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穿越) > 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穿越)
错误举报

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穿越)——孟冬十五

    就像赵兴说的,他的男人在前线拼杀,他不仅帮不上忙,还扯后腿,他不允许自己成为唐玄的软肋。
    司南一夜没睡,想了整整一宿。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出了门。
    卯初一刻,汴京城早已热闹起来。
    百官在朝堂上议事,茶楼酒肆开门迎客,城外的百姓赶着牛车、挑着扁担,陆陆续续进了城。
    一只特殊的队伍从玉堂巷出发,沿着汴河大街拐上御街,又沿着御街一直走到宣德门。
    司南在前面打头,小郭和小五分站两侧,一个敲着锣,一个打着鼓。
    外卖小分队总共上百人,皆举着旗子,跟着司南高喊
    抵制辽盐,从我做起!
    护我大宋,匹夫有责!
    声如洪钟,气势磅礴。
    过往的男女老少不由被他们吸引,紧跟在后面。
    宣德门前有面登闻鼓,鼓架前有个八尺高台,司南踩上去,看到底下人头攒动。
    他握着自制的大喇叭,扬声道:各位父老,诸位乡邻,我是司氏火锅店的东家司南,今日协同火锅店全体员工来此,就是为了表一个态司氏火锅店,誓死不用辽人私盐!
    小伙子们跨立在四周,面向百姓,围成一圈,一个个精神抖擞,面色坚定:誓死不用辽盐!
    百姓们怔怔的,不明所以。
    其中就有不少私底下偷偷买辽盐的。
    他们不明白,买点辽盐怎么了?
    朝廷不也是每年巴巴地往辽国送岁币吗?
    宋盐就是比辽盐贵许多,老百姓过日子,还不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司南道:你买一斤辽盐,就是为辽军的战甲添一块铁,为辽人的战马送十筐料!就是亲自为战场上的大宋儿郎系一根断头绳!
    不要以为你偷买一斤,我偷买两斤,区区一点盐算不上什么。汴京百姓有多少,河北路宋人又有多少,这么多一斤两斤加起来,总共多少斤?司南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百姓们都慌了,从来没想过,不声不响买两斤盐怎么就和打仗扯上边了?
    司南观察着众人的神色,声音发沉:辽人狼子野心,早就想侵吞我中原沃土。今日是暗中贩盐,明日就是占我山林,掳我妻儿!官家仁德,不愿兴军劳民,然而辽人欺人太甚,当战则战!
    宋辽边境有我们的儿郎,有我们的夫君,有我们的亲朋故友!和辽军对垒的会是他们!流血流汗的也是他们!
    不要觉得与己无关!战事一起,赋税、兵役、粮草每一样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就算今日辽境没有我们的亲人,明日也不会有吗?后日呢?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呢?
    待辽军挥兵南下,马踏中原,每一个私下买盐的宋人,皆是给辽人递刀的帮凶!
    众人哗然。
    不知不觉被司南带了进去。
    终于明白,这件事到底有多严重。
    赖大第一个跳上台,举着拳头高喊:抵制辽盐,不做帮凶!
    许多人不由自主跟着喊起来,有白发老人,有儒衫学子,还有眼圈泛红的妇人。
    于三娘站到司南身边,朗声道:我是司氏火锅店的领班,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女子,同样懂得护我大宋,匹夫有责的道理。我在此承诺,绝不私购辽盐,绝不给辽人递刀!
    在场的不乏小娘子,受到感染,皆跟着喊了起来,语气铿锵,毫无娇弱之感。
    赵灵犀紧接着跳了上去,我是赵家女,担着县主的头衔,食邑千户。今日我同汴京百姓站在一起,郑重承诺抵制辽盐,从我做起,若有违背,不配为赵氏子孙!
    一时间,群情激昂。
    响亮的口号从宣德门一直传到相国寺。
    太学生听到消息,丢下书本,跑出校舍,执着笔,拿着纸,把满心的报国之志写成了文章。
    巡逻的禁军维持着治安,小心护卫着激动的人群,难得耐着性子没有推推搡搡。
    早朝还没结束,朝堂上也得了信。
    赵祯带着百官大步赶至宣德门,远远便听到司南带着百姓们喊口号
    抵制辽盐,从我做起!
    护我大宋,匹夫有责!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唤起了百官年少时的凌云志,震得赵祯心口发烫。
    他推开宫人搀扶的手,一步步踏上高台,视线往百姓身上一一扫过。
    司南放下大喇叭,百姓们也渐渐收了声。
    赵祯持着手,缓缓道:朕是你们的官家,是大宋的一国之君,为回报诸位的爱国之心,朕保证,只要从今日起不再购买私盐,从前的事既往不咎。
    百姓们大大地松了口气,皆揖手行礼,感念官家仁德。
    赵祯继续道:朕最心爱的养子已赶赴边关,随行的还有狄青大将军的二儿子,宋境有数十万大军驻守,朕向你们承诺,有朕在一日,便不会让辽军马踏中原,欺我百姓!
