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张氏兄弟三个在宫里当差,张敏最小,可因头脑最机灵,看人看事最准,张本和张庆两个当哥哥的反而平日多听他的。张敏说什么,自来都是两个哥哥判断宫中风向的重要凭证。听了他这话,张庆便直起身子,认真问道:“这话怎么讲?”
张敏又把声音压低了些,几乎是趴在张庆脸边说话:“你想啊,皇爷对外声称是牛玉受了吴家的贿赂,鼓动老太后立吴氏为后,可这话听在外人耳中,总得有人琢磨吧:哦,老太后怎就耳根子那么软,连立后这么大的事儿也能听个宦官的撺掇?这老太后怕不是个糊涂虫吧!嘿嘿,你说老娘娘她能不烦心么?”
张庆怔了片刻,又问:“依你上回说起上太后尊号的那桩事儿来看,这回皇爷怕不是有心的?”
“这也难说,二哥你能想到这官窍,倒也难得的紧。”张敏一向有点嫌弃二哥木讷,不够灵光,听他说出此话,很有长进,张敏心中甚喜,还在张庆肩上拍了拍。
说到太后,他撇着嘴,幸灾乐祸地笑着:“咱们这位皇爷不是吃素的,凭他是谁,敢在皇爷跟前自作聪明玩花活的,都别想得着好儿。亲娘又如何?也只能落个没脸!”
为太后上尊号还是今年三月里的事。依照祖制,为大行皇帝加尊谥之后,紧接着就要为其遗孀加上尊号。倘若嗣皇帝是先帝正妻所生,要加尊号的先帝遗孀就只有前皇后一个,若嗣皇帝并非先帝的正妻所生,而是庶出,便要为新皇生母也加上尊号。
类似的例子十五年前刚有过一次,景泰帝朱祁钰即位时,尊奉嫡母为孙太后为太后,也为生母吴太妃上了太后尊号。当时孙太后加尊号为“上圣皇太后”,吴太妃则仅为“皇太后”——两字之差,以示嫡庶有别。
这次的新帝同样是庶出,生母是周贵妃,而钱皇后无所出。本来还依照旧例行事即可,但周贵妃不像当年的吴太妃那么好说话,上尊号的事便也费了一番波折。
钱皇后是个公认的和气人,阖宫上下就没一个不说她好的。周贵妃是先帝一次出门游猎,从民间带回宫来的,出身寻常,又没经过正式选秀,教养难免差了些,生过皇子之后越来越嚣张跋扈,早就起意取钱皇后而代之,曾几次三番寻机鼓动先帝废后另立,但先帝并未答应。
当时周贵妃想做皇后,还有一大半是出于不愿殉葬的缘故。国朝一直有着嫔妃殉葬的旧例,除皇后之外,连生育过皇子的嫔妃也曾有过殉葬的,照理说新帝生母还是不会殉葬,但一则新帝的太子之位曾经被废过,似乎不甚牢固,二则周贵妃平日得罪钱皇后太多,自己心虚,就担心先帝一死,钱皇后主持殉葬时会把她也殉了,因此愈发加倍力争后位。
好在先帝弥留之际留下遗诏,废除了人殉之制。殉葬是不用担忧了,但周贵妃针对钱皇后十多年,以己度人,认定钱皇后已恨透了她,收手已经晚了,况如今的皇帝是她亲子,她如何还会想收手?
