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144)
左慈一噎。
曹昂低下头去,摸了摸鼻子,忍笑。
左慈徐徐吐出一口气来,道:陛下大约以为老道只会雕虫小技,于国家大事无益。这六十年来,民间造访称帝之人,有名有姓的就有十四人之多。而豪强大族之内,暗中策划要以己方刘氏,替换当时皇帝的,更是不下几十起,虽然成功者甚少他这是要表示,自己于国家大事不但懂,而且很懂,懂得很深入,深入的领域很隐秘。
刘协听他这么一说,自然明白他的用意老道连国家大事都了如指掌,皇帝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兑现当初的承诺呢?
曹昂听得分明,此时岔开话题,道:道长救了在下性命,我还一直未有机会,面谢道长。
左慈只淡淡一点头,又道:从前各地教派,零散不一他并不接曹昂的茬。
刘协截口道:朕看了道长的三部著作,倒是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左慈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那是他费尽心血写出的三部经书,自然关心皇帝的读后感,此时的注意力变化,大概就是你要是聊这个,那我可就不困了。
左慈睁大了他那一只独眼,目光锁定在皇帝脸上,暂且中断了他关于国家大事的长篇大论。
刘协道:朕前几日试着静坐,倒像是摸着了呼吸法门,人虽然还在屋子里,但神思却飞到了万里之遥,看到了异国景色。这是不是就是道家所说的禅定?
左慈又是嘴角一抽,禅定是佛家的事儿我们道家是打坐。
刘协打个哈哈,差不太多,差不太多。他一脸自然,谁叫许多佛经都是你们道家弟子翻译的呢?要不怎么叫得道高僧呢?
这在一个道士听来,简直是胡搅蛮缠,但偏偏还反驳不得因为最早传来的许多佛经,的确是由道家弟子翻译过来的。
左慈以指节顶住发胀的额角,开始感到头疼,无奈开口,把越来越歪的话题拉回来,道:陛下所说的这种状态,在我们道家叫做入静。普通人初学道法,若要入静,总也需尝试几百次,陛下一试就成,可见是有慧根的。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紧跟着就感叹道:陛下如此慧根,正是元君所定,合该是我道门中人。
刘协点一点头。
左慈一喜,曹昂一忧,都以为皇帝是赞同了。
谁知刘协这头点下去,充满求知欲的目光又落在了左慈面上,恳切问道:这慧根的说法,是属于佛教,还是道家呢?
第205章
面对皇帝这种不正面作解, 只管顾左右而言他的行径,左慈闭上了独眼,默念清心法诀, 压住升起来的火气。
刘协笑道:看来道长是不知道了吧?来,朕为道长解答。
左慈刚念清心法诀压下去的火气, 噌的一下子又冒出来, 才睁开的独眼又闭上了。
刘协只作不见, 仍是笑眯眯的,道:这慧根自然是原有的词,挪到了佛家里用。这二十二根之一,五根之一, 观达真理,就是慧等会儿朕给你详细讲一讲什么叫二十二根, 什么又是五根。这智慧啊,能照破一切, 生至善之法最终成就功德。有慧根的人呐, 就很适合修佛
左慈听到这里,心中忽然腾起一个疑问他妈的皇帝该不会是个隐秘的佛教徒吧?
他起了这个念头, 仔细一想,当初明帝永平年间建在洛阳的白马寺, 正是佛家子弟认为的祖师庭院, 谓之祖庭, 又是他们释教的发源地, 即为释源。虽然在董卓之乱中,这白马寺被烧毁了。但朝廷车驾西行之前,皇帝在洛阳,难免不会受佛教的影响但是那会儿皇帝才多大?可若皇帝不曾信佛, 他又如何知道这些佛家的讲法?
