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88)
张绣一愣,手中的酒囊落在地上。
三日后,当张绣重回久违的未央殿,仰头面见皇帝时,他不知为何,竟然鼻中一酸,落下泪来。
当初在长安时不觉得,这二年在潼关,当他千方百计想要重回长安而不得时,张绣才意识到从前那样每隔几日便能见到皇帝的职位,是多么难得可贵。
刘协讶然道:这是怎么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温和笑着,扶张绣起身,朕还要用你做大将呢,怎么变得爱哭了?可是在潼关受了委屈?
回长安面圣第一日,张绣哭了个昏天暗地。
作者有话要说:张绣:他好渣,可是我好爱他,呜呜呜
第141章
对于张绣的到来, 长安城中百官并不都是欢迎的。
如果说皇帝传召华阴段煨,还可以说是为了防备西羌可能的异动;但是自潼关召回张绣的举动,却几乎坐实了皇帝的意图陛下不只是防备, 甚至可能主动出击。
如今长安城中大军尽出, 正是该关门自守、警惕四邻之时, 如何还能四处出击?虽然羌人趁机作乱, 东羌南下, 西羌东进, 沿途掳掠,但也只是小打小闹,总不会打到长安城来,当此之时,陛下理他们作甚?
自古外族入侵,朝廷中总是有主战派, 也有主和派。
刘协要段煨为主将、张绣为副将,领三千守城兵士,出长安平叛羌人的命令一下, 朝中立时便涌起一阵反对的声浪。
士孙瑞上次在杨彪府中,被皇帝面斥了一顿, 但他到底年纪大了, 脸皮够厚, 此时又当仁不让得站了出来, 颤巍巍杵在大殿之中, 天然就带着一股忠臣死谏的味儿, 苍老着声音道:羌人作乱,由来已久,百年不绝, 陛下何必急于一时?近来之所以愈演愈烈,乃是因为大军尽出,他们见长安防守空虚,因此胆大肆意了。暗戳戳刺了一波皇帝出兵益州的决定,又道,况且此前归降的镇西将军韩遂与征西将军马腾,都在凉州,久与羌人周旋,何不命这二将就近约束?若使段煨、张绣再领长安兵而出,长安几为无兵之城,却有天子百官,何其危险!因此臣斗胆建言,请陛下发旨镇西将军与征西将军,让他们带领凉州兵,约束羌人部族。固然不能根除祸患,但这乃是火烧眉毛、且顾眼前的计策。
士孙瑞这番话讲出来,与他私下交流过的老臣文官自然是纷纷赞同,却是急坏了张绣。
张绣坐了两年冷板凳,求爹爹告奶奶,好不容易才抓到这重回长安,再度掌兵作战的机会,正是摩拳擦掌、热血沸腾之时,眼见竟要给这老头子三言两语搅黄了,不由得心中大急,高声道:士孙大人此言差矣!他久不在官场周旋,本也不是文官,不擅长打弯弯绕,因此只将实话讲来,那什么镇西将军,又什么征西将军,老大人难道以为他们就是忠臣了吗?这二人与那些作乱的羌人原是一丘之貉,韩遂、马腾都曾反出大汉,与羌人杂种共推自立。不过两年前,李傕、郭汜兵临城下之时,这二人还曾领兵至灞桥,妄图从中分一杯羹。若命这二人带兵剿灭羌人,恐怕他们反倒要做了乱贼头子。
士孙瑞冷笑道:敢问李傕、郭汜兵临城下之时,小将军又在何处?
张绣为之语塞。他那时还在李傕、郭汜军中,也是兵临城下的兵中一员。
他那时候在子脩身边,佐助子脩斩杀李傕、郭汜,立下大功。刘协这才开口,将张绣救出尴尬的境地,君荣(士孙瑞字)年老多健忘,需要朕帮你重温一遍张绣的功劳吗?
士孙瑞自杨府一役,再不敢当众跟皇帝硬顶,忙道:是老臣糊涂了。
你方才说这只是眼下权宜之计,想来还有长远之计?刘协也没有抓着不放,给了士孙瑞畅所欲言的机会。
长久之计,自然是车驾东归。士孙瑞想到洛阳,浑浊的老眼里竟闪烁了泪花。
刘协倒是也能理解,他带着百官西迁至长安,就好比当初项羽领兵破了咸阳一般。项羽的兵都思念江东,而跟随他的百官也都怀念那个承载了他们青春年少时的洛阳。对于士孙瑞等人来说,洛阳才是他们心中的国都,长安再好也是异乡。尤其是当初朝廷西迁,是在董卓胁迫下,不得不如此。在长安的每一日,仿佛都意味着屈辱。就好比岳飞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如果士孙瑞文采斐然,大概也能留下类似心情的诗篇。
东归之后呢?刘协问道,语气平淡的就像是在说天气一般,东归之后,羌人当如何治理呢?凉州、雍州等地的乱局,要如何平定安抚呢?
