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兴汉 > [三国]兴汉
错误举报

——(95)

    纺织,这原是除了种地以外最重要的事情。既然工厂能够提高效率,那么纺织厂按理说早就应当被提上议程。
    迟迟没有开始,其中的问题便在于:纺织这件事,向来是由女子来完成的。
    在程朱理学兴盛以前,整个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禁锢还没有那么大。然而尽管如此,大批量地让女子走出家门来做活儿仍然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就连凌寒也不确定,自己提出这件事会面临什么程度的阻力。
    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反对的士人声音虽然不少,普通男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妻子走出家门。
    但是,这种反对并没有闹到凌寒面前。
    这就意味着,这件事是可以慢慢推进的。
    州牧府。
    张昭轻轻叹了口气:殿下果真是要修建纺织厂了啊。
    心腹见状不由问道:大人,您又要上书反对了吗?还是往殿下的府中走一趟?
    张昭却是摇了摇头:三日前,我便听说殿下在城北书院讲课时提到了,叫纺织的流水式,好像是这么个说法。
    那时我便猜到,殿下是想要这么做了。
    实际上,早在凌寒兴建陶瓷厂,第一次对张昭提出官商合营时虽然凌寒有权随意支配官府的财产,但张昭作为扬州刺史,免不了要向他支会一声。
    那个时候,张昭作为一个循规蹈矩之人,便表达了强烈的反对,认为此举实在于祖制不合,从古至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希望凌寒收回成命。即使一定要兴建工厂,也只管全数由官府出资便是,扬州的财政并不紧缺。
    可凌寒修建陶瓷厂的目的,提高陶瓷产量只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他的意志也不是张昭所能阻止的,于是这项政策还是坚决地执行了。
    心腹有些不能明白:大人,当日您不惜得罪殿下,也一定要接连劝阻。如今这纺织厂岂非更加于礼不合?您为何
    张昭再次叹一口气:当日殿下修建陶瓷厂,便没有几个人上书反对。如今庐江的世家们又从那所谓的官商合营中尝到了甜头,还有多少人愿意冒着开罪殿下的风险劝阻?
    女子们统统走出家门来做活至少在庐江,只怕没有任何悬念了。
    张昭心里非常清楚,对于整个扬州来说,殿下究竟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莫说旁人,即使是他自己,就算非常反对殿下这三个月来的变革,可是对于殿下将来收复汉室这件事,以及殿下本人的英明,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质疑。
    就算这件事不合祖制,完全错误也一样。
    甚至,他心里还会不时产生动摇: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些老了,所以才无法跟得上殿下的脚步?要不然,不说赵云太史慈这等武将,年轻的那些士人,如出身名门、博学多才的周公瑾,为何也会尽心竭力为此事奔走呢?
    周公瑾显然对殿下忠心耿耿,也不可能因为惧怕得罪殿下便闭口不言。
    这也是张昭没有继续上书的根本原因。
    张昭这些人的想法,凌寒自然是不知的。
    当他发现反对修建纺织厂的士人声音没有预想中大时,这件事便已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不仅如此,纺织厂的规模还会比先前任何一个工厂都要大得多。
    毕竟,每个人都是要穿衣服的。
    至于如何让女子们心甘情愿地走出家门就当下的情况,不如说如何让男子们心甘情愿地送自己的妻子入纺织厂。
    这件事并不难办。
    对付百姓,要比对付世家容易多了。
    首先,凌寒会大力宣传:所有的纺织厂中只会有女子,绝对不会出现任何一名男子,所以他们完全不必担忧妻子的名节问题。
    其次,除了银钱报酬以外,愿意进入纺织厂的家庭会获得一个优惠:他们的儿子可以优先入伍。
    在凌寒治下,入伍完全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与之相反:待遇好自不必多说。最重要的是,由于凌寒本人的威望,整个扬州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氛围:参军会被视为一种荣耀,虽然无法同士人相提并论,但显然远远高于耕种的农民。
    糜府。
    携赵云从兴修中的纺织厂出来后,凌寒并没有回府,而是来了这里。
    殿下。
    糜芳行了礼,又对赵云抱拳道:赵将军。
    他心想殿下一定是为了工厂的事情来的,道:殿下有什么吩咐,随便派个人知会下官一声便是了,何须亲自过来呢?