这就要说到刘协的上一世了,当他上一世重整了秦朝,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成了七十多岁的老头,人自然而然就会了解宗教。宗教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有与哲学相通之处。
此时刘协能信口谈道论佛,都是上一世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左慈虽然是专门修道的,于道学钻研很深,但极少涉猎旁的教派,所知所学不如刘协的庞杂,乍听之下,只觉皇帝还真有点点慧根了。
刘协可不是老实要与他论道的,慢悠悠又笑问道:朕也看老子的著作。如今有一语不解。
左慈他们这金丹道派,所尊奉的元君,就是在他们认为的老子的师父。
此时听皇帝提到老子的著作,左慈又睁开了他那独目,决定再给皇帝一次机会,陛下请讲。
刘协便道:朕看其所著《俭欲》篇中有一句,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道长,这句当作何解呢?
这句一点都不难,也不是需要具有很强思辨能力才能理解的,它就是字面意思。
所以左慈哪里能不知道皇帝的用意。
这段话意思是说,放纵欲望就是最大的罪恶,不知满足就是最大的祸患,而贪得无厌就是最大的过失。所以说人啊,只要知道满足,就永远平和安乐。
整本书里那么多更深奥的真言,皇帝不问,偏偏拎出这么简单的一句来问,那不就是借着问这一句,来诘问左慈,你咋这么不知足呢?
左慈很明显听懂了潜台词,冷冷一笑,独目盯着皇帝,道:这就好比曹昂将死之时,陛下求到老道面前,是一样道理。他这是说既然知足常乐,那皇帝你当初就该安然接受,还来求他费什么劲呢?让人死了就是了。当初他应承下来,把人救回来了,皇帝又翻脸不认账,这合适吗?
刘协丝毫不恼,笑道:所以说朕不是修道之人,就不如道长这般境界高了。
左慈满以为这次能叫皇帝羞愧,万万没想到皇帝会这么挡回来,竟是丝毫不受影响,反倒是他自己整个人一噎,只觉一口血堵在心口上不得、下不得。因为皇帝说得也对,皇帝又还没修过道,会犯这些常人的错误,那不是很正常吗?但你左慈不一样啊,你可是顶尖的道士,怎么还做不到呢?
刘协这一手双重标准玩的,叫左慈有口难言。
如果说左慈是个容器,那么刘协现在已经一点一点往里面填满了□□。
现在只需要一点火星,左慈整个人就会炸了。
但刘协的目的,可不是要左慈炸了,那只会引出更多的问题,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局。
所以刘协现在要给它上面浇一层水,悠然道:道长勿怪。朕真是从前不懂,如今才有所涉猎,这佛也好,道也好,朕也是边看典籍边了解。若不是因为道长的缘故,朕哪里会捧起《道德经》来看呢?又如何能看到道长的三本著作呢?
左慈仔细一想,也觉得皇帝说的是实情至少皇帝现在开始了解他们道教了。他修道几十载,越到后面心静已是越发平和,等闲不起波澜,但是今夜乘舆中,心潮却是大起大落。这皇帝也真不是寻常人,一语能叫他心头火气,一语又能浇灭这引出来的火。
虽然不过是坐着说了片刻话,但左慈已经感到了一种近十几年来都未曾体会到的疲累心累。
刘协便如同那捉老鼠的猫一样,先把老鼠上上下下玩了个遍,这才给出最后致命一击,此时正色道:朕另有一悟,要问于道长。你看这月光落在世间所有山川河流之中,处处有月,可都只是天上那一轮。月映万川,月映千江,终是一月,当作何解?
