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
那些支持永嘉帝的臣子,对甄家和甄太妃愤慨已久的臣子,心思灵动的臣子们纷纷出言进谏,朝廷上众臣都在慷慨陈词。
永嘉帝见状,自然是顺水推舟,他当堂向众臣展示了林如海的遗折。林如海不愧是探花出身,写的遗折那叫一个字字泣血,催人泪下。看着这个,大家的情绪都激动起来,众口一词,强烈要求查办清楚,不能让罪魁祸首逍遥法外。开玩笑,甄家敢用这种方式来除掉政敌,若不严惩,不怕有人仿效吗?那时,可就人人自危了!
永嘉帝从善如流,欣然接受了众臣的建议,表明自己定然会公平严明,不徇私情,当场在朝会上就做出决定,着大理寺与刑部、监察院各自派出精干人马,合作查办此案,责成由忠顺亲王亲自负责,务必要弄个水落石出,还被害死的林如海,被冤枉的林明安,和更多的受到甄家荼毒的百姓们一个公道。
一些眼明心亮的大臣们对视一眼,心中凛然。永嘉帝蛰伏良久,终于找到了好时机,借着这件事,向着甄家和甄太妃发难。他们心知肚明,那最终的目标,其实是冲着其后的太上皇去的!图穷匕见,两代帝王的争斗,今日正式开始了!
甄太妃听到前朝传来的消息,顿时气晕过去了。她再想不到,交好了几十年,一向对着她逢迎巴结的贾史氏竟然敢在她身后捅了自己一刀,血淋淋的!天地良心啊,这事儿,她完全是冤枉的。她当然愿意给永嘉帝找些麻烦,这才支持了贾史氏告状,她先前可连林明安的人都没见到过呢。她久居深宫,每日里都忙着伺候太上皇,盼着他长命百岁呢,哪里还有闲心想着别的心思?
贾史氏,你这个两面三刀,变化莫测的背主小人,我绝饶不了你!甄太妃心中怒吼道。她恨不能立刻撕碎了贾史氏,无奈自己却出不了宫。第一个反应,她就想起了贾元春,找不到贾史氏,先去寻她的麻烦也好。甄太妃怒气冲冲地命人宣召贾元春立刻来见,要问问她贾家如何敢陷害自己?
谁知,过了半日,去传召的宫人回来禀报,皇后懿旨,贾元春禁足宫中,不得外出,也不得见任何人。闻言,甄太妃耐不住性子,亲自去了坤宁宫,与皇后交涉。皇后一反昔日对她的温和尊敬态度,冷淡地接待了她,告知这是皇上的旨意,她也做不了主。还语气严肃地提醒她,贾史氏的请罪折子上涉及到了太妃,太妃还是安安稳稳地呆在宫中,静候查案的结果,才是道理。来人,送客吧!
皇后态度的变化,恍若一瓢冷水浇在甄太妃头上,让她一下子愣怔了。她有些慌了,连忙赶着去找正沉迷在炼丹紧要关头的太上皇。
太上皇被打扰了修炼,有些不悦,听了甄太妃的哭诉后,又惊又怒,立刻命人召唤永嘉帝前来相见。
永嘉帝和忠顺亲王结伴而来,两人意定神闲地来到太上皇的太极宫。不等太上皇责问,忠顺亲王就挺身而出,把这事详细地说了一遍,提醒太上皇,眼下朝廷里群情激奋,尤其是文官们,苦主林如海和林明安都是士子出身的文臣,被外戚如此凶暴残害,文臣们兔死狐悲,岂能容忍?太上皇真地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偏袒外戚吗?不,算不上什么外戚,不过是一个得宠的小老婆的娘家而已!
