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页
且说从前给皇上捣乱的三个弟弟里,肃亲王是最先彻底放弃服软了的——反正比起那两个,他给哥哥捣乱是最少的。他早点下跪认错,就能少挨两下铁拳制裁。
于是肃亲王直接以‘身体不行了’为由,表示自己要遁入道门,给父皇和皇兄祈福,直接把王位交给了嫡子,自己金壳脱壳跑路了。还特别乖觉对皇上请命:他于国于家没有任何功绩,儿子不该承袭亲王位,郡王就够了。
皇上见他最早识趣,就高抬贵手放过了这一个投降的弟弟,用来标榜自己的宽厚。
果然允了肃王的奏章,还赏给了他个道号,顺便把肃亲王降了一级变成了肃郡王爵,赏给了侄子。
新鲜出炉的肃郡王订婚对象就是王子腾之女。
老肃亲王与王子腾这两人当年一同在太上皇跟前,交情颇为不错。这会子又同病相怜,就结了亲事。
甭管肃王府是不是降了一级,是不是大不如前,是不是被皇上龙眼盯着。但新任肃王到底是周氏皇族,是皇上的亲侄子,府上也仍是堂堂正正郡王府。
王青鸾出嫁就直接是王妃,总的来说还是一门荣耀婚事。
再加上新鲜出炉的林家与绍王府的婚事,正是双刀齐下,齐齐插在王夫人的肺管子上。
这会子见了元春走进来,花容月貌气度端凝,在王夫人眼里女儿当然是不逊色于任何人的,于是忍不住就抱怨了出来,叹息女儿怎么没当上皇妃呢。
而王夫人这一句,又在元春肺管子上狠狠捅了一刀。
她难道想被发放出宫吗?她不想做堂皇正大的皇妃吗?
起初家里把她送进宫,她是在太后(时任皇后)处做女官,那时候是盼着她被指给一个未婚的皇子,做个王妃。可后来皇上登基,家里就多了别的盼头,使了许多法子,才让她成为了皇后宫里的女官。
省的若是嫡母太后的女官,皇上不好要人。
人尽皆知,皇上是个风流天子,召幸的宫女数目颇多,可以说,在皇上这一朝,由宫女做皇妃,算是一条比较顺当的路。
而元春也自问,整个皇宫中,别说宫女,就连妃嫔都少有及得上她的。
可她却就是被放了出来!
王夫人说了一句,见女儿脸色不好看,也就收住了,只道:“罢了现在说这些也无用了。还是先虑着以后要紧,镇国公那门亲事……”
元春打断:“母亲,镇国公府当真不是好亲。”当日她还在皇后宫中服侍,皇上有一回去用膳,就声气儿很不好,看着是很恼火的样子。她隐约打听了两句,才知道皇上是因镇国公第二子违逆国法,想要判流放,结果被太上皇训斥了,只好改成了收监而愤怒。
此事给元春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是真阴影,她还记得那时候皇上怒火冲冲的样子。
天子之怒,着实可怖。
王夫人今日受刺激大了,见元春居然还这样坚决拒绝镇国公的亲事,也恼起来直接道:“给你说的亲事又不是镇国公家的二公子,而是将来要承袭爵位的大公子。”
“他虽是娶过亲的,但妻子早死没有一儿半女,人也年轻还不到三十——这样的亲事你还只是不愿意,还要家里如何为你费心?元春,你可不是十五岁,过了年就是二十五岁了,你举眼看看,京中闺秀谁这么大了还没嫁人?”
“这会子挑肥拣瘦的,将来的镇国公夫人你不想当,有的是人想当!”
元春被母亲的话伤了个底儿掉。
原来连母亲都觉得从宫里出来的自己是个累赘,只要有一户差不多的人家,哪怕是个继室,都要赶紧把自己嫁出去,还要自己感恩戴德。
王夫人看元春这苍白的脸,受了大委屈的表情,并不能体会元春的苦,倒是自己先哭道:“真是儿女都是债。你跟宝玉两个没有一个省心的,你们这是来孝顺我的儿女吗?你们是来要我命的讨债鬼吧。”
连宝玉也骂上了。
说来王夫人跟贾母婆媳两个,在某些脑回路上还是一致的。
当年贾母觉得,林如海疼黛玉,只要黛玉跟宝玉和睦,情分好,林如海就会同意这门亲事——王夫人也是这样想的。
她觉得贾母溺爱宝玉,只要宝玉自己特别喜欢宝钗,情分深厚,贾母少不得要让步。
谁知道贾宝玉就跟水牛不肯喝水一样,死活不喜欢宝钗,只怪宝钗动辄劝他读书上进。
甚至宝钗劝他劝狠了,贾宝玉还要砸玉发疯,有一回把贾母都惊动了,贾母就跟宝钗沉脸道:“宝玉身子弱,他老子都不敢勒掯他读书的,宝姑娘竟是少劝他为好。”
几句话说得薛姨妈母女几日不好意思上门。
简直是跟王夫人的愿景背道而驰。
故而王夫人才有此哭诉:儿女都是债啊!
