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165)
这个时候说到天下的形势,人们大部分还是觉得与上苍有关系的。是不是皇帝无德,这才降了灾祸?是不是君臣之间不够和谐,才引得天怒人怨?
而刘协对周瑜解释的这一番话,完全跳出了这个套路,直接站在更宏大的时间跨度上,简明扼要得解释了王朝的毁灭与再兴是怎么一回事儿。
那就是土地!
王朝末期,土地被大量兼并,难以维系;频繁持久的战乱与疫病,使得人口大量减少,旧的豪族,有的瓦解,有的更强大,新的豪族又兴起,在这个过程中,活下来的人多数都拥有了自己的田地,于是开启新王朝蒸蒸日上的序幕。
张昭与孙权此时感到的震撼,恰如周瑜初听皇帝解释时一样。
周瑜低声道:原本我们的计划,等朝廷兵马退去之后,也是要与地方豪强大族有一番争斗的。如今借着荆州兵马在此,还有兖州、豫州粮草支援,若是此时都不能按住豪强大族,等到圣驾一走,这些支援都撤了,那咱们更是难赢。他看着张昭与孙权,道:我看仲谋是愿意一战的,子布(张昭字)你呢?
张昭虽然心中对即将失去的百顷良田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即将到来的疾风暴雨的担忧,闻言抬头看一看周瑜、再看一看孙权,最后望向湖对岸皇帝与冯玉在绿林中影影绰绰的身影,无奈苦笑道:既然如此,我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他以己度人,自己舍弃这百顷良田,尚且如此不舍,更何况是那些即将失去上万倾田地与成群奴仆的豪强大族?他们的反抗,一定会是暴烈的。
第221章
吴郡大盐商朱氏府中, 老爷子朱奇为着剿灭了山匪的消息还没好高兴几天,就笑不出来了。
当初圣驾初来吴郡,张昭等人不便出手约束山匪, 结果朱奇家运盐的车队被山匪劫掠了两次。后来皇帝下令剿匪, 还从荆州调了兵,一开始朱奇是支持的, 还捐了两车盐,后来灭了吴郡周边的山匪张群后, 朱老爷子就开始嘀咕了怎么还打不完了?这多影响他运盐呐, 不过剿匪总是好事儿。就该剿匪!叫这些山匪瞧瞧厉害。给他狠狠出一口恶气。到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山匪都要么死要么降, 山间林中的民众也都出来了。朱老爷子从没想过这些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然而这半个月来, 朝廷在吴地的诏令是一道又一道, 说什么耕者有其田, 说什么男丁得田七十亩, 女丁得田三十亩, 搞得他手下的力夫都没心思搬盐了, 许多都合计着跟媳妇去乡里报个名,俩人就是百亩的田地,不比扛盐包的日子更有滋味吗?
原本朱老爷子以为, 这就是最大的麻烦了。谁知道前几日他探听出来的消息, 更是叫他吓得两夜都没睡好,立刻就叫儿子朱旦派人给张昭府中送信,要他那个嫁到张府的孙女朱云想想办法。信儿已经送进去两日了,朱云的回信没等来,倒是又见儿子朱旦灰头土脸回来。
朱旦耷拉着眉毛, 道:父亲,这次怕是不成了。我打听了一圈,整个吴郡也就吴侯能保有最多的田地,也不过五十顷。咱们这样的人家,大约只能保住五顷。
放屁!朱老爷子这也就是年纪上来了,否则要大耳刮子扇这个已经年过四十的儿子,他怒骂道:胡说八道!你往哪里打听的?吴侯只能留下五十顷这像话吗?那张昭家,只咱们云丫头陪嫁过去的就五十顷良田,怎么说?老子活了一甲子,从没见过当官的割了自己的肉!你连这么点事儿都打听不清楚,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他又急又怒,骂了几句,仰坐下去,蜡黄着脸喘息。
