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兴汉 > [三国]兴汉
错误举报

——(14)

    身为下人,本不该多问。可这些日子,他时常觉得自己蠢笨,不但跟不上殿下的思路,就连赵云、高览、裴元绍等人的思路也是经常比不上的。
    他知道凭着往日的情分,殿下依然重用自己。但他十分担心,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连为殿下做事的资格都没有了。
    见殿下没有驳斥的意思,杨真大着胆子问道:方才听陶大人的意思,他显然是愿意认殿下为主。殿下为何不索要徐州的权力,而是选择在东海要一块土地,自己招募乡勇呢?
    凌寒搁下笔,看着他说:你还记得,当日我同奉孝先生的谈论吗?
    杨真道:属下自然记得。可陶大人与其他诸侯不同,他对汉室、对先帝,是无比的忠心呀!
    凌寒望着对方认真的模样,心想,以杨真的政治觉悟,以后是做不了什么官了。
    他解释道:因为黑山军之事,陶谦十分看重我,这没错。但打仗与内政是两回事,我一个年少的皇子,他会相信,我能将徐州治理好吗?别说他不信,就是我自己,也没有一星半点的信心。
    徐州地方虽小,里面的士族派别却一点不少。这些个关系,眼下我们唯一的消息来源是糜芳。可糜氏一族精于商贾,天然和士人族群隔了一层。
    当年党锢之乱,无数士人遭到迫害,现如今,士族中敌视皇权的人或许不多,但若说没有一点心结是不可能的。如何将这些人分辨出来?
    见杨真眼中的迷惑消除大半,只隐约还遗留些许,凌寒顿了顿道:若是不管内政,索要军权。
    我初来乍到,陶谦真能放心将军权交给我?这是一件或许讨得到,或许讨不到的事情。但是,无论讨得到讨不到,我都会大大地得罪原先总领兵权的臧霸。他前一年带着手底下的兵打了无数的仗,如今我一来就要将他赶走。他能甘心么?他带出来的兵能听我的话么?
    凌寒看着杨真,道:皇室的身份,打败黑山军的威名,州牧的看重。当本王与他们没有利益冲突时,他们大多会过来奉承巴结一番。可一旦有了利益冲突,这些人就会在私下里使出无数的手段。等到徐州变得一团糟,那时候,本王的名声也就没了。
    与其如此,不如自开山河,无论要办什么事,都可以从外界借力。等我自己建造出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些人不是我的人,便也成了我的人了。
    你可明白了?
    一字一句,凌寒都说得极为耐心。
    穿越到三国之后,杨真是他遇见的第一个人。
    当时,杨真没有像其他皇宫侍卫一样丢弃自己。逃出洛阳的路上,更是多次不计性命地保护自己。
    所以,纵然比起同时代里流芳百世的文臣武将,杨真湮没无闻,是个再平凡不过的路人甲。
    凌寒也决不会丢弃他。
    杨真大彻大悟,抱拳躬身道:殿下深谋远虑。
    好了,没事的话就退下吧。凌寒道:趁着这两天,好好休息一下,不用守在这儿,去睡觉也好,出去逛逛也好。
    等再过几天,事情一件接一件地涌过来,想休息也没时间了。
    杨真再次抱拳道:是,属下告退。
    凌寒又写了一段制盐的东西,外面天色渐渐暗下来。
    再要写字,便不得不点灯,否则要伤眼。
    正好有些饿了,他搁下笔,决定去寻师兄一起用晚膳。
    第24章
    次日,下邳郡,陈氏别院,清风园。
    每隔六个月,整个徐州的士族子弟们,都会在这里举办一场游园集会。
    他们提前从各郡县赶来此地,彼此之间促进感情,互通消息。
    主办方陈珪尚未到场,园林里却已聚集了不下四五十人。
    他们的父兄,几乎将徐州各郡县的要职尽数占据。
    至于家族中血脉稀疏,而自己又能从公务中抽出身的人,亲自前来参与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此刻,园中一片盛景。
    这些年轻的士人们,喝酒赏竹、对诗题字、议论时势,应有尽有,好不热闹。
    但若是有人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子弟们都有些心不在焉。
    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是这几日徐州城里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
    少年英雄大破黑山军。
    换作以往,这样人尽皆知、且披上一层传奇色彩的事情,无论是真是假,一定会成为集会的谈资之一。
    今日却迟迟无人提起。
