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炮灰的人生[快穿](上) > 炮灰的人生[快穿](上)
错误举报

第1656页

    贺临已经十八,妹妹贺瑶也已经十五,都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对于母亲想要接手江家的意图都看在眼中。今日母亲带着他们出门时,很有些兴奋,还特意穿上了华贵的宽袍大袖,一副即将接手江家的样子。惹得兄妹二人也有些兴奋。
    江慧出嫁的时候,江家势大,但因为她是养女,婚事上有些高不成低不就,好在江家的养女只有她一个,那时候已经是三流富商的贺家才肯上门相求。
    可贺家和江家完全不同,贺家子嗣兴旺,贺临的夫妻贺光耀排行第三,大大小小的兄弟足有八个。到了孙辈就更多了,他们兄妹二人夹在其中并不显眼。并且,贺家的下一任家主是他们的大伯,等到祖父母一离开,贺光耀就会带着他们分家出去,到时候,就只是一般小商户了。
    得知母亲可以带着他们回江家当家做主,兄妹二人如何能不兴奋?
    贺光耀除了嫡出的一双儿女是江慧所出,余下还有四个庶子女,江慧今日特意带上兄妹二人,也是为了让府中人知道兄妹二人与那几个孩子的区别。
    可进了府却是这样的情形……江慧心里隐隐不安。
    贺临偷瞄了母亲好几次,见母亲一脸慎重。你不知道这情形是不对呢,还是母亲特意吩咐过就应该这么安静。一时间不敢吭声。
    贺瑶则没想这么多,满心都是自己即将成为家主大姑娘的兴奋,一路雀跃地到了外院门口,看到门口挤着两堆人,院子里还规规矩矩站了几十人。顿时雀跃地低声道:“娘,他们特意迎接我们的吗?好慎重啊,可以赏一下管家。”
    江慧的在看到院子外最远的那一群人时,面色难看起来。
    赏管家?
    但凡管家有一点想要示好的心思,也不可能一点口风都不漏。换句话说,管家是墙头草的话,也该多少告知一二。
    而他没说,就证明管家已经认了新主。
    这样的管家,她恨不能直接杖毙,怎么可能会赏?
    再有,江慧自己收买的人她都认识,都在那边角落挤成一堆。这样的情形下,她连最后一丝侥幸都无。
    本来嘛,就像是贺瑶说的,如果这些人彻底打压了下了江雨宁。把所有人聚在一起等她来接手,也该是她收买的那些老人在统领院子里的下人。而现在,她收买的那些人被排挤到一边。很明显,院子里的事跟她没关系。
    找她过来肯定没好事。
    既然不是好事,那就是坏事了。
    一时间,江慧心里的不安感更重,很有种想要掉头落荒而逃的冲动。
    可是来不及了,管家看到门口的母子三人,立刻迎了过来:“姑奶奶,您总算来了。”
    语气亲切热情,和以前一般无二。
    恍惚间,江慧有种管家是自己人的感觉。缓步进了院子,下人规规矩矩朝他们福了一礼。
    这一弯腰,江慧就看到了廊下笔直坐着的侄女。
    隔着一群下人对视,一个板着脸,一个似笑非笑。
    楚云梨并没有起身,道:“姑母总算来了。今日找您,是有些事情商议。”
    她伸手一指边上一把椅子,示意江慧坐下,继续道:“爹娘没了,可这日子还是得过。如今家中只剩下我一个主子,实在用不了这些下人。我就想着放归一些。让管家去找了这些人来。可我没想到,府中不听话的人这么多。足有三成的人推说累病了,连面都不露。试问办丧事的这些天里,谁有我累?这不是欺负我年纪小么?”
    她做出一副气愤难言的模样,一巴掌拍边上的小几上:“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于是我就请了大夫,凡是没来的全部把脉,真不能来的倒也罢了,累病了的我还要赏,可若是那故意欺主的,家中便不能留了。结果一问管家,还得是没来的,那些都是府中的老人,这就有些不好办了。放归了吧,显得江家苛责,不放吧,我又容不下这些对我不恭敬的人。于是就找了你来,看看你有没有需要的,挑一些离开。”
    “讲道理,他们除了对我够恭敬外,做事都是一把好手。如果姑母能够压得服他们,也可以带回去一用,毕竟知根知底,用起来省心放心。”
    说到知根知底时,楚云梨语气尤其重。
    江慧面色不太好:“我不缺人伺候。”
    楚云梨颔首:“我身为晚辈,也不好为难姑母。既然你不要,那就只能把他们发卖了,牙婆一会儿就到。”
    江慧:“……”
    院子里的下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被主家发卖过的人再想要寻个好主子,就跟天上掉银子差不多,除非走了大运,要不然根本不可能。
    楚云梨又看向院子里的人:“我跟姑母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府中下人有点多,你们若是自愿求去,现在就可赎身。要是都不走,之后不老实干活的人,我可就请牙婆来把你们带走了。”
    下人们顿时面面相觑,互相对视一眼后,有人出列,磕头道:“小的棋子,想要回家侍奉母亲。”
    楚云梨嗯了一声:“去找管家,赎身后就可拿到身契。”
    见有人成功,许多人都有些意动。
    江家如今连个正经主子都没有,迟早要完,还不如主动离开呢。
    有人开了头,一时间,好几个人跪下求去。理由五花八门,回家侍奉长辈的,回家娶妻嫁人的,足有三十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