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两支队伍也有不同。
吕不韦带队的更多是为了交流,顺便做生意,所以带走除了两车路上的嚼用,剩下多是丝绸与茶叶等物;嬴子楚虽然也带了一些丝绸,不过却是为了当做礼物,想着遇上当地土著后送上与之交好,数量并不算多。
因为嬴子楚这支队伍的目的太重要,不可让人知道,所以两支队伍出发之前,说的是嬴子楚做主导,前往草原与西域各国,想要谈成合作。
——这并不突兀,毕竟之前秦国已经与不少草原部落交好,甚至达成了长线合作。尝到甜头后,想要发展更多合作对象,实在再正常不过。
不只是其他国家的人,就连秦国人都不曾怀疑这支队伍的目的。
虽然有人觉得完全没必要,认为赵馨多此一举。
但更多人还是挺期待他们回来的。
不过期待不多,并不够让老百姓为了这点儿期待就走上街头,为他们送行而已。
嬴子楚等人就是在这种不咸不淡的氛围中,离开了秦国。
他们离开之后,赵馨也不能什么也不做不是?
虽然作为太后,不能离开秦国,但在有范睢、白起主持朝政的情况下,她这个太后在咸阳内还是可以行动自如的。
如今到底不是明清时候,对女子的束缚没有那么大。
赵馨也是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这时候的老百姓刚刚脱离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不久,根本不懂得堆肥施肥等手段。
众所周知,施肥是种地非常关键的一环,仅次于育种。
没有施肥,土地肥力只会越来越少,要不了几年就会变得贫瘠,最后种出来的粮食与蔬菜产量也会大大减少。
赵馨在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特意让人在咸阳城外开荒出来几块地,然后带着几个好不容易找到的农家的人在那儿研究堆肥之类的事情。
这些农家的人,因为研究的都是种地的事儿,并无治国学说,所以并不受各国上层欢迎,时间一长,还掌握着祖辈研究出的农家知识的人都成了极少数。
赵馨也是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才将这群专业人员给找了出来。
她虽然有知识,但到底没办法融会贯通。
而现代教会她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不要门外汉瞎指挥。
等这些个农家的人被找到后,她便旁敲侧击地讲了许多施肥除草一类的种植细节,引导这些人去实验研究。
这群人也果真不是酒囊饭袋,果真没多久就找到了最好的堆肥与施肥办法,最后成功将那几块荒地变成了肥地,种出来的粮食也成功翻倍。
消息传开之后,所有人目瞪口呆。
虽然用动物乃至于人的粪便堆肥,实在有辱斯文,一些权贵士族得知此事也因为心里膈应而想要抵制这种办法的推行。
不过很快,这群人就被偶尔出来的嬴政,给骂得狗血淋头。
因为这群人是趁着赵馨不在,想要向年纪尚轻,所以“非常好忽悠”的秦王告黑状,顺便挑拨二人母子关系,所以赵馨并不知道此事。
等她知道,那群人都已经被赶出咸阳宫,且被罚了不少土地。
关于赵馨的流言,也早已经平息。
赵馨从嬴政那儿知道此事后,便没在多管此事,而是直接安排推广堆肥与施肥的科普相关事宜。
科普的办法,赵馨最后选定了报纸。
经过之前几年潜移默化的发展,如今秦国识字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虽然还是不多,且其中很多人其实只是识字而已,但开办报纸,宣传知识已经完全足够。
毕竟,她又不打算用报纸盈利。
一开始完全没必要印刷大批量发行的报纸,只需要印刷一些专门供应朝廷命官的、刊登着朝中政令与朝政大事的邸报不就行了?至多多印刷放在官府门口,供那些识字的人查阅就是了。
数量不算多,内容也是现成的,只需要找人校正排版就行。
赵馨将自己打算告诉了嬴小政,他顿时两眼发亮,找到合适的官员将此事吩咐了下去。
第一期报纸出现后,赵馨与嬴小政翻阅查看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然后便将堆肥与施肥的办法刊登在了上面。
赵馨本意是看百姓自己选择。
嬴小政与嬴政的想法却完全一致,那就是直接下达命令,强硬推广堆肥与施肥。
赵馨想了想,提了一嘴态度不要太强硬,一面引起百姓不满,最后起了反效果就不好了。
但反对意见倒是没有,毕竟政治方面,她确实不如儿子。
赵馨之后一直关注这件事,然后发现,嬴小政与嬴政都非常赞同的强硬手段虽然在民间引起了一些些怨言,但没几个月就因为发现了施肥后的蔬菜长得更大更水灵,味道也更好后,瞬间平息了。
之后,老百姓反倒对下达命令的秦王感恩戴德。
就连那些贵族官员们,在听说施肥后的蔬菜更好吃后,也试探着买了一些回家尝试,确定后也一改之前消极怠工,严格按照报纸上的堆肥与施肥的办法,给自家的土地重新施肥了一遍。
也是因为之前推广堆肥、施肥办法时候,并非春耕之时,这些贵族官员们才没有错过最好的时间。
等到半年过去,粮食出产,看着增加了足足三分之一的产量,所有之前对堆肥、施肥感到嫌弃的人,全都真香了。
--
吕不韦带队的更多是为了交流,顺便做生意,所以带走除了两车路上的嚼用,剩下多是丝绸与茶叶等物;嬴子楚虽然也带了一些丝绸,不过却是为了当做礼物,想着遇上当地土著后送上与之交好,数量并不算多。
因为嬴子楚这支队伍的目的太重要,不可让人知道,所以两支队伍出发之前,说的是嬴子楚做主导,前往草原与西域各国,想要谈成合作。
——这并不突兀,毕竟之前秦国已经与不少草原部落交好,甚至达成了长线合作。尝到甜头后,想要发展更多合作对象,实在再正常不过。
不只是其他国家的人,就连秦国人都不曾怀疑这支队伍的目的。
虽然有人觉得完全没必要,认为赵馨多此一举。
但更多人还是挺期待他们回来的。
不过期待不多,并不够让老百姓为了这点儿期待就走上街头,为他们送行而已。
嬴子楚等人就是在这种不咸不淡的氛围中,离开了秦国。
他们离开之后,赵馨也不能什么也不做不是?
