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隐婚,天降巨富老公(上) > 隐婚,天降巨富老公(上)
错误举报

第625页

    “诗韵,这次是真的不行了。”李启盛摇头说道,他心中有帐,《篮球宝贝》确实赚,但是成本也很高,如果再继续追加成本,也未必能够打得过《拳击手》,后面的投入,就算是白投,还不如稳固现在这样的局面,稳赚不赔。
    何况,《篮球宝贝》的排片已经很高了,之前一度达到了百分之四十的排片,这对于任何电影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高的排片了,说明它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光了。
    一部所有潜力都已经被挖掘的电影,就算再多投钱,也是强弩之末。
    但是反观《拳击手》,还在稳步地前进,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自发地去宣传给自己的朋友,力荐他们去看,这样的推荐和口碑,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贾诗韵很失望,万万没想到,会被苏贝势如破竹地抢占了先机。
    贾佳的心情其实很不错了,劝慰道:“诗韵姐,没关系的,我现在这样也挺好的了。这已经是我职业上的巅峰了,能够一直保持在第二,也可以了。反正我也没有苏贝那么多粉丝,有这个成绩,我很满意了。”
    贾诗韵不满地看她一眼,贾佳是满意了,可是她却一点都不满意!
    如果排名在第一的是其他人也就罢了,偏偏是苏贝!
    这是一个她极度讨厌,也是她非常惧怕的对手,贾诗韵本来还不想自己亲自对付苏贝,利用贾佳就可以将苏贝给压下去,现在看来,怕是不可能了。
    贾佳一点都不能打,还因为这么一丁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篮球宝贝》票房无法超过《拳击手》,对于贾诗韵而言,就是惨烈的失败,不光要被人拿来相互比较,贾佳那青涩的演技,还会被苏贝吊打得一无是处。
    第1049章 运作这个奖项
    俗话说得好,货比货得仍,人比人得死。
    贾佳就这样被苏贝给比“死”了。
    虽然《篮球宝贝》的票房一直都还不错,可是就正如每个人都只会记得世界第一高峰一样,大家也只会记得同档期那最厉害的一个。
    现在,虽然很多人看过《篮球宝贝》,大家口耳相传的却是苏贝的演技。
    虽然《篮球宝贝》让帝星也赚了不少的钱,可是大家对这个故事是看过就忘,轻松愉悦的东西,能够取悦的人心,也就是在那一片刻,就像快餐一样,可以果腹,却不会让人念念不忘。
    所以,帝星传媒是赚钱了,贾佳这个名字,却依然没多少人提起,甚至并不会跟她和高票房联系在一起。
    这个档期,唯有贺绪言和苏贝,在众人心目中留下了名字。
    苏贝这个名字的释义,不再只是超模,而多了两个字:演员。
    她在公司的时候,陆赫霆打来了电话:“恭喜你,陆太太。”
    “也恭喜你,陆先生。这次最赚的人,是你。”苏贝笑意盈盈。
    陆赫霆笑:“那有荣幸请陆太太吃晚饭吗?”
    “好啊!”
    ……
    S国的金星电影奖,跟其他电影奖喜欢在年底举办不一样,喜欢放在年中举行,每年一次,选取上一年度下半年和这一年度上半年的作品参选。
    作为一个在年中举行的颇具份量的电影奖,金星电影奖这次,邀请了苏贝作为嘉宾当场。
    而凭借着《拳击手》这部作品,苏贝也成为了金星电影奖最佳新人奖、最佳女主角的热门候选人之一。
    而与此同时,跟她争夺最佳女主角奖项的人,还有贾诗韵。
    贾诗韵在去年下半年参演的一部电影《幸福》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是一位超级大导演的作品,班底也非常不错,去年年底就拿过了不少的奖。
    这次,原本她是金星电影奖最有价值、也最受瞩目的最佳女主角的候选人。
    然而,苏贝的横空出世,直接让她的关注度下降了一个度。
    帝星传媒也在为自己公司的艺人争取奖项。
    金星电影奖,对于演技很看重,不过也很看重艺人本身的热度,算得上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奖项,非常善于跟上年轻人的思维。
    所以一般而言,这个奖项都比较容易颁发给有人气、有热度的年轻演员。
    贾诗韵为了热度,已经一开始就在炒作了,自己掏腰包买下了很多水军,弄了很多“自发”的票选,让大家来投票选择。
    当然了,每次在这种票选当中,她都是力压苏贝一头,显示出了自己过硬的人气和热度,也让奖项的主办方能够看到自己人气。
    除此之外,贾诗韵找到了李启盛。
    李启盛对她向来是不厌其烦,有求必应。
    她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李经理,你知道我在争夺金星电影奖的最佳女主角。”贾诗韵这次,可不想再被苏贝压一头了。
    李启盛明白她的意思,贾诗韵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想让公司帮她运作这个奖项。
    第1050章 这样死心眼
    他略有些为难:“金星电影奖不是运作出来的……”
    “李经理,这一点我知道。如果是一个可以运作出来的奖项,拿了也没什么意思。但是公司里给我的宣传,肯定不能少吧?”
    奖项不能全靠运作,但是也不能完全不运作,一个演员的热度和人设,能不能直击观众的心底,依然要靠公司花费大力气去观察市场、做相应的包装去引导和顺应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