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就东平郡王那直来直去的作风,想必范氏很快就会收到热情告白。
再想想日后范氏能摆脱姜国公世子的阴影,姜松不由露出笑容。
他笑了片刻,又想起一件事忙与王蔷问道,“郡王说他日后都不会回辽东,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辽王送次子入京的确是有让东平郡王留在京都的意思,可看东平郡王的样子,似乎这辈子不会回去辽东了似的。
这自然是极好的。
不然范氏若跟去辽东,母子分隔原地,姜松自然是舍不得的。
说起这个,王蔷迟疑了一下,不过到底与姜松日后是要做夫妻的,用不着瞒着,便细细地对姜松说了辽王府的情况。
辽东是边城,民风彪悍不说,且时时要抵御关外的那些强悍的部族,因此每一代的辽王都是马背上建功立业的武将。只是这一代的辽王府有点问题,就是辽王膝下两子,乃是同母所出,都是辽王嫡子。
辽王妃过世得早,老辽王有了两个嫡子,又是个重情的人,便没有再续弦,素日里打仗就把两个儿子放在王府后宅,却没有想到次子自小强壮尚武也就罢了,早早封了辽王世子的长子性情温厚,却身体单薄,别说当武将了,就是寻常受累都要喘气半天的人。
这兄弟俩打小一同长大,兄弟感情极好,因长兄不能在军中行走,辽王又必须要有儿子在军中延续辽王府的威望,辽王次子就小小年纪在军中打磨,在辽王渐渐老去中成长为军中新的辽王府的标杆。
他功勋慢慢地就高了起来。
连先皇都封了他郡王的王爵,并且将封地封到了极富庶的地方,肯定了他的功勋。
辽东军中也渐渐以东平郡王马首是瞻。
只是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历代辽王在辽东手掌兵权。
可是如今辽王世子羸弱,兵权旁落在东平郡王的手中。
如今辽东军中就有人对辽王世子不满,觉得东平郡王才是袭爵的众望所归。
要是东平郡王也有野心的话,那这换世子的事儿没准辽王咬咬牙就干了。
只是东平郡王与兄长兄弟感情很好,并没有想要夺爵的意思,更何况虽然辽王世子废材了些,可辽王世子的嫡长子却极出色,允文允武,而东平郡王一直都没有成亲,没有子嗣,并不利于辽王府的延续。
这样两难了多年,直到坏心眼儿天天捧着东平郡王大肆夸奖的先皇驾了崩,新皇登基,东平郡王就跟辽王说了,远离辽东,日后在新朝讨生活,反正有封地,又有功勋,新君面前总有他一席之地。
辽王自然是舍不得的。
可是想想嫡长孙尚幼,东平郡王继续留在辽东,那就当真军中只知郡王不知世子,于世子一脉是巨大的麻烦,思前想后,就带着次子来了京都。
“郡王要是离开辽东,那如今军中又该如何?总不能让王爷老大的年纪还在军中为世孙守着军中权柄吧?”姜松听到这里,倒是觉得东平郡王为人极好。
虽然都说兄弟情深,不过面对辽王府的王爵都没有争夺的意思,这说明东平郡王人品极好,不是被权势富贵就迷住了眼忘记天伦的无情人。这样有底线的男人自然让人很有好感,可是他听王蔷说辽王世孙年纪还不大,那军中难道还让辽王一把年纪继续守着不成?
辽王那老腰杆儿能受得了么?
“所以哥哥留在辽东了。”王蔷垂了垂眼睛对姜松轻声说道,“早年父亲过世,哥哥小小年纪就进了辽东军中,如今已经多年,虽然年轻,可也在军中站稳了脚跟。王府已经与祖母说过,王伯不在军中,世孙还没有长成之前,就让哥哥学着执掌辽东兵权,日后待世孙长大,哥哥就做世孙的左膀右臂。”
她哥哥王忠这一次没有跟着入京,就是辽王府的态度。
辽王担心东平郡王威望过高,会引来辽王府王权动荡。
可王忠并不是辽王府的子嗣,因此,就算是他暂时拥有兵权,也不会给世孙造成妨碍。
而王忠留在辽东,也是文婧大长公主对朝廷与先皇的最后的忠心。
就让王忠代表朝廷留在辽东,也好让皇帝安心。
她说到这里不由有些伤感。
留在辽东自然是手握兵权,光芒万丈,可是沙场浴血,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
她的父亲就死在辽东,如今她的哥哥也要一辈子留在辽东了。
“日后若是你想念你的家人,我们便时不时一同往辽东去陪陪他们。”姜松握着王蔷的手轻声说道。
“我知道你待我好。”王蔷不是满腹愁肠的性子,反手握着姜松的手展颜一笑,对他轻快地说道,“你说的对。往后要是想念祖父祖母还有哥哥了,咱们就去看望他们,还能一路走,一路高高兴兴的游览风景。”
她又和姜松对视起来,被挤在中间的胖团龇牙咧嘴,觉得自己都要被慢慢接近中的这二位给挤瘦了。
不过那什么,不是胖团心理阴暗,就是怎么都觉得先皇提拔东平郡王,大肆封赏嘉奖没安好心呢。
这不是在兄弟俩中间挑事儿么?