朱旦挨了骂,不敢作声,叉着手站着。
朱老爷子心里煎熬,他原本是朱氏里弱枝出来的,年轻时候吃了不少苦,后来得贵人提携,走了卖盐的路子,才慢慢发达了。真正过上富庶日子,也不过就是这二十年的事情。这二十年来,卖盐赚的银子,除了上下打点,朱老爷子唯一的爱好就是买地。土地是不会骗人的,地放在那里,有人耕种,就有收获。租给别人种,一年到头,他能收佃客一半的所得。土地的出产兴许不像贩盐那么暴利,但它永远踏实。
一顷地、十顷地、百顷地、千顷地朱老爷子的土地也是一年一年置办下来的,最初的百顷最难,等到土地多了,就好似母猪下崽一样,不用管它,只靠前头土地的收益,就能买下后面的土地来。就这么着,朱老爷子一年到头来,吃的穿的用的乘的,全不用外边买去,只自家土地上的出产就足够了,他不但有种粮食的土地,也有买下来的林木,也有养着禽鸟牛马的园子当然都是租出去的。只佃户们孝敬的,朱老爷子便享用不尽。
这三年来,朱老爷子最大的一笔花费,就是把孙女朱云嫁到张昭府中去时,那一笔惊人的陪嫁。
朱老爷子当时也心疼,但不得不出这笔钱,因为那是嫁去张昭府中。
朱老爷子就是这么俭省,不用金器,不好古玩,也没有不良嗜好,就是贩盐置地,二十年里慢慢从薄有家产的小朱变成了富甲一方的朱老爷子。
可是朝廷的政令不讲道理,忽然之间好似几个滚雷从天而降,就要夺了他这二十载的苦心经营去,朱老爷子觉得自己要喘不上气儿来了。
朱老爷子问道:你闺女还没来信吗?
朱旦叉着手,道:没来呢,父亲。
朱老爷子闷闷透出一口气来,道:这样不行。再派人去张府,就说你妻子重病,咱们去接云丫头回来看她母亲。
父亲说什么,朱旦都答应着。
张昭府中,朱云这两天得了家里的信儿,也在焦急,面上还不能露,借着侍奉顾老太太,委婉得探着口风,道:说来也奇怪,就是要安置那些山越之民,哪里用那么多田地呢?连吴侯都只让留下五十顷田地,那咱们的田地都给出去了,这些山越之民就是一户分得十顷,也该足够了。更何况他们哪里用十顷?一户有百亩的田地,便可衣食无忧。况且这诏令如此霸道,地方上动辄就有万顷良田的豪强大族,定然不肯善罢甘休的。恐怕到时候又得打仗,哎呀,一说打仗,我这心里就慌,好不容易剿灭了山匪,过太平日子不好么?老夫人您说呢?她扯着顾老夫人的胳膊撒娇。
素日里顾老夫人是最喜她活泼爱娇的。
顾老夫人却是道:我呢,是已经老了。朝廷的诏令,地方上的事情,我是全不清楚的。她眯着眼睛,似睡非睡,好似一个寻常老太太,每日里也就听你说点外面的新鲜事儿解解乏。当她想要插手的时候,会把儿子叫来当面怒骂;而当她不想插手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只愿颐享天年的老太太。
朱云试探道:我也在后宅中,哪里清楚外面的事情。不如请老爷回来讲一讲?
叫他回来做什么?顾老夫人哼唧道:老爷这会儿忙着外头的事儿,且没空理会我这老母亲。再者,从前我怎么记得你爷爷还递信儿,想要朝廷出兵剿匪的?这不就对了?这些山上下来的人,若是没有田地,还是要跑回去做山匪的,到时候又来劫你祖父的盐车。到时候,朝廷可未必还能从荆州调兵。
正在说话,就有侍女传话,说是朱家来人接朱云,因朱云的母亲重病。
顾老夫人便放了人。
朱云一听母亲病重,果然关切,一路悬着心赶回娘家,一入内院却先见了父亲朱旦。白日在家中看到父亲,是很罕见的。朱云讶然道:父亲怎么在家?又问道:母亲怎么了?可是又犯了咳疾?
你母亲就还是老样子。朱旦径直问道:要你问的事情,你问过了吗?