虽然作为太后,不能离开秦国,但在有范睢、白起主持朝政的情况下,她这个太后在咸阳内还是可以行动自如的。
如今到底不是明清时候,对女子的束缚没有那么大。
赵馨也是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这时候的老百姓刚刚脱离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不久,根本不懂得堆肥施肥等手段。
众所周知,施肥是种地非常关键的一环,仅次于育种。
没有施肥,土地肥力只会越来越少,要不了几年就会变得贫瘠,最后种出来的粮食与蔬菜产量也会大大减少。
赵馨在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特意让人在咸阳城外开荒出来几块地,然后带着几个好不容易找到的农家的人在那儿研究堆肥之类的事情。
这些农家的人,因为研究的都是种地的事儿,并无治国学说,所以并不受各国上层欢迎,时间一长,还掌握着祖辈研究出的农家知识的人都成了极少数。
赵馨也是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才将这群专业人员给找了出来。
她虽然有知识,但到底没办法融会贯通。
而现代教会她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不要门外汉瞎指挥。
等这些个农家的人被找到后,她便旁敲侧击地讲了许多施肥除草一类的种植细节,引导这些人去实验研究。
这群人也果真不是酒囊饭袋,果真没多久就找到了最好的堆肥与施肥办法,最后成功将那几块荒地变成了肥地,种出来的粮食也成功翻倍。
消息传开之后,所有人目瞪口呆。
虽然用动物乃至于人的粪便堆肥,实在有辱斯文,一些权贵士族得知此事也因为心里膈应而想要抵制这种办法的推行。
不过很快,这群人就被偶尔出来的嬴政,给骂得狗血淋头。
因为这群人是趁着赵馨不在,想要向年纪尚轻,所以“非常好忽悠”的秦王告黑状,顺便挑拨二人母子关系,所以赵馨并不知道此事。
等她知道,那群人都已经被赶出咸阳宫,且被罚了不少土地。
关于赵馨的流言,也早已经平息。
赵馨从嬴政那儿知道此事后,便没在多管此事,而是直接安排推广堆肥与施肥的科普相关事宜。
科普的办法,赵馨最后选定了报纸。
经过之前几年潜移默化的发展,如今秦国识字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虽然还是不多,且其中很多人其实只是识字而已,但开办报纸,宣传知识已经完全足够。
毕竟,她又不打算用报纸盈利。
一开始完全没必要印刷大批量发行的报纸,只需要印刷一些专门供应朝廷命官的、刊登着朝中政令与朝政大事的邸报不就行了?至多多印刷放在官府门口,供那些识字的人查阅就是了。
数量不算多,内容也是现成的,只需要找人校正排版就行。
赵馨将自己打算告诉了嬴小政,他顿时两眼发亮,找到合适的官员将此事吩咐了下去。
第一期报纸出现后,赵馨与嬴小政翻阅查看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然后便将堆肥与施肥的办法刊登在了上面。
赵馨本意是看百姓自己选择。
嬴小政与嬴政的想法却完全一致,那就是直接下达命令,强硬推广堆肥与施肥。
赵馨想了想,提了一嘴态度不要太强硬,一面引起百姓不满,最后起了反效果就不好了。
但反对意见倒是没有,毕竟政治方面,她确实不如儿子。
赵馨之后一直关注这件事,然后发现,嬴小政与嬴政都非常赞同的强硬手段虽然在民间引起了一些些怨言,但没几个月就因为发现了施肥后的蔬菜长得更大更水灵,味道也更好后,瞬间平息了。
之后,老百姓反倒对下达命令的秦王感恩戴德。
就连那些贵族官员们,在听说施肥后的蔬菜更好吃后,也试探着买了一些回家尝试,确定后也一改之前消极怠工,严格按照报纸上的堆肥与施肥的办法,给自家的土地重新施肥了一遍。
也是因为之前推广堆肥、施肥办法时候,并非春耕之时,这些贵族官员们才没有错过最好的时间。
等到半年过去,粮食出产,看着增加了足足三分之一的产量,所有之前对堆肥、施肥感到嫌弃的人,全都真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