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错误举报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15)

    袁次阳是太傅,名叫袁隗。
    太傅是三公啊。他是汝南袁氏的长辈,对不对?
    七娘聪颖。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如今在位的有司徒袁逢与太傅袁隗。阳安公主并不在她面前刻意避讳前朝之事。
    她似乎不太在乎这年代妇人不议政这条规矩,不止自己清楚,也很乐意教给阿楚:
    就像阿楚方才去过的荀氏,都是名门望族,是清流。
    清流与腐败的宦官政权相对,指的是清正廉洁的贤明士大夫。
    她点了点头,又觉得不对,走了两步,忽然反应过来,瞪大了眼睛:
    等一等,母亲怎么知道我去了荀氏?
    阿楚记得她还特地与荀氏的家仆叮嘱过,要一量没有特殊标记的、常用的车,也不要和伏府的仆人说起荀氏。
    刘华笑了起来。
    七娘身上的气味,是荀府常用的沉香啊。你没有和其他人说,就去造访荀氏,竟然也被荀慈明接待了吗?
    刘华牵着她走进了一间卧室,屏风与桌案、小柜的摆放格局都与自己在东武的类似。阿楚心里惊讶了一下,不由感叹下封建社会大家族里仆人的办事效率。
    她熟门熟路地寻了木榻坐下,一边回答母亲的问题:
    我在荀府前遇到了荀彧郎君,才成为他的客人。
    阳安公主似乎有些诧异,不过并没有评价什么。她坐到阿楚对面,提起茶壶,姿态优美地倒了两杯,将其中一杯推向阿楚。
    这是要长谈的架势。
    通过一路上短暂的交流,阿楚能感觉到母亲的特殊。她在这世上真正接触的妇人并不多,严格来说只有三个:祖母、吴夫人,以及母亲阳安公主。
    阿楚与前两位的交流也并不多,但这不妨碍她从她们的言行中窥探出东汉妇女的典型生活方式:她们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也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但这是有限度的。
    汉代的母系遗风再盛、妇女地位再高,也是比不过男子的。就像孙坚绝对不会带着吴夫人去捉拿典韦,哪怕吴夫人的马术比五岁的孙策好一万倍。
    妇人不议政,但是母亲阿楚不知道这话是对长公主不适用呢,还是因为,母亲只是单纯地不想遵守?
    只是,不管是因为哪一项,对于现在阿楚来说都是好事。
    她觉得,此时比起谈论自己在荀府的见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询问。
    她低头思考了一会儿,问:
    母亲刚才与我说清流派,那就有与之相对的集团了,那些人是宦官吗?
    如今宦官势大,七娘如此理解也不差。那些阉党啊,母亲冷笑一声,从桌上端起水杯,轻轻呷了一口,多少人抱成了团,朝堂下祸国殃民,朝堂上,专挑着反对他们的贤臣下手。
    宦官们只侍奉皇上吗?