有些话,永嘉帝不方便说,忠顺亲王自然就有事弟弟服其劳了。他很明白自己的定位,又刚从永嘉帝那里得到了大好处,自然要投桃报李,为之冲锋陷阵。反正,他本来名声也不是什么贤王栋梁,再被人议论不孝又有什么关系,难道还能抹掉他的亲王位子不成?只要抱紧了永嘉帝的大腿,旁人的看法压根没影响。
“你放肆!”太上皇怒骂道,拿油盐不进的忠顺亲王却也没法可想。但甄家的事,他却不敢放任着去追查。他心中有数,甄家贪占挪用的盐税、织造银子,有一大半是用在了他的身上,或者是遵照他的旨意,送去给了废太子。这些内幕一旦牵扯出来,岂不是坏了他的一世英名?
太上皇不理会忠顺亲王,强行命令永嘉帝高举轻放,不得归罪于甄家,林如海的死因,推几个替罪羊出来就了结了,再好生抚恤其女,平息了此事。至于贾史氏,她先是诬告林明安,再诬告甄太妃,罪责严重,当严惩不贷。
永嘉帝心中冷笑,太上皇对朝廷的控制力在下降啊,看来林如海遗折曝光的事,此刻还没传到他耳中。这时机很好,永嘉帝当面没有反驳。回去后,与忠顺亲王和林明安,另召来王子腾一起商议。
没两日,朝野上下,太上皇的话语被传得沸沸扬扬。文臣们都惊怒不已,这是昏君所为啊!御史们都摩拳擦掌地准备集中火力弹劾,臣子们都纷纷上奏章反对,太上皇和甄太妃引起了众怒。
第89章 林家出继子89
林黛玉听说了父亲的死因, 如雷轰顶。她自然深恨甄家,更加无法接受外祖母是受甄太妃指使,去陷害林明安。她不由深思,是甄家害死了父亲, 自己才沦为无依无靠的孤女, 尝尽心酸苦楚。那么, 外祖母对甄家的罪行是否知道呢?如果知道, 她怎么能做到和甄家亲密相交, 对甄太妃逢迎巴结, 而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的呢?在外祖母心中, 父亲和自己这个外孙女, 是不是是完全不值一提的?就算不知道父亲的死因,父亲被甄家针对为难时,外祖母难道也一点不知情么, 可贾家也从未给过父亲一些帮助啊。
--
那些支持永嘉帝的臣子,对甄家和甄太妃愤慨已久的臣子,心思灵动的臣子们纷纷出言进谏,朝廷上众臣都在慷慨陈词。
永嘉帝见状,自然是顺水推舟,他当堂向众臣展示了林如海的遗折。林如海不愧是探花出身,写的遗折那叫一个字字泣血,催人泪下。看着这个,大家的情绪都激动起来,众口一词,强烈要求查办清楚,不能让罪魁祸首逍遥法外。开玩笑,甄家敢用这种方式来除掉政敌,若不严惩,不怕有人仿效吗?那时,可就人人自危了!
永嘉帝从善如流,欣然接受了众臣的建议,表明自己定然会公平严明,不徇私情,当场在朝会上就做出决定,着大理寺与刑部、监察院各自派出精干人马,合作查办此案,责成由忠顺亲王亲自负责,务必要弄个水落石出,还被害死的林如海,被冤枉的林明安,和更多的受到甄家荼毒的百姓们一个公道。
一些眼明心亮的大臣们对视一眼,心中凛然。永嘉帝蛰伏良久,终于找到了好时机,借着这件事,向着甄家和甄太妃发难。他们心知肚明,那最终的目标,其实是冲着其后的太上皇去的!图穷匕见,两代帝王的争斗,今日正式开始了!
甄太妃听到前朝传来的消息,顿时气晕过去了。她再想不到,交好了几十年,一向对着她逢迎巴结的贾史氏竟然敢在她身后捅了自己一刀,血淋淋的!天地良心啊,这事儿,她完全是冤枉的。她当然愿意给永嘉帝找些麻烦,这才支持了贾史氏告状,她先前可连林明安的人都没见到过呢。她久居深宫,每日里都忙着伺候太上皇,盼着他长命百岁呢,哪里还有闲心想着别的心思?
