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大唐再起 > 大唐再起
错误举报

第1335章

    数个千户,百户,不断地用名册,直接点兵,几乎是王庭三成的男丁。
    而,牧民们自备战马,铠甲,武器,朝廷仅仅只是耗费了一石面粉。
    虽然面粉的价格较高,但在洛阳市面上,也仅仅五六百钱罢了。
    而御营中,如果要培养出这样骑术了得的轻骑兵,百贯打不住。
    如此低成本的兵源,自然也是草原为何屡次兴兵的缘故。
    甚至,死伤的士兵,还能给其他人空出资源,如女人,草场等。
    依据着早就准备好的名册,王庭招募兵马极为迅速,不用五天,已经全部点齐。
    杨廷璋看着花名册,不由得嘀咕道:“王庭的兵马,竟然超过了八千人?”
    这还只是三成,如果全部抽调,那起码两万余人吧!
    “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
    作为王庭的长史,杨庭璋保持着强烈的好奇。
    时间过去,不过三四年,王庭的人数,几乎是爆发式的增长了一倍,简直不要太可怕。
    “长史,这里面,有许多的蒙兀人!”
    一旁的几个千户,笑着说道:“这两年,咱们王庭一直北上,捕获了不少的小部落,光是奴隶,就有三四千户,吞并了不少的牛羊,牧场。”
    “这还是咱们去年的名册,若是今年重造,起码能拉住三万人!”
    “三万人?”
    杨廷璋摇摇头,说道:“如此一来,你们这些千户长,继续下去岂不是变成了万户长了?”
    想到这里,杨廷璋心中不安,对于此次征召王庭,更是下定了主意:“这八千人,定然要好好的利用一番。”
    “朝廷有意东去,征讨辽东契丹人,王庭的将士自然不能落伍,尔等听令,各千户带领麾下的兵马,集合去往幽州。”
    “是!”
    千户们纷纷应下。
    杨庭璋叹了口气,说道:“王庭日趋壮大,这对于幽州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人愈多,地愈紧!”
    一旁的幕僚闻言,不由得说道:“幽州府,乃朝廷之北京,岂能让胡虏盘踞。”
    “此战若是得胜,伯爷可以让朝廷上书,迁徙王庭北上,使得临近的草场变成肥沃的耕地,岂不美哉?”
    “你说的不错!”
    杨廷璋点点头,双手靠后,不由得踱步道:“不过,朝廷的意思,是想让牧民定居,从而能够经常利用这股骑兵,镇压叛乱。”
    “青贮的产生,则是如此!”
    “只有定居下来,青贮才能完成,而定居起来的牧民,有了巢穴,自然就容易治理的多。”
    杨廷璋阐述着皇帝,甚至朝廷的想法,但他依旧难以理解:“胡人是养不熟的,无论是党项人,还是沙陀人,朝廷难道还没有吸取教训吗?”
    不过,虽然他不理解,但却难以违背朝廷的命令。
    王庭人口增长如此之快,青贮出了极大的力,不然怎能养活那么多的蒙兀人呢?
    “不行,再继续下去,后果难料,我必须上书陛下,言语此事。”
    杨廷璋实在忍不住。
    而就在洛阳,因为高丽远在数千里,军机处运筹帷幄几乎完全不见效,只能筹划着如何进行这场规模庞大的辽东之战。
    “辽西走廊的来州,润州,建州,锦州,兴中府等,都住着大量的汉人,之后,才是契丹的辽阳府。”
    “在这片辽西走廊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奚人,奚王府,共有六部,数十万人,但其对于契丹人百依百顺,甘为有狗,乃是最大的威胁!”
    李淮指着狭窄的辽西走廊,又指了指庞大的奚王府,不由得说道。
    “我听说,在锦州,营州等地,有许多的汉人之后?”
    皇帝不由得问道。
    “陛下,此事当真!”
    王溥站出,沉声道:“昔日,契丹人入主中原,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走的就是辽西走廊!”
    “随即,又度过辽水,至黄龙府。”
    “岂止是那些文武百官,还有大量的百姓,被掳掠到辽西,兴建城池,修缮道路,数以十万计,而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契丹人中原四处打草谷,上百年之累积,尽付一空,屠戮之村落,不可计数,其离去后,又掳掠百姓随行,中原十户九空。”
    “所以,直到后周,郭荣之时,中原才恢复了几分元气,才敢北上幽州,夺取失地。”
    “也就是说,辽西走廊之地,盼王师,如盼甘霖,咱们岂能不救之?”
    李嘉来了兴致,忙不迭道。
    “陛下,幽州的汉儿,胡化了不少,更何况是辽西?”
    赵普忍不住泼冷水道:“其地无契丹更近,恐怕能说汉话者,十不存一罢了!”
    “与其指望这些百姓,还不如指望御营。”
    李嘉闻言,也有些道理,不过他还是说道:“契丹人残暴不仁,想来百姓水深火热,虽不指望他们克敌致胜,但想来还是能拖到其他人的后腿,寻察消息的。”
    辽西走廊拥有大量的汉民,这有点意外之喜,这不仅意味着对于辽东的开发,将会更加迅速,更是能够作为后勤基地,源源不断地发起对契丹人的进攻。
    一群人商讨着军国要事,不一会儿,一封来自幽州府的奏疏,来到了众人面前。
    “杨廷璋的奏疏!”
    皇帝笑了笑,直接打开,看了一会儿,脸色变了变,然后又递给了诸位宰相。
    宰相们神色莫名,一个个都不轻易显露。
    “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皇帝轻声问询道。
    “陛下,王庭扩张,自青贮之事起,微臣就已经猜到了!”
    李淮轻声说道,双目明亮:“昔日,每到冬日,牧民之牛羊,十去七八,来年再次繁衍,在死去,所以一直贫困交加,只能南下掠夺。”
    “青贮后,其不仅能自己自足,而且还一改迁徙之俗,渐渐定居,化为州县,这次是朝廷统治草原的灵丹妙药。”
    “青贮之方盛行,岂不是造就了胡人的昌盛?其丁口足,则兵力足,自然会忍不住难下!”
    这时,邓斌忍不住反驳道:“到时候数以十万计的骑兵南下,走了契丹,来了其他胡人,岂不是更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