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错误举报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18)

    她很不合时宜地想起,自己两年后应当会有一个名为伏寿的庶妹降生。
    她会成为汉献帝的皇后,因刘协傀儡的身份而受尽屈辱,传信请伏完诛杀曹操,事泄后被鸩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人被杀。
    你看,这就是她们的命运。
    如果她被动,就会成为兄父儿子的陪葬品:如果她主动,会孤立无援,最后成为灾祸的根源。
    前后左右都是死路。
    阿楚微微抬首,窦妙那一张寡淡且憔悴的面庞便映入眼帘。
    那双深棕色的垂眼下挂着浅浅的乌青,女人的眼中已没了情绪,面颊凹陷,纯色泛白,配上她的一身素衣,看上去萎靡不振,令人叹惋。
    刘华拍了拍阿楚的肩膀,示意她关注周围的动静,切不可让宦官注意到她们。
    阿楚后退一步,竖起耳朵听她们对话。
    因是前往宫中面圣,衣着打扮不可不隆重,刘华着了赤色深衣,面上也施了脂粉,眉间花钿衬得她更加明丽。
    她定定地凝视着曾经贵极一时、却不想给自己母亲留条活路的窦太后,神色淡得似乎事不关己。
    问太后安。她依礼唤了一声,但没有行礼,自顾自地上前一步。
    窦太后神色平静,恍若未闻。
    今日来,只想问一问太后,刘华微微一顿,又靠近了窦妙,声音轻得近乎呓语,扶风窦氏,
    阿楚没有听清她们的话。母亲贴在太后耳边说话,声音太低,能听到的仅窦妙一人。
    她站在后头,只看到窦妙呼吸一窒,瞳孔骤缩。
    第27章
    当时母亲去袁府领她回去, 在马车上与她交心,曾说:
    与傅家的事情,母亲不能完全告知你。
    阿楚那时没有在意, 如今想来, 伏完与刘华所考虑到的,比她多了太多。换作她自己, 千想万想, 也是断然想不到来寻窦太后的。
    南宫云台前后侧门都有婢女把守,不知是刘华的人还是窦妙的人。
    阿楚本是想一同进去旁听谈话的, 不过还是被母亲委婉地请了出来,又唤了两个婢女跟着她, 让她随意转转。
    阿楚心里明白, 这事绝对是要保密的,她也知道以窦妙现在的精神情况,如果看到她在场, 或许会对谈判结果产生影响,但她还是觉得好奇。
    母亲与太后究竟谈了些什么呢?
    阿楚恋恋不舍地看了眼身后禁闭的红门,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座无人问津的居所。
    南宫住着的是宫中女眷, 贵女们入了宫便再难外出, 因此庭院便修得比北宫还要精致。阿楚一路踏过乱红浅绿, 绕过假山青石, 找了座偏僻的小木桥,靠在扶手上,无所事事地支着脑袋,看园中的飞花穿庭。
    春天快要过去了啊。
    宋典, 她是谁?