    凌寒闻言笑了笑,道:本王今日拜访,可不是为了你。
    不是来找我的糜芳立刻意识到,殿下是来看望佑民的。
    他正要开口命下人去将孩子抱过来,凌寒却道:本王是来找杨夫人的。
    糜芳这下子愣住了。
    殿下来找小妹是做什么呢?
    凌寒道:想必你也听说了,本王最近在兴修纺织厂。纺织厂里做活儿的自然是女子,为了她们的名声,工厂里便不能出现任何一名男子。
    糜芳思索片刻,询问道:殿下可是要命小妹负责纺织厂的事务?
    凌寒颔首:不错。
    纺织厂必须有一个主管人士,而且须得是女子。
    糜氏是世商,糜菍从小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耳濡目染。
    遇上不懂的事情,她可以随时向兄长糜芳请教。再不然,糜芳还能够前来向凌寒本人请教。
    再合适不过。
    除此以外,凌寒还有一层私心。
    纺织几乎是仅次于种地的大事。种地当下难以更换模式,纺织却不同。
    尽管最初只有一家纺织厂,可到最后,这必然会是一个庞然大物。那么,统管纺织厂的人多少会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有了母亲为先例,杨佑民从小就会有一个好的榜样。
    凌寒不确定自己究竟能为普通百姓做到什么程度,又能为天下的女子做到什么程度。
    他只能说,在保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为这些弱势群体尽可能地去做。
    但对于杨佑民杨真留下的唯一血脉,凌寒自然要再多谋划一些。
    至少,她长大成人之后,可以完完全全拥有自己的力量,而无需依附夫家或是娘家。
    糜芳道:下官这便去将小妹叫出来。
    他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敏锐地有些感觉,这对于糜氏而言似乎有益无害。
    作者有话要说:  唔,昨天在坐车,所以又断更了一次。完结前争取保持日更!
    第126章
    糜菍接到凌寒的任命之后,自然立即应下了。
    离纺织厂正式开工前还有一段日子,这些时间,足够让她补充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
    从糜府出来后。
    凌寒沉思了一阵,开口询问道:师兄,你会不会觉得,我这些日子的种种行为很是奇怪?
    在兴修工厂这件事上,他收到的支持多于反对,这没错。
    可是,凌寒并不能确定,支持他的那些人中,心里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如太史慈,工厂的前期工作免不了要调动士兵。
    殿下想怎么做,怎么去做便是,末将一切都依照殿下的吩咐行事。
    又如陆康,他听到此事之后并未询问,而是立刻查阅,然后上报适合建厂的土地位置。
    庐江的兴北街、洛方街,皆有符合殿下所需的地方。
    下属这么说了,凌寒也不便再去追问:诸如你觉得这个命令如何如何。
    令行禁止,上面的人怎么说,下面的人便怎么做,不需要去追问原因。
    在封建时期,这大概算是一件好事,说明集权的程度高,君主的控制力强。
    可问题在于,这本是一件离经叛道,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即使是凌寒在书院里讲述它的好处,那也已经是开始兴建工厂以后的事了。
    似乎在许多人心里,他决定要去做这件事本身,比这件事究竟利弊如何,还要重要。
    这或许会给人带来一丝暗爽。
    可从大局来看,并不合适。
    万一将来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岂不是整个国家都被带进沟里了?
    这绝不是他所期望的局面。
    赵云如实道:的确如此。
    他知道师弟在担忧什么,又道:只是这些事虽然怪异,却总归不会造成太过严重的后果。
    师弟此前所做之事,也有诸多不同寻常,于扬州却有莫大的益处。
    我想,他们定然是在心中相信师弟。故而,即便离经叛道,也愿意尽力去做。
    凌寒眨了眨眼,原是这样吗?
    若是如此,自己倒有些多虑了。
    不过
    凌寒又道:在师兄看来,我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吗?
