下来谈判的利器,不能有任何的损毁,外臣已经听见了。他这样说着,低垂的眼帘遮住了眼底翻滚的波浪。
【宿主?】系统颤巍巍的试探道,【你还好么?】因为一体的缘故,他能够感受到此刻白舒内心带着悲鸣的哀恸,还有不可置信与被人背叛的绝望。
我不明白......许是终有人问起,白舒带着几分茫然的询问道,廉颇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对他难道还不够好么,这么多年我因为承诺守在边关,这么多年我付出的,难道还不足以抵消他给予我的那些恩惠么?
说实话这告示真的耳熟。嬴政想到似乎当年韩非死在秦国的时候,流亡在外的韩王声讨秦国的告示也是这么说的,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竟然说雁北君毙了?嬴政发出了一声味不明的鼻音,雁北君于赵国驻守北境多年,战功赫赫,竟然被那群不知米粟的家伙寥寥数笔,就定了生死?
当年韩国是面临大灾不得已派韩非出使,人家韩非也是真的死了。出于极端之局,韩王才欲以韩非之死激励韩国壮士一统抗秦,但如今人家秦王得了雁北君后按盟约撤兵,无病无灾的你叫啥啊?
而且还是廉颇归赵的这个当口上,若说这其中没点儿关联,但凡有点儿脑子的人都是不信的:早就听闻雁北君当年受廉颇老将军照顾颇深,嬴政意 如今看来,将军果然与廉颇老将军情谊颇深。只是如今廉颇老将军忽然归赵,雁北君与老将军之间的约定
白舒没做答,他维系着之前单膝跪地双手高捧与头顶的动作,手中稳稳托着那因为之前嬴政掷地,沾染上了血红的布囊。不做声,不说话,像是匠人精心雕刻出的雕像一般,立于大殿中央。
如此,便是最好的答案了。
便是与死人的约定,将军也会遵守?嬴政的手自腰间的剑鞘上滑落,背在身后,如今世人皆道雁北君已死,死人又如何能语?
自幼生活在他国的嬴政对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他察觉出了对方对雁北君已死这件事的在意,甚至在意到了自进入大殿之中,第一次出现了失态的程度。
可秦王,不就知晓了外臣与信平君(廉颇)之间的约定了么?白舒没抬头,不知他自己是否知晓他此刻的声音是那样的悲怆,如杜鹃泣血声声哀啼,秦王可知,人与畜生,有什么区别呢?
虽不是对着它,可系统被这熟悉的提问恍了一下,疏忽记起多年前,他询问为何白舒不愿以虚假之语向廉颇承诺,他终其一生都会守着边关,做他廉颇的义子,做一个赵人,做雁北边关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守着赵国,守着雁北?
他人待我以真心,我又如何不回敬以心意呢?
可如今,他对你已无真心,你又为何还要坚守诺言呢?
人与畜生最基本的区别,身后朝臣的议论声渐低,不知何时殿中只有白舒一人的声音了,便是对自己的约束啊。
人是生,是死,是年长又或者年幼,与承诺有何干?难道所誓约的人背信弃义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也与他一般,不遵守诺言了么?所谓的承诺,难道不就是要用一生践行的么?白舒如此说着,不知是在质问旁人,还是在坚定他自己的心,难道他人违约在先,我便有理由同样不遵守诺言,做那出尔反尔之人了么?
我既答应,又怎会食言。
在白舒看不到的地方,嬴政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将军啊,嬴政的视线滑到了白舒身后,他所信任的秦国宗室与秦国重臣的脸上,昔年你所应信平君之事,是要守着赵国,是也不是?
那一瞬间,白舒的脑子里闪过了很多东西,有重病于榻上的蔺相如,有于书房斥责蔺相如的赵偃。有与他相托枉顾身份行大礼的赵嘉,还有多年未见,再听闻便给了他如此大礼的廉颇。
白舒的心脏跳得很快,其中有廉颇突然归赵所带来的计划之外的变局,但更多的是在面临危险和未知时,死局中求生存的紧张:我不明白啊,系统。他不明白当年的信平侯为何会变成如今的模样,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竟要被如此对待。
一个字,系统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些黄与绿相间的地图上,红光闪耀: 是!语出,再无之前软弱,变得斩钉截铁,毫无犹豫之意。
嬴政却自中立变为了友善,只见他摆了摆手,示意想要上前谏言的臣子们稍安勿躁:将军应信平侯之诺,此生会守着赵国。可孤如今有一问,一如将军之天下并非区区七国之地,而是七国子民。那么将军之赵国是赵民,还是赵王?
