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师尊变了怎么办 > 师尊变了怎么办
错误举报

第18页

    “师父。”上官云齐是在林暮言赢得第一场比试之后才知道他和云渊真人的约定,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轻轻唤了他一声。
    “怎么了?”林暮言看着自家徒弟,伸手去摸摸他的脸,上官云齐突然过来抱住他。
    “我喜欢你。”上官云齐说道,“我最喜欢师父了!”
    上官云齐就只想笑,紧紧抱着林暮言不撒手,林暮言愣了愣,突然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拍拍上官云齐的背,也笑了出来。
    还是个孩子啊。
    感动归感动,既然林暮言敢和云渊真人打赌,就说明他有必胜的把握,上官云齐并不担心。五年之后玄风秘境开放,他准备在此之前进入筑基期,到秘境中时也可有一战之力。
    上官云齐不敢勤奋修炼,只怕无法压制,直接筑基,一辈子都是这幅少年样子,就太惨了,他便看书多一些。
    离峰的书都任凭上官云齐翻阅,从封印他的迷障开始,林暮言便将离峰中的书籍物品都整理了一遍,省得上官云齐看到什么不应该看到的东西。人生苦短,凡人痛苦也不过是数十年,而修真之路漫漫,修士的快乐时光,在漫长的生命之中,又能持续多久呢?
    他不能保证上官云齐一世都快乐顺遂,他大上官云齐许多岁,等到他飞升,上官云齐就只能依靠自己。
    这些日子,上官云齐除了看书,就是研究林暮言的对手们。宗门大比中各峰的名次决定了大比后二十年内各峰所得资源的比例,而大比的前三名还有额外的奖励。相比各峰的比较,新人大比看起来就只是新人玩玩闹闹,他们还没进入过一个秘境历练,无论是修为还是经验都少得很。
    各峰大比的规则也颇为简单,各峰按照人数的多少确定比例派出参加大比的修士,人多的峰参加大比的人就多,人少的峰参加大比的人就少。
    虽说元婴以上化神以下的修士皆可参与宗门大比,大比之中并不对修为进行区分分别比赛。只因各峰都会让修为最高的修士参加,元婴出窍的修士参与的极少,绝大多数参加大比的修士都在化神期,区别只在于是前期中期还是后期,抑或是巅峰。
    参加大比的修士们仍旧是抽签随机选出对手进行一对一的对决,落败者获得一个名次,如上官云齐之前进入前三十名,前三十就是一个名次,这个名次对应一定的积分。
    十名外的修士只能获得一个名次范围,十名内的修士则要角逐出具体的名次,前十名所对应的积分要比后面的高出许多。
    最后,每个峰修士所得积分的数量决定了他们接下来二十年资源分配的比例。这样的规则激励了各峰修士提升自己的修为,为师门,也为自己取得好名次。但归元宗八峰之中,有一个峰除外,那就是离峰。
    从前云岚真人没到合体期的时候,总能够得到大比第一的成绩,离峰所得物资从来不少。后来林暮言并不热衷于大比中竞争,每次的排名都不高,能分配到的资源自然也是微乎其微。长老们念及离峰人丁单薄,就没有按照大比的结果来分配资源。
    林暮言乐得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如今为了徒弟,他又重新站在了擂台之上。
    “还请师叔多多指教。”八峰参加宗门大比的修士共有一百五十名,第一轮林暮言抽签抽到的是震峰修士,高他一辈,年纪比他大了一百多岁,修为化神后期。
    那修士是雷系变异灵根,不过变异得并不彻底,修炼速度比不上天灵根修士。雷系灵根偏重攻击,虽然修为比林暮言还要低上一些,对上木系灵根修士取胜并不艰难。
    当然,这只是大家所想。
    林暮言参加比试,上官云齐自然要来观战,他还要在一边为林暮言将他和对手战斗时的影响用留影石留存下来,等到结束之后,师徒二人再来研究战斗中的破绽,以后改正。
    林暮言对手的本命法宝是一把**,名为惊天。一寸长一寸强,长兵器在对战之中优势明显。惊天乃是精铁铸造,经过雷电几百年的淬炼,和主人几乎融为一体,可以说是随心而动。
    对手拿着**,林暮言手里却只拿着一把木剑,相比起来,就显得太过寒碜了。
    惊天之中蕴含雷电之力,所以在接触到对手之时便能对对手造成损伤。大多数的修士法器都是金属所制,能够传导雷电,和雷系修士比试的时候都要注意不要接触到对方。
    林暮言却不怕。
    木剑不传导雷电,他的身法也极为灵活,总能躲过**的攻击,找到突破口对对方出剑。雷系修士最大的优势被林暮言一把木剑化解,两人打过半个时辰也未曾分出胜负来,这让对方有些忍不住了。
    他差了林暮言一个级别,打了这么久,灵气消耗巨大,但不用又很可能被林暮言击败。他以前也见过林暮言和其他修士比试,明明他没有感觉他的实力这么强。
    他甚至比一般的化神修士强。
    林暮言丹田中的灵气是同级修士的两倍,纠缠了这么久也丝毫不见疲态,最终对方实在是撑不住,主动认输了。
    林暮言这一场的比试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此后的对手都会在和他比试之前研究他的招式套路,以求破解之法。
    而如何研究呢,自然就是找到他比试时的影像,然而第一场比试的时候,没人关注林暮言,就只有上官云齐一个人记录了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