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红楼]基建高手在红楼 > [红楼]基建高手在红楼
错误举报

第546页

    贾放:“啊?”
    大皇子笑道:“荣国府到现在都没好意思替你张罗,父皇那里许是一时没想起来,要不要我去提醒一声?”
    贾放已近及冠,若不是他身世奇特,在寻常人家,早已谈婚论嫁了——那绝对是他不愿的。
    这位大皇子是自己做主,愣是顶住压力娶了一个女奴为妻,换来了姻缘美满,夫妻和睦。而他也一早就看出贾放与水宪亲近异乎常人,此刻说这话,却正眼里蕴着坏笑,显然是想要看到贾放惊慌失措,拱手求饶的样子。
    谁知贾放立即回给他一个爽朗的笑容,手一伸,比划了一个道家捏诀的动作。
    这太简单了——那还要多谢大堂哥贾敬带给他的灵感。
    “大哥,这不,我已经开始修道了,不娶亲。”贾放笑眯眯地向大皇子解释。
    远处,水宪似乎隐隐约约感应到了什么,转头往贾放这个方向看过来。他本就爱道家装束,此时亦是梳着道髻,披着一身浅色的衣袍。在桃源寨的习习晚风之中,水宪的身影衣袂飘飘,宛若仙人一般——贾放心中暗道:这个理由真不错,他这辈子再不想亲近旁人,就是半缘修道半缘君吧。
    大皇子则被贾放堵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圆睁着眼,半天才长叹一声,随即拍着脑门道:“快,快带我去看‘大家伙’,我等不及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大家明天见。
    鞠躬感谢墙外行人,茶汐,一个人,沉水倦熏投出的霸王票,感谢天空鱼、蒙生mlife、翔介、兰台十三、小栗子、妩十弦为文文灌溉的营养液,感谢大家,俺会继续努力哒!
    第215章
    东南水师剿灭了北方海匪之后不久,三皇子终于搬去了东宫。
    入主东宫, 意味着三皇子距离储君之位, 只差一个仪式的距离。朝野上下,也都据此认定三皇子便是皇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 不会再有其他更改。
    三皇子一党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三皇子却不怎么高兴得起来——他不喜欢变化。搬去东宫,对他而言, 也是不小的变化。
    三皇子周德瑜从小就有择席的毛病, 哪怕是换一个房间,换一张床,他都要花上很久去适应,会可怜巴巴地缩在床上, 睁着眼直到半夜,直到疲累压过了这等改变带来的恐惧,他才能昏昏地睡去。
    这次搬到东宫, 越发如此, 一应事务都与在王府不同。但也多亏他监国事务繁忙,宵衣旰食, 每日能着枕头的时辰极少,勉强让他熬过了最初的这段日子。
    但是细想来,如今生活小节之中,处处都是变化。
    身边脚步声细碎, 三皇子抬起头,只见是天色渐暗,东宫的小太监送了照明用的烛台进来。他面前是一柄白铜枝形烛台, 烛台上五枚雪白晶莹的无烟蜡烛,尚未点燃。
    那小太监将白铜烛台顿在入门处的一座窄暗上,然后从袖口中摸出什么。三皇子听见轻轻的“擦”的一声,便知那小太监在用火柴点烛。
    应该全京城都用上火柴了——三皇子想。
    这物件虽小,传播起来却快得很。毕竟太方便了,轻轻一擦就能生火,与以前用火刀火石火镰那些,不可同日而语。价钱又便宜,十文钱一盒,节省着用可以用好久。
    那名小太监一一点了蜡烛,赶紧将火柴收了起来。三皇子只瞥了一眼,便见那只火柴盒是素色,应当是特供东宫的。
    听说外头百姓购买的火柴,那火柴盒上还贴着花花绿绿的画片,据说还是成套的。这画片竟也成了吸引百姓购买的原因之一,不少孩子成天缠着大人,求将那画片揭下来收藏。
    甚至不止孩子,不少大人也在收集这东西,乐此不疲。东门夜市就有人专门交换这些,甚至还有人高价收购的。
    小太监将烛台捧起,托至三皇子的桌案跟前,放在案上。三皇子案上登时大放光明,甚至让他觉得亮得有些刺眼。
    “挑去两枚,以后只点三枚就够了。”三皇子吩咐。
    “是!”小太监赶忙拿起一柄小银剪,剪去两枚烛芯。那光线登时柔和,三皇子顿时也觉渐渐静下心来。
    前一阵子东宫采买,说是买了北方新制的石蜡无烟烛,那价格只有原先王府用烛的一半,便宜到难以置信。待到用起来,才发现又亮又好,没有什么烟气。实在是不知道这石蜡是打哪里采来的,竟如此便宜。有人说这白色石蜡是从猛火油中提炼而来的,可是却没有人信。
    但三皇子连这种看起来挺不错的,“正向”的改变,也不大喜欢。
    他总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些变化会引起世道的变化——有了方便的火柴,那么人人都不再用火刀火石了,火刀火石不就成了被弃置无用之物?
    有了便宜又明亮的蜡烛,那么人人都不用油灯了,专门零估灯油的那些小商小贩,岂不是便没了生计?
    最近听说连东宫都改了后厨的炉灶——有了容易点火又容易清理的蜂窝煤,往后再也没有人砍柴烧火了,樵夫都用不着了,深山里那些专烧木炭的炭工又如何寻活路?
    北方的商品一批一批地运进中原,中原地方的百姓欢欢喜喜地用上,然后渐渐地丢掉自己本来的营生?
    都是荣国府,都是荣国府啊!——三皇子搁下笔,叹了一口气。
    改建使用蜂窝煤的炉灶是从荣国府最先开始的,紧接着便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说好用。家家户户改炉灶,仿佛是京里的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