士孙瑞早已想过了,此时迟缓开口,道:羌人所居的凉州、雍州等地,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出产稀少,与其花巨资、耗人力去抚定,不如舍弃。
刘协摸了摸鼻子,淡声道:原来你打的是这么个主意。他没有流露出情绪,平静问道:那两州良民,当如何?
若有良民,可迁徙他们来长安三辅之地,男耕女织,再谋生计。朝廷车驾东归之后,长安人口必然会减少,这些人补进来倒也合适。
你倒是都考虑过了。刘协凉凉道,不置可否。
士孙瑞担心皇帝年轻,还是一心要用兵,又道:陛下可知道桓帝时段纪明(段颎字)将军,戍边十数年,平西羌、灭东羌,说起来好大的战功,所费几何?
你这是问朕?刘协掀了掀眼皮,见士孙瑞作势要告罪,有些不耐烦得一摆手,道:段纪明灭东羌时,三年费钱五十四亿。
大殿中众官员齐齐倒吸一口冷气,朝廷如今哪里还掏的出这五十四亿的巨资?
觉得太多了?朕还要告诉你们,在段纪明之前,永初年间,羌人反叛,十四年费钱二百四十亿;永和末,又是七年,费钱八十多亿。
这下子底下抽气的声音更大,窃窃私语之声渐起,众官员都讨论着太过庞大的军费。
而张绣心中已经凉了难道陛下的立场变了?不对羌人用兵了吗?
段纪明灭羌,上报一百八十战,斩敌首级三万八千六百多人,而汉军死的只有不足四百人。刘协冷笑道:便真是天上的兵仙下来了,也没有这等能耐。这三万八千六百多的首级里,有多少是杀良冒功,段纪明自己心里清楚。他索要的五十四亿军费中,又有多少真正发放到了士卒手中?恐怕不足十分之一。
这就说到桓帝时吏治败坏的情形了,哪里有做将军不吃空饷呢?况且若无贪污所得,如何贿赂朝中近臣以自保呢?
大殿内窃窃私语之声忽然消失了。
二百四十亿、八十亿、五十四亿刘协慢悠悠道:这些数目听着大得吓人,可若是文臣武将,没有贪墨,不需以珍宝,贿赂上官与左右。朕敢说,二十四亿、八亿、五亿便能起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吏治败坏了么?换一批好官来如何?当时破一贼,朝廷都能收金银布帛一亿钱以上。更何况高官呢?设若把在场诸君倒吊起来抖一抖,不知能抖落多少金银珠宝兴许都抖一抖,这看似庞大的军费便齐了呢。他笑出声来,就好像只是讲了一则有趣的笑话。
但是在场没有一个人敢把皇帝的话当成笑话,都忍不住缩肩低头,生怕这当口落在了皇帝眼中。
张绣也被这氛围所感染,竟有些惧意,转念一想,自己在潼关这二年清白得很,才又竖起脖子,环视殿内,却见众臣都耷拉着脑袋,活像一群被拔了毛的鹌鹑。
还有谁跟君荣(士孙瑞字)一般主意的?都站到他身后,叫朕看看。刘协语气淡淡的,待到车驾东归后,便内迁雍州、凉州等地的良民到长安三辅之地,暂且不理会作乱的羌人。
士孙瑞在朝中几十年,自有一股势力,大小议题往常总有二十几人附议,此刻不知是因为殿内氛围,还是因为旬月前在杨彪府中被皇帝留下的阴影还未散去,最后几十名官员中,只犹犹豫豫走出来七八人,站到士孙瑞身后,最末一人犹豫一瞬,竟还又退回了原处。
刘协坐在上首,对汪雨道:去唤卢毓过来。
卢毓,乃是卢植幼子,自十岁起养在皇帝身边,时年将满十四岁。一时卢毓入殿,只见他身量已经发育到年龄前面去了,高挑清俊,双眸黑亮,见皇帝冲他招手,便快步走上前去,于阶下稍停,却见皇帝仍是冲他招手,便提步直上,至于皇帝身前方停。
刘协对下面不安的士孙瑞等人道:朕没想到,就在今日的朝堂之上,还有劝朕割地避让的臣子。朕已经懒得同你们多话,便让卢毓来背诵一篇佳作给诸君听听。说着以目鼓励小少年,道:前几日学的《潜夫论救边》篇可背熟了?就从地无边,无边亡国背起。
卢毓虽然是被乍然唤上来的,却也听闻今日朝廷要对西羌用兵之事,此时略知皇帝之意,因朗声诵来,地无边,无边亡国。是故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入,则弘农为边;弘农内入,则洛阳为边。推此以相况,虽尽东海犹有边也。今不厉武以诛虏,选材以全境,而云边不可守,欲先自割,示弱寇敌,不亦惑乎?他的声音里还带了一点儿童的清朗,此刻娴熟诵来,每一句都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士孙瑞等人的脸上,直将他们打得头晕脑胀、面红耳赤。
