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历史同人]和珅宠妻日常 > [历史同人]和珅宠妻日常
错误举报

第81页

    短短几年,就将家业扩大了一倍。
    乾隆的笑愈加温和:“朕叫你来,是要告诉你,不必为这些事烦心,朕不会为了这一点小事就裁撤你,你只管好好准备你的会试与殿试,朕在太和殿上等着你参加传胪大典呢。”
    “这一段时间,朕冷眼瞧着,你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这就很好。”
    在军机处为官,能力品性是一方面,能够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局面与压力也是很重要的考量。乾隆这段时间一直在观察和珅,观察的结果嘛,还不错。
    和珅说:“奴才知道。奴才会好好准备考试的。”
    乾隆叫了和珅来,也不单单只说这个,今儿是中秋,劳碌了这么些时日,乾隆也想歇一歇轻松一下。
    他饮了一口手边的冰镇桂花酿,想起最近听见的传闻,就望着和珅笑道:“朕听说,外头挂心你的婚事,还说朕想要把公主许配给你。又说宫中没有与你年纪相仿的公主,说是格格也可以。但朕要重用你,便不能让你做额附。又说会让你娶宗室女子为妻。这些话,你都听过吧?”
    和珅轻轻抿了抿唇,说:“奴才都听过。”
    和珅就怕乾隆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心血来潮坏了他的姻缘,紧接着就说,“但是奴才的婚事已经要定下了。是同冯家的姑娘定下的。只是尚未定亲,要等冯姑娘再大些,奴才便会与冯家定亲,过后成婚。”
    乾隆立刻就笑了:“朕知道。英廉同朕说过了。朕晓得你会同他的小孙女成亲。说实在的,朕就没想过要给你赐婚,别说公主格格,就是宗室女子,朕都没动过这个念头。”
    “你同冯家交好,同英廉的小孙女感情好,朕都知道。朕不会拆散你们的。”
    乾隆又吃了两口桂花酿,才笑着说,“朕叫你来,是要你放宽心。这些事你都不用管,也不必理会,只管好好过你自己的日子。今儿是中秋,御膳房做了好些点心都不错,朕赏给你些,带回去同你的冯姑娘一块儿尝尝吧。”
    “你如今每月只有十五日在军机处待着,朕听咸安宫的主管说,你如今在那边的课程都完成了。去那边读书也没有什么必要了,再等一年考核就能出来。中秋之后,你就不必再去咸安宫了,以后就在军机处,照着军机处的轮值来。”
    原本入咸安宫便是为了锻炼培养出优秀的八旗子弟来,现下的和珅已很让乾隆满意了,因此就不必再去咸安宫了,乾隆想让和珅在军机处中继续锻造自己。
    和珅应了是,乾隆便说:“去吧。朕不耽搁你,回去过中秋罢。”
    和珅起身,跟乾隆跪安后退出乾清宫。
    外头李玉早就按照乾隆的吩咐把御膳房做的各样点心给和珅装满了一个食盒,然后提给和珅,和珅谢了李玉,李玉就笑起来:“小和大人客气了。”
    和珅走了,李玉也没进去,乾隆等和珅一走就倚在玉枕上闭目养神,一边轻轻揉着自己的眉心一边说:“行了,他走了,出来吧。”
    内殿的小隔间里片刻后转出一个人来——是英廉。
    英廉到了乾隆跟前,轻轻在榻前跪下,给乾隆轻轻捶腿,乾隆瞧了他一眼,说:“都听见了吧?这孩子不错。朕之前考虑的事情,交给他来办,应当能成。你觉得呢?”
    英廉静静地说:“奴才听皇上的。”
    乾隆笑了笑,君臣两个又静了一会儿,乾隆挥了挥手,英廉便停了手,悄悄的退出了内殿。
    英廉走后,李玉就进来了。
    乾隆闭目养神,却同李玉说:“拟旨。赐吴省兰同进士出身。”
    吴省兰将和珅教的很好,该赏。乾隆同时下旨,将所有弹劾和珅留中不发的折子全部发回,皆不准,不裁撤和珅。
    *
    和珅拎着乾隆赏的食盒还挺高兴的。
    专供乾隆的御膳房里做的小点心味道是真的非常的好。他们外头的膳房里那肯定是没法比的。比起玉辉楼那里的点心,也是宫里的别有一番风味。
    和珅出了宫,刘全迎上来问和珅:“少爷是打算先回府去,还是去冯府呢?”
    和琳一大早就去了冯府,这几年的中秋,他们都是在冯府一块儿过的。府里亲近的人都会跟着一道去冯府过中秋。大家一起用饭,然后掌灯之后,和珅便会带着和琳还有冯之溪同大家一道出门,去市集上看灯,看烟火。
    今儿是中秋,但团圆之后尚有灯会,一家人出门一块儿看灯的人特别多,因此市集上也会特别的热闹。
    和珅扬了扬下巴,还是一切照旧:“直接去冯府吧。不必回府了。”
    刘全答应一声,同车夫说了一声,马车就往冯府去了。
    英廉跟和珅也差不多是前后脚的工夫,英廉在和珅走后,并没有在乾清宫待太久,乾隆让他跪安后他就出宫了,在路上就听见了乾隆的旨意。
    虽知道乾隆不会裁撤和珅,但还是听到了这个旨意,英廉才真正放下心来。
    回了冯府,英廉就瞧见了瓜尔佳氏同小辈们坐在厅内说说笑笑,乾隆赏赐给和珅的小点心就放在桌案上,和琳和冯之溪两个人一人手里正拿着一块点心在那儿慢慢吃着呢。
    冯肃诠和徐氏没能从福建回来,他们的孩子有差事在福建,也不能回来,能陪着瓜尔佳氏和英廉过中秋的,便只有跟前这几个小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