    因为这些士族子弟,几乎都从家族里的消息渠道,探听到了另一件事。
    那名故事里的少年英雄,很有可能是皇室正统,长沙王刘影。
    皇室,纵然是落了难的皇室,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在背后议论的。
    又过了半个时辰,仍不见陈家人。
    终于有性情急躁的少年憋不住了,开口道:少年英雄大破黑山军一事,想必诸君都有所耳闻吧。
    顷刻间,方才热热闹闹的清风园鸦雀无声。
    有人起了头,即使假以时日被问责,也问不到自己头上。
    于是,其他家族势力庞大的子弟,胆子便渐渐大了起来。
    这件事,东海郡几乎无人不知。庶民们更是纷纷猜测那少年英雄和白衣剑客分别是何人。
    我琅琊郡这几日,街头巷尾谈论的也都是这个故事。
    下邳亦是。
    某过来前,广陵传得倒还没有那么厉害。不过,也有一些消息了。
    其余众子弟纷纷附和。
    无外乎说此事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却绝口不提这件事的可信度,更不会主动猜测故事里的人是何身份。
    直到,又有性格冒失的小辈大着胆子道:我听说那名故事里的少年英雄,乃是数月前虎口脱险的汉室皇长子,长沙王刘影殿下。
    清风园再度陷入寂静。
    片刻后,才有人沉吟道:若真是长沙王,若这故事是真的,汉室复兴有望矣。
    有人低声道:可这故事未免有些离奇了,总让人觉得
    旁边的某子弟替他补充:不那么真。
    确实太离奇了些。
    不错!不远处传来一声冷哼,声音洪亮,与先前那些个低语全然不同:这个故事,我是一个字也不信的!
    说这话的,是个靠在亭柱旁的红脸男子。身长六尺,豹头环眼,虎背熊腰,打眼看去便不好相处。
    比起在场众多士族子弟,此人显然年长许多。
    见众子弟都看向自己,他站起身,走向士人中央,道:那黑山军之名,我笮融也听说过,他们在冀州接连下郡,好不威风!仅仅凭借三千人马,就想将五万黑山军打败,还俘虏上万?哼,这等谎话,也只有没见过世面的乡野村夫才会相信。在座的皆是我徐州的俊才,万万不可轻信这等流言!
    不知是什么人编造了这件事,现在竟然传得满城风雨。依我看,就该彻查一番,将造谣之人立刻索拿下狱,严惩不贷!
    笮融年幼时,父亲在党锢之祸里被罢官,全家都因此受了不少苦。
    听说董卓占据京城,夜宿龙榻,□□嫔妃,他只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这几日,长沙王大破黑山军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
    笮融打死也不相信汉室皇子能有这等本事。
    他寻思着,顶多是黑山军想要攻打常山郡未果,自行退去,而长沙王当时恰好在常山,于是夸耀成了什么以身诱敌、俘虏过万。
    知道三千人俘虏上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吗?
    小孩子吹都不会吹,竟敢吹成这样。
    至于长沙王为什么能从西凉军的包围中逃出来,想来不过是仰仗无数愚忠之辈,不计生死地保护罢了。
    他的父亲当年不也是其中一员么?
    见众人面面相觑,没一个敢明面上站到自己这边,笮融打心底里也瞧不起这些个士子。
    他看向在场的另一人,道:曹都尉,过去的一年,你跟随州牧大人打了无数的仗。不如你来说说,难不成真有人能用三千人打败五万人,还俘虏上万么?
    笮融笃定,这整件事,都是长沙王逃命至此,为了抢夺徐州权力,而弄出来的这么一档子事。
    而长沙王既然连这等可笑的谎话都编出来了,还大肆传播,可见不是个有头脑的。
    在这乱世当中,州牧大人即便忠于汉室,也决不会给一个废物皇子什么权力,最多把他好好供养起来罢了。
    被点了名,曹豹暗暗在心底将笮融骂了个底朝天。
    少年英雄大破黑山军,短短几日就传遍徐州,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有人在暗中推动,而且这个人在徐州的力量还不小。
    长沙王八成是来到了徐州,谁也不知道州牧大人对那位殿下会是什么态度。
    他根本不想掺和进这件事。
    曹豹挤了挤笑,道:三千人胜五万人,还俘虏过万。这种事曹某是做不到的。不过天下之大,能人之多,别人能不能做得到,曹某便不知了。
    曹都尉说的不错,笮融笑道:若是孙武还魂,白起在世,自是不在话下。可这长沙王嘛,笮某倒也有所耳闻,自小体弱多病,平庸无能,为先帝所厌弃。
    话说到此处,立刻有人道:笮大人,慎言!