好。刘协起身抚着卢毓肩头,笑道:可见是用功了。又对士孙瑞等人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不得殿中还有人认识,便是王节信(王符字),他故去也不过三十年。盼诸君别只把功夫下在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上面,有空多读书,不要犯这等低级错误。
站在士孙瑞身后的几人都瑟缩起来。
你们是知道朕的,朕从来不因言罪人。
此言一出,自士孙瑞以下那一列七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是朕的朝廷也不养蠢人。刘协平静道:你们七个另谋生路去吧。又对士孙瑞道:君荣前些日子不是上奏乞骸骨吗?朕给你这个恩典。
士孙瑞自方才听卢毓诵书时便羞臊得心慌气短,此时再支撑不住,眼前一黑,便咕咚一声栽倒在大殿之上。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灌溉营养液,就会掉落粗长~试一试吗?感谢在20201201 15:20:45~20201202 20:24: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静里 4个;罗岫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陌上咲 100瓶;胖胖 7瓶;青青翠微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大司农府中已有三日不闻笑语声。
士孙瑞将自己锁在书房中, 面前案上摆着王节信(王符字)的《潜夫论》,正摊开在《救边》这一章。
王符这人,士孙瑞从前似乎听大儒马融提起过, 但并未放在心上。这人原是庶子, 又宦途不得志, 是以隐居著书。周边人偶有称颂此人的, 士孙瑞都不曾当真果真有才学, 又怎会退隐山林?倒是后来度辽将军皇甫规病归故土, 连当地的太守都不愿意见,却很愿意同这王符交谈,以至于有徒见两千石,不如一缝腋的话儿传出来。
这话传到士孙瑞耳朵里,他才好奇起王符此人,命人抄录了王符所著的《潜夫论》来, 只是他终日忙于政事,下朝之后又是不停地见人,慢慢就把这事儿搁置了, 直到今日未央殿中被皇帝呵斥夺官,这才将王符的著作翻出来, 摆在书房中已是连看了三日。
这王符将毕生所学灌注在这三十六篇内容中, 皆是针砭时事之作, 并不欲彰显他本人的名声。
士孙瑞相见恨晚, 若早几年读到此书, 对他在政事上的处理都大有裨益。可他为什么偏就错过了呢?
他呆坐在书房中, 回顾自己这一生。他也算是名门之后,举孝廉出身,初为鹰鹞都尉, 跟随盖勋平定汉阳王国之叛,后任执金吾,王允时引他为尚书仆射,他也参与谋诛董卓的壮举,可谓大汉忠臣,连杨彪、皇甫嵩都礼让他三分,皇帝也请他做了大司农,当真荣宠已极。这几年是发生了什么?他殿上所出的谏言,原是出自本心,并无私心的。他希望车驾东归,于他本人并无益处,他本是右扶风人士,皇帝若在长安,离他故乡还更近些。至于暂时抛下凉州、雍州等地的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他是大司农,不得不考虑国家财政。
难道是他老了的缘故?老者总是保守的,与正当少年的陛下,往往意见相左。
士孙瑞如此安慰自己,可内心深处却知道并不是的,这不是能推给年龄的事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难道比廉颇更老了吗?是他的志气消磨了。
在他于官场上已到了顶峰之后,他身后有了太多羁绊,他不再是少年时那个震动三辅的鹰鹞都尉,而是世家中的领头羊,他要为子孙计,为族人计,为文臣计他不是没有私心,而是私心太深,连自己都骗过了。
如今陛下夺了他的官职,他要忍羞回乡,受故老指指点点吗?
