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王府小仵娘 > 王府小仵娘
错误举报

第126页

    “嫂嫂?”贾迪疑惑的看向巧儿,小丫头脸一下子烧起来。
    “这是我的侍妾巧儿。”楚浔笑着伸手,亲自扶巧儿上车。
    巧儿红着脸对贾迪解释:“我就是随身伺候王爷的丫鬟,湘儿信口胡叫的。”
    那贾迪顿了顿,看着楚浔耐心的安置巧儿上车。他眼睛亮亮的望着巧儿的脸,认真的说:“弟妹,我们楚家的男人都是从一而终,湘儿并非信口雌黄。”
    “啊……”巧儿听到这声“弟妹”脸更加红了。她没有想到同样的话贾迪也会说出来。看来这楚家的男人都是深情专一的人。
    “过去……老王爷,还有湘儿的父王……都没有侧妃和妾室吗?”巧儿壮着胆子问。
    对面三个男人齐齐摇头。陈湘还加了一句:“要不我们这一房只有我一个子嗣呢!孩子再少,我父王也不肯纳妾。”
    巧儿这一下慌了,她从来没有想过楚浔会只有她一个妻妾。让她终身追随王爷伺候他,她满心乐意,可是让她作王府主母,汉西王妃,那又是另外一码事。
    她犹豫了一刻吞吞吐吐说:“我……我家……是仵作……”
    “仵作!怪不得杜大夫说嫂嫂治不了活人,那是能治死人呢。”陈湘兴高采烈的问。
    “你嫂嫂还会闻毒。她在身边不怕有人下毒。”楚浔得意的说。
    “我听说你们在花马池破了大案子,是不是弟妹相助?”贾迪似乎对巧儿的身份也感兴趣。
    “可不是,巧儿一个人拼了上百具尸首。”楚浔更来劲了。
    “可真是女中豪杰呀!”贾迪竖起大拇指。
    巧儿听他们越扯越远,连忙摆手喊道:“停停!你们难道不觉得仵作说出去不好听,会辱没王府名誉吗?
    贾迪转转眼珠,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仵作不好听?那我呢,我只是一文不名的副将。”
    ”还有我,身无分文的穷书生!”陈湘也凑热闹。
    一旁的楚浔轻笑着说:“连晚娘在外人看来也是来历不明的外室。”
    “可是那不一样呀!”巧儿连连摆手说:“你们身上都流的是汉西王尊贵血呀!”
    “皇上封诰命的时候会剌开你看看你流的什么血吗?”贾迪认真的问。
    巧儿咧着嘴摇头。这一家子人都这么不拘礼制,随性洒脱吗?
    “那不就得了!”陈湘笑着说:“嫂嫂有时间给我讲讲验尸的事,多好玩!”
    “你嫂嫂酒量还很好呢。”楚浔笑道。
    贾迪抚掌笑道:“那可太好了,走走走,一醉方休!”
    巧儿轻叹口气,她在这哥仨面前彻底败下阵来,可是这口气吐出来,又有着说不出的轻松感。她是由衷地喜欢这一家的所有人!
    作者有话要说:
    我怎么作死的写了这么多配角!
    第72章 三岔口
    贾迪一路上嚷着要一醉方休,可是真坐在八仙桌旁,他倒是第一个抢了楚浔的酒杯。
    “浔儿喝点茶水就好,酒我替你喝!”大哥知道楚浔的病根,哪里敢让他碰酒。
    巧儿坐在一旁松了口气,临进包间之前杜仲威胁过她,王爷若是喝醉了,他杜仲就此告别,一个人上京快活,不再管楚浔的死活。
    好在杜仲的跳船计划没能成行。他和陈峰被安置在隔壁包间用饭,期间几次开门突查,都看到楚浔只是以茶代酒,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贾迪几次招呼杜仲和陈峰一起来喝酒,二人都婉拒。这兄弟三人聚在一起实在不容易,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谁也不舍得占用他们的时间。巧儿也是个有眼力的,胡乱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只说饱了。
    楚浔捏捏她的手,示意她可以出去透透气。巧儿乖巧答应。
    屋内终于只剩兄弟三人,楚浔直切主题:“湘儿,你这次会试的文章一定要犀利,既针砭时弊,又不痛不痒。”
    “啊!浔哥哥,这怎么能拿捏的好?”陈湘直挠头。
    楚浔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册子,塞给他说:“这是近几年江洲和徽州州府和县令一级官员出的案子,这些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选错了队,在上面又没有靠山。这些就是不痛不痒的事,可以拿来含沙射影的说一说,算作针砭时弊。”
    陈湘拿着小册子翻看,眼珠转了转,立刻明白了楚浔的意思,使劲点点头。
    “好!”楚浔看弟弟有长进,也是欣慰。他继续说:“你只要能进入殿试,我都可以有机会举荐你进入御史台。”
    “真的?”陈湘眼睛更亮了。他知道楚浔手段高明,可是还不知道他权势如此之大。
    楚浔含笑点点头,却又敛了神色说:“你也别高兴的太早。可能……三甲你是进不了。”
    “湘儿学问不精进,有自知之明……”
    楚浔打断他的谦虚说:“这和你的学问没有关系。你的出身注定让你不能锋芒太露。我会让人把你的卷子从三甲中拿掉。反正我也不需要你进翰林院。”
    “湘儿……明白!”陈湘有些失望的点头,眼神暗了下来。
    “湘儿,这笔帐记在哥哥身上,日后一定会补偿你的。”楚浔低头安慰道。
    “哥哥莫要这么讲,湘儿有没有资格进三甲还不知道,也算不上遗憾。”话虽这么说,小孩语气里还是透着落寞。
    贾迪抬起手摸了摸陈湘的头顶。十年寒窗,哪个读书人不想作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