此言一出,左慈听着想着,竟是愣住了。
月亮在宗教中本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尤其是对于道教来说。道教认为月亮是阴,有柔顺之德,正所谓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而月光柔和,又合了道家所讲的光而不耀,有相辅之德。月又有阴晴圆缺,合了道家所讲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之理,往返变化。
所以对左慈这样的修道之人来说,一提起月亮,那想到的可就多了。
而刘协有此一问,是从佛家奥义中来的,佛家讲究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切水为众生,一月为佛性。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平等众生,都本自具足,佛在每个人心中,就如同千江映月一般。
这等意象极强的真言,作用强弱,其实要看听的那个人。
比如一个现代的高中生听到这话,那反应就很平淡,这不就是最普遍的物理现象吗?考试连作为一道二分选择题出现的资格都没有。
但像左慈这样的修道之人,又或是学佛之人,他们会往本心里面想,在未能达到最高境界之前,修习越深,越觉得这个课题难。而左慈既然还执着于把金丹教派捧成国教,那显然是还没能达到他们修道人的最高境界,还在红尘之中打转转呢。
所以此时左慈听了皇帝这一问,听的时候尚且觉得平淡,一旦入心,便立时愣住了。
此时皇帝问完,就见左慈愣愣坐着,独目之中目光游动,半响不言不语也不动,竟像是被这一句问傻了。
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不知过了多久,左慈喃喃道: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他反复轻声念叨着,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
就见左慈缓缓起身,也不看皇帝与曹昂,自己掀开了车帘,竟是从正在行驶中的马车上一跃而下。
曹昂吃了一惊,早在左慈掀帘之时,就举了木槌待要叫马车停下,谁知木槌还未落下,左慈已然跃下去。
此时刘协与曹昂都透过车窗看去,却见左慈从行驶的马车上跃下,竟能稳稳落地。
月色中,只见左慈青色的道袍与路边的树木一同在风中摇曳,而他呆立在树旁,与正疾驰离开的马车越来越远,那喃喃的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之声也渐渐低微,被风声一吹,也就散了。
刘协凭借自己深厚的神学与哲学底蕴,暂且解决了困局,但是并无得意之色,凡是微微一笑,望着已经与树影融为一色的左慈,对曹昂道:你说来日这左慈正传了一个教派下去,他们教中会不会流传着一则故事祖师爷就是给朕一问之后,顿悟飞升了。
话音落下,却不闻曹昂回应。
刘协便转头看去,却见曹昂此时安静坐着、睁着眼睛目光不动,看神色倒有几分左慈方才的模样。
刘协想到当初带着冯玉去尚书令杨彪家中敲打士孙瑞等人的事情,当初他的话本是说给士孙瑞、杨彪等人听的,谁知道给一旁的冯玉也听到了心里,于是才有冯玉后来坚持请求放他出长安、立功勋、解皇帝之烦忧。此时他打的这些机锋,本是说给左慈听的,可别反倒给曹昂拾到了心里。
想到这里,刘协一拍曹昂肩头,高声道:想什么呢?朕都是唬那左慈的。
曹昂如梦方醒,赧然一笑,低声道:陛下所说这些经书,里面有些意思是极好的。他终日忙于政务,倒是从不曾有闲暇停下来想一想求心这等事,此时偶然听得几句,便也有所感悟。
刘协不能放心,瞪着眼睛问道:哪些意思是极好的?你仔细说说。
曹昂笑道:知足之足,常足,这意思不是极好的吗?
刘协这才笑了,道:知足常乐,这倒是的。又玩笑道:子脩这才是真有慧根呢!