士孙瑞老眼含了浊泪,他已活了太久,与其回乡受这等侮辱,不如真就一根麻绳吊死在这大司农府中。
书房外的厅堂内,士孙瑞的儿子士孙萌正与好友王粲交谈。
王粲已故的爷爷王畅,曾任司空之职。这王粲也是世家子弟,少有才名,很得蔡邕喜爱。从前王粲去蔡府,蔡邕都是倒履相迎,还曾经说过,只要王粲想要,可以把藏书都送给王粲这种话。
王粲与士孙萌年岁相仿,家世相仿,脾气兴味也相投,乃是极好的朋友。
伯父还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呢?这都第几天了?
士孙萌伸出三根手指头来,摇了一摇,叹气道:递进去的东西不吃也不喝,这下是真伤心了。
王粲陪着叹了一回气,忽然道:文始(士孙萌字),你有没有想过走?
走?士孙萌一愣,看着好友神色,仲宣(王粲字)你要走?往哪里走?
王粲显然是考虑多日了,这才第一次对好友吐露,低声道:实不相瞒,我在这长安城中等得着实气闷。你也知道蔡伯父欣赏我的才学,也已经数次向陛下推荐了我,我也用心写了几篇文章,送呈进去,只是从不得陛下征召,看来是入不得陛下眼睛。我这二年在长安看着,陛下乱世重武将,重民生,但忌惮世家,如非必要,是不肯用世家子弟的。旬月前,陛下又派人往河东郡和南阳郡遴选寒门良才。如此一来,更没有我们用武之地了。况且眼下陛下派二十万大军攻打益州,城中粮草兵马都空虚了。听这意思,陛下还要同时对西羌用兵。这长安城中,危险已极。若陛下用我,我自然肝脑涂地,尽吐胸中文章。可陛下既然不用我,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我也该自谋生路。从前见伯父在朝中做得大司农,这些话也不好对你说,可如今伯父见黜,料想文始你再留在长安也是无益,才将这些话告诉你。
恋耽美
三日后,当张绣重回久违的未央殿,仰头面见皇帝时,他不知为何,竟然鼻中一酸,落下泪来。
当初在长安时不觉得,这二年在潼关,当他千方百计想要重回长安而不得时,张绣才意识到从前那样每隔几日便能见到皇帝的职位,是多么难得可贵。
刘协讶然道:这是怎么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温和笑着,扶张绣起身,朕还要用你做大将呢,怎么变得爱哭了?可是在潼关受了委屈?
回长安面圣第一日,张绣哭了个昏天暗地。
作者有话要说:张绣:他好渣,可是我好爱他,呜呜呜
第141章
对于张绣的到来, 长安城中百官并不都是欢迎的。
如果说皇帝传召华阴段煨,还可以说是为了防备西羌可能的异动;但是自潼关召回张绣的举动,却几乎坐实了皇帝的意图陛下不只是防备, 甚至可能主动出击。
如今长安城中大军尽出, 正是该关门自守、警惕四邻之时, 如何还能四处出击?虽然羌人趁机作乱, 东羌南下, 西羌东进, 沿途掳掠,但也只是小打小闹,总不会打到长安城来,当此之时,陛下理他们作甚?