    不错,长沙王无论如何也是皇室正统,岂能我等可以议论的。
    对于士人们名义上的指责,笮融不以为意。
    他看得出,不仅天底下的各路诸侯对皇室没什么敬意,就是自己身旁这些读书人,也不剩多少敬意了。
    看似在指责自己,实际上也分明认同了自己的说法。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
    举办游园集会的主人,沛国相陈珪、典农校尉陈登父子二人,在几位侍从的簇拥下,姗姗来迟。
    诸位小友见谅。已是年近六旬的陈珪冲在场的年轻士子们抱了抱拳,以示歉意:我父子二人之所以此刻才到场,是为了等一个消息。
    陈珪德高望重,陈氏家族更是徐州最大的世家。
    能让沛国相久久等候,为此不惜迟来了游园会的消息,在场诸人无一不感兴趣。
    敢问陈大人,笮融此刻离得最近,便出声问道:不知是什么消息让您老如此久候呢?
    陈珪捋了捋胡须,笑道:自然是近日最热闹的一件事。
    见众人皆是关心不已,陈珪笑道:老夫收到可靠消息,英雄少年大破黑山军之事,并非妄传,乃是确有其事。此人正是长沙王。
    州牧大人昨日一早便前往东海郡,亲自登门拜见长沙王殿下。因他只带了糜从事一人,故而知晓此事的人甚少。
    年迈的声音,听来甚至有些含混无力。
    却是实实在在的掷地有声,如平地惊雷,瞬间惊呆了游园会的一众士人。
    第25章
    游园集会上发生的事情,凌寒自然是不知的。
    他的心思,全都集中在盐业上。
    东海郡自秦时起便是食盐的主产地之一,民间盐场很多。
    直至汉武帝盐铁专卖政策施行,官方盐场彻底取缔了民间盐场。
    到了东汉末期,中央控制力下滑,像糜家这种世代经商、且在政治上也有一定依靠的商人,便重新开始走私盐。
    只需分出一部分利润打点当地长官,官府便不闻不问了。
    这个时期,想要获取盐,基本都是通过盐池的方式。
    他们在海滨开辟沟渠,引潮蓄水,经日晒,使大量盐分附着在灰泥沙上,然后收集挑入坑中,用海水冲淋,盐水流入卤缸,最后用盘煎。
    此种制盐方式的效率无疑极其低下,并且最后得到的,对现代人来说也是难以下咽的粗盐。
    事实上,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华国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制盐手段。
    同样是在海滨开辟沟渠,引潮蓄水。只不过将后续过程做了变动,加了额外人工技术,便大大降低了制盐成本,提取出来的也是精盐。
    因此,改进盐业,在三国的盐场改动即可。
    他从陶谦要来的这块土地,正是一个临海的县,盐场众多。
    早饭后,凌寒带着一批糜氏的家丁,前往其中一家盐场。
    到了地方,他拿着事先画好图纸的布帛,交给领头的家丁,要求他们按照图纸,在盐池旁边挖出另外的沟渠。
    殿下,糜芳殷勤地递来一个黄色斗笠:太阳大,您戴上这个吧。
    海边的日头的确更烈,凌寒没有推辞。
    原本,别人都劝说他不必亲自来这里,图纸交给下人,建造完了再过来即可。
    不过他本身就只记了个八成,没有十足的把握。要是再不看着,就更悬了。
    凌寒化身包工头,指导家丁与盐工干活,四处检查,随时纠正。
    糜芳帮不上什么忙,只紧紧地跟在他身后,听候差遣。
    事实上,当初得知长沙王殿下想要改进食盐的时候,糜竺糜芳兄弟两人心里都是反对的。
    即便糜家是商人,即便深知盐业拥有巨大利润,他们仍然觉得这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比起招兵募马争霸天下来说,盐业实在不值一提。
    不过,这是殿下头一回非常热情想要去做的事情,再不认同,他们仍然会尽最大努力配合工作。
    糜芳本想着,改进盐哪有那么容易,相信用不了几天,以殿下的头脑,就会看出此路不通,走回正道。
    可今日见到殿下不畏辛苦,在这风吹日晒的海边一待就是大半天,不时还会自己上前做那些粗鄙之活,他心里着实是又震撼了一番。
    莫说皇子,即便是普通的读书人,也做不来这等事情啊。
    紧赶慢赶,到了日暮时分,一个规模较小的结晶池竟然顺利地完成了。
    糜芳好奇道:殿下,您挖这个是要做什么呢?
    凌寒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问在场刚刚停工的人:你们方才挖了这么久,有谁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吗?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吱声。
    凌寒鼓励道:说错了不要紧,若是能答对,哪怕只对了一点,本王便有赏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