-
王夫人母女在荣禧堂关起门来各自垂泪,薛家也同样是一片愁云惨淡。
不过薛家不是为了黛玉的婚事。
薛宝钗是个很现实冷静的人。听到林家定下的婚事,羡慕是肯定有的,自伤身世也有过。但宝钗是百折不挠的心性,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别人的生活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
要是可着劲羡慕,绍王妃她要不要羡慕?公主要不要羡慕?比她强的,若她都要羡慕,就没法活了。
--
于是肃亲王直接以‘身体不行了’为由,表示自己要遁入道门,给父皇和皇兄祈福,直接把王位交给了嫡子,自己金壳脱壳跑路了。还特别乖觉对皇上请命:他于国于家没有任何功绩,儿子不该承袭亲王位,郡王就够了。
皇上见他最早识趣,就高抬贵手放过了这一个投降的弟弟,用来标榜自己的宽厚。
果然允了肃王的奏章,还赏给了他个道号,顺便把肃亲王降了一级变成了肃郡王爵,赏给了侄子。
新鲜出炉的肃郡王订婚对象就是王子腾之女。
老肃亲王与王子腾这两人当年一同在太上皇跟前,交情颇为不错。这会子又同病相怜,就结了亲事。
甭管肃王府是不是降了一级,是不是大不如前,是不是被皇上龙眼盯着。但新任肃王到底是周氏皇族,是皇上的亲侄子,府上也仍是堂堂正正郡王府。
王青鸾出嫁就直接是王妃,总的来说还是一门荣耀婚事。
再加上新鲜出炉的林家与绍王府的婚事,正是双刀齐下,齐齐插在王夫人的肺管子上。
这会子见了元春走进来,花容月貌气度端凝,在王夫人眼里女儿当然是不逊色于任何人的,于是忍不住就抱怨了出来,叹息女儿怎么没当上皇妃呢。
而王夫人这一句,又在元春肺管子上狠狠捅了一刀。
她难道想被发放出宫吗?她不想做堂皇正大的皇妃吗?
起初家里把她送进宫,她是在太后(时任皇后)处做女官,那时候是盼着她被指给一个未婚的皇子,做个王妃。可后来皇上登基,家里就多了别的盼头,使了许多法子,才让她成为了皇后宫里的女官。
省的若是嫡母太后的女官,皇上不好要人。
人尽皆知,皇上是个风流天子,召幸的宫女数目颇多,可以说,在皇上这一朝,由宫女做皇妃,算是一条比较顺当的路。
而元春也自问,整个皇宫中,别说宫女,就连妃嫔都少有及得上她的。
可她却就是被放了出来!
王夫人说了一句,见女儿脸色不好看,也就收住了,只道:“罢了现在说这些也无用了。还是先虑着以后要紧,镇国公那门亲事……”
元春打断:“母亲,镇国公府当真不是好亲。”当日她还在皇后宫中服侍,皇上有一回去用膳,就声气儿很不好,看着是很恼火的样子。她隐约打听了两句,才知道皇上是因镇国公第二子违逆国法,想要判流放,结果被太上皇训斥了,只好改成了收监而愤怒。
此事给元春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是真阴影,她还记得那时候皇上怒火冲冲的样子。
天子之怒,着实可怖。
王夫人今日受刺激大了,见元春居然还这样坚决拒绝镇国公的亲事,也恼起来直接道:“给你说的亲事又不是镇国公家的二公子,而是将来要承袭爵位的大公子。”
“他虽是娶过亲的,但妻子早死没有一儿半女,人也年轻还不到三十——这样的亲事你还只是不愿意,还要家里如何为你费心?元春,你可不是十五岁,过了年就是二十五岁了,你举眼看看,京中闺秀谁这么大了还没嫁人?”
“这会子挑肥拣瘦的,将来的镇国公夫人你不想当,有的是人想当!”
元春被母亲的话伤了个底儿掉。
原来连母亲都觉得从宫里出来的自己是个累赘,只要有一户差不多的人家,哪怕是个继室,都要赶紧把自己嫁出去,还要自己感恩戴德。
王夫人看元春这苍白的脸,受了大委屈的表情,并不能体会元春的苦,倒是自己先哭道:“真是儿女都是债。你跟宝玉两个没有一个省心的,你们这是来孝顺我的儿女吗?你们是来要我命的讨债鬼吧。”
连宝玉也骂上了。
说来王夫人跟贾母婆媳两个,在某些脑回路上还是一致的。
当年贾母觉得,林如海疼黛玉,只要黛玉跟宝玉和睦,情分好,林如海就会同意这门亲事——王夫人也是这样想的。
她觉得贾母溺爱宝玉,只要宝玉自己特别喜欢宝钗,情分深厚,贾母少不得要让步。
谁知道贾宝玉就跟水牛不肯喝水一样,死活不喜欢宝钗,只怪宝钗动辄劝他读书上进。
甚至宝钗劝他劝狠了,贾宝玉还要砸玉发疯,有一回把贾母都惊动了,贾母就跟宝钗沉脸道:“宝玉身子弱,他老子都不敢勒掯他读书的,宝姑娘竟是少劝他为好。”
几句话说得薛姨妈母女几日不好意思上门。
简直是跟王夫人的愿景背道而驰。
故而王夫人才有此哭诉:儿女都是债啊!
-
王夫人母女在荣禧堂关起门来各自垂泪,薛家也同样是一片愁云惨淡。
不过薛家不是为了黛玉的婚事。
薛宝钗是个很现实冷静的人。听到林家定下的婚事,羡慕是肯定有的,自伤身世也有过。但宝钗是百折不挠的心性,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别人的生活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
要是可着劲羡慕,绍王妃她要不要羡慕?公主要不要羡慕?比她强的,若她都要羡慕,就没法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