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长宁将军 > 长宁将军
错误举报

长宁将军 第112节

    树影遮挡月光,束戬的面容隐入昏暗,夜色掩了颓丧。
    “敢问陛下,今夜来此,是皇帝,还是束戬?”她问。
    束戬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是我,是束戬!三皇婶,你若是有话,无论何话,你都可以说!”
    姜含元点头。
    “我不知你是何时到的,是否听到了方才我对王女说的话。我对她说,你的三皇叔,他不怪你。这,应该就是你今夜来此的目的,你想听到这样的话,是不是?”
    束戬的呼吸不稳:“真的吗,三皇叔他当真不怪我?”
    “真的。”她看着他,冷冷地应。
    他起先仿佛不敢相信,定了片刻,黯淡的目光似被注入了光,忽然急急迈步,朝她走来。
    然而,她接着道:“你回去后,从此便可获得内心的安宁了。”
    “你也是受害者。你曾经的猜疑、背弃,你做出过的种种伤害之举,并非出自你的本心。是你的父皇阴魂不散,他逼迫你。是你的大臣争权夺利,他们推促了你。你是身不由己的,你也从没有真正想要他死。瞧,就连你的三皇叔,他都不怪你,他理解你,知道你情有可原。”
    “对不对?”
    她看着束戬,目光变得如刀剑冷峻,眉间咄咄煞气。那是只有历过黄沙百战的饮血之人才能有的逼人锋芒。
    束戬脚步如被钉住。他无法和她的目光对望,讷讷,说不出话。
    “你的三皇叔他不怪你,那是因为他不但视你为君,他也将你当成他的学生,他的家人、后辈、子侄。你对你有舐犊之情,怀师长之心。你的父皇是个道貌岸然彻头彻尾的卑劣小人,论无心无肝,束戬,你确实是他的延续!”
    “你不必和我道什么谢。我和你的三皇叔不一样。我没他那般大度。他不怪你,我为他意不平。我这一趟回,不是为了你的凯旋大典。我是为了我的父亲,为和他一样为大魏牺牲的英灵,为归来的浴血奋战过的全部将士,见证这应当属于他们的荣耀!倘若非要说和你有关,那么也是因为他,他一心维护的这个朝廷和天下!”
    束戬早已经满面羞惭,垂头默立。
    姜含元闭目,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待方才那翻腾在胸臆间的怒气渐渐平复,再次睁眸,煞气敛尽。
    “这个世上,有人是天下之人不可负我,有人却是宁可天下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之人。”
    “束戬,你的那个位子,固然至高无上,然而,并非人人都想坐上去的。”
    她最后说完,转身而去,走到那道墙门前时,身后传来一道带着哭腔似的声音:“三皇婶……要怎样,你才肯原谅我?”
    姜含元停步,默立片刻,回头。
    “陛下,你要我的原谅做什么?我是大魏的将军,无论如何,我都会承先父之志,守好大魏的边地,这就够了。”
    她注视着束戬那双于夜色里泛着闪烁泪光的眼。
    “你的帝王之业方始。放心,好好做你的皇帝吧!若你真觉还有几分亏欠,那就谨记当年那位摄政王对你的教导,不要辜负他的期许。”
    伴着穿过梅园的夜风,她出墙门,径自远去。
    束戬独自悄然立着,也不知过了多久,又传来一道去而复返似的脚步之声。
    “三皇婶——”他飞快地抬起头。
    不是她。
    萧琳花提着灯笼,向他行来,步伐迟疑。
    束戬狼狈地转过脸,背对。
    “何事?”他的声音沉闷而低哑。
    萧琳花来到他身后,轻声道:“陛下,方才王妃给了我一物,说是祁王殿下和她送给我与陛下的……大婚之礼……”
    “既给了你,你收下便是。”束戬仍未回头。
    萧琳花迟疑了下:“但我不知这是什么,王妃她也没说……”
    束戬慢慢转身。
    她将灯笼挂在一旁的梅枝上,捧出一只掌心大小的锦袋。
    里头物件看起来并不如何起眼,但她知道,应当不是寻常之物。
    她小心翼翼取出,托到灯笼下,展给他看。
    “好像……是面腰牌,上面还有高祖年号?”