朱云一路往内室走,着急去看母亲,待到了床边,见母亲躺着瘦的只剩了一把骨头,果真是病重的模样,泣道:快请医工来。
朱旦道:治不了,请了多少医工了?全没用。还是让你母亲少受点苦楚。
朱云早知父亲感情淡漠,但亲耳听到仍是一种极大的刺激,道:父亲不肯给母亲用药?我给母亲请医工。
行啊。朱旦道:你最好是把她接到你婆家去。
朱云一噎,握了母亲发凉的手,忍泪。朱母在病痛折磨中,似睡非睡,也没有反应。
这是怎么了?明明上次见还好好的。朱云抚着母亲的发。
说不好,怪病。朱旦坐下来,你母亲早去还早好,留下来也是受罪。他顿了顿,又道:你且看着吧,咱们家难有好下场。
父亲怎么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吉利不吉利的,今日朝廷能收了咱们的田地,明日就能砍了咱们脑袋。朱旦在父亲朱奇的栽培下,还是读了几年书的,就算不砍咱们的脑袋,只不给咱们卖盐了,咱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有人要顶了咱们家的差事?朱云诧异道:有女儿在张府,还有谁能顶了咱们?她以为父亲说的是有别人来抢贩盐的事业。
朱旦摇头,道:汉武帝,汉章帝,都把盐铁给国家卖了。他看一眼躺在床上半梦半醒的妻子,又看了一眼愣住的女儿,道:你爷爷叫我接你回来,探探口风。
朱云便将顾老夫人的态度说了,又道:我看这次朝廷是动真格的了。我听说张府中已经将要割出去的二百多顷地封了档,我名下的地,因为是嫁妆的缘故,还没有动。我看朝廷动真格的不假,但政令也未见得细致,还是有漏子可钻的。她顿了顿,问道:咱们家究竟有多少地,朝廷又不清楚,到时候找记录的官员想想办法,隐匿下来不成吗?她印象中家里不是没有类似的操作。
朱旦叹了口气,道:晚了。这半年军队忙着剿匪的时候,皇帝身边那个曹昂曹大人早带着人把每户的田地都记清楚了。这次怕是瞒不了了。
朱云一愣,呆了半响道:那咱们若是抵死不交地呢?
朱旦道:那大约就是求死得死了。
朱云一噎,拿自己这个拎不清的父亲没办法。
朱旦又道:这次是你爷爷命人去接你,我不好拦着。若再有下一次,你就说给那边府里绊住了过不来。他瓮声瓮气道:以后少往这边家中来了。
朱云也分不清父亲的意思,究竟是担心她惹上娘家的祸事,还是要她嫁出去的女儿就少回来。她起身道:爷爷呢?我去见他。
朱旦道:你爷爷心里闷,往田间去了。他想知道的事情,我都跟你问过了。你只管回去吧。
朱老爷子原本每日的爱好,就是在他那上千顷的田地里,选一处合当日心意的地段,在夕阳下缓缓走在田头,迎着众佃户热情的招呼。每当这时候,那些佃户挂着淳朴的笑容,有的给他送新鲜的果子,有的给他送自己钓的鱼,一口一个朱老爷子喊着他。
今日的田头也还是有劳作后的佃户。
只是今日的佃户们没了那种热情,他们仍是恭敬的,老远见了他就叉着手站了。
但是朱老爷子觉出不同来,今日他们都暗暗看他,还交换着自以为隐秘的眼神。一阵秋风吹过,朱老爷子打个寒战,他清楚这些佃户私下在交流什么他们在兴奋着,要如何瓜分蚕食他这二十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千顷良田。
朱老爷子心里痛!心里堵!
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花天酒地挥霍了家财。置地,置地,到头来又剩了什么?
朱老爷子站在池塘边看自己水中的倒影,看那个瘦小的老头。他全然不像是大盐商的模样,一点也不胖,年少时习惯了粗茶淡饭,年老了也享受不了大鱼大肉。他觉得自己真亏。这也就是他老了,若是年轻二十年,他非拿出全部家资为酬金,领着手底下运盐的力夫,跟要抢他田地的人杀个头破血流不可。
朱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但有人还年轻。
当晚,朱老爷子就得到消息,说是吴郡良田十万顷的真豪族张温反了。张温领了八千部曲,跟朝廷来分割土地的士卒杀作一团。
消息传开,吴地豪强人人振奋。
许多相熟的盐商铁商乃至各大豪族,往来奔走,很多都来过朱府。
有人道:咱们不能坐以待毙!看张温的!我跟老爷子你说实话,朝廷最好不要欺到我头上来,否则,嘿嘿,我这养的三千私兵,也不是吃素的!
又有人道:咱们也得联合起来!我算过了,咱们手里的私兵联合起来,不下十万之数。朝廷要动我们,不看看当初王莽的下场吗?
