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轮回之修魂2——阿豆(90)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之前参与夺嫡的皇子,只有五皇子现在是清清白白的,身上没有污点。
只要皇帝有心,就可以把五皇子立为新的太子。那么五皇子夺嫡这件大事,就算是办成了。
在许多围绕着五皇子的官员看来,皇帝是很偏心甄贵妃和五皇子这对母子的。现在其他的皇子既然已经成不了事了,那么五皇子被立为太子,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惜,支持五皇子的官员刚在朝廷上表明希望皇帝再立太子的意思,立即就引起了皇帝的警惕。
过去,五皇子是皇帝的宠妃所出的爱子,而且在朝廷中没有什么势力,相比他的几个哥哥,就是个小可怜,所以皇帝对他多有偏袒扶植。
等到现在皇帝发现,诸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只剩下五皇子一个干干净净不惹尘埃之后,立马就感觉不安了,也对五皇子产生了不满。
觉得五皇子小家子气,一心只有银钱,哪配被立为太子?
太子谋逆当天有心保护一直跟随着他的四皇子,所以对他完全隐瞒了谋逆的事。所以四皇子没有被皇帝处置。但因为四皇子向来跟着太子行事,所以皇帝也不甚喜欢四皇子,对四皇子冷处理罢了。
现在皇帝看五皇子也不顺眼了,所以本来被皇帝冷处理的四皇子就被推了出来,用他和五皇子打擂台,保持朝堂的平衡。
在这个节骨眼上,甄老太太去世了,甄家全家都要闭门守孝。
甄家少了一块护身符,从此不再敢为所欲为不说,现在正是五皇子的紧要时刻。
五皇子唯一的敌人,就是那个过去并不显眼的四皇子,只要把五皇子推上了太子之位,甄家就算是大业成功了。
可偏偏甄家因为守孝,行事顾忌颇多,并不能亲身上阵去问为五皇子摇旗呐喊。
不过甄家不能这么做,甄家在江南笼络的党羽可没什么顾忌。
在他们看来,皇太子,皇长子,三皇子这几个最具竞争力的对手都倒下了。现在朝堂上,只剩下了个并不出众也没有什么人缘的四皇子与五皇子相争,五皇子的成功简直指日可待。
于是他们纷纷为五皇子摇旗呐喊,上书给皇帝为五皇子说好话。
这些官员能够在江南被甄家笼络,自然算不上什么眼光长远的人,也并不了解皇帝真正的性格。
他们这种摇旗呐喊的行为,可把皇帝气着了。
皇帝越是到了晚年,就越对这种争权夺利的事情敏感。江南如此多的官员为五皇子说话,让皇帝觉得危险,觉得五皇子已经打算靠着拥立他的官员和他这个皇帝分庭抗礼了。
现在五皇子和四皇子在朝廷上打擂台,维持着某种朝政上的平衡,皇帝自然不能随意的处置五皇子。
但是对那些不开眼的江南官员,皇帝是不会手软的。
皇帝暗地里指示他安排在江南的那些包括林如海在内的心腹,要他们上折子弹劾江南的某些官员。
这对林如海他们来说,真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些人本来就是他们的敌对派系,只不过因为那些人依附着甄家,皇帝又特别宽容甄家,让他们动弹不得,这才忍耐到如今。
实际上那些人满身都是小辫子,一抓就是一大把,上折子弹劾他们简直轻而易举。
其实也是甄家运气好,恰好在这个时节,甄家的老太太没了,他们全家都要守孝,所以来不及在皇帝面前摇旗呐喊。皇帝这次也没有处置甄家的意思,只是将林如海他们弹劾的那一批江南官员都一网打尽了。
江南官场算是大换血了。
没了那些党羽的帮忙,从此,就该甄家在江南日子难过了。
这几年,林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也就是黛玉七岁之后,贾敏给她找了个女先生,专门教她一些女子该学的本事。不过黛玉不爱女红刺绣或者女四书什么的,反而爱和弟弟一起跟着先生正经的读书。
林如海是个开明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女儿小时候请了贾雨村当先生给她开蒙。
反正王举人已经年老体衰,已经过了担忧男女大防的年纪,也就由着黛玉继续的读书了。
林璟五六岁之后,也开始全天的上课,除了上学做功课之外,还要练一练字,读一读科举考试之外的杂书以增长见识。
林家的日子安好,贾敏生活闲适,因此还有闲心关心一下娘家亲戚家的事。
贾敏是时常和母亲通信的,之前知道娘家想把在宫中做女官的贾元春送到太子的后宅中,就觉得有些不好。贾家难道没落至此?只能献女以谄媚太子才能在朝堂立足吗?