    赵云一怔,好似没想过会被这样问。
    很快,他意识到,师弟所说的不同,与自己所想的不同,不是一回事。
    于是,赵云想了许久,才回答道:从常山与师弟初遇之时,一直到今日,师弟的确是与众不同的。
    不管是与那位陈留王相比,还是别的什么人相比。
    凌寒心想,果然如此。
    生而知之这个说法,不可能所有人都可以接受。
    若说这世上谁最觉得自己可疑,那自然是从一开始就在自己身旁的赵云了。
    不过,或许这样也不错。
    穿越的秘密,他一直藏在心里,从未向任何人透露。
    许多知识从何而来,以他的身份,也不需要向任何人做解释。
    但师兄终归是不同的。
    凌寒不知道要怎样主动开口,也不知道贸然说了,对方会不会担忧自己是得了什么癔症。
    想来最好的法子,便是先让赵云自己在心底有所猜测了。
    凌寒没有再继续纠结这件事。
    扬州的基建还任重而道远。
    搞定了纺织厂,庐江的基建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他非常清楚,生产工具的制约,使得变革暂时已经难以更进一步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将庐江的变革向外推广。
    这一点儿也不简单。
    无它。
    扬州的确是生产力最发达的一个州。
    可庐江,又是整个扬州生产力最为发达的一个郡。
    并且,凌寒在庐江待得最久,掌控力最高。此外,庐江也是他个人权威最高的地方之一。
    种种因素相结合,才勉强顺利进行。
    想要向外推广,就必须用庐江基建以后的成绩来作为辅助了。
    这需要时间。
    就在凌寒周旋于十几个工厂时,荆州传来了一份战报。
    司隶地区的曹军,近来不断调兵。
    庐江郡首府。
    凌寒端坐正前方,问道:诸位如何看待此事?
    陆康道:据臣所知,曹操先前在司隶地区施行屯田之策。
    眼下距离来年播种的日子已然不远,此时调兵,会极大地损耗日后的收成。曹操必然是有所图谋。
    周瑜道:若是从司隶行军,无疑是想要谋取荆州。
    以曹军集结的路线来看,荆州首先会面临攻击的,大概是南阳郡。
    凌寒点点头,两人的分析的确有理。
    可是有一个问题
    南阳郡,留有三千扬州军,五千荆州兵,共计八千余人。
    此外,襄阳郡可以很快发起支援。而在襄阳,有三千江东军,五千扬州兵,两万荆州兵,以及孙策。
    司隶地区的曹军,多为董卓手下的西凉兵。
    凌寒不确定究竟有多少人,但不可能超过十万。
    就算真的有十万大军,想要顺利攻下南阳并且守住,那也得倾巢而出才能做到。
    可一旦倾巢而出,难道司隶不要了?
    要是真的留下空城,东面的豫州与兖州,可都有兵力立刻进攻司隶。
    凌寒有些想不通。
    他道:曹操数日前才彻底占据冀州,并且仍在与北方的袁尚纠缠。除此以外,诸葛亮也遵本王令,不断在南面发起骚扰。此时此刻,曹操怎会想要进攻荆州呢?就算是以攻为守,也没有这样的攻法。
    若是曹操举司隶全部兵马去攻打,却没有成功,他便只剩下青州与新占不稳的冀州了。
    如果出招的是其他人,凌寒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昏招。
    但对手毕竟是曹操,更别提,他麾下还有着众多能人。
    又或者说,曹操兴师动众,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可损失的是无数的粮草。要知道,粮草很多时候便意味着兵马,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凌寒陷入了深思。
    堂下的其余人等也不例外。
    作者有话要说:  为党庆生很晚才开始码字_(:з))_字数有点少,见谅见谅
    安利大家去听《错位人生》建档百年版!歌词超级戳人!!
    第127章
    讨论了许久,也没能分析出曹操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最终,凌寒决定,不妨静观其变,暂且只令南阳加强防守,等到对方有了后续的动作,再采取应对的行动不迟。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从各地传过来的战报却愈发使人看不懂。
    两日前,兖州传来了一份较为详尽的消息。
    先前,凌寒只知道司隶地区的曹军在不停地调动,具体细节却并不明朗,因为敌方排查得十分严格,探子并没有办法太过靠近。
    数日前,甘宁遵诸葛亮之命,率领几个善水的精锐,藏身于一条护城河里,观察了整整两日,再加上此前获得的情报,总算得出了一个相对确切的数字:陆陆续续汇集与司隶河南郡的曹军,合计起来只怕真要接近十万大军了。
    河南郡与南阳毗邻,针对的无疑就是荆州。
    诸葛亮虽在兖州,但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派信使一人三骑,快马加鞭地前来庐江报信。
    与此同时,徐州,郭嘉也发来一封书信。
    信上说,活跃在青州北海郡一带的曹军近日有兵马调动的痕迹,似乎是想要对琅琊郡有所图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