还有人道:皇帝这是接连大胜上了头,拿咱们当山匪剿了!这荆州兵马能在吴地一年,还能在吴地一辈子吗?朝廷要分地,让他分!等朝廷的兵马一走,我叫他们吃进去的全吐出来!
张温一反,众豪族都喜气洋洋,合纵连横,几乎有春秋战国那阵仗了。
张温借着地利反了三天,在第三日的晚上被周瑜、冯玉领五万大军彻底荡平,张氏满门抄斩,全部田地籍没充公。
张温的头颅,挂上了吴郡的城墙。
原本热血上冲的吴地众豪族,瞬间都噤若寒蝉。
朱老爷子病倒了。
行宫中,皇帝接到张温伏诛的消息,连眼皮都不曾抬。
陛下。鲁肃佐助张昭统计分发田地,这些时日也见了许多,此时斗胆进言,臣这些时日看来,豪族之中有坏的,也有好的。坏的斩草除根自是应当,但这些好的他叹了口气,道:便譬如这贩盐的朱奇。臣听闻他原也是苦出身,贩盐发家,置办了许多田地。佃户都说这位朱老爷子心肠好,从不打骂吓人,佃户的病了,朱老爷子还会给他们抓药。他自己也没有设么别的嗜好,吃就是粗茶淡饭,穿就是粗布麻衣。这样一位老人家,似乎应该与张温这等恶霸区分开来
鲁肃这番话,一来是被土地改革时的烈度吓到了,担心事态愈演愈烈,乃至于无可收拾;二来是因为既然辅佐张昭做事,为张昭的亲家某一点福祉,也是有百而无一害的事情;三来他的确对这位朱老爷子起了恻隐之心。
刘协从繁复的数字中回过神来,抬头看一眼鲁肃,又看一眼站在鲁肃旁边的张昭,问道:子布(张昭字),你也觉得你亲家冤枉?
张昭一愣,道:事涉私亲,臣不该评论。
唔,你也觉得那朱老爷子冤枉。刘协一听就明白了,环视殿内的周瑜、曹昂、冯玉等人,慢悠悠道:那朕问你们一个问题,这朱老爷子是怎么置办下的土地?
恋耽美
而刘协对周瑜解释的这一番话,完全跳出了这个套路,直接站在更宏大的时间跨度上,简明扼要得解释了王朝的毁灭与再兴是怎么一回事儿。
那就是土地!
王朝末期,土地被大量兼并,难以维系;频繁持久的战乱与疫病,使得人口大量减少,旧的豪族,有的瓦解,有的更强大,新的豪族又兴起,在这个过程中,活下来的人多数都拥有了自己的田地,于是开启新王朝蒸蒸日上的序幕。
张昭与孙权此时感到的震撼,恰如周瑜初听皇帝解释时一样。
周瑜低声道:原本我们的计划,等朝廷兵马退去之后,也是要与地方豪强大族有一番争斗的。如今借着荆州兵马在此,还有兖州、豫州粮草支援,若是此时都不能按住豪强大族,等到圣驾一走,这些支援都撤了,那咱们更是难赢。他看着张昭与孙权,道:我看仲谋是愿意一战的,子布(张昭字)你呢?
张昭虽然心中对即将失去的百顷良田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即将到来的疾风暴雨的担忧,闻言抬头看一看周瑜、再看一看孙权,最后望向湖对岸皇帝与冯玉在绿林中影影绰绰的身影,无奈苦笑道:既然如此,我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他以己度人,自己舍弃这百顷良田,尚且如此不舍,更何况是那些即将失去上万倾田地与成群奴仆的豪强大族?他们的反抗,一定会是暴烈的。
第221章
吴郡大盐商朱氏府中, 老爷子朱奇为着剿灭了山匪的消息还没好高兴几天,就笑不出来了。
当初圣驾初来吴郡,张昭等人不便出手约束山匪, 结果朱奇家运盐的车队被山匪劫掠了两次。后来皇帝下令剿匪, 还从荆州调了兵,一开始朱奇是支持的, 还捐了两车盐,后来灭了吴郡周边的山匪张群后, 朱老爷子就开始嘀咕了怎么还打不完了?这多影响他运盐呐, 不过剿匪总是好事儿。就该剿匪!叫这些山匪瞧瞧厉害。给他狠狠出一口恶气。到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山匪都要么死要么降, 山间林中的民众也都出来了。朱老爷子从没想过这些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然而这半个月来, 朝廷在吴地的诏令是一道又一道, 说什么耕者有其田, 说什么男丁得田七十亩, 女丁得田三十亩, 搞得他手下的力夫都没心思搬盐了, 许多都合计着跟媳妇去乡里报个名,俩人就是百亩的田地,不比扛盐包的日子更有滋味吗?