可是贾敏是出嫁女,管不得娘家的事,只好对此闭口不言罢了。
之前发生了太子谋逆的事,还让贾敏为娘家捏了一把汗,不知道贾家有没有把贾元春送进太子的后院?贾家这次又会不会受到废太子的牵连?
好在这时候,贾敏又收到了贾母的信,说是之前贾家在宫中无人帮忙,只好求了老亲甄贵妃来安排贾元春的事。哪知道甄贵妃并不想贾家彻底的投靠太子,所以暗中从中作梗,使得贾元春还好好的做着她的女史呢。甄贵妃还给贾家传话说,她打算把贾元春指给五皇子做侧妃。
荣宁二公好大的名头,贾家现在却是手中无权的,只有贾代善留下的一些余泽,使得皇帝对贾家印象不错,一般人不敢惹到贾家身上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贾家就是墙头草,只要能靠上贵人,让贾家重新有了依靠和权势,那贾家是不在意到底是攀附谁的。
原本想要攀附太子,那是因为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攀附太子好处最大。
现在情况不同了,朝中只有四皇子和五皇子相争,其他的皇子不是无能,就是年纪还幼小。相比于四皇子的默默无闻,五皇子就要受宠的多,何况五皇子的生母还是宫中的宠妃甄贵妃。
在贾家看来,甄贵妃所出的五皇子得到储君之位的可能性要比四皇子大得多。
所以虽然之前甄贵妃给贾家使了绊子,可若是她真的把贾元春指给五皇子,贾家也是乐意的。
在甄贵妃看来,贾代善曾经掌过军,做过九门提督,在军中很有势力。哪怕现在贾代善的儿孙因为避嫌由武转文,不再掌握军权,但他们贾家和军方的实权军官们还是有着很多的香火情的。
现在五皇子有了不少文臣的支持,也需要一些勋贵武臣的支持,而贾家是再好不过的媒介。通过贾家,能够收揽一些军方势力为五皇子所用。将来有个万一之时,五皇子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甄贵妃与贾家达成了默契之后,甄贵妃都打算下旨把贾元春指给儿子当侧妃了。连贾元春自己都有这种心理准备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冷眼旁观的皇帝忽然插了一脚,他直接下旨,把贾元春指给了四皇子做侧妃。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甄贵妃和五皇子很不高兴,觉得皇帝故意让他们难堪。
就是四皇子也不高兴。
之前贾家想把孙女送去太子后院,四皇子也是知道的。
那时候四皇子对贾家没有什么恶感,毕竟贾代善活着的时候简在帝心,在皇帝的安排下还当过废太子的武师傅,算是半个□□。因此贾家与太子亲近,想要送女入太子的后院以加深关系,在四皇子看来是可以理解的事。
哪知道事情被甄贵妃搅黄了不说,废太子一朝失败而死,贾家就改弦更张,转而又要把孙女送给五皇子了。
如此的墙头草软骨头,可把性情向来正直强硬的四皇子恶心到了,从此对贾家的印象大坏。
本来四皇子就是内心厌恶贾家的行事方法,没想到此事能和他扯上什么关系。谁想到皇帝神来一笔,就把那贾元春赐给了他当侧妃。四皇子心里也是很不高兴的。
四皇子性子刚直,可以说有些洁癖,对身边的人很容易求全责备。若他是个科举当官的人,倒适合去当个铁骨铮铮的御史,偏偏他是个皇子。他这样的性子,怎么可能喜欢贾元春当他的侧妃?在他的想法里,甚至有种贾家拿贾元春一女许三家的感觉。因此,四皇子不仅觉得贾家是墙头草,还觉得贾元春随波逐流,毫无风骨,品性不佳。
而贾家,对于皇帝把贾元春指给了四皇子,其实也不是很满意的。