自古外族入侵,朝廷中总是有主战派, 也有主和派。
刘协要段煨为主将、张绣为副将,领三千守城兵士,出长安平叛羌人的命令一下, 朝中立时便涌起一阵反对的声浪。
士孙瑞上次在杨彪府中,被皇帝面斥了一顿, 但他到底年纪大了, 脸皮够厚, 此时又当仁不让得站了出来, 颤巍巍杵在大殿之中, 天然就带着一股忠臣死谏的味儿, 苍老着声音道:羌人作乱,由来已久,百年不绝, 陛下何必急于一时?近来之所以愈演愈烈,乃是因为大军尽出,他们见长安防守空虚,因此胆大肆意了。暗戳戳刺了一波皇帝出兵益州的决定,又道,况且此前归降的镇西将军韩遂与征西将军马腾,都在凉州,久与羌人周旋,何不命这二将就近约束?若使段煨、张绣再领长安兵而出,长安几为无兵之城,却有天子百官,何其危险!因此臣斗胆建言,请陛下发旨镇西将军与征西将军,让他们带领凉州兵,约束羌人部族。固然不能根除祸患,但这乃是火烧眉毛、且顾眼前的计策。
士孙瑞这番话讲出来,与他私下交流过的老臣文官自然是纷纷赞同,却是急坏了张绣。
张绣坐了两年冷板凳,求爹爹告奶奶,好不容易才抓到这重回长安,再度掌兵作战的机会,正是摩拳擦掌、热血沸腾之时,眼见竟要给这老头子三言两语搅黄了,不由得心中大急,高声道:士孙大人此言差矣!他久不在官场周旋,本也不是文官,不擅长打弯弯绕,因此只将实话讲来,那什么镇西将军,又什么征西将军,老大人难道以为他们就是忠臣了吗?这二人与那些作乱的羌人原是一丘之貉,韩遂、马腾都曾反出大汉,与羌人杂种共推自立。不过两年前,李傕、郭汜兵临城下之时,这二人还曾领兵至灞桥,妄图从中分一杯羹。若命这二人带兵剿灭羌人,恐怕他们反倒要做了乱贼头子。
士孙瑞冷笑道:敢问李傕、郭汜兵临城下之时,小将军又在何处?
张绣为之语塞。他那时还在李傕、郭汜军中,也是兵临城下的兵中一员。
他那时候在子脩身边,佐助子脩斩杀李傕、郭汜,立下大功。刘协这才开口,将张绣救出尴尬的境地,君荣(士孙瑞字)年老多健忘,需要朕帮你重温一遍张绣的功劳吗?
士孙瑞自杨府一役,再不敢当众跟皇帝硬顶,忙道:是老臣糊涂了。
你方才说这只是眼下权宜之计,想来还有长远之计?刘协也没有抓着不放,给了士孙瑞畅所欲言的机会。
长久之计,自然是车驾东归。士孙瑞想到洛阳,浑浊的老眼里竟闪烁了泪花。
刘协倒是也能理解,他带着百官西迁至长安,就好比当初项羽领兵破了咸阳一般。项羽的兵都思念江东,而跟随他的百官也都怀念那个承载了他们青春年少时的洛阳。对于士孙瑞等人来说,洛阳才是他们心中的国都,长安再好也是异乡。尤其是当初朝廷西迁,是在董卓胁迫下,不得不如此。在长安的每一日,仿佛都意味着屈辱。就好比岳飞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如果士孙瑞文采斐然,大概也能留下类似心情的诗篇。
东归之后呢?刘协问道,语气平淡的就像是在说天气一般,东归之后,羌人当如何治理呢?凉州、雍州等地的乱局,要如何平定安抚呢?
士孙瑞早已想过了,此时迟缓开口,道:羌人所居的凉州、雍州等地,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出产稀少,与其花巨资、耗人力去抚定,不如舍弃。
刘协摸了摸鼻子,淡声道:原来你打的是这么个主意。他没有流露出情绪,平静问道:那两州良民,当如何?
若有良民,可迁徙他们来长安三辅之地,男耕女织,再谋生计。朝廷车驾东归之后,长安人口必然会减少,这些人补进来倒也合适。
你倒是都考虑过了。刘协凉凉道,不置可否。
士孙瑞担心皇帝年轻,还是一心要用兵,又道:陛下可知道桓帝时段纪明(段颎字)将军,戍边十数年,平西羌、灭东羌,说起来好大的战功,所费几何?
你这是问朕?刘协掀了掀眼皮,见士孙瑞作势要告罪,有些不耐烦得一摆手,道:段纪明灭东羌时,三年费钱五十四亿。
大殿中众官员齐齐倒吸一口冷气,朝廷如今哪里还掏的出这五十四亿的巨资?
觉得太多了?朕还要告诉你们,在段纪明之前,永初年间,羌人反叛,十四年费钱二百四十亿;永和末,又是七年,费钱八十多亿。
这下子底下抽气的声音更大,窃窃私语之声渐起,众官员都讨论着太过庞大的军费。
而张绣心中已经凉了难道陛下的立场变了?不对羌人用兵了吗?