原本朱老爷子以为, 这就是最大的麻烦了。谁知道前几日他探听出来的消息, 更是叫他吓得两夜都没睡好,立刻就叫儿子朱旦派人给张昭府中送信,要他那个嫁到张府的孙女朱云想想办法。信儿已经送进去两日了,朱云的回信没等来,倒是又见儿子朱旦灰头土脸回来。
朱旦耷拉着眉毛, 道:父亲,这次怕是不成了。我打听了一圈,整个吴郡也就吴侯能保有最多的田地,也不过五十顷。咱们这样的人家,大约只能保住五顷。
放屁!朱老爷子这也就是年纪上来了,否则要大耳刮子扇这个已经年过四十的儿子,他怒骂道:胡说八道!你往哪里打听的?吴侯只能留下五十顷这像话吗?那张昭家,只咱们云丫头陪嫁过去的就五十顷良田,怎么说?老子活了一甲子,从没见过当官的割了自己的肉!你连这么点事儿都打听不清楚,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他又急又怒,骂了几句,仰坐下去,蜡黄着脸喘息。
朱旦挨了骂,不敢作声,叉着手站着。
朱老爷子心里煎熬,他原本是朱氏里弱枝出来的,年轻时候吃了不少苦,后来得贵人提携,走了卖盐的路子,才慢慢发达了。真正过上富庶日子,也不过就是这二十年的事情。这二十年来,卖盐赚的银子,除了上下打点,朱老爷子唯一的爱好就是买地。土地是不会骗人的,地放在那里,有人耕种,就有收获。租给别人种,一年到头,他能收佃客一半的所得。土地的出产兴许不像贩盐那么暴利,但它永远踏实。
一顷地、十顷地、百顷地、千顷地朱老爷子的土地也是一年一年置办下来的,最初的百顷最难,等到土地多了,就好似母猪下崽一样,不用管它,只靠前头土地的收益,就能买下后面的土地来。就这么着,朱老爷子一年到头来,吃的穿的用的乘的,全不用外边买去,只自家土地上的出产就足够了,他不但有种粮食的土地,也有买下来的林木,也有养着禽鸟牛马的园子当然都是租出去的。只佃户们孝敬的,朱老爷子便享用不尽。
这三年来,朱老爷子最大的一笔花费,就是把孙女朱云嫁到张昭府中去时,那一笔惊人的陪嫁。
朱老爷子当时也心疼,但不得不出这笔钱,因为那是嫁去张昭府中。
朱老爷子就是这么俭省,不用金器,不好古玩,也没有不良嗜好,就是贩盐置地,二十年里慢慢从薄有家产的小朱变成了富甲一方的朱老爷子。
可是朝廷的政令不讲道理,忽然之间好似几个滚雷从天而降,就要夺了他这二十载的苦心经营去,朱老爷子觉得自己要喘不上气儿来了。
朱老爷子问道:你闺女还没来信吗?
朱旦叉着手,道:没来呢,父亲。
朱老爷子闷闷透出一口气来,道:这样不行。再派人去张府,就说你妻子重病,咱们去接云丫头回来看她母亲。
父亲说什么,朱旦都答应着。
张昭府中,朱云这两天得了家里的信儿,也在焦急,面上还不能露,借着侍奉顾老太太,委婉得探着口风,道:说来也奇怪,就是要安置那些山越之民,哪里用那么多田地呢?连吴侯都只让留下五十顷田地,那咱们的田地都给出去了,这些山越之民就是一户分得十顷,也该足够了。更何况他们哪里用十顷?一户有百亩的田地,便可衣食无忧。况且这诏令如此霸道,地方上动辄就有万顷良田的豪强大族,定然不肯善罢甘休的。恐怕到时候又得打仗,哎呀,一说打仗,我这心里就慌,好不容易剿灭了山匪,过太平日子不好么?老夫人您说呢?她扯着顾老夫人的胳膊撒娇。
素日里顾老夫人是最喜她活泼爱娇的。
顾老夫人却是道:我呢,是已经老了。朝廷的诏令,地方上的事情,我是全不清楚的。她眯着眼睛,似睡非睡,好似一个寻常老太太,每日里也就听你说点外面的新鲜事儿解解乏。当她想要插手的时候,会把儿子叫来当面怒骂;而当她不想插手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只愿颐享天年的老太太。
朱云试探道:我也在后宅中,哪里清楚外面的事情。不如请老爷回来讲一讲?