四皇子是宫中不受宠的宫嫔所出,在诸皇子中从来不起眼。何况他的性子过于强硬执拗,并不被皇帝欣赏,从来没有被皇帝重点培养扶植过。四皇子跟随废太子的时候,去处理过一些赈灾,修堤坝治水之类的实务,让他办成了不少事,同时也得罪了一大批官僚。在官员当中,四皇子的人缘很不好。在许多官员眼里,四皇子的性子过于强硬执拗,容易伤人伤己,处理事务实在是不够圆融,并不适合坐皇帝的位置。
眼下这种情况,众臣子们都觉得皇帝是担心五皇子独大,朝堂上失去了平衡,所以才提拔出原本病不出众的四皇子出来,用他来平衡朝堂。
没有人觉得四皇子会成事,哪怕不是五皇子,也可以是那些现在年纪还小的小皇子们。
如果将来五皇子成事了,那么现在和他争锋相对的四皇子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这样想的人颇多,包括贾家在内。
这样一来,贾元春被皇帝指给了四皇子,贾家又怎么会很高兴呢。
第130章 红楼林璟
贾敏从贾母的信中, 也知道了贾元春被皇帝指给四皇子的事同时也知道了,贾母十分遗憾贾元春没有被指给五皇子。
但贾敏身在江南,十分了解甄家的行事作风和民间风评, 又知道甄家极其党羽着实给林如海的盐政工作找了不少麻烦。因此贾敏对甄家和五皇子的好感非常的有限。
一个跟林如海处于敌对派系的甄家,以及暗中指使甄家, 时常给林如海找麻烦的五皇子,又怎么可能会让贾敏有好感?
因此贾敏倒有些庆幸, 还好元春没有被指给五皇子。要是她的娘家贾家和五皇子甄家他们连成了一党,她这个林家的媳妇倒不知道该怎么和娘家相处了。
另外, 贾敏对四皇子也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名声好名声和坏名声都没有。
从前四皇子也做了不少实事, 不过那时候四皇子一心辅佐太子,把功劳都送给了太子, 他一直隐藏在幕后, 也不在乎什么名声。所以前些年太子在民间的名声非常好,要不是皇帝这几年越发忌惮太子,特意往太子身上泼了很多污水,太子哪怕造反名声也不会太差的。
过去四皇子一心觉得,等到太子上位做了皇帝,他就可以在太子的支持下改革朝政,可以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 可以做所有他想做的事。四皇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改革派,可惜皇帝年纪大了,就求个朝廷安稳, 绝不可能支持四皇子的改革所以四皇子才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年轻的太子身上。
废太子那时候也曾觉得自己这个四弟太天真,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但那时候诸皇子都不安分,只有一个四皇子始终支持着他这个太子,所以太子也分外珍惜这个兄弟,也就颇为纵容四皇子的各种想法。当四皇子到处得罪人的时候,也只有太子不会责备他的行事手段。
废太子视四皇子为亲情的最后堡垒,他是个性情中人,哪怕聪明有手段,可是一次次风波下来,足以让太子对所谓的亲人们冷了心肠,不再期待多余的亲情当然,始终站在太子一边的四皇子除外。
而四皇子则视废太子为自己的知己,觉得只要废太子将来能登基为皇帝,那他们兄弟联手,就能彻底改变这个腐败的朝廷,让民间百姓恢复元气,实现中兴之治。
现如今废太子干脆利落的事败身死,他还给四皇子留下了后路让四皇子没有被废太子逼宫的事牵连。
四皇子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和知己,现在又被皇帝推着在朝廷上和五皇子争锋相对若是他不能谋得皇位,那将来他也会和废太子一样,被这皇权碾压的灰飞烟灭。
皇帝从来没有认真培养过四皇子因为四皇子自小就表现出了一种过于认真的气质,凡事都爱讲究个是非对错,对自我的道德标准要求特别高。