    束戬目光落到她的掌心之上,定住了。
    他的皇祖父武帝在时,有面高祖所赐的令牌,铸为鼎状,可调兵马任免官员,他去后,随他落葬,消失在了人间。
    然而现在……
    束戬死死盯着萧琳花手中所捧之物,眼皮微跳。他颤抖着手,慢慢接过此物,反复翻看,终于,确定无疑。
    他顿悟,再次定住了。
    那面鼎令,当年并未殉葬。
    它被留了下来。
    他的皇祖父不放心的,应当便是他的父皇,还有自己这样的人——便如三皇婶方才骂的那样,他天生是个坏种。
    现在,它却到了他的手上,以如此的方式。
    “放心,好好做你的皇帝吧。”他的耳边又响起了方才姜含元说的这一句话。
    当握着这面令牌之时,他终于彻底明白了这话中的所指。
    鼎令存世,与其说是调兵之器,不如说是来自皇祖父的许可。
    那个人,他曾经手操天下最大的利器,名正言顺。
    萧琳花见他握着这物,双目死死盯着,神色似哭似笑,在晃动的灯笼光下,显得极是诡异,心里不禁发毛,忍着掉头想跑的想法,壮着胆问:“陛下,你怎么了……”
    他没有回答,只是慢慢地跪到了地上。起先,他一动不动,片刻后,肩膀微微抽动,抽得越来越厉害,一声低沉而压抑的哽咽,传入她的耳中。
    他竟在哭泣,当着她面。
    萧琳花被这一幕惊呆了,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在旁呆呆看着。
    他痛哭不止。她犹豫了片刻,终于定下神,俯身下去,低声安慰:“陛下你怎的了……你莫哭了……”
    她递上自己的手帕。他忽然起身,面带纵横湿痕,迈步便朝外冲了出去,身影消失在门墙之后。
    萧琳花反应过来,慌慌张张追了出去,然而哪里还有他的身影?正焦急地左右张望,看见永泰公主,上去,正要问,她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必再追。
    “陛下走了。”
    “放心吧,无事。”
    她望了眼束戬去的方向,出神了片刻,慢慢说道。
    ……
    束戬追到祁王府,却被告知,王妃已经走了。
    她回来后,便走了,连夜离去。
    束戬又掉头,马不停蹄,一口气出城,追到了渭水之畔。
    附近巡夜的守桥士兵看到皇帝到来,急忙拜见。
    “王妃刚走,过桥去了。”
    束戬一言不发,纵马上桥,继续朝着前方追去。
    过了桥,便将离开长安。
    贾貅今夜一直随他同行,见状焦急,喊道:“陛下!请止!”
    桥下渭水涌流,涛涛不绝。在风声和水声交杂的潺潺声里,束戬缓缓停马,抬起红肿的眼,望向前方。
    那里夜色笼罩,漆黑一片,已经看不到她离去的身影了。过去,再过去,一直向北,便是雁门,是燕州,是幽州,是刚刚得到安宁的大魏的辽阔北疆。
    贾貅带人终于追上,见他独坐马背,面北而望,背影凝涩。
    他迟疑了下,示意手下停步,等在桥头之下。
    良久,束戬下了马,整好衣冠,向北下跪,在身后之人投来的诧异疑惑目光之中,向着前方那片旷静的无边夜空郑重叩首。
    完毕,他上马,调转马头,穿桥而下,朝着出来的那座城池,归去。
    姜含元本计划明日出京。然而归去的心,突然之间变得急迫无比。
    出来已经有些时日了,他一定很想念她,她也是。
    她想念那个男子。想念的程度,前所未有。
    这里,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她完全无法再等待下去了。
    长夜太长。
    她渴盼立刻便见到他的面,恨不能插翅,飞到他的身边。
    她便是如此,被心底忽然烧起的这灼灼热切之感催促着,纵马出城,经过渭水的那座桥,沿她曾嫁入长安的这条旧道,连夜踏月北归。归途,风尘仆仆,霜满关山,但她的心里却带着热意。终于在半个月后,这一日,她赶回到了雁门。
    不巧的是,束慎徽不在。
    一个副将说他几天前和雁门令一道外出巡视去了,应当就是这两日能回。
    战事结束了,雁门城的附近,不但户口日渐增多,民众从四面八方迁徙而来,军中也有部分士兵将转屯田,从握刀变成握锄,在当地娶妻,往后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原来的地方已是容纳不下,如何安置开荒,便成为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他和雁门令外出,便是去勘察一个合适的新的聚居之地。
    “路途劳顿,将军先去休息,我派人去送消息。”
    姜含元知道他去的那个地方,位于雁门之北,数十里路。
    她说不用,自己骑马而去。
    她出城,行了段路,在一条土路上,看见远处行来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那是刚刚抵达的又一批民众。
    队伍渐渐近了,有十来户人家,拖家带口,应该是从同一个地方迁徙而来的。他们衣衫破旧,家当简陋,脸上带着尘土,但每一个人的精神,看起来都很不错。
    到了雁门,就能分到可供开垦的土地了。听说朝廷很快也会下旨,十年之内,不征这些战后开垦出来的田地的赋税。日子从来不易,但已能见曙光。
    土路不宽,他们到了近前,姜含元便往路旁避让,等队伍先行通过。就在快要过去的时候,姜含元留意到了队伍之后的一户人家。
    那是一个三口之家,男人在前,拉着一辆独轮车,车上放满家当,在包袱和一袋粮食的中间,坐了母女二人。女人勤快,行在路上也不忘纳鞋,低着头,飞针走线。她身旁的女娃穿着打了补丁的衣裳,但洗得很是干净,怀里抱了一只小羊羔,乖乖坐着。忽然车轮跳了一下,陷入一个坑里,拉不出来。女人急忙放下针线,跳下车,在后面帮男人推车。很快,车轮出了坑。女人从茶壶里倒了碗水,递给男人。男人接过,几口喝完。女人替他擦了擦脸,爬回到了车上。男人拉起车,追着前面的队伍,继续前行。
    极是普通的一家人。但姜含元认了出来,这个妇人,似乎就是从前那位曾和她有过一面的失了丈夫的寡妇。
    她一直没有忘记当日的那对母女。后来虽无暇过去探望,但一直有所照应。先前,樊敬还曾告诉她,那女人带着女儿,如今已经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了。没想到这么巧,会在这里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