到了上太后尊号的时候,周贵妃便差人请了皇帝过去,要皇帝置钱皇后不理,只为她一人上尊号。皇帝推说这事他也不清楚该如何处置,得听听阁臣们的说法儿,就此把球踢了出去。
当下周太后就差遣心腹宦官夏时去内阁传话,说钱后久病,不足以母仪天下,不当称皇太后。周贵妃是今上生母,理应独得皇太后之尊号。
阁臣会有什么说法儿?那些读圣贤书的老大人将伦理纲常看得比天还大,比命还重,不合规矩的事别想他们能答应。而且掰扯道理正是他们的长项,一个太监夏时可不是对手。果然夏时在内阁与仁寿宫往来传话几次之后,周太后一方想讲道理讲不过,想以势压人又压不住,最终还是只能答应两宫太后并尊。
文渊阁大学士彭时起草上宝册文的时候,将钱太后的尊号写作“慈懿皇太后”,周太后的尊号只写“皇太后”。夏时就在一旁看着,还问为何要有分别,彭时解释说“只是便于称谓,并非尊卑之别。”
夏时并不知道景泰年间两宫太后的尊号有区别的旧事,等到回去仁寿宫禀告给周太后时,才明白那两个字就是嫡庶之别,原来他们是被阁臣们耍了,来回折腾了大半天,半点好处也没争到,周太后不仅仍然屈居于钱太后之下,还丢脸丢到了外廷去,难说还要被文臣传为笑柄——反正在宫里是已经成了笑柄。周太后垂床大怒,却因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当时皇帝做出来的事,张敏他们私下里都议论,周太后去跟内阁理论必定碰钉子,皇上会想不到?显见就是故意的。
这次废后的事出来,不论诏书上如何说是牛玉“偏徇己私,朦胧奏请”,横竖是周太后亲定的皇后人选被废,外人少不得耻笑她被个阉宦耍得团团转,真是老糊涂还专爱揽事儿。
张敏贴身服侍皇帝已逾六年,清楚皇帝与生母貌合神离,敬重都流于表面。周太后也明显更喜欢小儿子崇王,还曾有流言说,周太后撺掇过先帝改立崇王为太子。不论真假,母子冷淡都是有目共睹。
近日看来,皇上更像是有意在向外人显示:你们都看到了,我有一位糊涂老娘,我也拿她没办法,保不准她还会做出什么糊涂事来,请你们多担待。
皇帝宠幸比周太后年纪还大的万氏,周太后本就为此心怀忿忿,今见皇帝竟然还为万氏将她亲自选定的皇后都废了,怎能不烦心呢?张庆听了张敏的话,也深以为然。
--
张敏又把声音压低了些,几乎是趴在张庆脸边说话:“你想啊,皇爷对外声称是牛玉受了吴家的贿赂,鼓动老太后立吴氏为后,可这话听在外人耳中,总得有人琢磨吧:哦,老太后怎就耳根子那么软,连立后这么大的事儿也能听个宦官的撺掇?这老太后怕不是个糊涂虫吧!嘿嘿,你说老娘娘她能不烦心么?”
张庆怔了片刻,又问:“依你上回说起上太后尊号的那桩事儿来看,这回皇爷怕不是有心的?”
“这也难说,二哥你能想到这官窍,倒也难得的紧。”张敏一向有点嫌弃二哥木讷,不够灵光,听他说出此话,很有长进,张敏心中甚喜,还在张庆肩上拍了拍。
说到太后,他撇着嘴,幸灾乐祸地笑着:“咱们这位皇爷不是吃素的,凭他是谁,敢在皇爷跟前自作聪明玩花活的,都别想得着好儿。亲娘又如何?也只能落个没脸!”