    殿下, 这
    是男性的声音。
    阿楚耳朵微微一动。
    她没有转身, 偏过头对婢女们使了个眼色,看着远处二人悄无声息地退下,才回头看人。
    殿下二字一出口,阿楚再不懂皇宫事务,也得猜到是什么人了。
    年幼的皇子穿着黑赤相间的直裾,身侧跟着名蓝衣无须的中年人。他的手紧紧捏住身边人的衣摆,目光闪烁地看向她,胆怯又好奇。
    阿楚眨眨眼。
    不出意外的话,那位日后的汉献帝、曾经的陈留王刘协还没有出生,所以眼前这位应当是
    刘辩。刘协的兄长,那个在位不到五个月、两年后就被董卓毒杀的汉少帝。
    阿楚端详他:面白发棕,脊背微曲,明明是皇帝唯一的儿子,通身却无什么皇家气度,望向她时眼神空茫,看上去有些怯懦。
    而旁边那中年人,既跟着皇子,又没有蓄须,名字又与十常侍中一人相同,多半就是宋典本人了。
    阿楚又看了眼想往宦官身后躲藏、唯唯诺诺的孩童刘辩,在心里直摇头:东汉的几代皇子都依附宦官,培养出来的孩子甚至不如寻常的世家子弟啊。
    她心下感叹,动作却不慢,干脆地对着矮她一头的刘辩行了礼:
    在下阳安长公主、不其侯之女,伏楚。
    刘辩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这孩子生母是屠户出身,被选入掖庭才成为宫女,算是攀上高枝,因此对朝中事务一无所知;他自己年幼还木讷,身边无人教导,因而只知道长公主是父亲的姐姐,却不知道不其侯究竟什么意思。
    阿楚也不在乎小皇子是否听说过自己,她对刘辩身边的宋典更感兴趣,可又不能明目张胆地怠慢皇子,只好分出点余光放在他身上。
    宋典倒是一直不声不响,只是在听到她的名字后抬起了头,细细打量着阿楚。
    阿楚不为所动。
    状况之外的刘辩更加茫然了。见阿楚没有解释自己身份的意图,反而将注意力放到身旁的宋典身上,他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回礼开口了:我是刘辩。
    我知道皇子辩,向您问安。阿楚颔首,问,殿下找我,有什么事吗?
    她一心记挂着被婢女们围住看守的云台。
    母亲与窦太后的谈判一旦被人发现告发,便是最大的政治把柄,若是有心人推波助澜,在天子面前搬弄是非,恐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了。
    所以,她现在是没有心情搭理这位皇子殿下的。
    倘若只是刘辩一个人,她倒是可以随便找个借口离开。可惜现在宋典在场,这些宦官老奸巨猾,如今又将目光放在了她家,阿楚如果不按规矩来,难保这些人不会借题发挥。
    实在为难呀。
    刘辩讷讷道:我
    他我了半天,没挤出一个字来。
    反倒是一边的宋典,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宦官特有的尖细,腔调透着凉意,毒蛇似的缠上来:
    女公子一个人在花园,身边既无侍婢也无护卫,长公主也舍得放行吗?
    阿楚一愣,觉得他这话似有深意,再一想,才意识到,宋典这是在旁敲侧击阳安长公主的下落了。
    好在阿楚带着的两个婢女都是聪明人,先前散步时没有跟在她身边,只隔着一段距离关注着她。刘辩宋典二人一出现在视野中,阿楚立刻示意她们回云台唤人,想来不久就会有人来解围。
    想到这里,她略微放下心来,和宋典兜圈子:
    母亲怀念含章殿门前的梓树与秋千,而我却喜爱花园木桥,因此偷溜出来,想要看一看这里的景色。身边没有下人跟随,也是因为我不愿他人打扰。
    这么说来,长公主殿下是在含章殿了?
    如今殿中无人居住,臣要是早知殿下今日来南宫,思念那含章殿,便唤人先去打理了,唉,真是不应当哪!
    宋典说着,状似懊恼的叹了口气:臣现在就唤人过去!
    阿楚皱起眉,她对宋典装模作样的回答实在反感,他的语调抑扬顿挫,简直可以说是阴阳怪气了。
    这些宦官,见她年幼而无人相伴,身边又带着刘辩这迟钝皇子,所以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对她发散恶意吗?
    不必了。
    母亲!
    阿楚听到熟悉的声音,立刻抬头,果真是从西边方向走出来的阳安长公主。
    她松了一口气。看来母亲与窦妙商谈的时间并不长,只是不知道她们究竟交谈了什么,结果又如何。
    刘华走到她身边,不动声色地将阿楚向身后挡了一挡,垂下眼看向宋典,神色冷淡:
    不必了。今日不过带着孩子拜见圣上,顺便来南宫转一转,赏赏春景罢了。这点时间,何须宋公与手下的人费心呢?