    皇上啊不错。他们原先还和太后虚与委蛇,可惜当年窦氏兵败,窦武窦游平将军因此被枭首如今连太后都被迫迁入南宫云台。
    汉代雒阳的南北两宫间,横亘着一道洛水。历代帝王居所在南北二宫间不断变化,到了灵帝刘宏时,南宫已成为后宫妃嫔的主要居所,而南宫云台,更加是与世隔绝。
    阿楚注意到,母亲提到皇帝时,脸上短暂地显露出一丝不屑。
    她知道是为什么。东汉的皇帝一向短命,二三十岁就毙命的不在少数,汉桓帝总共也才活了三十几岁想,还没留下子嗣,就去世了。
    母亲是桓帝长女,对此再清楚不过了。当年桓帝没有留下子嗣便撒手人寰,太后窦妙又不得宠幸,便与父亲窦武商量,从宗室中过继了一个年幼而愚笨的,正是当今圣上,刘宏。
    真正流有天家血脉的公主刘华当然看不上过继来的傀儡刘宏了。
    只是刘宏虽然愚笨,但也不是真的蠢到什么都看不出来。窦氏要扶持傀儡皇帝,做掌权外戚,也要看傀儡乐不乐意呀。
    于是,喊着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把宦官当亲人的当今圣上,通过宦官把权势渐渐收了些回来。
    只是,素有清名的辅政大将军窦武,早就下定决心,要将宦官诛尽。
    他与女儿窦妙商议,趁早废除宦官,窦太后却犹豫不决,最终被宦官寻了机会,挟持灵帝,下诏杀了窦武及其亲信。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就此落幕,犹豫不决的太后最终也被关入南宫,不得见人。
    母亲身为先帝长女,却因为早早嫁人而远离了皇室斗争,如今冷眼看着这场闹剧结束,宦官、外戚、世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也只能冷笑一声了。
    阿楚听完,满脑子却只有一句话:
    这个局面汉朝是真要完啊。
    第23章
    母亲又和她聊了一会,见阿楚有瞌睡的模样 ,叮嘱她好好休息,又唤来几个婢女耳提面命,说务必照顾好娘子,才放下茶盏,站起身准备离开。
    阿楚拉住阳安公主的衣摆,抬头望向她。
    母亲,我会嫁给傅公明吗?
    阿楚在心里补上后半句,你们想不想没关系,反正我不会嫁的。
    刘华摸了摸她温暖的小手,微笑了。她轻声说:
    不会的。
    无论他人怎么看,你父亲如何考虑,阿楚是我唯一的女儿,我都是不会应的。
    她第一次没有叫七娘,而是直接叫了阿楚名字。
    阿楚一怔,半晌方道:谢谢母亲。
    她是单方面和这世界的母亲不熟,可刘华却真心将她视作女儿。刘华无条件的温柔好意让她有些无所适从,阿楚最后只能闭上嘴,目送着母亲拉上门,从走廊远去。
    送走了母亲,阿楚想了想那铺天盖地的信息量,又觉得不困了,命人取了纸笔,一骨碌爬起来,扑到案几上,拿她熟悉的简体方块字写写画画。
    她现在已经对雒阳的局势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一,雒阳三方势利角逐,分别为士族、宦官、外戚。
    第二,阉党势大,多次发起党锢之祸,在官场排挤士族,两方间有深仇大恨。
    第三,外戚已垮,曾经与士族联手除宦,失败。因为窦太后的犹豫,外戚窦氏一蹶不振,士族也受到第二次党锢的摧残。
    伏氏本也算是士族一派,但由于母亲刘华是如今的阳安长公主,父亲伏完又不轻易表露立场,因此伏家处境才算安全。
    十常侍之一的高望想将女儿许给士族,这又是什么信号呢?难道是宦官希望借助士族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声望?
    傅公明拒绝了高望,转头与伏家议亲,看起来反复无常,拒绝宦官倒是好说,清流们一向如此。可找上伏家。难道?
    阿楚心里一惊,不由坐直了身体。
    她晃了晃脑袋,咬住了下唇。从立场来说,有比伏家更倾向士族、拒绝宦官的家族,从相性来说,更有众多女儿适龄的世家。可是傅公明
    他想拉伏家下水?!
