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农女有田有点闲 > 农女有田有点闲
错误举报

第26页

    结果一着急,脚下没控制好力道,直接一脚把王永富旁边的金罐给踢得嗷呜一声惨叫:“谁踢我?”
    张婆子如电一般的目光瞪过来,林氏毕竟心虚,不敢再乱动小动作,低下头去。
    王永富还没明白婆媳间的刀光剑影,只觉得气氛怪怪的,十分的压抑。
    老实人也有危机感,想了想老娘说的话,半天好像领悟到了什么,表态道:“小妹的亲事没了就没了,娘再给小妹寻摸一桩好亲事就是了。小妹还小,娘也不用太着急,多留两年陪着娘也是好的。”
    此言一出,林氏恨得眼都红了。
    张婆子瞪了一眼林氏,哼,小样,还想跟老娘斗,太嫩了点!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还是能拿捏得住的。
    张婆子和林氏的一场暗战,张婆子告胜。
    心情一好,也就不计较了,反而跟王老柱说起另外一桩喜事来:“当家的,今天珠儿他们又上山寻摸了一些黄松菇,我估摸着有小半斤了,后日就是大集,到时候我带到集上卖掉,少说也能买几两银子。”
    王老柱一听,喜上眉梢,对于山里人家来说,几两银子,那已经是小半年的收入了,能不喜吗?
    “真的?这是喜事啊!”
    就连林氏听到这个,郁闷的心情都去了几分,好歹也算是家里的一份收入。
    张婆子知道自己老伴对老闺女有偏见,如今闺女被退亲,就怕老伴对老闺女有啥不好的看法,因此极力给闺女刷影响分。
    “可不是!我寻摸着,等卖了钱,这钱咱们不能动,给珠儿存着。一来,本就是她采的蘑菇,她挣的钱。二来,她被退过婚,将来亲事上恐怕艰难些,多给她存些嫁妆,将来也有底气,老头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老柱点点头,虽然他有时候也看不惯自己这老闺女,可都是自己的骨肉,哪里有不心疼的,老婆子这么说的在理,没有不同意的。
    林氏虽然有些心疼,可一想,这银子反正到不了自己手里,再者,有了这银子,以后花家里的嚼用不就少了?
    这么一算,也就平衡了。
    张婆子这才道:“不过珠儿孝顺,她说了,卖了钱,就割两斤肉,给咱们补补,算她的一片孝心,又心疼你们下田辛苦,怕你们亏了身体!不是我夸,我们珠儿是真心孝顺,才第一次挣钱呢,就想着全家,怨不得我偏心她!”
    王老柱一听,老闺女这第一次挣钱就知道买肉孝顺自己,平日里那点子不喜立刻就烟消云散,看明珠的眼神格外的慈祥。
    家里其他人也都喜气洋洋,金斗和金壶几个,都拍着桌子欢呼起来:“要吃肉咯!”
    就连王永富和林氏,都忍不住期待起来。
    在对香喷喷的肉的期待下,觉得一向看不顺眼的小姑子(小妹)其实细看,也是挺不错的嘛!
    一顿晚饭吃得皆大欢喜,完美收场。
    明珠回房,一边感概张婆子的战斗力,一边忍不住心软成一团。
    作为精英家庭出来的孩子,张婆子的心计手段,她自然都看得一清二楚,也清楚明白张婆子对自己的老闺女,那真是一片真心,无半点掺假。
    为了老闺女,是操碎了一片心。
    只是,明珠突然一惊,回想起自己这两日的行为,忍不住背后出了一身冷汗,自己这两天为了刷好感度完成任务,跟以前的王永珠性格有了不少出入。
    还好因为落水,再加上退婚,勉强用受了打击,所以性子变了能解释。
    可是以后,再不能这样粗心大意了,不然,等张婆子缓过神来,开始怀疑,那就糟糕了。
    要知道,在古代,这种落水后,突然性子转变的厉害的,一个不好就要被怀疑是鬼上身,不少书中都记载,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事人是要被烧死或者浸猪笼的。
    明珠觉得自己的求生欲望还是很强烈的,不想这么早就死。
    以后万万不能崩人设了,就算要改变,也要慢慢的来,潜移默化才行!
    除了张婆子,家里其他人的性格、品行,她这两天也都摸了个差不多。
    本就是山里人家,老实本分,就林氏有几分心计,也都只能被张婆子拿捏得死死的。
    第二十三章 保住自己马甲不掉!
    要是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现在处境之前的明珠,可能还会在以后,心中同情一下林氏,这才现代,不就是恶婆婆和不甘被压迫的儿媳妇之间的斗争么?
    放在过去,明珠肯定要站在林氏这边,作为长媳,生了三个儿子,还不能做半点主,平日里连口吃的都没权利分。
    一家的大半劳力都是大房,却享受不到相同的权利,换谁都会心生不满。
    她能理解!
    可换作现在的她,原谅她还不想被火烧死或者浸猪笼。
    更何况,从她穿越过来成为王永珠起,也只有张婆子是一心待她,嘘寒问暖,一点委屈都不肯让她受。
    而林氏对自己可是怀着恶意的,就算现在好感度勉强刷到正数,可林氏跟自己的立场,因为张婆子,就天然的对立了。
    她又不傻,放着张婆子这个天然好感度高的铁粗腿不抱,难道要去讨好林氏?
    再者,张婆子也不能说错,这个时代的婆婆都是这般,张婆子都算好的,除了对老闺女特别偏心外,对其他的儿子媳妇都一视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