此时夜色已经很深了,而车队也已经离开了襄阳城,正逐渐离开荆州的地界。他们往吴郡去的方向,自西而东,还要部分经过南阳郡。而南阳郡此时的长官伏德,早在知道消息的时候,就主动请求来接驾了。
伏公子这次求得急,倒像是有什么事儿。曹昂思索着道。
刘协淡声道:人间无大事,不用忧惧。
第206章
伏德想要见皇帝已经很久, 很迫切了。
此前皇帝经南阳郡,入荆州之时,伏德就曾经上奏, 希望皇帝能在经过的时候,见一见他。但当时荆州襄阳的形势更危急, 所以刘协回复他, 等到离开时, 途径南阳郡,会再见他一面。
伏德就一直数着日子,早早从南阳郡的治所宛县跑到了毗邻荆州的随县来等候。他想见皇帝,既有公务的原因, 也有私人的原因。
一年之前,他的母亲阳安大长公主入了皇宫修行, 为天下祈福,对外都说是因为阳安大长公主心诚, 又得到了祖宗仙人托梦。
但伏德自然清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虽然当时不在长安,却能收到长安的消息, 有父亲伏完写来的,也有原本他的下属写来的, 都说到了那一日兵围阳安大长公主府的事情。他虽然知道这一点内情, 但也就知道这么多再多的, 他远在南阳郡也打听不出来, 而写信细问父亲与几个弟弟,也都说不清楚。无奈之下,伏德还曾派人去信给已经嫁给吴侯孙权的妹妹伏寿,问她有没有了解的消息, 若是可以,能否请妹婿为之打探一二。
伏寿写来的回信,周全得体,但是丝毫没有助益,只是道长兄都探不出消息,她与夫君又如何能比长兄还消息灵通?况且父亲既然不肯细说内情,必然有不妥之处。伏寿要他暂且按捺,等到回长安之后,再见面细问。随后伏寿又写到,如今孙策骤死,她与孙权夫妻二人在吴地也是艰难。
如此一来,伏德便不好再要求伏寿什么了,职责所在,也不能擅离南阳郡,只得忍耐着,直到接到皇帝巡游的消息,这才连连上奏,希图一见。
曹昂跟随在皇帝身边,亲历阳安大长公主当初风波,最清楚其中内情,所以会为伏德与皇帝的这次会面,感到担忧。
刘协便安慰他,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如今刘备既然跟着你父亲去抚定冀州之事了。刘协慢悠悠道:他原本表奏的豫州牧倒是不不太合适了。
曹昂会意,道:陛下想要伏公子做豫州牧?
当初南阳郡是袁术的地盘,后来袁术公然称帝,朝廷派兵攻打,领兵的是曹昂。南阳郡攻占之后,曹昂因为还要赶着去忙遴选良才之事,很快就去往河内郡。随后皇帝派了伏德前往南阳郡,进行治理。
之所以选择伏德,也是有原因的。
南阳是当初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是陪都,是帝乡。跟随光武帝起兵的左辅右弼,二十八将,家族都在南阳郡。所以从前征税查田产的时候,朝中大臣都不敢细追究南阳郡的事情,因为不知道哪根绳子后面就能牵出一头猛兽来。
恋耽美
曹昂低下头去,摸了摸鼻子,忍笑。
左慈徐徐吐出一口气来,道:陛下大约以为老道只会雕虫小技,于国家大事无益。这六十年来,民间造访称帝之人,有名有姓的就有十四人之多。而豪强大族之内,暗中策划要以己方刘氏,替换当时皇帝的,更是不下几十起,虽然成功者甚少他这是要表示,自己于国家大事不但懂,而且很懂,懂得很深入,深入的领域很隐秘。
刘协听他这么一说,自然明白他的用意老道连国家大事都了如指掌,皇帝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兑现当初的承诺呢?
曹昂听得分明,此时岔开话题,道:道长救了在下性命,我还一直未有机会,面谢道长。
左慈只淡淡一点头,又道:从前各地教派,零散不一他并不接曹昂的茬。
刘协截口道:朕看了道长的三部著作,倒是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左慈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那是他费尽心血写出的三部经书,自然关心皇帝的读后感,此时的注意力变化,大概就是你要是聊这个,那我可就不困了。
左慈睁大了他那一只独眼,目光锁定在皇帝脸上,暂且中断了他关于国家大事的长篇大论。
刘协道:朕前几日试着静坐,倒像是摸着了呼吸法门,人虽然还在屋子里,但神思却飞到了万里之遥,看到了异国景色。这是不是就是道家所说的禅定?
左慈又是嘴角一抽,禅定是佛家的事儿我们道家是打坐。
刘协打个哈哈,差不太多,差不太多。他一脸自然,谁叫许多佛经都是你们道家弟子翻译的呢?要不怎么叫得道高僧呢?