叫他回来做什么?顾老夫人哼唧道:老爷这会儿忙着外头的事儿,且没空理会我这老母亲。再者,从前我怎么记得你爷爷还递信儿,想要朝廷出兵剿匪的?这不就对了?这些山上下来的人,若是没有田地,还是要跑回去做山匪的,到时候又来劫你祖父的盐车。到时候,朝廷可未必还能从荆州调兵。
正在说话,就有侍女传话,说是朱家来人接朱云,因朱云的母亲重病。
顾老夫人便放了人。
朱云一听母亲病重,果然关切,一路悬着心赶回娘家,一入内院却先见了父亲朱旦。白日在家中看到父亲,是很罕见的。朱云讶然道:父亲怎么在家?又问道:母亲怎么了?可是又犯了咳疾?
你母亲就还是老样子。朱旦径直问道:要你问的事情,你问过了吗?
朱云一路往内室走,着急去看母亲,待到了床边,见母亲躺着瘦的只剩了一把骨头,果真是病重的模样,泣道:快请医工来。
朱旦道:治不了,请了多少医工了?全没用。还是让你母亲少受点苦楚。
朱云早知父亲感情淡漠,但亲耳听到仍是一种极大的刺激,道:父亲不肯给母亲用药?我给母亲请医工。
行啊。朱旦道:你最好是把她接到你婆家去。
朱云一噎,握了母亲发凉的手,忍泪。朱母在病痛折磨中,似睡非睡,也没有反应。
这是怎么了?明明上次见还好好的。朱云抚着母亲的发。
说不好,怪病。朱旦坐下来,你母亲早去还早好,留下来也是受罪。他顿了顿,又道:你且看着吧,咱们家难有好下场。
父亲怎么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吉利不吉利的,今日朝廷能收了咱们的田地,明日就能砍了咱们脑袋。朱旦在父亲朱奇的栽培下,还是读了几年书的,就算不砍咱们的脑袋,只不给咱们卖盐了,咱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有人要顶了咱们家的差事?朱云诧异道:有女儿在张府,还有谁能顶了咱们?她以为父亲说的是有别人来抢贩盐的事业。
朱旦摇头,道:汉武帝,汉章帝,都把盐铁给国家卖了。他看一眼躺在床上半梦半醒的妻子,又看了一眼愣住的女儿,道:你爷爷叫我接你回来,探探口风。
朱云便将顾老夫人的态度说了,又道:我看这次朝廷是动真格的了。我听说张府中已经将要割出去的二百多顷地封了档,我名下的地,因为是嫁妆的缘故,还没有动。我看朝廷动真格的不假,但政令也未见得细致,还是有漏子可钻的。她顿了顿,问道:咱们家究竟有多少地,朝廷又不清楚,到时候找记录的官员想想办法,隐匿下来不成吗?她印象中家里不是没有类似的操作。
朱旦叹了口气,道:晚了。这半年军队忙着剿匪的时候,皇帝身边那个曹昂曹大人早带着人把每户的田地都记清楚了。这次怕是瞒不了了。
朱云一愣,呆了半响道:那咱们若是抵死不交地呢?
