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假’大儒成真记 > ‘假’大儒成真记
错误举报

第113页

    尤其是农家出身的举子最怕出现舞弊现象,每一次科举都是倾尽全家之力,渴望一次出名,渴望没有任何的弊端。
    要知道很多时候,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不管本次会试题目怎样,首先先是杜绝了某些考不好的有心人士搞事情的心。
    很多茶馆中的举子们聚集到一起,兴奋的交谈着的时候,都忍不住赞美唐大儒。
    “真不愧的大儒急人所急,真的是做到了咱们举子的心中了。”
    “现在我相信,大儒所说的不跟风的话了,那在下就要写自己最拿手的文风了。”
    “在下也是,写就写自己最顺手的文风。在下觉得大儒做事如此坦荡,本次科举肯定是能者居上的公平公正。”
    “哈哈哈,英雄所见略同,那就不打扰诸位兄台在此忌讳了,在下还要去多看看书籍,补充一下自己欠缺的方向!”
    “我们都散了吧……”
    诸位学子相聚容易,相互拱手行礼,心想没有两天时间了,还不赶紧复习,等什么呢?
    已经有句老话说的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万一碰到看到过的题目呢?运气永远是这么琢磨不透的。
    …
    在众人的期盼下,会试姗姗来迟。
    却似乎又来得那么快,眨眼之间就到了会试的当天。
    唐大儒作为主考官,天还未亮就已经起来了,接下来的12天,他要跟着举子们会试考试。
    而后的半个月,还要紧盯着翰林们批阅试卷,绝对不是一个空闲的职位。
    既然已经答应了做主考官,那就要做到最好,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于是本次科举拉开了帷幕!天还未亮,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京城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贡院门前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诸位举子等待着进场!
    所有的举子们接受着来自士兵们的检查,手中提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笔墨和粮食。
    每三年一场的会试,都是京城中的大事,上到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
    士兵们可不敢放过任何一个小角落,毕竟已经出现事故全部都是连坐。
    举子们都是沉默着,严肃的看待会试,毕竟每一次会试都是生不如死的经历。
    本次科举人数突破新高,将2000多名举子参加科举,而录取人数在二三百位。
    10:1的录取率,压到每一个举子的头上。敢来拼一拼的每一位举子都对自己的学识有信心。
    唐大儒庆幸自己不用遭受这样的“罪”,一身官衣,严肃的看着往来的举子,抽取自己的单间号码牌。
    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小,叫单间。在古代这种单间叫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然后发三根蜡烛,举子进去后房门,马上有士兵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考生也要写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章,其实是对身体精神的双重压迫。
    全部落锁之后,本次科举才正式开始。
    唐大儒作为主考官,同时也是出卷子的人,非常随意的抽取了3号考试卷。
    而本次会试试卷就用3号考试卷,为了能够快速的印出这么多卷子,唐大儒找的那些工匠们,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在唐大儒吹毛求疵的要求下,这是唐大儒当年上学时,老师们经常使用印卷子虽然一印一手油,还容易晕黑,但是那又怎样?应试题的速度很快呀!
    并且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工匠们终于做出来了油墨试卷。
    而翰林们和工匠们还都被锁了起来,不让进出,老老实实的躺着睡觉呢。
    唐大儒很羡慕呀,表面上是严肃认真,气势非常的多。
    看的旁边的礼部尚书纪归,纪尚书也羡慕唐大儒的气质,真是厉害呀!
    礼部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会试,现在又学会了一招,以后更加方便了。
    由副手们开始分发试卷,很多举子。已经收拾好桌面,准备看题了。
    于是举子们就看到与众不同的试卷,试卷的题目写出了得分项,以及分数。
    总分1000分,三天考试,加到一起到时候统一标出分数。
    不少很严谨的举子们不由的点点头,这样的考试有分数,有具体哪里失分了,大家就不会疑惑了,也没有什么槽点。
    举子们思考答题,有的人下笔如有神,有的人抓耳挠腮。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而坐在上位的唐大儒,看得真真的。
    几位主考官带着副手,时不时的巡视考生做题情况。
    时间慢慢的过去,唐大儒真的是困的都想倒头就睡呀。
    果然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也难怪很多学子们一碰到作弊事件,就如同炸了锅。
    搁谁身上谁也不愿意再遭受这样的破碎,明明可以一次解决,却要次次来受罪。
    巡视间,唐大儒不止一次看到非常多的头发花白的举子痛哭流涕,哭都不敢哭,出声来怕被拉出去。
    但是对于这些举子,唐大儒没有任何的同情之心,明明这么大的年纪,明明知道就算考上了进士也不会受到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