白舒顿了顿,骤然响起对方秦王的身份被揭露之前,也曾以蒙毅的身份,与他相谈甚欢。只是那时那只以为对方是个心怀百姓的好官,可如今看来,却是个胸有大志,为了天下可以包容一切的君王。
若是可以,白舒很想找个地方放声大笑,他从未想过在千年之前的世界,会有一人懂他的执念,知他的执着。或许这知他懂他的人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想法,可只要想到他特立独行的想法也曾被承认,就忍住不潸然泪下。
是臣民,而非王族。他直言,并不介意此刻自己身处秦国,面前便是秦君。曾几时对方也曾用蒙毅的身份道出同样的话,可那毕竟只是蒙毅而并非是手执大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局面走到这步,多思多虑如尉缭矛焦,善钻研君王心思如赵高李斯,亲近如蒙毅甘罗,已经反应出秦王此问,此举究竟为何了可这样的臣今日即能为此入秦,他日也能为此叛秦啊。
若孤令赵民迁徙,去往北疆,去往南蛮,西入大秦,东出晋齐,将军之赵民,将军之赵国可否谓秦?嬴政用的是之前白舒的话,七国百姓与草原夷狄,给孤以时日,可否谓我老秦人?
终于在此刻延迟反应过来的系统倒吸了一口冷气,震惊还未过便听见他的宿主冷静的声音:可。
系统一直都知道白舒口中的赵国乃是赵民,而并非廉颇所说的赵国王室。他也知晓白舒心中想要保护的,一直是百姓而不是权贵,但这种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想法,系统一直以为无关大节,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直至此刻。
直至此刻,终有回响。
按照白舒之前所说,若赵国百姓融入到到中原其余诸国甚至是秦国之中,赵人逐渐转为秦人,白舒所承诺廉颇的保护赵国,便变为保护秦人。若赵人所踏为赵土,那么只要赵人迁徙的足够远嬴政便可叫白舒去打这天下。
白舒没有接话,但沉默已经是最好的答案了。
若孤不应呢?嬴政绕过案几,解下了腰上染血的佩剑,将其放在了王座另一侧的架子上,赵人养不熟当然,将军并非赵人孤留着他们,只是徒增后患。更何况当年长平之战,孤可不信他们对秦人的愤怒与憎恨,会在这区区四十年里消散。
说着,嬴政发出了一声长叹:算着,当年那些丧父的孩子们,也已经逗弄孙子了吧。
白舒依旧维持着他的动作,没有抬头,没有回话。
就算到了这个时候,你也不打算随意找个什么理由,糊弄一下孤?短暂的沉默后,嬴政笑了出来,什么借口都行啊,毕竟雁北君对赵国北疆的掌控,孤也曾亲眼见过将军说什么,孤就信什么,将军看,可好?
转身背对着剑架,嬴政再次走下了台阶。不过这一次不同先前的缓慢,他的步子稳重但也同样迅速,不过几个呼吸就走到了白舒的面前,手无兵器,浑身放松,好似面前是秦臣,而并非是赵将。
他俯视着蹲在自己身前的白舒,竟有一种此刻对方正宣誓效忠的错觉:任何谎言都可。似乎是担心白舒没有听见一般,他又重复道,将军说什么,孤都信。
系统观察到了白舒的心跳渐缓,却并非是放轻松的缓慢,而是孤注一掷的坚定:外臣说雁北不会反,秦王可信?视线中是秦王的黑色袍子,而高举的双手中有另一只手的温度与重量压了上来。
嬴政单手搭在白舒的手掌上,隔着一个小小的布囊:孤信。
他曾见过赵国雁北的模样,那里的百姓脸上是灿烂的笑容,那里的士兵身上是守家卫国的热血,那里的妇女为抵抗夷狄为荣耀,那里的孩子张嘴闭嘴皆是他们的公子雁北早在多年前,便不是赵王的雁北了。
十年前那些百姓便能统一口径为了雁北君一致对外,这么多年过去,若说白舒对边关再无经营放任人心涣散,嬴政是不信的。十五年掌边,雁北早就是他雁北君的天下:将军既对雁北有如此自信,自信他们为了你也不会反秦,为何不自立?