四皇子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执拗性格,让皇帝很早就认为他不适合成为人君否则这不仅是为难四皇子他自己,也是为难朝堂上的臣子。
皇帝知道四皇子品行高洁,但品行高洁的好人不代表就能成为好皇帝。在四皇子眼中,爱恨太分明,黑白对错分得太清楚,实则政治不会那么简单。
过去皇帝还一心培养太子的时候,他是默许了四皇子跟随在太子身边的四皇子不适合成为皇帝,但是若是碰到了合适的君主,当一个贤王却是绰绰有余了。
可惜现在的情形是太子事败身死,其他参与其中的皇子们也被皇帝废掉了。
现在皇帝只剩下了五皇子和四皇子可以选择。
也许在众臣们看来,皇帝还可以选择培养那些年纪更小的皇子们,再重新培养一个让皇帝满意的继承人。
但是皇帝自己知道,这次太子的逼宫事件,对皇帝的打击特别大。
正是因为皇帝年老多疑,对太子的逼迫越来越多,导致了太子无法忍耐,最终决定逼宫造反。皇帝虽然问罪了太子极其同党,但他的内心深处是明白的,原本太子并无反意,是他这些年逼迫太子太过了。皇帝心中也有些悔意,这种悔意折磨着皇帝的内心。
另外,太子曾是皇帝最看重和宠爱的儿子,哪怕这些年父子关系日渐紧张,哪怕这次太子逼宫,但皇帝也只是想像圈禁皇长子那样圈禁太子,从来没想过要这个儿子的命。但是太子却宁可自尽也不愿意苟且偷生,一个曾经心爱的儿子死在眼前,对皇帝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所以皇帝在太子逼宫事件后病了很久,其实皇帝是中风了,御医们说皇帝不能再继续劳累了。
皇帝隐藏着自己的病情,冷酷的处置着太子的同党们,以及太子的对头们。
正因为太子选择了自尽,皇帝对皇长子和三皇子的处置,才加重了几分。皇帝对太子有内疚,迁怒了这两个站在太子对立面的皇子。
也因为太子选择了自尽,原本应该会被皇帝迁怒的太子的内眷和子女,以及太子的死党四皇子,都被皇帝轻轻放过了。
事情过去之后,皇帝还封了太子一个义忠亲王,又让太子的一个儿子当了义忠亲王世子。
太子曾经造反,对朝廷和皇帝来说,实在谈不上忠,也谈不上义。
皇帝想要给死去的太子追封一个亲王的封号,这不是不能理解。唯独这义忠二字,放在这里总有种讽刺的意味,实在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选这两个字?
其实朝中中立的大臣对废太子都没有什么恶感,因为废太子不是四皇子那种性格,并没有做过什么引起众怒的事情。
哪怕是和太子站在敌对位置的朝臣,也不能说太子的人品或者能力有问题。
其实一切的问题都在皇帝身上,是他越来越忌惮太子。
看出来这点的皇子和朝臣才会想要趁着皇帝和太子之间有嫌隙,来将太子推下储君的位置。
恋耽美
只要皇帝有心,就可以把五皇子立为新的太子。那么五皇子夺嫡这件大事,就算是办成了。
在许多围绕着五皇子的官员看来,皇帝是很偏心甄贵妃和五皇子这对母子的。现在其他的皇子既然已经成不了事了,那么五皇子被立为太子,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惜,支持五皇子的官员刚在朝廷上表明希望皇帝再立太子的意思,立即就引起了皇帝的警惕。
过去,五皇子是皇帝的宠妃所出的爱子,而且在朝廷中没有什么势力,相比他的几个哥哥,就是个小可怜,所以皇帝对他多有偏袒扶植。
等到现在皇帝发现,诸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只剩下五皇子一个干干净净不惹尘埃之后,立马就感觉不安了,也对五皇子产生了不满。
觉得五皇子小家子气,一心只有银钱,哪配被立为太子?