    她越想越觉得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眼下没有人可以商议,她心里实在没底。
    阿楚心里七上八下,只觉得这些政客的想法九曲十八弯,太深不可测了些,连忙提起笔,给荀彧写了封短信,提前告知他今明两日或许登门拜访。
    阿楚把竹简卷起,交给了僮仆,派他立刻送去荀府,不要耽搁。
    阿楚一边抓着毛笔,不太熟练地写字,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
    荀彧呀荀彧,未来的曹魏首席谋士,给我一点头绪吧,让这件事情轻易揭过,千万不要让人为难啊。
    幸好,阿楚寄出去的信,很快就收到了回复。
    她家与荀家也就隔了两条街,送个信也就是一来一回的事情,同城快递都算不上,顶多是送个外卖的工夫。
    她刚刚用完晚饭,房间里点了几盏油灯,阿楚就铺开荀彧的竹简,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看。
    她自己的信很简洁,写了一两行,简单告知了下自己已经大致明白了雒阳局势,但是有些细节还不太清楚,不方便麻烦家里长辈,所以想去问问荀郎君。
    想了想,最后还添上了一个小小的流泪小人的表情,不过她和东汉人之间隔了两千多年的代沟,也不知道对方能不能看懂。
    荀彧则很认真地给了她回复:
    我知道女郎的处境艰辛,希望你保重。
    我最近都很空闲,你可以随时来,告知荀府家丁就好。
    你的父亲与母亲都是很爱子女的家长,他们应该会仔细考虑这件事,无论是私下还是表面。因此你不用太劳神费心,初回雒阳,可以稍微放松一些。
    另外:你信最后的图案是什么意思呢?是暗号吗?
    读书人写信文绉绉的,她瞪眼看了半天才翻译出这么个意思。
    阿楚在心里感慨:荀彧真是个好心的孩子,这时候还不忘宽慰她两句,分明他此时的立场更加艰难啊。
    不管怎么说,有了荀彧提供的场外援助,这件事看起来就没有她一个人面对时可怖了。
    阿楚现在觉得有底气了不少,决定放下竹简,宽衣睡觉去了,只等明天太阳升起来,再去拜访一次荀彧。
    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的,阿楚也不知道了。反正,她醒来穿完衣服、洗漱结束、将一切整理妥当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已经坐在客厅里讨论起来了。
    阿楚年纪小,脚步声也轻,仗着这个,也就先没有进门,藏在门外听了两句。
    伏完:因傅氏的缘故,最近常侍在朝廷上愈发针对起我了,陛下如今常回避我,不知那些阉人说了什么。
    只是因为傅公明?我看不见得吧。刘华的语气比在她面前有攻击性多了。
    伏完也习惯了正妻这样的性格,否则按理来说,是不会给后宅妇人讲前堂政事的。
    伏完答:我明白。先前陛下准备卖官弼爵,我劝说许久也没有用,大概那时候起,张让那些人就盯上我家了。
    刘华道:你再仔细想想。
    当年党锢,荀家本是要迁回颍川的,你上奏求情要留下荀爽,说他治学精妙,有大能,当时张让那几个畜生说什么了?
    说你埋下祸端,是把危险的种子留在陛下身边。还好当时陛下没听他们的,否则哼。她说着,又讥讽地笑了一声。
    阿楚听明白了。原来现在的荀爽荀彧、当年的荀攸,能留在雒阳,是托了父亲的福啊。难怪荀爽与他关系亲近,连带着荀彧都愿意带她进家门做客。
    四下无人,想来是因为父母要商谈大事,特地屏退了下人。不过阿楚是新到家的,他们大概漏了她,这正好是个听取情报的好机会。
    她不由地屏住呼吸,又仔细听起来:
    刘华:傅家人性格刚烈,遭受党锢后举家迁回汝南治经著书,姓高的还妄想和他们结亲
    傅氏不为官,拿不到好处,还被宦官吸了血,自己名声扫地,成全一个阉人,怎么可能有这等好事?
    伏完:阿华说得在理。他转而寻了在雒阳的荀氏,也算得上是勉强妥协了。
    不过把利益稍放出去点,这种妥协谁在乎呢。若非他以权势压人,荀家累世高风,怎么可能答应这种货色?