段纪明灭羌,上报一百八十战,斩敌首级三万八千六百多人,而汉军死的只有不足四百人。刘协冷笑道:便真是天上的兵仙下来了,也没有这等能耐。这三万八千六百多的首级里,有多少是杀良冒功,段纪明自己心里清楚。他索要的五十四亿军费中,又有多少真正发放到了士卒手中?恐怕不足十分之一。
这就说到桓帝时吏治败坏的情形了,哪里有做将军不吃空饷呢?况且若无贪污所得,如何贿赂朝中近臣以自保呢?
大殿内窃窃私语之声忽然消失了。
二百四十亿、八十亿、五十四亿刘协慢悠悠道:这些数目听着大得吓人,可若是文臣武将,没有贪墨,不需以珍宝,贿赂上官与左右。朕敢说,二十四亿、八亿、五亿便能起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吏治败坏了么?换一批好官来如何?当时破一贼,朝廷都能收金银布帛一亿钱以上。更何况高官呢?设若把在场诸君倒吊起来抖一抖,不知能抖落多少金银珠宝兴许都抖一抖,这看似庞大的军费便齐了呢。他笑出声来,就好像只是讲了一则有趣的笑话。
但是在场没有一个人敢把皇帝的话当成笑话,都忍不住缩肩低头,生怕这当口落在了皇帝眼中。
张绣也被这氛围所感染,竟有些惧意,转念一想,自己在潼关这二年清白得很,才又竖起脖子,环视殿内,却见众臣都耷拉着脑袋,活像一群被拔了毛的鹌鹑。
还有谁跟君荣(士孙瑞字)一般主意的?都站到他身后,叫朕看看。刘协语气淡淡的,待到车驾东归后,便内迁雍州、凉州等地的良民到长安三辅之地,暂且不理会作乱的羌人。
士孙瑞在朝中几十年,自有一股势力,大小议题往常总有二十几人附议,此刻不知是因为殿内氛围,还是因为旬月前在杨彪府中被皇帝留下的阴影还未散去,最后几十名官员中,只犹犹豫豫走出来七八人,站到士孙瑞身后,最末一人犹豫一瞬,竟还又退回了原处。
刘协坐在上首,对汪雨道:去唤卢毓过来。
卢毓,乃是卢植幼子,自十岁起养在皇帝身边,时年将满十四岁。一时卢毓入殿,只见他身量已经发育到年龄前面去了,高挑清俊,双眸黑亮,见皇帝冲他招手,便快步走上前去,于阶下稍停,却见皇帝仍是冲他招手,便提步直上,至于皇帝身前方停。
刘协对下面不安的士孙瑞等人道:朕没想到,就在今日的朝堂之上,还有劝朕割地避让的臣子。朕已经懒得同你们多话,便让卢毓来背诵一篇佳作给诸君听听。说着以目鼓励小少年,道:前几日学的《潜夫论救边》篇可背熟了?就从地无边,无边亡国背起。
卢毓虽然是被乍然唤上来的,却也听闻今日朝廷要对西羌用兵之事,此时略知皇帝之意,因朗声诵来,地无边,无边亡国。是故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入,则弘农为边;弘农内入,则洛阳为边。推此以相况,虽尽东海犹有边也。今不厉武以诛虏,选材以全境,而云边不可守,欲先自割,示弱寇敌,不亦惑乎?他的声音里还带了一点儿童的清朗,此刻娴熟诵来,每一句都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士孙瑞等人的脸上,直将他们打得头晕脑胀、面红耳赤。
好。刘协起身抚着卢毓肩头,笑道:可见是用功了。又对士孙瑞等人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不得殿中还有人认识,便是王节信(王符字),他故去也不过三十年。盼诸君别只把功夫下在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上面,有空多读书,不要犯这等低级错误。
站在士孙瑞身后的几人都瑟缩起来。
你们是知道朕的,朕从来不因言罪人。
此言一出,自士孙瑞以下那一列七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是朕的朝廷也不养蠢人。刘协平静道:你们七个另谋生路去吧。又对士孙瑞道:君荣前些日子不是上奏乞骸骨吗?朕给你这个恩典。
士孙瑞自方才听卢毓诵书时便羞臊得心慌气短,此时再支撑不住,眼前一黑,便咕咚一声栽倒在大殿之上。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灌溉营养液,就会掉落粗长~试一试吗?感谢在20201201 15:20:45~20201202 20:24: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静里 4个;罗岫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陌上咲 100瓶;胖胖 7瓶;青青翠微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大司农府中已有三日不闻笑语声。
士孙瑞将自己锁在书房中, 面前案上摆着王节信(王符字)的《潜夫论》,正摊开在《救边》这一章。
王符这人,士孙瑞从前似乎听大儒马融提起过, 但并未放在心上。这人原是庶子, 又宦途不得志, 是以隐居著书。周边人偶有称颂此人的, 士孙瑞都不曾当真果真有才学, 又怎会退隐山林?倒是后来度辽将军皇甫规病归故土, 连当地的太守都不愿意见,却很愿意同这王符交谈,以至于有徒见两千石,不如一缝腋的话儿传出来。
这话传到士孙瑞耳朵里,他才好奇起王符此人,命人抄录了王符所著的《潜夫论》来, 只是他终日忙于政事,下朝之后又是不停地见人,慢慢就把这事儿搁置了, 直到今日未央殿中被皇帝呵斥夺官,这才将王符的著作翻出来, 摆在书房中已是连看了三日。
这王符将毕生所学灌注在这三十六篇内容中, 皆是针砭时事之作, 并不欲彰显他本人的名声。
士孙瑞相见恨晚, 若早几年读到此书, 对他在政事上的处理都大有裨益。可他为什么偏就错过了呢?