这在一个道士听来,简直是胡搅蛮缠,但偏偏还反驳不得因为最早传来的许多佛经,的确是由道家弟子翻译过来的。
左慈以指节顶住发胀的额角,开始感到头疼,无奈开口,把越来越歪的话题拉回来,道:陛下所说的这种状态,在我们道家叫做入静。普通人初学道法,若要入静,总也需尝试几百次,陛下一试就成,可见是有慧根的。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紧跟着就感叹道:陛下如此慧根,正是元君所定,合该是我道门中人。
刘协点一点头。
左慈一喜,曹昂一忧,都以为皇帝是赞同了。
谁知刘协这头点下去,充满求知欲的目光又落在了左慈面上,恳切问道:这慧根的说法,是属于佛教,还是道家呢?
第205章
面对皇帝这种不正面作解, 只管顾左右而言他的行径,左慈闭上了独眼,默念清心法诀, 压住升起来的火气。
刘协笑道:看来道长是不知道了吧?来,朕为道长解答。
左慈刚念清心法诀压下去的火气, 噌的一下子又冒出来, 才睁开的独眼又闭上了。
刘协只作不见, 仍是笑眯眯的,道:这慧根自然是原有的词,挪到了佛家里用。这二十二根之一,五根之一, 观达真理,就是慧等会儿朕给你详细讲一讲什么叫二十二根, 什么又是五根。这智慧啊,能照破一切, 生至善之法最终成就功德。有慧根的人呐, 就很适合修佛
左慈听到这里,心中忽然腾起一个疑问他妈的皇帝该不会是个隐秘的佛教徒吧?
他起了这个念头, 仔细一想,当初明帝永平年间建在洛阳的白马寺, 正是佛家子弟认为的祖师庭院, 谓之祖庭, 又是他们释教的发源地, 即为释源。虽然在董卓之乱中,这白马寺被烧毁了。但朝廷车驾西行之前,皇帝在洛阳,难免不会受佛教的影响但是那会儿皇帝才多大?可若皇帝不曾信佛, 他又如何知道这些佛家的讲法?
这就要说到刘协的上一世了,当他上一世重整了秦朝,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成了七十多岁的老头,人自然而然就会了解宗教。宗教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有与哲学相通之处。
此时刘协能信口谈道论佛,都是上一世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左慈虽然是专门修道的,于道学钻研很深,但极少涉猎旁的教派,所知所学不如刘协的庞杂,乍听之下,只觉皇帝还真有点点慧根了。
刘协可不是老实要与他论道的,慢悠悠又笑问道:朕也看老子的著作。如今有一语不解。
左慈他们这金丹道派,所尊奉的元君,就是在他们认为的老子的师父。
此时听皇帝提到老子的著作,左慈又睁开了他那独目,决定再给皇帝一次机会,陛下请讲。
刘协便道:朕看其所著《俭欲》篇中有一句,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道长,这句当作何解呢?
这句一点都不难,也不是需要具有很强思辨能力才能理解的,它就是字面意思。
所以左慈哪里能不知道皇帝的用意。
这段话意思是说,放纵欲望就是最大的罪恶,不知满足就是最大的祸患,而贪得无厌就是最大的过失。所以说人啊,只要知道满足,就永远平和安乐。
整本书里那么多更深奥的真言,皇帝不问,偏偏拎出这么简单的一句来问,那不就是借着问这一句,来诘问左慈,你咋这么不知足呢?
左慈很明显听懂了潜台词,冷冷一笑,独目盯着皇帝,道:这就好比曹昂将死之时,陛下求到老道面前,是一样道理。他这是说既然知足常乐,那皇帝你当初就该安然接受,还来求他费什么劲呢?让人死了就是了。当初他应承下来,把人救回来了,皇帝又翻脸不认账,这合适吗?
刘协丝毫不恼,笑道:所以说朕不是修道之人,就不如道长这般境界高了。
左慈满以为这次能叫皇帝羞愧,万万没想到皇帝会这么挡回来,竟是丝毫不受影响,反倒是他自己整个人一噎,只觉一口血堵在心口上不得、下不得。因为皇帝说得也对,皇帝又还没修过道,会犯这些常人的错误,那不是很正常吗?但你左慈不一样啊,你可是顶尖的道士,怎么还做不到呢?