    说完还往司南身上扫了一眼。
    司南神色一凛,上赶着拍马屁,官家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下意识地跟着喊:官家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什么乱七八糟的。赵祯低声骂了句,语气不甚严厉。
    司南吐吐舌头,扶着他迈下高台。
    赵祯没拒绝,反倒端起了长辈的款。
    司南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知道,司氏火锅店的这场危机算是顺利度过了,五味社那些人的性命也算保住了。
    更惊喜的还在后面。
    为了嘉奖司南的这场爱国壮举,赵祯带着文武百官到他店里吃火锅。
    宰相富弼、枢密使韩琦、三司使张方平、翰林学士兼开封府少尹欧阳修、御史中丞包拯,连带着朝中新锐王安石、司马光都来了!
    除了已逝的范仲淹,以及在家为母守丧的苏轼、苏辙两兄弟,大宋的背诵默写天团就集齐了!
    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千古文章一大家的欧阳修大人还朝他笑了一下!
    司南简直美滋滋!
    不仅是他,店里的员工们激动得走路都发飘,原本一个个口齿伶俐,这时候话都说不全了。
    这么多大人物,居然这么近、这么真实地坐在了他们面前,听着他们报菜单,等着他们上菜,由他们服务。
    这可真是够吹一辈子牛了!
    人生啊,处处充满了变数。
    前一晚,司南还为火锅店的前程通宵未眠,眨眼间,满朝文武都来吃火锅。
    完全可以想象,明日的邸报上会怎么写,不出半月,整个大宋都会知道这家官家带头、百官齐聚的火锅店。
    司氏火锅店,要火。
    不仅当今官家来了,还把下一任官家,下下任官家都带来了!
    亲眼看到三代君主在他店里排排坐,吃火锅,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圆满的?
    司南已经想好了,明天、不,待会儿就在门上挂个牌子
    吃火锅吗?
    偶遇官家的那种!
    第102章 去找他!
    司南为了满足自己吸官家的小心思, 把赵祯、赵宗实、赵仲针祖孙三代安排到了同一个雅间。
    官员们嘴上说着不敢叨扰官家,实际就是不想跟他们坐在一桌根本没办法好好抢菜!
    最后,只有包拯坐了过去。
    司南亲自服务这桌, 上上下下地端菜、上锅底、调小料, 还特意给赵仲针舀了一碗醉山楂, 是用度数极低的甜酒腌的,小孩子也能吃。
    因着唐玄的关系,赵仲针一直把司南当成长辈,规规矩矩地行礼道谢。
    这位未来的小官家生得俊美,一言一行规范得像是模子框出来的, 司南瞧着就稀罕。
    不愧是敢于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一代明君啊!
    相比之下, 赵宗实就像个老好人,全程笑呵呵:南哥儿, 别忙活了, 坐下一起吃。
    司南笑着道了谢, 还真不敢坐。
    待他走后, 赵宗实禁不住夸道:南哥儿没有读书考取功名, 当真可惜了。今日来的这一出, 足见其心性手腕。
    赵祯瞧了他一眼, 你想说什么?
    赵宗实清了清嗓子, 暗搓搓敲边鼓, 球球还挺有眼光的,一早就看出南哥儿是块璞玉。
    赵祯呵呵呵。
    就知道你们都是一伙的!
    一怒之下吃了三大口羊肉。
    赵仲针年纪虽小, 却极其孝敬, 没让宫人动手,而是亲自给赵祯布菜。
    赵祯瞧着他,怎么看怎么满意。
    包拯啃完红枣锅里的甜猪蹄, 擦了擦嘴,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说:官家不是要派人去河间府么,臣瞧着,这司小娃倒是个机灵的。
    赵祯哼了声:蓄谋多久了?
    包拯淡定道:没多久,就半日。
    赵祯冷笑,一个两个就知道算计我的玄儿。我跟你说,不可能。
    包拯丝毫没有被拒绝的沮丧,反倒把问题抛给赵宗实,十三团练,您意下如何?
