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她跟宜太妃凑到一块儿聊不了这些东西,那都是过去喜欢聊的了,现在凑到一块儿聊的基本上都是养生,什么时间睡觉更好,什么时间起床更好,吃什么东西更好,交流一些养生的法子和膳食方子。
宜太妃还教了她一套养生的太极拳,每日傍晚,天气不太热的时候,她们俩就在后花园打太极拳。
得,人家俩老姐妹轻松自在,当儿子儿媳的也都愿意成全。
勤亲王府占地面积大,虽然相较于其他的亲王府而言,院落建的应当是比较少,但住的人也比人家少太多了!了。
一个侧福晋、格格、侍妾都没有,连孩子也就只有可怜巴巴的一个,若是加上还住在亲王府的弘晖,那也就两个而已。
所以在太后和宜太妃住进来之后,想着孝顺额娘的九贝勒,也跟着住了过来,就住在前院,跟弘晖的院子紧挨着。
宜太妃在恒亲王府住了好几年了,九贝勒也只是时常过去探望,并没有在亲哥哥那里住下过,倒不是他跟五哥感情不好。
九贝勒是一个人入住的,没带妻儿,唯一带的人就是身边的大太监,还有整整八马车的行李,刚拉进勤亲王府不久,就又得拉到园子里去了。
皇上搬到圆明园去避暑,公务也都在圆明园处理,在那附近有园子、有宅院的,自然也都得搬过去了。
九贝勒还是紧跟额娘的步伐,去住到了十四弟的园子里,他也不是头一次住了,里面都有他单独的院子,这下连福晋也能搬过来了。
本来老九跟老十,一直都是比亲兄弟感情还好的兄弟,在接额娘回宫这事儿上,两个人也是难兄难弟。
眼看着自家九哥已经能跟额娘住到一块儿去了,虽说不是住在自己府上,而是住在十四家里头,但那又有什么区别,额娘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老十实在是羡慕的很,不光他羡慕,福晋也跟着羡慕。
老十父母双亡,福晋虽然父母都健在,但毕竟是蒙古的郡王和郡王福晋,没有皇上下旨,是不能进京的,就是进了京,那也呆不长,部族还那么多事儿呢,不能离开太久。
两口子一合计,就对搬到圆明园避暑的太皇太后‘动了心思’,这位也是长辈,老十的祖母,跟福晋那也是从同一片草原上出来的,也有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
第77章 二更
兄弟多了,什么样的都有,四爷着实无力吐槽,早在老十敲锣打鼓往户部送铜板的时候,他对老十的容忍性就已经很高了。
正儿八经的上折子,想要把太皇太后接到府上小住一段时间,倒也不是什么荒谬之事,虽然从未有人这么做过,但好歹也是出于孝心。
更何况太皇太后自己都同意了,七十五岁的老人家,别说是历朝历代的太后了,就是放眼整个天下,那也已经是极为长寿的老人家了。
虽说老人家身子骨不错,但古稀之年,谁都不晓得太皇太后还有几年可活,老人家的心愿,自然要尽力满足。
更何况老十虽然做事唬了些,但却是粗中有细之人,不会拿太皇太后的安危开玩笑。
四爷这边刚批了折子,那边老十两口子就屁颠屁颠的把太皇太后接回自己庄子里了。
十福晋腰包早就已经鼓起来了,十个老十加起来也比不得她有钱,从草原上从小长到大的她,来到京城之后自然是怀念那一片大草原的。
所以也特意买了处庄子,人家都是种地、种菜、种花,她不,她用来养草皮,草皮用来放牧,牛羊和马匹都有,虽说是小了点儿吧,但就像是小型的草原,很有那个味道在。
除了庄子周边的围墙,里面并没有中原风格的建筑,而是一个个的蒙古包,衣着打扮也都是蒙古那边的,本来安排在这里的人就是她的陪嫁,土生土长的草原人。
十爷是不爱来这庄子的,他对草原没有特殊的情怀,就算是想要在草原上放马疾驰,那也没必要到这么小的草原上来,总还是有机会随行塞外的。
但十福晋这个庄子,却是刚好挠到了太皇太后的痒痒处,小是小了点,但她这么大年纪了,也都多年没有骑过马了,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小点儿也就没什么了。
她要在这片草原走上一圈儿,都得花上将近一个时辰的功夫,若是要逗逗牛羊,摸一摸马匹,那时间就要更久了,足够消磨时光的了。
而且那些蒙古包也都跟草原上的一模一样,晚上睡在里面,就好像又回到了家乡。
太皇太后还真有些不乐意走了,别看庄子不比园子里凉快,可冰块是不缺的,中午最热的时候也有人打扇子,关键是她舍不得这儿,想回真正的!的草原已经不太可能了,这处小的草原也比宫殿楼阁更让她欢喜。
老人家没什么事儿,愿意在草原上溜达溜达,愿意说着一口蒙古话,跟放牧的人聊聊天,也愿意逗羊逗牛,以此来回忆往昔。
但十福晋虽然也想念家乡,可跟太皇太后还是不一样的,她不过是偶尔的时候才到这边来跑跑马,住上一两天,儿子没去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也带过来见识一番草原的美景。