他呆坐在书房中, 回顾自己这一生。他也算是名门之后,举孝廉出身,初为鹰鹞都尉, 跟随盖勋平定汉阳王国之叛,后任执金吾,王允时引他为尚书仆射,他也参与谋诛董卓的壮举,可谓大汉忠臣,连杨彪、皇甫嵩都礼让他三分,皇帝也请他做了大司农,当真荣宠已极。这几年是发生了什么?他殿上所出的谏言,原是出自本心,并无私心的。他希望车驾东归,于他本人并无益处,他本是右扶风人士,皇帝若在长安,离他故乡还更近些。至于暂时抛下凉州、雍州等地的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他是大司农,不得不考虑国家财政。
难道是他老了的缘故?老者总是保守的,与正当少年的陛下,往往意见相左。
士孙瑞如此安慰自己,可内心深处却知道并不是的,这不是能推给年龄的事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难道比廉颇更老了吗?是他的志气消磨了。
在他于官场上已到了顶峰之后,他身后有了太多羁绊,他不再是少年时那个震动三辅的鹰鹞都尉,而是世家中的领头羊,他要为子孙计,为族人计,为文臣计他不是没有私心,而是私心太深,连自己都骗过了。
如今陛下夺了他的官职,他要忍羞回乡,受故老指指点点吗?
士孙瑞老眼含了浊泪,他已活了太久,与其回乡受这等侮辱,不如真就一根麻绳吊死在这大司农府中。
书房外的厅堂内,士孙瑞的儿子士孙萌正与好友王粲交谈。
王粲已故的爷爷王畅,曾任司空之职。这王粲也是世家子弟,少有才名,很得蔡邕喜爱。从前王粲去蔡府,蔡邕都是倒履相迎,还曾经说过,只要王粲想要,可以把藏书都送给王粲这种话。
王粲与士孙萌年岁相仿,家世相仿,脾气兴味也相投,乃是极好的朋友。
伯父还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呢?这都第几天了?
士孙萌伸出三根手指头来,摇了一摇,叹气道:递进去的东西不吃也不喝,这下是真伤心了。
王粲陪着叹了一回气,忽然道:文始(士孙萌字),你有没有想过走?
走?士孙萌一愣,看着好友神色,仲宣(王粲字)你要走?往哪里走?
王粲显然是考虑多日了,这才第一次对好友吐露,低声道:实不相瞒,我在这长安城中等得着实气闷。你也知道蔡伯父欣赏我的才学,也已经数次向陛下推荐了我,我也用心写了几篇文章,送呈进去,只是从不得陛下征召,看来是入不得陛下眼睛。我这二年在长安看着,陛下乱世重武将,重民生,但忌惮世家,如非必要,是不肯用世家子弟的。旬月前,陛下又派人往河东郡和南阳郡遴选寒门良才。如此一来,更没有我们用武之地了。况且眼下陛下派二十万大军攻打益州,城中粮草兵马都空虚了。听这意思,陛下还要同时对西羌用兵。这长安城中,危险已极。若陛下用我,我自然肝脑涂地,尽吐胸中文章。可陛下既然不用我,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我也该自谋生路。从前见伯父在朝中做得大司农,这些话也不好对你说,可如今伯父见黜,料想文始你再留在长安也是无益,才将这些话告诉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