太子谋逆当天有心保护一直跟随着他的四皇子,所以对他完全隐瞒了谋逆的事。所以四皇子没有被皇帝处置。但因为四皇子向来跟着太子行事,所以皇帝也不甚喜欢四皇子,对四皇子冷处理罢了。
现在皇帝看五皇子也不顺眼了,所以本来被皇帝冷处理的四皇子就被推了出来,用他和五皇子打擂台,保持朝堂的平衡。
在这个节骨眼上,甄老太太去世了,甄家全家都要闭门守孝。
甄家少了一块护身符,从此不再敢为所欲为不说,现在正是五皇子的紧要时刻。
五皇子唯一的敌人,就是那个过去并不显眼的四皇子,只要把五皇子推上了太子之位,甄家就算是大业成功了。
可偏偏甄家因为守孝,行事顾忌颇多,并不能亲身上阵去问为五皇子摇旗呐喊。
不过甄家不能这么做,甄家在江南笼络的党羽可没什么顾忌。
在他们看来,皇太子,皇长子,三皇子这几个最具竞争力的对手都倒下了。现在朝堂上,只剩下了个并不出众也没有什么人缘的四皇子与五皇子相争,五皇子的成功简直指日可待。
于是他们纷纷为五皇子摇旗呐喊,上书给皇帝为五皇子说好话。
这些官员能够在江南被甄家笼络,自然算不上什么眼光长远的人,也并不了解皇帝真正的性格。
他们这种摇旗呐喊的行为,可把皇帝气着了。
皇帝越是到了晚年,就越对这种争权夺利的事情敏感。江南如此多的官员为五皇子说话,让皇帝觉得危险,觉得五皇子已经打算靠着拥立他的官员和他这个皇帝分庭抗礼了。
现在五皇子和四皇子在朝廷上打擂台,维持着某种朝政上的平衡,皇帝自然不能随意的处置五皇子。
但是对那些不开眼的江南官员,皇帝是不会手软的。
皇帝暗地里指示他安排在江南的那些包括林如海在内的心腹,要他们上折子弹劾江南的某些官员。
这对林如海他们来说,真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些人本来就是他们的敌对派系,只不过因为那些人依附着甄家,皇帝又特别宽容甄家,让他们动弹不得,这才忍耐到如今。
实际上那些人满身都是小辫子,一抓就是一大把,上折子弹劾他们简直轻而易举。
其实也是甄家运气好,恰好在这个时节,甄家的老太太没了,他们全家都要守孝,所以来不及在皇帝面前摇旗呐喊。皇帝这次也没有处置甄家的意思,只是将林如海他们弹劾的那一批江南官员都一网打尽了。
江南官场算是大换血了。
没了那些党羽的帮忙,从此,就该甄家在江南日子难过了。
这几年,林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也就是黛玉七岁之后,贾敏给她找了个女先生,专门教她一些女子该学的本事。不过黛玉不爱女红刺绣或者女四书什么的,反而爱和弟弟一起跟着先生正经的读书。
林如海是个开明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女儿小时候请了贾雨村当先生给她开蒙。
反正王举人已经年老体衰,已经过了担忧男女大防的年纪,也就由着黛玉继续的读书了。
林璟五六岁之后,也开始全天的上课,除了上学做功课之外,还要练一练字,读一读科举考试之外的杂书以增长见识。
林家的日子安好,贾敏生活闲适,因此还有闲心关心一下娘家亲戚家的事。
贾敏是时常和母亲通信的,之前知道娘家想把在宫中做女官的贾元春送到太子的后宅中,就觉得有些不好。贾家难道没落至此?只能献女以谄媚太子才能在朝堂立足吗?
可是贾敏是出嫁女,管不得娘家的事,只好对此闭口不言罢了。
之前发生了太子谋逆的事,还让贾敏为娘家捏了一把汗,不知道贾家有没有把贾元春送进太子的后院?贾家这次又会不会受到废太子的牵连?
好在这时候,贾敏又收到了贾母的信,说是之前贾家在宫中无人帮忙,只好求了老亲甄贵妃来安排贾元春的事。哪知道甄贵妃并不想贾家彻底的投靠太子,所以暗中从中作梗,使得贾元春还好好的做着她的女史呢。甄贵妃还给贾家传话说,她打算把贾元春指给五皇子做侧妃。
荣宁二公好大的名头,贾家现在却是手中无权的,只有贾代善留下的一些余泽,使得皇帝对贾家印象不错,一般人不敢惹到贾家身上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贾家就是墙头草,只要能靠上贵人,让贾家重新有了依靠和权势,那贾家是不在意到底是攀附谁的。
