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裴君微顿,实话实说道:“臣只是以为,左右已经树敌众多,与其等到日后敌意减淡再激发,不如一道。”
她这个理由,实在可笑,明帝也确实忍不住勾了勾嘴角,语气稍稍温和,“裴卿既然知道改制定要受阻,何必去做?”
答案早已在胸中斟酌数遍,裴君毫不犹豫道:“臣生而为汉人,是大邺之臣,理应为大邺之忧而忧。臣以为,若为大邺百年基业延续,盛世而临,改制变法势在必行。”
有些臣子只为自身的利益展露獠牙,有些臣子却深谋远见,为大邺的盛世谋划……
明帝重新拿起裴君的奏折,一字一句地看,最后评价道:“裴卿之策,空谈颇多,再议吧。”
其后,明帝就其中几条提出一些质疑,便教裴君回去。
裴君受教,告退。
他们早就知道必定阻力重重,是以一开始就没打算完全达成这份奏折上的所有,只是要极力压低那些人的底线,以图后事。
之后,裴君的神情极平和,可是态度极强硬,一定要变法,不管反对的人怎样明里暗里使出各种手段制止,都不改志。
而她最大的依仗,并非京中这些拥护的朝臣,是军中的影响力,是兵权。
纵使诡计多端又下作,裴君居于京城各卫之首,任何有违大邺律法的行径,她都直截了当地派出金吾卫,追根究底,无论幕后之人是谁,都绝不放过,不愧“狠绝霸道”之名。
她逼人太甚,继五年前那次之后,再次受到毒杀,还有人试图针对裴婵或者其他她亲近的人,以此来逼迫裴君。
裴君早就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当初祖母身边的女侍卫,全都派到了裴婵和孩子们身边。
她也遣散了侍女,带着郝得志搬到小宅子,和阿酒同住,宅子里除了阿酒,全都是护卫,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那些人无法,便想尽办法找裴君的错处攻讦她,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样可笑的弹劾理由都有。
一时间,朝堂上、民间全都是裴君相关的议论,但贵族与百姓的利益从来就不是一致的,朝堂上虽然指责颇多,然百姓却都对裴将军极支持,声援无数。
虽然百姓大多时候在权贵面前,不堪一击,可若民心所向,于权贵们仍是不小的麻烦,是以权贵对裴君的弹压越发锋锐迅疾,一击接着一击,裴君还未倒下,她这一系不少人都出了事儿。
对方自然也不好受,裴君掌控着京城,很多隐秘在她面前都不是秘密,她的每一下反击,都是一击必中,毫无抵抗之力。
朝中久违的,乌烟瘴气起来,比之突厥入侵之前太子一系和大皇子一系之间的争权夺利还要更甚几分。
若是旁人,恐怕早就抵抗不住,身败名裂,落入尘埃。唯有裴君,私德上寻不到错处,也没有贪赃枉法,便是假做证据诬陷,也很快便会击破,竟是还屹立不倒。
而就在这时,曹申密报:“将军,咱们在突厥的线人送了密信回来。”
曹申将密信呈上,上头并非文字,乃是裴君与亲信制定的传讯符号,教给了那个线人。
密信上说:突厥有异动。
裴君握拳,密信在她手心皱成一团。
许久后,裴君抽出一张纸,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塞进信封,递给曹申,“派人悄悄送去晋州。”
“是,将军。”
曹申出去之后,裴君起身,站到京城舆图前,两只手背在身后,紧紧地攥在一起,心绪极不平静。
就要到了……
第142章 男儿未必真豪杰,谁说……
京城上下, 裴君的众多政敌都在打探、挖掘她的隐私和过往,希望能够抓住她的把柄,以此来痛击裴君。
一日, 崔家府门迎来一人,神色上带着掩不住的激动和震惊, 脚步匆匆地登门。
这是依附崔家的一个小官, 一直为崔家办事, 每一次上门, 都会带着些崔家想要的消息,然后换取一些利益,心满意足地离开。
这一次,他在门房进去通报崔家主崔绍时,再三强调:“一定要禀报崔大人, 我带来一个极重大的消息, 能解崔大人心中所恨。”
门房进去通报, 不多时请他入内, 前往崔家主的书房。
书房内,崔家主以及崔家大爷都在, 两人神色皆寻常,并未有多少期待之色。
而那小官压抑着激动,先恭恭敬敬地行礼, 随后夸张地贺喜:“崔大人, 大喜!下官知道了那裴将军一件极了不得的大事,必定将她击沉!”
“哦?”崔家主稍稍起了一丝兴趣,问道,“是何事?若确能让那裴君折了,你便是大功一件, 本官一定重赏你。”
小官喜不自胜,兴奋地说道:“谢过崔大人。”
崔大爷有些不耐他的卖关子,皱眉催促道:“究竟是何事,速速道来。”
小官一听,微微收敛兴奋之色,神秘兮兮地说:“崔大人有所不知,那裴将军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此话怎讲?”
“崔大人容下官细细道来。”小官不敢惹得崔家主也生不耐,迅速说道,“下官夫人的娘家正在晋州,数日前晋州来了一房远亲,下官接待时,他谈及裴将军的祖籍襄陵县,又说起一桩笑谈。”
小官作出吞咽的动作,面上仍显露几分当时初初得知时的震惊,“他说他有一个寻常吃酒作乐的友人,居于裴氏一族所在的南望村的隔壁村,曾听过一个秘闻,来自于为裴将军接生的稳婆的侄子。”
--
她这个理由,实在可笑,明帝也确实忍不住勾了勾嘴角,语气稍稍温和,“裴卿既然知道改制定要受阻,何必去做?”