    算来我们待的时间也够长了,这便离开了。
    阿楚,我们走吧。
    刘辩对这突如的变故手足无措,求助似的望了眼宋典,宦官却没有注意到他的神色,只是冷然望着眼前的母女。
    刘华伸手揽住阿楚,对着小皇子略微一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也不管一旁宋典是何表情,径自带着女儿往西边白虎门方向去了。
    阿楚最后转头看了眼宋典。这位中常侍此时微微眯起了眼,神情阴晴难测,落后一步在皇子刘辩身旁,远远目送着她们离开。
    阿楚本以为,宦官权势再大,在表面上也是谦卑礼貌、难以查出错漏的。
    各方消息无不表明,目前为止,伏氏在朝廷依然是处于中立的。哪怕宦官早已她家生出不满,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机会下手,因此表面上还是维持着最基本的恭敬的。
    可是此次前往南宫,身为十常侍的宋典却表现出那样的态度刺人惹她不快倒是小事,只是,父母知道这回事吗?
    应当是知道的。
    阿楚很快收起了自己的担忧,因为在这之后几天,伏府的氛围变了。
    最开始是带她去袁府的伏均被限制出行,阿楚还以为这算小惩,过几天就没事了,可是三天过去,她只看到伏均在门前徘徊,却始终没能出去。
    剩余的几个兄长呢,本就不常出门,现在更是见不着影了,应当也是被禁止了活动。
    阿楚自己却没有受到相应关的提醒,或许是母亲出于种种考虑而刻意漏过了她,但这对于她来说显然是一桩幸事,没了这些限制,即便不出门,她也可以更好地观察家中的各种情况。
    僮仆婢女们因有职务在身,因此还可以走动,只是一个个面色沉寂,也不嬉笑打闹了,连脚步都是匆忙的。
    整片庭院除了风吹鸟鸣,几乎已没了声音。
    然后是侧门来了人。
    伏完这几日已不太出门了,对外宣称是染了风寒,不必见人阿楚却经常能看到东门有外人出入。
    这些人,最初还有衣着富丽些的,陆陆续续地进了伏完院落,到了傍晚又形单影只地离开。这些人大多是中年男性,偶尔带着几个年轻人,外貌举止都很相近,或许是父子关系,她也看不出来。
    到了最后,无论进出府上的是哪些人、什么身份,他们已全是家丁的粗衣打扮,且一定在鸡鸣之前来,落日之后走。
    阿楚不止一次看到了他们,这些人进出于伏完的院落,沉默而冷肃。她看出伏完在谋划一件很大的事情了。
    只是,究竟是什么事情,在有了确凿证据之前,她还不敢妄加猜测。
    最后的三天,阿楚终于和其他兄弟一样,被限制在自己的小院了。
    她先前寄给荀彧的信,全部没有回音,不知是什么缘故。阿楚纠结了好一阵,觉得身边实在没人,心里没底,又着想给蔡琰写,最终还是放弃了,怕之后若是生了变故,平白拖累了蔡家。
    更何况,就现在这个情况,究竟是荀彧没有回信,还是阿楚自己的信在途中出了问题,都不好说呢。不过她的问题都藏得隐晦,就算被人看到,也是出不了大事的。
    现在阿楚连信也送不出去了。她去不了庭院,就在小院子里的花园抬头看。还好望楼足够高,她一抬眼就可以看见有部曲站在上面放哨,他们都穿了银色的盔甲,站在上面一夜又一夜,不知在等着什么。
    母亲没有和她说再多的话,只告诉阿楚:
    快变天了,不要外出。
    阿楚应下了。她抱了胡床放在院子里,坐上去盯着高高的望楼发呆,飞鸟在她眼里变成了一个小点,背后是多云的蓝色天空,还有巍峨高大的红色宫殿。
    五月份,杜鹃鸟飞进院落了。
    四声杜鹃昼夜不停地叫,大杜鹃栖在枝头向北望。人们看杜鹃鸟喙是红色的,以为它是苦啼不止才流得满嘴是血,永无止境,像飞蛾扑火,因此烈士也爱拿它做比:
    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第28章
    凌晨下了小雨, 午后起床穿衣梳头,透过窗子一看,才发现院子里的桃花杏花落了满地。
    四月末杏花落, 眨眼到了春夏之交的五月, 是要变天了。
    伏府那样大的变化,阿楚当然不可能意识不到。遣送给荀彧的信迟迟没有回音, 阿楚心中总是忐忑, 不知是对方太忙而无暇回信,还是荀彧的信件被拦下了, 或者是她的三封信,根本没寄出到对方手上?