一旦东平郡王心里有了野心,那辽王府还能好的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辽王偏心谁都要委屈另一个。
坏啊。
胖团觉得所谓的帝王心术真是坏啊。
--
再想想日后范氏能摆脱姜国公世子的阴影,姜松不由露出笑容。
他笑了片刻,又想起一件事忙与王蔷问道,“郡王说他日后都不会回辽东,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辽王送次子入京的确是有让东平郡王留在京都的意思,可看东平郡王的样子,似乎这辈子不会回去辽东了似的。
这自然是极好的。
不然范氏若跟去辽东,母子分隔原地,姜松自然是舍不得的。
说起这个,王蔷迟疑了一下,不过到底与姜松日后是要做夫妻的,用不着瞒着,便细细地对姜松说了辽王府的情况。
辽东是边城,民风彪悍不说,且时时要抵御关外的那些强悍的部族,因此每一代的辽王都是马背上建功立业的武将。只是这一代的辽王府有点问题,就是辽王膝下两子,乃是同母所出,都是辽王嫡子。
辽王妃过世得早,老辽王有了两个嫡子,又是个重情的人,便没有再续弦,素日里打仗就把两个儿子放在王府后宅,却没有想到次子自小强壮尚武也就罢了,早早封了辽王世子的长子性情温厚,却身体单薄,别说当武将了,就是寻常受累都要喘气半天的人。
这兄弟俩打小一同长大,兄弟感情极好,因长兄不能在军中行走,辽王又必须要有儿子在军中延续辽王府的威望,辽王次子就小小年纪在军中打磨,在辽王渐渐老去中成长为军中新的辽王府的标杆。
他功勋慢慢地就高了起来。
连先皇都封了他郡王的王爵,并且将封地封到了极富庶的地方,肯定了他的功勋。
辽东军中也渐渐以东平郡王马首是瞻。
只是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历代辽王在辽东手掌兵权。
可是如今辽王世子羸弱,兵权旁落在东平郡王的手中。
如今辽东军中就有人对辽王世子不满,觉得东平郡王才是袭爵的众望所归。
要是东平郡王也有野心的话,那这换世子的事儿没准辽王咬咬牙就干了。
只是东平郡王与兄长兄弟感情很好,并没有想要夺爵的意思,更何况虽然辽王世子废材了些,可辽王世子的嫡长子却极出色,允文允武,而东平郡王一直都没有成亲,没有子嗣,并不利于辽王府的延续。
这样两难了多年,直到坏心眼儿天天捧着东平郡王大肆夸奖的先皇驾了崩,新皇登基,东平郡王就跟辽王说了,远离辽东,日后在新朝讨生活,反正有封地,又有功勋,新君面前总有他一席之地。
辽王自然是舍不得的。
可是想想嫡长孙尚幼,东平郡王继续留在辽东,那就当真军中只知郡王不知世子,于世子一脉是巨大的麻烦,思前想后,就带着次子来了京都。
“郡王要是离开辽东,那如今军中又该如何?总不能让王爷老大的年纪还在军中为世孙守着军中权柄吧?”姜松听到这里,倒是觉得东平郡王为人极好。
虽然都说兄弟情深,不过面对辽王府的王爵都没有争夺的意思,这说明东平郡王人品极好,不是被权势富贵就迷住了眼忘记天伦的无情人。这样有底线的男人自然让人很有好感,可是他听王蔷说辽王世孙年纪还不大,那军中难道还让辽王一把年纪继续守着不成?
辽王那老腰杆儿能受得了么?
“所以哥哥留在辽东了。”王蔷垂了垂眼睛对姜松轻声说道,“早年父亲过世,哥哥小小年纪就进了辽东军中,如今已经多年,虽然年轻,可也在军中站稳了脚跟。王府已经与祖母说过,王伯不在军中,世孙还没有长成之前,就让哥哥学着执掌辽东兵权,日后待世孙长大,哥哥就做世孙的左膀右臂。”
她哥哥王忠这一次没有跟着入京,就是辽王府的态度。
辽王担心东平郡王威望过高,会引来辽王府王权动荡。
可王忠并不是辽王府的子嗣,因此,就算是他暂时拥有兵权,也不会给世孙造成妨碍。
而王忠留在辽东,也是文婧大长公主对朝廷与先皇的最后的忠心。
就让王忠代表朝廷留在辽东,也好让皇帝安心。
她说到这里不由有些伤感。
留在辽东自然是手握兵权,光芒万丈,可是沙场浴血,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
她的父亲就死在辽东,如今她的哥哥也要一辈子留在辽东了。
“日后若是你想念你的家人,我们便时不时一同往辽东去陪陪他们。”姜松握着王蔷的手轻声说道。
“我知道你待我好。”王蔷不是满腹愁肠的性子,反手握着姜松的手展颜一笑,对他轻快地说道,“你说的对。往后要是想念祖父祖母还有哥哥了,咱们就去看望他们,还能一路走,一路高高兴兴的游览风景。”
她又和姜松对视起来,被挤在中间的胖团龇牙咧嘴,觉得自己都要被慢慢接近中的这二位给挤瘦了。
不过那什么,不是胖团心理阴暗,就是怎么都觉得先皇提拔东平郡王,大肆封赏嘉奖没安好心呢。
这不是在兄弟俩中间挑事儿么?
一旦东平郡王心里有了野心,那辽王府还能好的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辽王偏心谁都要委屈另一个。
坏啊。
胖团觉得所谓的帝王心术真是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