朱旦道:那大约就是求死得死了。
朱云一噎,拿自己这个拎不清的父亲没办法。
朱旦又道:这次是你爷爷命人去接你,我不好拦着。若再有下一次,你就说给那边府里绊住了过不来。他瓮声瓮气道:以后少往这边家中来了。
朱云也分不清父亲的意思,究竟是担心她惹上娘家的祸事,还是要她嫁出去的女儿就少回来。她起身道:爷爷呢?我去见他。
朱旦道:你爷爷心里闷,往田间去了。他想知道的事情,我都跟你问过了。你只管回去吧。
朱老爷子原本每日的爱好,就是在他那上千顷的田地里,选一处合当日心意的地段,在夕阳下缓缓走在田头,迎着众佃户热情的招呼。每当这时候,那些佃户挂着淳朴的笑容,有的给他送新鲜的果子,有的给他送自己钓的鱼,一口一个朱老爷子喊着他。
今日的田头也还是有劳作后的佃户。
只是今日的佃户们没了那种热情,他们仍是恭敬的,老远见了他就叉着手站了。
但是朱老爷子觉出不同来,今日他们都暗暗看他,还交换着自以为隐秘的眼神。一阵秋风吹过,朱老爷子打个寒战,他清楚这些佃户私下在交流什么他们在兴奋着,要如何瓜分蚕食他这二十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千顷良田。
朱老爷子心里痛!心里堵!
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花天酒地挥霍了家财。置地,置地,到头来又剩了什么?
朱老爷子站在池塘边看自己水中的倒影,看那个瘦小的老头。他全然不像是大盐商的模样,一点也不胖,年少时习惯了粗茶淡饭,年老了也享受不了大鱼大肉。他觉得自己真亏。这也就是他老了,若是年轻二十年,他非拿出全部家资为酬金,领着手底下运盐的力夫,跟要抢他田地的人杀个头破血流不可。
朱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但有人还年轻。
当晚,朱老爷子就得到消息,说是吴郡良田十万顷的真豪族张温反了。张温领了八千部曲,跟朝廷来分割土地的士卒杀作一团。
消息传开,吴地豪强人人振奋。
许多相熟的盐商铁商乃至各大豪族,往来奔走,很多都来过朱府。
有人道:咱们不能坐以待毙!看张温的!我跟老爷子你说实话,朝廷最好不要欺到我头上来,否则,嘿嘿,我这养的三千私兵,也不是吃素的!
又有人道:咱们也得联合起来!我算过了,咱们手里的私兵联合起来,不下十万之数。朝廷要动我们,不看看当初王莽的下场吗?
还有人道:皇帝这是接连大胜上了头,拿咱们当山匪剿了!这荆州兵马能在吴地一年,还能在吴地一辈子吗?朝廷要分地,让他分!等朝廷的兵马一走,我叫他们吃进去的全吐出来!
张温一反,众豪族都喜气洋洋,合纵连横,几乎有春秋战国那阵仗了。
张温借着地利反了三天,在第三日的晚上被周瑜、冯玉领五万大军彻底荡平,张氏满门抄斩,全部田地籍没充公。
张温的头颅,挂上了吴郡的城墙。
原本热血上冲的吴地众豪族,瞬间都噤若寒蝉。
朱老爷子病倒了。
行宫中,皇帝接到张温伏诛的消息,连眼皮都不曾抬。
陛下。鲁肃佐助张昭统计分发田地,这些时日也见了许多,此时斗胆进言,臣这些时日看来,豪族之中有坏的,也有好的。坏的斩草除根自是应当,但这些好的他叹了口气,道:便譬如这贩盐的朱奇。臣听闻他原也是苦出身,贩盐发家,置办了许多田地。佃户都说这位朱老爷子心肠好,从不打骂吓人,佃户的病了,朱老爷子还会给他们抓药。他自己也没有设么别的嗜好,吃就是粗茶淡饭,穿就是粗布麻衣。这样一位老人家,似乎应该与张温这等恶霸区分开来
鲁肃这番话,一来是被土地改革时的烈度吓到了,担心事态愈演愈烈,乃至于无可收拾;二来是因为既然辅佐张昭做事,为张昭的亲家某一点福祉,也是有百而无一害的事情;三来他的确对这位朱老爷子起了恻隐之心。
刘协从繁复的数字中回过神来,抬头看一眼鲁肃,又看一眼站在鲁肃旁边的张昭,问道:子布(张昭字),你也觉得你亲家冤枉?
张昭一愣,道:事涉私亲,臣不该评论。
唔,你也觉得那朱老爷子冤枉。刘协一听就明白了,环视殿内的周瑜、曹昂、冯玉等人,慢悠悠道:那朕问你们一个问题,这朱老爷子是怎么置办下的土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