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红楼]年代文里红楼人儿 > [红楼]年代文里红楼人儿
错误举报

第101页

    可不是嘛,一查,还真是。
    “那这官司咱接不接啊?”周音就问。
    “接啊。”为啥不接。
    “这不是利用你嘛。”
    “人生在世,谁不是身不由己?”
    “哟,这怎么还感慨上了呢?”
    “没事儿,师姐,这官司你来打吧!”
    “好。”
    这件名誉权的案子似乎是个开头。三位学长学姐也是年轻有冲劲儿,不管不顾,一腔的热血,只求道理,不管人情,再加上学霸的能力,那官司打得,也确实让人服气。总能赢得很是漂亮。
    再加上黛玉从来不间断的做法援,做公誉,这名声传出去,生意自然越来越好,案子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忙。
    这人忙起来了,收入自然也就多了。
    所谓的名利双收,黛玉差不多是做到了。
    “二姐,为什么不继续读了呢?”二姐林月拿到硕士学位,就要出门找工作,正好三吉到中州带工程,她就要去那边找工作,铁了心夫唱妇随。黛玉就问她,怎么不读完博士再工作,又不急着用钱,着急工作干什么呢?
    “念了这么多年书,我现在也是够了,也想到社会上见识见识。”林月只说不想读书。
    “哎,算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黛玉知道她是跟三吉热恋期,感情越来越深,想常跟他一起,也就不深劝了。
    家里爸妈已经知道了两人在谈恋爱,林大海倒是还好,觉得男人在外面闯事业,也没什么,是很正常的事儿,能养家糊口就是有能力的表现。就是贾敏一百个不同意,这两地分离,跟牛|郎织女似的,怎么过日子?
    只是父母再怎么不同意,人家两人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也不说不听父母的,但也打死不说分手的事儿,就这么拖着。
    谁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我的东西先放在你这里呢。等领了毕业证,先回家住几天,看看爸妈还有大姐和孩子,就去中州了。”林月把学校的东西都往黛玉的公寓搬。
    “好啊,那我也一起回去吧,我也想咱爸咱妈了,还有大姐和大外甥。”工作以后,就再也没有寒暑假了,时间是自由也是不自由,反而没有大块的时间回老家。
    闺女们都回家了,当爹妈的,自然高兴,贾敏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林星也是换着样儿的做好吃的往家里送。
    自打李林出生,贾敏也不怎么在县城里住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住在省城里,与张大姨还有李妈一起带孩子,有三个老太太看着孩子,林星也就放心了,出了月子,就回店里上班了。
    “哎,女大不由娘,现在也不兴包办婚姻了。你个死倔的脾气,算是随了老林家的根儿。既然你认准了那个吉喆,当妈的也不能非不让你嫁。利弊都跟你分析过了,你就自己看着办吧。”林月非要走,贾敏也真是没办法了,哭也哭过了,闹也闹过了,还能咋滴。
    “妈,我就觉得跟他在一起心里高兴。吃苦受罪的,我也认了。”林月也难受,一段不被父母祝福的爱情,那幸福里终究也还是有遗憾的。
    “你跟那个秦……秦啥来着?怎么样了?”贾敏说不听二闺女,又转头问黛玉。
    黛玉与秦盏这两年也就是时不时的约着吃个饭,看场电影啥的,有时候是他们两个人单独约,有时候就跟团队聚会或者同学聚会并在一起,许多人一起聚。被拍得多了,粉丝、路人们都知道林妹妹有这么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学长了。林家人自然也就知道了。
    “什么怎么样?就学长啊。”黛玉装傻充愣。
    “那就这么不清不楚的处着?算怎么回事儿啊?你都快二十五了,也该处个对象儿考虑结婚的事儿了。女大不中留,你要是不想跟他处,就赶紧跟人家说清楚了,别耽误人家。也别耽误你自个儿。”贾敏这个愁啊,还是大闺女省心,老二死心眼子不听劝,非得找个工作不稳定的。小的呢,干脆就不往那方面想,谁一问就是没找到合适的,她活了这么大岁数了,小闺女那点儿小心思,能看不明白?还想唬弄她老娘?
    “我才二十四,忙啥的呀!妈,你还是多操心点儿我爸吧。老头儿自个儿在老家,多辛苦呀。怎么就不听劝呢?那点儿地非得种呀?我不结婚,谁也不嫁了,就在家养活你俩,中不?”黛玉转移话题。
    “那你还是嫁吧,可别在家了,我得愁死。”贾敏拿眼睛翻她,哪有不让闺女嫁人给自个儿养老的。
    “小妹,你这话说得不对呀。怎么滴?我这嫁了的,就不能养活爸妈了?”林星一听黛玉那话不对味儿,就挑上理了。
    “我可没那个意思啊,姐,你别挑我语病。我的意思是不让爸再种地了,老两口都来省城住,多好啊。非得守着那点儿地干什么?”黛玉赶紧哄她姐。
    “这倒是。妈,你说你俩现在老了老了,反倒分居了,这整的啥事儿呀。我跟小妹又不是供养不起你们,受这个累图什么呀,来看看外孙子不好吗?”这一点上,姐仨是站在同一阵线的。
    “你们话说得轻巧,那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一年二三十万的收入,说不要就不要了?我们可没你们那么心大。”这些年除了春蒜,借着宫禧男朋友家的路子,林大海每年什么菜行情好就种什么菜,哪怕不再租地住了,收入却是不少。大半个屯子都拿他当风向标,看他种什么,他们就种什么,都跟着发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