    赵宗实是支持这个提议的,倒不是为了包拯,而是为了司南和唐玄。
    他希望司南趁这个机会立个大功,官家才能彻底放下后顾之忧,同意他和唐玄的婚事。
    相应的,也会有危险,唐玄一定不会让司南涉险。
    所以,赵宗实不好直接点头或是摇头。
    倒是赵仲针,思考了片刻,说:祖父何不让南叔自己决定?南叔是个有主见的,想去或者不想去,他一定有主意。
    赵宗实忙道:若官家开了口,南哥儿却不想去,岂不为难?
    赵祯哼笑道:你还不如针儿看人准,司小娃确实是个有主见的,他还真不会为难。
    包拯一听,这事有门儿。
    不等官家反悔,便把司南叫进了雅间。
    别看外表瞧着正直忠厚,其实这人可贼了,为了让司南同意,他特意夸大了唐玄在河间军的处境。
    当地百姓不乏愚昧之辈,不知辽人奸恶,为了区区盐利,不惜给辽人通风报信。燕郡王去了数日,带人围堵多次,皆让那辽贼逃了。
    这还算是轻的,若真打起仗来,再有人通风报信,那就不止扑个空这么简单了,受伤甚至死人都有可能。
    司南明知他这话不可尽信,然而,还是忍不住担心。如果有机会,他自然想为唐玄做些什么。
    不过,司南没直接同意,既然包拯诓他,他也不会客气,我有个条件,倘若官家答应了,我后日便出发。
    赵祯挑眉,说说看。
    司南道:我要河间府暗桩的联络点,至少让我知道紧要时刻向谁求助。
    赵祯沉默了片刻,点点头,我也有个条件我会告诉玄儿给他安排了一个帮手,你会有机会跟他通信,但是,不能让他知道是你。
    司南立即懂了,官家这是担心让唐玄知道他把自己派了过去,会闹脾气。
    赵祯再次闷头吃下三大口肉。
    又得担心儿子的安危,又得防着儿子翻脸,当爹的容易吗?
    当爹的确实不容易,不光是官家,还有司南。
    要离开汴京城,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那几个小的。
    小木头和小狗子还好,有村里人照顾着。
    二郎、小崽和冬枣在若水书院,也算安全。
    二豆、小茄子和小馒头最让他挂念,三个孩子回了家,家里连个大人都没有,怎么让他放心?
    眼瞅着天就冷了,万一烧炭出点事,他不得后悔一辈子?
    答应的时候有多干脆,这时候就有多自责,光想着唐玄了,怎么就没多想想孩子?
    正想着,于家姐妹就找了过来。
    于大娘温声道:我听三娘说了,二豆三个还小,平日里洗洗涮涮确实不方便。若南哥儿信得过我,不如让三个小的搬到我家,二郎他们歇了旬假也有个吃饭的地方。
    于三娘也道:我跟大姐姐商量好了,明日就把旧炕拆了,盘成你家那种能烧火的,灶台也新搭一个,到时候又能烧水又能暖炕,下了雪也不用担心。
    于二娘和于七宝也跟着点点头。
    尤其是于七宝,他巴不得二郎住到他家呢!
    司南没想到他们会考虑得这么周全,说不感动是假的。
    对上姐弟四人期待的目光,他笑了笑,干脆道:成,那就两家合一家,一起过完这个年吧!
    两家合一家?
    于家姐弟互相看看,眼中含着无法言说的喜悦。
    他们喜欢这个说法。
    第二天,司南哪儿都没去,就窝在家里烤面包、烘肉干、做腊肉、灌血肠,恨不得把一冬天的吃食都准备出来,
    傍晚把孩子们接回家,司南做了满满一大桌子菜,都是肉,允许孩子们吃个肚儿圆,完全没强迫他们吃菜。
    孩子们洗完澡,乖乖地钻到被窝里。
    说完晚安,司南没舍得走,坐在炕沿儿摸摸这个小脑袋,捏捏那个小脸蛋,越看越舍不得。
    唉!
    倘若不是有危险,他肯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
    二郎反过来安慰他:哥,我知道你肯定是想哥夫了,没事,你就放心去吧,我们已经不需要你了。
    司南:
    槽点太多,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他把小家伙的脸扳过来,非常郑重地强调:我不是想郡王,我去河间有正事。
    二郎被他捏着脸,声音变了调:没事,就算你说想郡王,我也不会笑话你。先生说了,七情六欲,人之常情。
    司南:我还得谢谢你呗!
    二郎伸出小手,大方地摆了摆,不用不用。
    司南啧了声,把手伸进被子里,挠。
    二郎蜷着身子,宁痒不屈。
    小崽嘟着小嘴,在冬枣耳边悄悄说:原来师父哥最在意的不是哥夫,那我以后是不是可以叫郡王爹爹啦?
    司南把脸转过来,很凶地问:我好像听到一个需要打一顿的声音,是谁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