    她现在出不了门, 想得再多, 也无法得知答案了。
    阿楚是不愿多想的,但还是焦虑,因为府中微妙的氛围而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她自然是有本事逃出去的, 可是就算出去了,又能做什么呢?她自以为掌握了不少信息,如今一看, 比起父母, 她所知道的还远远不够, 轻易出去, 只会平添麻烦。
    毕竟这些政客,杀人是不用见血的啊。
    阿楚于是只好夜夜靠在床上,压住心中的不安,透过窗户看缩成一点的望楼, 等到天明才朦胧睡去。
    有时候也会从小匣子里取出孙策的抹额, 想一想江东时无忧无虑的时光, 觉得集市的甜味芝麻饼很好吃。
    她是想要做出行动的,可心里也有分寸,明白现在还不是能出门的时候。
    要等。
    阿妙还在依惯例给她汇报:
    今晨夫人去了北宫,说是宵禁之后回来;郎主在这之后和客人一同外出了,不知是去哪里。
    阿楚本是瘫在床上,眯着眼睛听她讲的,一听到后半句话,猛然睁大眼,从床上坐了起来。
    伏完和客人一同外出,这是什么意思?!
    刘华去北宫也就算了,虽然频率不高,但也不是这些天第一次了;可是伏完他可是一直蛰在家中,为了准备的大事,坚持闭门谢客的啊。
    更何况,和客人一起啊他的那些客人,可不是寻常人啊!
    阿楚横看竖看,再怎么思索,都只从父母的举止中看到一种信号:
    时机已到。
    她立刻追问:还有呢?父亲与宾客出门时是什么打扮?
    阿妙仔细想了想:郎主与客人都穿着印了纹样的深衣,客人的打扮与平日的粗布短褐有所不同。
    他们说什么了吗?
    郎主他们没有表示,但夫人还是让小主人待在家中,不要外出。
    还是那一套说辞。阿楚失望地摇摇头。
    伏家父母筹划的事情,就像是一块已经拼得八九不离十的巨大拼图,阿楚已经看到了大部分图样,唯独缺失了最重要的线索,因此猜测始终没有成型。
    可是今天,说不好就是最后一天了。
    她不知道父亲的那些客人究竟是哪一派的人,母亲找上太后,是不是与窦武未成之事有关。可是当时与荀彧坐论,她问这事是否与诛宦有关,荀彧语气虽不确定,却还是给了肯定的答案。
    时不我待,具体细节也来不及考证了,阿楚想,缺失的拼图来不及寻找,那就不要理会它了。
    她想成事,就不能一直待在家中坐以待毙。若是大事可成,她出门一趟自然没什么大不了;若是事情败露,她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而力挽狂澜。
    阿楚立刻翻身下了床:阿妙替我拿衣服,我要出门。她前几日被困在院里,对于政客们的大计一无所知,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可这种时候却不怕了既然伏家父母觉得万事俱备,能够行动,那她也可出门一看了。
    而且,真要仔细揣测的话,母亲与她有过那样的约定,却在大事发生当天,给了她和平日一样的叮嘱,这是否也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她让阿妙找了深色的短襦与合裆裤,快手快脚地套到身上,转头对阿妙叮嘱了一番:我很快就回来,阿妙替我保守秘密,不要让任何人进小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