答案早已在胸中斟酌数遍,裴君毫不犹豫道:“臣生而为汉人,是大邺之臣,理应为大邺之忧而忧。臣以为,若为大邺百年基业延续,盛世而临,改制变法势在必行。”
有些臣子只为自身的利益展露獠牙,有些臣子却深谋远见,为大邺的盛世谋划……
明帝重新拿起裴君的奏折,一字一句地看,最后评价道:“裴卿之策,空谈颇多,再议吧。”
其后,明帝就其中几条提出一些质疑,便教裴君回去。
裴君受教,告退。
他们早就知道必定阻力重重,是以一开始就没打算完全达成这份奏折上的所有,只是要极力压低那些人的底线,以图后事。
之后,裴君的神情极平和,可是态度极强硬,一定要变法,不管反对的人怎样明里暗里使出各种手段制止,都不改志。
而她最大的依仗,并非京中这些拥护的朝臣,是军中的影响力,是兵权。
纵使诡计多端又下作,裴君居于京城各卫之首,任何有违大邺律法的行径,她都直截了当地派出金吾卫,追根究底,无论幕后之人是谁,都绝不放过,不愧“狠绝霸道”之名。
她逼人太甚,继五年前那次之后,再次受到毒杀,还有人试图针对裴婵或者其他她亲近的人,以此来逼迫裴君。
裴君早就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当初祖母身边的女侍卫,全都派到了裴婵和孩子们身边。
她也遣散了侍女,带着郝得志搬到小宅子,和阿酒同住,宅子里除了阿酒,全都是护卫,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那些人无法,便想尽办法找裴君的错处攻讦她,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样可笑的弹劾理由都有。
一时间,朝堂上、民间全都是裴君相关的议论,但贵族与百姓的利益从来就不是一致的,朝堂上虽然指责颇多,然百姓却都对裴将军极支持,声援无数。
虽然百姓大多时候在权贵面前,不堪一击,可若民心所向,于权贵们仍是不小的麻烦,是以权贵对裴君的弹压越发锋锐迅疾,一击接着一击,裴君还未倒下,她这一系不少人都出了事儿。
对方自然也不好受,裴君掌控着京城,很多隐秘在她面前都不是秘密,她的每一下反击,都是一击必中,毫无抵抗之力。
朝中久违的,乌烟瘴气起来,比之突厥入侵之前太子一系和大皇子一系之间的争权夺利还要更甚几分。
若是旁人,恐怕早就抵抗不住,身败名裂,落入尘埃。唯有裴君,私德上寻不到错处,也没有贪赃枉法,便是假做证据诬陷,也很快便会击破,竟是还屹立不倒。
而就在这时,曹申密报:“将军,咱们在突厥的线人送了密信回来。”
曹申将密信呈上,上头并非文字,乃是裴君与亲信制定的传讯符号,教给了那个线人。
密信上说:突厥有异动。
裴君握拳,密信在她手心皱成一团。
许久后,裴君抽出一张纸,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塞进信封,递给曹申,“派人悄悄送去晋州。”
“是,将军。”
曹申出去之后,裴君起身,站到京城舆图前,两只手背在身后,紧紧地攥在一起,心绪极不平静。
就要到了……
第142章 男儿未必真豪杰,谁说……
京城上下, 裴君的众多政敌都在打探、挖掘她的隐私和过往,希望能够抓住她的把柄,以此来痛击裴君。
一日, 崔家府门迎来一人,神色上带着掩不住的激动和震惊, 脚步匆匆地登门。
这是依附崔家的一个小官, 一直为崔家办事, 每一次上门, 都会带着些崔家想要的消息,然后换取一些利益,心满意足地离开。
这一次,他在门房进去通报崔家主崔绍时,再三强调:“一定要禀报崔大人, 我带来一个极重大的消息, 能解崔大人心中所恨。”
门房进去通报, 不多时请他入内, 前往崔家主的书房。
书房内,崔家主以及崔家大爷都在, 两人神色皆寻常,并未有多少期待之色。
而那小官压抑着激动,先恭恭敬敬地行礼, 随后夸张地贺喜:“崔大人, 大喜!下官知道了那裴将军一件极了不得的大事,必定将她击沉!”
“哦?”崔家主稍稍起了一丝兴趣,问道,“是何事?若确能让那裴君折了,你便是大功一件, 本官一定重赏你。”
小官喜不自胜,兴奋地说道:“谢过崔大人。”
崔大爷有些不耐他的卖关子,皱眉催促道:“究竟是何事,速速道来。”
小官一听,微微收敛兴奋之色,神秘兮兮地说:“崔大人有所不知,那裴将军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此话怎讲?”
“崔大人容下官细细道来。”小官不敢惹得崔家主也生不耐,迅速说道,“下官夫人的娘家正在晋州,数日前晋州来了一房远亲,下官接待时,他谈及裴将军的祖籍襄陵县,又说起一桩笑谈。”
小官作出吞咽的动作,面上仍显露几分当时初初得知时的震惊,“他说他有一个寻常吃酒作乐的友人,居于裴氏一族所在的南望村的隔壁村,曾听过一个秘闻,来自于为裴将军接生的稳婆的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