为太后上尊号还是今年三月里的事。依照祖制,为大行皇帝加尊谥之后,紧接着就要为其遗孀加上尊号。倘若嗣皇帝是先帝正妻所生,要加尊号的先帝遗孀就只有前皇后一个,若嗣皇帝并非先帝的正妻所生,而是庶出,便要为新皇生母也加上尊号。
类似的例子十五年前刚有过一次,景泰帝朱祁钰即位时,尊奉嫡母为孙太后为太后,也为生母吴太妃上了太后尊号。当时孙太后加尊号为“上圣皇太后”,吴太妃则仅为“皇太后”——两字之差,以示嫡庶有别。
这次的新帝同样是庶出,生母是周贵妃,而钱皇后无所出。本来还依照旧例行事即可,但周贵妃不像当年的吴太妃那么好说话,上尊号的事便也费了一番波折。
钱皇后是个公认的和气人,阖宫上下就没一个不说她好的。周贵妃是先帝一次出门游猎,从民间带回宫来的,出身寻常,又没经过正式选秀,教养难免差了些,生过皇子之后越来越嚣张跋扈,早就起意取钱皇后而代之,曾几次三番寻机鼓动先帝废后另立,但先帝并未答应。
当时周贵妃想做皇后,还有一大半是出于不愿殉葬的缘故。国朝一直有着嫔妃殉葬的旧例,除皇后之外,连生育过皇子的嫔妃也曾有过殉葬的,照理说新帝生母还是不会殉葬,但一则新帝的太子之位曾经被废过,似乎不甚牢固,二则周贵妃平日得罪钱皇后太多,自己心虚,就担心先帝一死,钱皇后主持殉葬时会把她也殉了,因此愈发加倍力争后位。
好在先帝弥留之际留下遗诏,废除了人殉之制。殉葬是不用担忧了,但周贵妃针对钱皇后十多年,以己度人,认定钱皇后已恨透了她,收手已经晚了,况如今的皇帝是她亲子,她如何还会想收手?
到了上太后尊号的时候,周贵妃便差人请了皇帝过去,要皇帝置钱皇后不理,只为她一人上尊号。皇帝推说这事他也不清楚该如何处置,得听听阁臣们的说法儿,就此把球踢了出去。
当下周太后就差遣心腹宦官夏时去内阁传话,说钱后久病,不足以母仪天下,不当称皇太后。周贵妃是今上生母,理应独得皇太后之尊号。
阁臣会有什么说法儿?那些读圣贤书的老大人将伦理纲常看得比天还大,比命还重,不合规矩的事别想他们能答应。而且掰扯道理正是他们的长项,一个太监夏时可不是对手。果然夏时在内阁与仁寿宫往来传话几次之后,周太后一方想讲道理讲不过,想以势压人又压不住,最终还是只能答应两宫太后并尊。
文渊阁大学士彭时起草上宝册文的时候,将钱太后的尊号写作“慈懿皇太后”,周太后的尊号只写“皇太后”。夏时就在一旁看着,还问为何要有分别,彭时解释说“只是便于称谓,并非尊卑之别。”
夏时并不知道景泰年间两宫太后的尊号有区别的旧事,等到回去仁寿宫禀告给周太后时,才明白那两个字就是嫡庶之别,原来他们是被阁臣们耍了,来回折腾了大半天,半点好处也没争到,周太后不仅仍然屈居于钱太后之下,还丢脸丢到了外廷去,难说还要被文臣传为笑柄——反正在宫里是已经成了笑柄。周太后垂床大怒,却因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当时皇帝做出来的事,张敏他们私下里都议论,周太后去跟内阁理论必定碰钉子,皇上会想不到?显见就是故意的。
这次废后的事出来,不论诏书上如何说是牛玉“偏徇己私,朦胧奏请”,横竖是周太后亲定的皇后人选被废,外人少不得耻笑她被个阉宦耍得团团转,真是老糊涂还专爱揽事儿。
张敏贴身服侍皇帝已逾六年,清楚皇帝与生母貌合神离,敬重都流于表面。周太后也明显更喜欢小儿子崇王,还曾有流言说,周太后撺掇过先帝改立崇王为太子。不论真假,母子冷淡都是有目共睹。
近日看来,皇上更像是有意在向外人显示:你们都看到了,我有一位糊涂老娘,我也拿她没办法,保不准她还会做出什么糊涂事来,请你们多担待。
皇帝宠幸比周太后年纪还大的万氏,周太后本就为此心怀忿忿,今见皇帝竟然还为万氏将她亲自选定的皇后都废了,怎能不烦心呢?张庆听了张敏的话,也深以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