原本想要攀附太子,那是因为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攀附太子好处最大。
现在情况不同了,朝中只有四皇子和五皇子相争,其他的皇子不是无能,就是年纪还幼小。相比于四皇子的默默无闻,五皇子就要受宠的多,何况五皇子的生母还是宫中的宠妃甄贵妃。
在贾家看来,甄贵妃所出的五皇子得到储君之位的可能性要比四皇子大得多。
所以虽然之前甄贵妃给贾家使了绊子,可若是她真的把贾元春指给五皇子,贾家也是乐意的。
在甄贵妃看来,贾代善曾经掌过军,做过九门提督,在军中很有势力。哪怕现在贾代善的儿孙因为避嫌由武转文,不再掌握军权,但他们贾家和军方的实权军官们还是有着很多的香火情的。
现在五皇子有了不少文臣的支持,也需要一些勋贵武臣的支持,而贾家是再好不过的媒介。通过贾家,能够收揽一些军方势力为五皇子所用。将来有个万一之时,五皇子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甄贵妃与贾家达成了默契之后,甄贵妃都打算下旨把贾元春指给儿子当侧妃了。连贾元春自己都有这种心理准备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冷眼旁观的皇帝忽然插了一脚,他直接下旨,把贾元春指给了四皇子做侧妃。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甄贵妃和五皇子很不高兴,觉得皇帝故意让他们难堪。
就是四皇子也不高兴。
之前贾家想把孙女送去太子后院,四皇子也是知道的。
那时候四皇子对贾家没有什么恶感,毕竟贾代善活着的时候简在帝心,在皇帝的安排下还当过废太子的武师傅,算是半个□□。因此贾家与太子亲近,想要送女入太子的后院以加深关系,在四皇子看来是可以理解的事。
哪知道事情被甄贵妃搅黄了不说,废太子一朝失败而死,贾家就改弦更张,转而又要把孙女送给五皇子了。
如此的墙头草软骨头,可把性情向来正直强硬的四皇子恶心到了,从此对贾家的印象大坏。
本来四皇子就是内心厌恶贾家的行事方法,没想到此事能和他扯上什么关系。谁想到皇帝神来一笔,就把那贾元春赐给了他当侧妃。四皇子心里也是很不高兴的。
四皇子性子刚直,可以说有些洁癖,对身边的人很容易求全责备。若他是个科举当官的人,倒适合去当个铁骨铮铮的御史,偏偏他是个皇子。他这样的性子,怎么可能喜欢贾元春当他的侧妃?在他的想法里,甚至有种贾家拿贾元春一女许三家的感觉。因此,四皇子不仅觉得贾家是墙头草,还觉得贾元春随波逐流,毫无风骨,品性不佳。
而贾家,对于皇帝把贾元春指给了四皇子,其实也不是很满意的。
四皇子是宫中不受宠的宫嫔所出,在诸皇子中从来不起眼。何况他的性子过于强硬执拗,并不被皇帝欣赏,从来没有被皇帝重点培养扶植过。四皇子跟随废太子的时候,去处理过一些赈灾,修堤坝治水之类的实务,让他办成了不少事,同时也得罪了一大批官僚。在官员当中,四皇子的人缘很不好。在许多官员眼里,四皇子的性子过于强硬执拗,容易伤人伤己,处理事务实在是不够圆融,并不适合坐皇帝的位置。
眼下这种情况,众臣子们都觉得皇帝是担心五皇子独大,朝堂上失去了平衡,所以才提拔出原本病不出众的四皇子出来,用他来平衡朝堂。
没有人觉得四皇子会成事,哪怕不是五皇子,也可以是那些现在年纪还小的小皇子们。
如果将来五皇子成事了,那么现在和他争锋相对的四皇子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这样想的人颇多,包括贾家在内。
这样一来,贾元春被皇帝指给了四皇子,贾家又怎么会很高兴呢。
第130章 红楼林璟
贾敏从贾母的信中, 也知道了贾元春被皇帝指给四皇子的事同时也知道了,贾母十分遗憾贾元春没有被指给五皇子。
但贾敏身在江南,十分了解甄家的行事作风和民间风评, 又知道甄家极其党羽着实给林如海的盐政工作找了不少麻烦。因此贾敏对甄家和五皇子的好感非常的有限。
一个跟林如海处于敌对派系的甄家,以及暗中指使甄家, 时常给林如海找麻烦的五皇子,又怎么可能会让贾敏有好感?