但让她一直住在这儿,她是耐不住的,园子里有湖泊,有楼阁,有各色的美食,她与几个妯娌也处的跟好姐妹一样,游湖泛舟,采花做胭脂,进山打猎,整理账册,赏玩首饰……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
宜太妃还教了她一套养生的太极拳,每日傍晚,天气不太热的时候,她们俩就在后花园打太极拳。
得,人家俩老姐妹轻松自在,当儿子儿媳的也都愿意成全。
勤亲王府占地面积大,虽然相较于其他的亲王府而言,院落建的应当是比较少,但住的人也比人家少太多了!了。
一个侧福晋、格格、侍妾都没有,连孩子也就只有可怜巴巴的一个,若是加上还住在亲王府的弘晖,那也就两个而已。
所以在太后和宜太妃住进来之后,想着孝顺额娘的九贝勒,也跟着住了过来,就住在前院,跟弘晖的院子紧挨着。
宜太妃在恒亲王府住了好几年了,九贝勒也只是时常过去探望,并没有在亲哥哥那里住下过,倒不是他跟五哥感情不好。
九贝勒是一个人入住的,没带妻儿,唯一带的人就是身边的大太监,还有整整八马车的行李,刚拉进勤亲王府不久,就又得拉到园子里去了。
皇上搬到圆明园去避暑,公务也都在圆明园处理,在那附近有园子、有宅院的,自然也都得搬过去了。
九贝勒还是紧跟额娘的步伐,去住到了十四弟的园子里,他也不是头一次住了,里面都有他单独的院子,这下连福晋也能搬过来了。
本来老九跟老十,一直都是比亲兄弟感情还好的兄弟,在接额娘回宫这事儿上,两个人也是难兄难弟。
眼看着自家九哥已经能跟额娘住到一块儿去了,虽说不是住在自己府上,而是住在十四家里头,但那又有什么区别,额娘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老十实在是羡慕的很,不光他羡慕,福晋也跟着羡慕。
老十父母双亡,福晋虽然父母都健在,但毕竟是蒙古的郡王和郡王福晋,没有皇上下旨,是不能进京的,就是进了京,那也呆不长,部族还那么多事儿呢,不能离开太久。
两口子一合计,就对搬到圆明园避暑的太皇太后‘动了心思’,这位也是长辈,老十的祖母,跟福晋那也是从同一片草原上出来的,也有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
第77章 二更
兄弟多了,什么样的都有,四爷着实无力吐槽,早在老十敲锣打鼓往户部送铜板的时候,他对老十的容忍性就已经很高了。
正儿八经的上折子,想要把太皇太后接到府上小住一段时间,倒也不是什么荒谬之事,虽然从未有人这么做过,但好歹也是出于孝心。
更何况太皇太后自己都同意了,七十五岁的老人家,别说是历朝历代的太后了,就是放眼整个天下,那也已经是极为长寿的老人家了。
虽说老人家身子骨不错,但古稀之年,谁都不晓得太皇太后还有几年可活,老人家的心愿,自然要尽力满足。
更何况老十虽然做事唬了些,但却是粗中有细之人,不会拿太皇太后的安危开玩笑。
四爷这边刚批了折子,那边老十两口子就屁颠屁颠的把太皇太后接回自己庄子里了。
十福晋腰包早就已经鼓起来了,十个老十加起来也比不得她有钱,从草原上从小长到大的她,来到京城之后自然是怀念那一片大草原的。
所以也特意买了处庄子,人家都是种地、种菜、种花,她不,她用来养草皮,草皮用来放牧,牛羊和马匹都有,虽说是小了点儿吧,但就像是小型的草原,很有那个味道在。
除了庄子周边的围墙,里面并没有中原风格的建筑,而是一个个的蒙古包,衣着打扮也都是蒙古那边的,本来安排在这里的人就是她的陪嫁,土生土长的草原人。
十爷是不爱来这庄子的,他对草原没有特殊的情怀,就算是想要在草原上放马疾驰,那也没必要到这么小的草原上来,总还是有机会随行塞外的。
但十福晋这个庄子,却是刚好挠到了太皇太后的痒痒处,小是小了点,但她这么大年纪了,也都多年没有骑过马了,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小点儿也就没什么了。
她要在这片草原走上一圈儿,都得花上将近一个时辰的功夫,若是要逗逗牛羊,摸一摸马匹,那时间就要更久了,足够消磨时光的了。
而且那些蒙古包也都跟草原上的一模一样,晚上睡在里面,就好像又回到了家乡。
太皇太后还真有些不乐意走了,别看庄子不比园子里凉快,可冰块是不缺的,中午最热的时候也有人打扇子,关键是她舍不得这儿,想回真正的!的草原已经不太可能了,这处小的草原也比宫殿楼阁更让她欢喜。
老人家没什么事儿,愿意在草原上溜达溜达,愿意说着一口蒙古话,跟放牧的人聊聊天,也愿意逗羊逗牛,以此来回忆往昔。
但十福晋虽然也想念家乡,可跟太皇太后还是不一样的,她不过是偶尔的时候才到这边来跑跑马,住上一两天,儿子没去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也带过来见识一番草原的美景。
但让她一直住在这儿,她是耐不住的,园子里有湖泊,有楼阁,有各色的美食,她与几个妯娌也处的跟好姐妹一样,游湖泛舟,采花做胭脂,进山打猎,整理账册,赏玩首饰……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