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下) >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下)
错误举报

第490页

    拉拔?不管那些蛇还有没有毒,他都已经毫无当农夫的心思。所谓的亲兄弟,还不如路人。
    “……想来我娘也跟你说了我问她要不要跟我过,可我娘没答应。她就是到了这个份上,还是他们好。”
    “我给过我娘很多次机会,也给过他们每个人很多次机会,可他们没有一个人给我留余地。人的心,伤不起。”
    闻言,后座的刘翠香侧头求助般地看向身边的老伴,捏了捏老伴的手,急切想他帮忙说上几句好话。
    黑暗中,叶大贵皱了皱眉,心里对老妻还想劝外甥念着旧情之意颇为恼火。就那些白眼狼,谁沾上谁倒霉。
    平时不是挺拎得清?
    你咋就突然变了卦!
    要是还想拉拢小姨子一家子,那他跟连襟说那些话又有何意义?真当他精心包裹了大半辈子的东西是闹着玩儿的。
    过继就是过继,虽说三儿过继出去,他不一定会姓刘,那也就是代表此子与老关家脱离关系成了两姓人。
    至于养老,不管是不是亲生父母,三儿要是想图个好名声,那就每年给点养老费,不然也就断了。
    何来的还一家亲,骨肉情,不是连你自个也觉得三儿不容易?叶大贵朝老伴摇摇头,“一万块。”
    “那是关绍宽提的条件。”刘翠香好像突然被点醒,“三儿,那些条件可不是你娘提的,你娘一开始就说只要你这个儿子。”
    叶大贵:“……”他是想提醒老伴记住当时听到连襟提到一万块,她气得眼都红了好不好?咋又自说自话了。
    关有寿怀疑他要是赞同他大姨这话,又得非好一顿掰扯不可。可要不说他娘对他的“母爱”?
    他非得呕死不可!
    但,千言万语归在一起,关有寿终究只能道出一句,“我娘一直想母以子贵。”再多的话,当着他姨父的面,他再难以启齿。
    “母以子贵……”刘翠香轻念着四个字,渐渐没了声音。她是不识几个大字,但活到现在又如何不懂这四个字之意。
    她有心想问外甥,那拐骗她老妹的男人是不是曾经那位表少爷,那位在外甥出生那天恰巧出现的表少爷。
    要是那人,小玉(关大娘)当年为了报仇找上对方的同时,还真就抱了其他心思,还真就生了三儿有所图。
    可她老妹是这种人?不是的。她娘也绝对不会答应有这么荒唐的事情发生,那时小玉都已经有了俩儿子……
    与老妻不敢承认不同,叶大贵是已经百分百确定关有寿的生父是谁,他也无比确信他那小姨子就是想母以子贵。
    那位表少爷好像也姓关。他还记得当时连襟就跟他吹牛还吹了好几次,说啥贵人就是看在同姓关的份上,二话不说帮忙请了城里最好的老大夫,还给了百年参,事后又派手下送来一大堆礼。
    说的好像满汉一家亲似的,可此关非彼关啊。难怪小姨子干了丑事,连丈母娘都无可奈何,难怪三儿一直不肯改姓。
    叶大贵摸了摸自己屁股坐的座位,摸了摸车窗玻璃,又看了看开着车子的关有寿,打量了一眼车子内部。
    现在让他最为不解的是,既然胡家都倒了,按理来说胡家的亲戚,还是当年比胡家更显贵的表亲,不是倒得更快?
    毕竟当年他叶大贵也替那位表少爷赶过几次马车。对方当时站在哪一边,他还是有眼能瞅得出的。
    可瞅着三儿好像又一点也没受到什么影响,反而一趟比一趟回来还风光,这其中是不是又出了什么缘故?
    要是三儿的亲爹至今还贵不可言,好像三儿说出他自己的身世还真没什么可惧,那他岂不是多此一举?
    没准三儿亲爹就是嫌弃小姨子实在太闹腾,不是这就是那的,让三儿趁这次回来跟这边断了关系呢?
    第1462章 越想越不对劲儿
    叶大贵是越想越不对劲儿,没得他一片好心反而妨碍了三儿行事。他是越这么想越是坐立不安。可碍于老妻在身边,他又不好问出。
    老伴是啥心思?处了大半辈子,叶大贵心知肚明。毕竟她平时就常常念叨过她老妹糊涂,可到底还是生了三儿。
    几个儿子也就三儿出息还孝顺,真要逼急了三儿,只怕将来没人给她老妹养老,回头她到地下哪有脸面见爹娘。
    唉……他也不想当恶人拆散他们娘俩的,可不说欠了三儿的恩情,就说丈母娘也不是早就预料到才托付给他嘛。
    叶大贵又挪了挪屁股,一双手搭在副驾驶位的椅背上,前倾着身子看了看前方,侧头看向开车的关有寿,“到了没?”
    “快了,前面就是王家庄。姨父你是不是想方便?要不我现在就停下来?你先坐好,别嗑着了。”
    叶大贵连忙伸出一只手摇了摇,“别,不是,你只管安心开车。你这趟回来见过老赵了没有?”
    肯定是有见过的。以三儿的为人处世,到了马六屯见老人是必不可少。但他不这么说的话,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借口。
    “自打上次跟老赵喝酒后,有好几年没见着他了,倒是他那个在省城的孙子有时常上咱们家走动。”
    “是赵传清吧,那小子就在省医院上班。我当天晚上回来太晚就没去赵家,是第二天一早去了赵家见到老爷子。”
    果然。
    这就是三儿。
    礼数从来不会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