若是自立,便是置百姓于不顾,将雁北变成诸国讨伐的众矢之的。白舒直言道,便是如今周室式微,也无之前荣耀,人人皆可为王人人皆可为侯,但中原以分六国(韩已灭),容不得旁人插足。
说到这里,白舒话锋一转,又说起他这些年在边关经营。他告诉嬴政在雁北,百姓心中对蛮夷之愤怒远超对中原各国。且他一直对孩童灌输中原本一家的概念,自家人窝里横不要紧,但对于夷狄却不能留守,更不能让他们占了便宜。
他们并非是为外臣臣服,而是因于他们心中,所仇恨的并非是秦国,而是夷狄。似乎是怕嬴政还有担忧,若王上信不过他们,外臣愿为王上一生驻守雁北。
终将军之一生驻守雁北?嬴政终于抓起了白舒手中本属于他的锦囊,缓缓举到身前,左手抬起拉开了这被他一直随身佩戴却自放入纸张那日,便再未开启的袋子,孤要将军,可不是为了将将军抛掷在雁北苦寒之地的。
那已经退色的小袋子中,是一张边角破碎,被折叠起来的纸:将军当年的话,可还作数?染血的小袋子再次落地,只是这一次无论是收回双手的白舒,还是立于白舒身前的嬴政,都没有去理会。
因为重要之物,已经被取出了。
自然。白舒如此回答。
下一刻,白舒的视线出现了两根手指,手指中央夹着那已经被摊开的纸。纸张微微泛黄,上面的字迹也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好,孤应了。
那泛黄的纸张上,是多年前出于白舒之手的一行字以雁北换百姓之安。
作者有话要说:政哥在一开始就不可能干掉阿舒,因为若是将白拢于手下,那雁北自然倒戈相向,而这也是白舒如此有恃无恐的原因。知晓这一点的阿舒借着政哥的手让朝臣们红名变绿名,还顺手刷了一把政哥的好感度,若不是廉颇的事情来的太突然,现在阿舒已经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
他甚至还有底牌没有拿出来呢然而人算不过天啊。
话说那个年代,打个仗都要先下战书,告诉你在那个地方什么时间打,打完后双方还会收拾自己人的尸体。看起来有些不可置信,但是那个年代很重礼乐,言必行行必果,承诺是要终一生去践行的(所以这章有不符合历史背景的地方,大家知道就好)
其实之前九歌一直在想来着,究竟是让廉颇死于魏国,还是让他回到赵国重新领兵和白舒打一场。后来想了想廉颇的年龄大了,就不要让他经历后续赵国的残酷了吧听说战国四名将的李牧一直都在打酱油?
想开新坑......不行,我要忍住,我对政哥是一心一意的,嗯!
第90章 停杯投箸不能食
因为觉得原本章看了之后,似乎中间错过了十几章剧情线的模样,所以原本发布于12.09的90章被12.12的新版换走了,然后属于12.12的那版又被12.26这版替换了。旧的12.09应该会在之后适合的地方放出来。但是因为正文的变化,可能评论区会存在评论与文不搭的情况,非常抱歉做出调整。P.S 作话就不做改动了
白舒伸手欲接那张纸入手,却在即将碰到那纸时又忽然远离。是嬴政收了手,他无视了白舒落空的手,自顾自的将纸从新叠了起来收入怀中。
然后他俯身,伸手掐住了白舒的下巴,强迫他抬起头看着他:但你记住了,漆黑的眸子与白舒浅色的眼睛相对,孤没有你这么伟大的胸怀,心系天下子民。孤的承诺,也不是对着一个死人的。
抛却儿时玩伴的恩情,除去对人才的看好和喜爱,他秦王竟然不能动区区一个赵将,这是何等可笑的事情。然而这种事情不仅发生了,他竟然还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孤的承诺更不是对着赵国的而是对你雁北君的。
白舒任由嬴政的动作,仰头的动作使他脖子上的伤口再次破开,原本已经停住了流势的血再次涌出。可白舒却好似没感觉到一般,琥珀一般的眼睛安静的看着嬴政,长而密的睫毛随着他眨眼的动作如蝶翼飞舞,显得他安静又乖巧:是。
以雁北换赵之子民,为你,孤应了。但若孤的雁北没了,自此之后,天下也再也别想有雁北了。
白舒仰头望着秦王政,望着他不加掩饰的杀意,望着他黝黑眼眸中的志在必得:喏,他坦荡的直视回去,只是君上之雁北,又是为何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