贾史氏,你这个两面三刀,变化莫测的背主小人,我绝饶不了你!甄太妃心中怒吼道。她恨不能立刻撕碎了贾史氏,无奈自己却出不了宫。第一个反应,她就想起了贾元春,找不到贾史氏,先去寻她的麻烦也好。甄太妃怒气冲冲地命人宣召贾元春立刻来见,要问问她贾家如何敢陷害自己?
谁知,过了半日,去传召的宫人回来禀报,皇后懿旨,贾元春禁足宫中,不得外出,也不得见任何人。闻言,甄太妃耐不住性子,亲自去了坤宁宫,与皇后交涉。皇后一反昔日对她的温和尊敬态度,冷淡地接待了她,告知这是皇上的旨意,她也做不了主。还语气严肃地提醒她,贾史氏的请罪折子上涉及到了太妃,太妃还是安安稳稳地呆在宫中,静候查案的结果,才是道理。来人,送客吧!
皇后态度的变化,恍若一瓢冷水浇在甄太妃头上,让她一下子愣怔了。她有些慌了,连忙赶着去找正沉迷在炼丹紧要关头的太上皇。
太上皇被打扰了修炼,有些不悦,听了甄太妃的哭诉后,又惊又怒,立刻命人召唤永嘉帝前来相见。
永嘉帝和忠顺亲王结伴而来,两人意定神闲地来到太上皇的太极宫。不等太上皇责问,忠顺亲王就挺身而出,把这事详细地说了一遍,提醒太上皇,眼下朝廷里群情激奋,尤其是文官们,苦主林如海和林明安都是士子出身的文臣,被外戚如此凶暴残害,文臣们兔死狐悲,岂能容忍?太上皇真地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偏袒外戚吗?不,算不上什么外戚,不过是一个得宠的小老婆的娘家而已!
有些话,永嘉帝不方便说,忠顺亲王自然就有事弟弟服其劳了。他很明白自己的定位,又刚从永嘉帝那里得到了大好处,自然要投桃报李,为之冲锋陷阵。反正,他本来名声也不是什么贤王栋梁,再被人议论不孝又有什么关系,难道还能抹掉他的亲王位子不成?只要抱紧了永嘉帝的大腿,旁人的看法压根没影响。
“你放肆!”太上皇怒骂道,拿油盐不进的忠顺亲王却也没法可想。但甄家的事,他却不敢放任着去追查。他心中有数,甄家贪占挪用的盐税、织造银子,有一大半是用在了他的身上,或者是遵照他的旨意,送去给了废太子。这些内幕一旦牵扯出来,岂不是坏了他的一世英名?
太上皇不理会忠顺亲王,强行命令永嘉帝高举轻放,不得归罪于甄家,林如海的死因,推几个替罪羊出来就了结了,再好生抚恤其女,平息了此事。至于贾史氏,她先是诬告林明安,再诬告甄太妃,罪责严重,当严惩不贷。
永嘉帝心中冷笑,太上皇对朝廷的控制力在下降啊,看来林如海遗折曝光的事,此刻还没传到他耳中。这时机很好,永嘉帝当面没有反驳。回去后,与忠顺亲王和林明安,另召来王子腾一起商议。
没两日,朝野上下,太上皇的话语被传得沸沸扬扬。文臣们都惊怒不已,这是昏君所为啊!御史们都摩拳擦掌地准备集中火力弹劾,臣子们都纷纷上奏章反对,太上皇和甄太妃引起了众怒。
第89章 林家出继子89
林黛玉听说了父亲的死因, 如雷轰顶。她自然深恨甄家,更加无法接受外祖母是受甄太妃指使,去陷害林明安。她不由深思,是甄家害死了父亲, 自己才沦为无依无靠的孤女, 尝尽心酸苦楚。那么, 外祖母对甄家的罪行是否知道呢?如果知道, 她怎么能做到和甄家亲密相交, 对甄太妃逢迎巴结, 而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的呢?在外祖母心中, 父亲和自己这个外孙女, 是不是是完全不值一提的?就算不知道父亲的死因,父亲被甄家针对为难时,外祖母难道也一点不知情么, 可贾家也从未给过父亲一些帮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