因此贾敏倒有些庆幸, 还好元春没有被指给五皇子。要是她的娘家贾家和五皇子甄家他们连成了一党,她这个林家的媳妇倒不知道该怎么和娘家相处了。
另外, 贾敏对四皇子也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名声好名声和坏名声都没有。
从前四皇子也做了不少实事, 不过那时候四皇子一心辅佐太子,把功劳都送给了太子, 他一直隐藏在幕后, 也不在乎什么名声。所以前些年太子在民间的名声非常好,要不是皇帝这几年越发忌惮太子,特意往太子身上泼了很多污水,太子哪怕造反名声也不会太差的。
过去四皇子一心觉得,等到太子上位做了皇帝,他就可以在太子的支持下改革朝政,可以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 可以做所有他想做的事。四皇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改革派,可惜皇帝年纪大了,就求个朝廷安稳, 绝不可能支持四皇子的改革所以四皇子才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年轻的太子身上。
废太子那时候也曾觉得自己这个四弟太天真,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但那时候诸皇子都不安分,只有一个四皇子始终支持着他这个太子,所以太子也分外珍惜这个兄弟,也就颇为纵容四皇子的各种想法。当四皇子到处得罪人的时候,也只有太子不会责备他的行事手段。
废太子视四皇子为亲情的最后堡垒,他是个性情中人,哪怕聪明有手段,可是一次次风波下来,足以让太子对所谓的亲人们冷了心肠,不再期待多余的亲情当然,始终站在太子一边的四皇子除外。
而四皇子则视废太子为自己的知己,觉得只要废太子将来能登基为皇帝,那他们兄弟联手,就能彻底改变这个腐败的朝廷,让民间百姓恢复元气,实现中兴之治。
现如今废太子干脆利落的事败身死,他还给四皇子留下了后路让四皇子没有被废太子逼宫的事牵连。
四皇子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和知己,现在又被皇帝推着在朝廷上和五皇子争锋相对若是他不能谋得皇位,那将来他也会和废太子一样,被这皇权碾压的灰飞烟灭。
皇帝从来没有认真培养过四皇子因为四皇子自小就表现出了一种过于认真的气质,凡事都爱讲究个是非对错,对自我的道德标准要求特别高。
四皇子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执拗性格,让皇帝很早就认为他不适合成为人君否则这不仅是为难四皇子他自己,也是为难朝堂上的臣子。
皇帝知道四皇子品行高洁,但品行高洁的好人不代表就能成为好皇帝。在四皇子眼中,爱恨太分明,黑白对错分得太清楚,实则政治不会那么简单。
过去皇帝还一心培养太子的时候,他是默许了四皇子跟随在太子身边的四皇子不适合成为皇帝,但是若是碰到了合适的君主,当一个贤王却是绰绰有余了。
可惜现在的情形是太子事败身死,其他参与其中的皇子们也被皇帝废掉了。
现在皇帝只剩下了五皇子和四皇子可以选择。
也许在众臣们看来,皇帝还可以选择培养那些年纪更小的皇子们,再重新培养一个让皇帝满意的继承人。
但是皇帝自己知道,这次太子的逼宫事件,对皇帝的打击特别大。
正是因为皇帝年老多疑,对太子的逼迫越来越多,导致了太子无法忍耐,最终决定逼宫造反。皇帝虽然问罪了太子极其同党,但他的内心深处是明白的,原本太子并无反意,是他这些年逼迫太子太过了。皇帝心中也有些悔意,这种悔意折磨着皇帝的内心。
另外,太子曾是皇帝最看重和宠爱的儿子,哪怕这些年父子关系日渐紧张,哪怕这次太子逼宫,但皇帝也只是想像圈禁皇长子那样圈禁太子,从来没想过要这个儿子的命。但是太子却宁可自尽也不愿意苟且偷生,一个曾经心爱的儿子死在眼前,对皇帝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所以皇帝在太子逼宫事件后病了很久,其实皇帝是中风了,御医们说皇帝不能再继续劳累了。
皇帝隐藏着自己的病情,冷酷的处置着太子的同党们,以及太子的对头们。
正因为太子选择了自尽,皇帝对皇长子和三皇子的处置,才加重了几分。皇帝对太子有内疚,迁怒了这两个站在太子对立面的皇子。
也因为太子选择了自尽,原本应该会被皇帝迁怒的太子的内眷和子女,以及太子的死党四皇子,都被皇帝轻轻放过了。
事情过去之后,皇帝还封了太子一个义忠亲王,又让太子的一个儿子当了义忠亲王世子。
太子曾经造反,对朝廷和皇帝来说,实在谈不上忠,也谈不上义。
皇帝想要给死去的太子追封一个亲王的封号,这不是不能理解。唯独这义忠二字,放在这里总有种讽刺的意味,实在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选这两个字?
其实朝中中立的大臣对废太子都没有什么恶感,因为废太子不是四皇子那种性格,并没有做过什么引起众怒的事情。
哪怕是和太子站在敌对位置的朝臣,也不能说太子的人品或者能力有问题。
其实一切的问题都在皇帝身上,是他越来越忌惮太子。
看出来这点的皇子和朝臣才会想要趁着皇帝和太子之间有嫌隙,来将太子推下储君的位置。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