刘协这一手双重标准玩的,叫左慈有口难言。
如果说左慈是个容器,那么刘协现在已经一点一点往里面填满了□□。
现在只需要一点火星,左慈整个人就会炸了。
但刘协的目的,可不是要左慈炸了,那只会引出更多的问题,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局。
所以刘协现在要给它上面浇一层水,悠然道:道长勿怪。朕真是从前不懂,如今才有所涉猎,这佛也好,道也好,朕也是边看典籍边了解。若不是因为道长的缘故,朕哪里会捧起《道德经》来看呢?又如何能看到道长的三本著作呢?
左慈仔细一想,也觉得皇帝说的是实情至少皇帝现在开始了解他们道教了。他修道几十载,越到后面心静已是越发平和,等闲不起波澜,但是今夜乘舆中,心潮却是大起大落。这皇帝也真不是寻常人,一语能叫他心头火气,一语又能浇灭这引出来的火。
虽然不过是坐着说了片刻话,但左慈已经感到了一种近十几年来都未曾体会到的疲累心累。
刘协便如同那捉老鼠的猫一样,先把老鼠上上下下玩了个遍,这才给出最后致命一击,此时正色道:朕另有一悟,要问于道长。你看这月光落在世间所有山川河流之中,处处有月,可都只是天上那一轮。月映万川,月映千江,终是一月,当作何解?
此言一出,左慈听着想着,竟是愣住了。
月亮在宗教中本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尤其是对于道教来说。道教认为月亮是阴,有柔顺之德,正所谓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而月光柔和,又合了道家所讲的光而不耀,有相辅之德。月又有阴晴圆缺,合了道家所讲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之理,往返变化。
所以对左慈这样的修道之人来说,一提起月亮,那想到的可就多了。
而刘协有此一问,是从佛家奥义中来的,佛家讲究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切水为众生,一月为佛性。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平等众生,都本自具足,佛在每个人心中,就如同千江映月一般。
这等意象极强的真言,作用强弱,其实要看听的那个人。
比如一个现代的高中生听到这话,那反应就很平淡,这不就是最普遍的物理现象吗?考试连作为一道二分选择题出现的资格都没有。
但像左慈这样的修道之人,又或是学佛之人,他们会往本心里面想,在未能达到最高境界之前,修习越深,越觉得这个课题难。而左慈既然还执着于把金丹教派捧成国教,那显然是还没能达到他们修道人的最高境界,还在红尘之中打转转呢。
所以此时左慈听了皇帝这一问,听的时候尚且觉得平淡,一旦入心,便立时愣住了。
此时皇帝问完,就见左慈愣愣坐着,独目之中目光游动,半响不言不语也不动,竟像是被这一句问傻了。
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不知过了多久,左慈喃喃道: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他反复轻声念叨着,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
就见左慈缓缓起身,也不看皇帝与曹昂,自己掀开了车帘,竟是从正在行驶中的马车上一跃而下。
曹昂吃了一惊,早在左慈掀帘之时,就举了木槌待要叫马车停下,谁知木槌还未落下,左慈已然跃下去。
此时刘协与曹昂都透过车窗看去,却见左慈从行驶的马车上跃下,竟能稳稳落地。
月色中,只见左慈青色的道袍与路边的树木一同在风中摇曳,而他呆立在树旁,与正疾驰离开的马车越来越远,那喃喃的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之声也渐渐低微,被风声一吹,也就散了。
刘协凭借自己深厚的神学与哲学底蕴,暂且解决了困局,但是并无得意之色,凡是微微一笑,望着已经与树影融为一色的左慈,对曹昂道:你说来日这左慈正传了一个教派下去,他们教中会不会流传着一则故事祖师爷就是给朕一问之后,顿悟飞升了。
话音落下,却不闻曹昂回应。
刘协便转头看去,却见曹昂此时安静坐着、睁着眼睛目光不动,看神色倒有几分左慈方才的模样。
刘协想到当初带着冯玉去尚书令杨彪家中敲打士孙瑞等人的事情,当初他的话本是说给士孙瑞、杨彪等人听的,谁知道给一旁的冯玉也听到了心里,于是才有冯玉后来坚持请求放他出长安、立功勋、解皇帝之烦忧。此时他打的这些机锋,本是说给左慈听的,可别反倒给曹昂拾到了心里。
想到这里,刘协一拍曹昂肩头,高声道:想什么呢?朕都是唬那左慈的。
曹昂如梦方醒,赧然一笑,低声道:陛下所说这些经书,里面有些意思是极好的。他终日忙于政务,倒是从不曾有闲暇停下来想一想求心这等事,此时偶然听得几句,便也有所感悟。
刘协不能放心,瞪着眼睛问道:哪些意思是极好的?你仔细说说。
曹昂笑道:知足之足,常足,这意思不是极好的吗?