    是了,昨日我在次阳府上,也听他们谈论此事。然而荀望明不像慈明,他素来畏惧宦官,或许真的会出卖儿子也说不定。
    荀家郎君倒也可怜。只怪那阉党
    阿楚听得连连点头。
    哇,母亲好厉害。
    阿楚单知道高望卖女的背后离不开政治,却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利益牵扯,荀彧被排在傅公明之后,成为高望养女夫婿的第二人选,也未必是因为荀彧的美名不如他。
    如此看来,宦官的确不算聪明啊,这样的事情,阿楚一听都能懂,天下那么多聪明人,又怎么会不看透他们呢?
    阿楚想着,不由摇头:宦官宦官,久居深宫,政治能力比起世家,还是差了点。
    谁?
    阿楚默默看了眼脚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蹭了下地面,这下看来是藏不住了。
    她从门外慢吞吞地走进客厅,对着父母行了礼,叫:父亲,母亲。
    刘华一见是她,脸色立刻温柔了,是七娘啊,她一抬手,似乎也不在乎阿楚偷听的事情了,指指桌上那盘没动过的绿豆糕,招呼她过来,还没用朝食吧,先吃些点心垫垫肚子。
    阿楚老实道:谢谢母亲。
    刚才没能够听到他们谈论对傅伏二家婚事的看法,阿楚还是有些遗憾的。母亲虽然告知她不会应的,自己也曾从叔父口中得知父母的大致意向,可别人口中一个轻飘飘的结果怎么够呢?毕竟不如她自己梳理了背后的利益关系、弄明白来得让人安心。
    伏完似乎不太擅长交流,沉默地看着她走进来,等刘华说完好一会儿,才盯着她,慢慢开口道:
    七娘阿楚,多年不见,真是长大了。
    阿楚无语了。那可不是么,上一次见面还是刚出生呢,现在都会说话走路一个人吃饭了,还被年龄大了自己一倍的男人提了亲,真是了不起啊。
    母亲算准了日子等在门前,他倒是第二日才来了,她可不稀罕。
    她又不好把想法放在明面上说出来,只好不阴不阳地回道:还要多谢父亲。
    刘华有点嗔怪地看了眼阿楚,倒是没有开口打断她,更没说什么来挽回局面。想来独女当年被送走,她心里未必没有气。
    伏完估计也知道愧疚,看了眼被阳安公主半搂在怀里的阿楚,若无其事地收声了。
    阿楚靠在母亲身边,又在父母的注视下自顾自吃了两块绿豆糕,感觉不那么饿了,才擦了擦手,告知他们今日的安排:
    母亲,父亲,我准备稍后去荀府,拜访荀彧郎君。
    刘华抽出手帕,拉过阿楚,替她拂了嘴边碎屑,一边说:
    好。昨日你在荀府,也未执贽。一会儿让人给你准备好了,你将见面礼带给荀小郎君,不要失了礼数。
    伏完看着她,欲言又止。
    无论是父母还是阿楚,都知道此时最要紧的事,其实是傅家的提亲。无论傅氏是否有拉伏氏进来的心,此时的伏家,的确已身处局中了。
    阿楚与荀彧作为事件中心者,从昨日回京到今日,已见了两次面,让人很难不产生些联想。
    只是两人毕竟年幼,尤其阿楚如今才八岁,还不到父亲腰高,又是从徐州回来的,对雒阳局势未必清楚,因此才没什么人特地关注。
    父亲怎么了?
    伏完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无事,七娘去吧。
    第24章
    荀府。
    书房中的博山炉点起袅袅青烟,桌上小釜烧着热茶,切片的小枣安静漂浮在茶面上。
    阿彧今日也约了人吗?
    荀彧放下竹简,点了点头:是伏家女郎。
    伏家的姑娘啊当年阿攸也见过。那时他回乡吊丧,乘的正是伏家送女儿回家的车。
    骤然听到侄子的名字,荀彧不由一顿,睫毛一颤,他接上五叔的话:伏家女郎有才略,与叔父所说的,阳安长公主肖似。
    当年荀爽能免于党锢而留在雒阳,除了伏完以外,也少不了刘华的周旋。
    看来,昨日伏楚与你谈了不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