刘协这才笑了,道:知足常乐,这倒是的。又玩笑道:子脩这才是真有慧根呢!
此时夜色已经很深了,而车队也已经离开了襄阳城,正逐渐离开荆州的地界。他们往吴郡去的方向,自西而东,还要部分经过南阳郡。而南阳郡此时的长官伏德,早在知道消息的时候,就主动请求来接驾了。
伏公子这次求得急,倒像是有什么事儿。曹昂思索着道。
刘协淡声道:人间无大事,不用忧惧。
第206章
伏德想要见皇帝已经很久, 很迫切了。
此前皇帝经南阳郡,入荆州之时,伏德就曾经上奏, 希望皇帝能在经过的时候,见一见他。但当时荆州襄阳的形势更危急, 所以刘协回复他, 等到离开时, 途径南阳郡,会再见他一面。
伏德就一直数着日子,早早从南阳郡的治所宛县跑到了毗邻荆州的随县来等候。他想见皇帝,既有公务的原因, 也有私人的原因。
一年之前,他的母亲阳安大长公主入了皇宫修行, 为天下祈福,对外都说是因为阳安大长公主心诚, 又得到了祖宗仙人托梦。
但伏德自然清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虽然当时不在长安,却能收到长安的消息, 有父亲伏完写来的,也有原本他的下属写来的, 都说到了那一日兵围阳安大长公主府的事情。他虽然知道这一点内情, 但也就知道这么多再多的, 他远在南阳郡也打听不出来, 而写信细问父亲与几个弟弟,也都说不清楚。无奈之下,伏德还曾派人去信给已经嫁给吴侯孙权的妹妹伏寿,问她有没有了解的消息, 若是可以,能否请妹婿为之打探一二。
伏寿写来的回信,周全得体,但是丝毫没有助益,只是道长兄都探不出消息,她与夫君又如何能比长兄还消息灵通?况且父亲既然不肯细说内情,必然有不妥之处。伏寿要他暂且按捺,等到回长安之后,再见面细问。随后伏寿又写到,如今孙策骤死,她与孙权夫妻二人在吴地也是艰难。
如此一来,伏德便不好再要求伏寿什么了,职责所在,也不能擅离南阳郡,只得忍耐着,直到接到皇帝巡游的消息,这才连连上奏,希图一见。
曹昂跟随在皇帝身边,亲历阳安大长公主当初风波,最清楚其中内情,所以会为伏德与皇帝的这次会面,感到担忧。
刘协便安慰他,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如今刘备既然跟着你父亲去抚定冀州之事了。刘协慢悠悠道:他原本表奏的豫州牧倒是不不太合适了。
曹昂会意,道:陛下想要伏公子做豫州牧?
当初南阳郡是袁术的地盘,后来袁术公然称帝,朝廷派兵攻打,领兵的是曹昂。南阳郡攻占之后,曹昂因为还要赶着去忙遴选良才之事,很快就去往河内郡。随后皇帝派了伏德前往南阳郡,进行治理。
之所以选择伏德,也是有原因的。
南阳是当初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是陪都,是帝乡。跟随光武帝起兵的左辅右弼,二十八将,家族都在南阳郡。所以从前征税查田产的时候,朝中大臣都不敢细追究南阳郡的事情,因为不知道哪根绳子后面就能牵出一头猛兽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