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福娃会种田(105)
周郡摸了摸周娇的头发,你不要想这些,哥哥是希望你能一直读下去的。
周娇道:哥哥,我在家也可以学啊。路拾和你还有周立哥哥赵雍哥哥都可以教我啊。等我在铺子里,也可以跟着路嫂子学啊,咱家里还有书啊。再说我可以随时回来。过完年后再说。他现在不想谈这个,转而道:路嫂子说要给娃找干爹了吗?是谁啊?
周娇摇头,我还没问。等我去问问。说罢就跑走了,然后没多久就回来了,一脸恍惚地说:那娃娃的干爹是咱村口一颗老槐树。
周郡:?!
周郡愣住了。
周娇道:听说是路阳哥去找了神婆,神婆建议的。村子里老人说这颗老槐树被雷劈过两次都没死,一直活着,命最硬。路嫂子家的娃拜它为干爹最合适。
周郡:
这还真是无话可说的合适。
第137章 磨坊
这个年过得人神清气爽,充满了対来年的期待。正月初三,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再次去打听各种消息,都想知道节度使宋麒麟是真的要班师回朝,朝廷的政令和奖赏什么时候发下来。
豫章王要不要减负,去年赋税多收的一成今年不会再收了吧。马上要缴纳兵税了,会不会取消之类的。还有人专门往县衙瞧,看看里面有没有在办公。
周里正也让周立不要再去周氏族长那边去了,就在家里读书备考县学。然后又托人看看能不能联系到周建。周建上次回来给了小周氏二两银子,说是他的月钱,他攒下来的。
小周氏没敢私藏,和周二贵说了,周二贵拿给周里正,周里就拿了过来给周立读书用了。二儿子媳妇两口子虽然没说什么,但心口那股气显而易见的不平了。所以周里正这回过年,给了周妮和周芽各一百文的压岁钱。老大媳妇没说什么,这点做的他比较满意。
周建这个孙子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周里正无可奈何。他一直想家里出个读书人,改变家里的身份。可是摊上兵祸又逃荒,现在周立堪堪要成才,他也没办法只能可着劲的供着。这対老二家是不公平。可是不公平又能怎么办呢,老三还未娶亲逃荒路上就没了,不是更不公平。
大儿媳妇来和他说周明该成亲了。周里正叹气,也知道不能耽误孙子。可是周立还没考出来,周明成亲至少要三四两银子。他是能拿出来,可是拿出来后呢。家里也住不下,又要建新房子。又是一笔开支。
周里正道:等周立考上县学,就半年时间了,之后给周明说亲。周明和周郡差不多岁数,实在是不能耽搁了,耽搁下去,周立和周明这兄弟俩恐怕有了龃龉和隔阂。战事一结束,家里的鸡鸭蛋又能流转开来,家里的豆腐也能做下去。加上土地收入,不大不小的熬一熬也能接下去。这两次服徭役都是周二贵和周明去。如果半年后周立没考上县学,就去服徭役,读书的事情就要缓缓了。
周里正细细的在心里思量着。随后又想到之后的事情,他曾建议郑村长大家一起凑钱在村里建个磨坊,省的磨稻磨面粉还要去大姜村,给别人钱,耽搁这么长时间。但是郑村长不为所动说费钱,村里人口也不多,不用麻烦了。
周里正不禁在心里暗骂他见识短浅。磨坊一建,村子里又多了个活计,每日他们村去大姜村磨面粉,少不得要往大姜村和蔡湖村边上的集市上走一圈,换点东西回来,这不就是人气?白白给人家大姜村。他家里有小的石磨,磨一点小麦是可以的,但是大规模用就不够,而且费劲了。
他前年力排众议买了头牛回来,轮流养着,这两年地里的土地翻新,犁地给他们省了多少事,多少力气。有些工具就要做,一旦入手就事半功倍。但是这磨坊,要是郑村长不出面牵头,他要靠自己的能力还真建不起来。就算建造起来了,村民们要用,一直收钱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大姜村收钱那是说收给人家村的,也有人偶尔去一次根本不给的,只有用很多次的才会给钱。
周里正琢磨着,转而见到周妮和周娇带着帽子从河边走来,挎着小篮子。两人见到他打招呼,喊爷爷。周里正嗯了一声,问周娇:你哥呢?
在家烤火呢。爷爷,我去喂鸡了。
娇娇,你喂完鸡回家告诉你哥一声,让他下午来我这一趟。
周娇也没问什么事,答应了。他带着周郡周立带着鸡蛋和一小袋细面粉和一只活鸡,去了郑村长家,赵礼也在,然后一起吃了点晚饭,在饭桌上再次提起建磨坊的事情。村里修的祠堂年年都修缮维护,但是祠堂两边是空着的。直接在那修了一个小磨坊也占据不了多少地。
一个滚石墨要三两五钱银子。别的他们架子这边他们可以自己做,王冬嵩就可以做。搭个磨坊他们用土坯和山上的木头,每家再出一点茅草,很快就能完成。三两五钱银子每家不到六十文就能搞定。但是郑村长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没有余粮,恐怕拿不出来几文钱啊。他说的也是事实,虽然战事停了,但去年老天爷不赏脸,现在他们都靠着种下的菜充饥。
不过郑村长收下了周里正的礼物,知道他拿的这些东西现在是硬通货,话风就有了松动,说着开春后他和乡亲们说说。
赵礼道:这事是得要和乡亲们说说。早前我们想把村里的河往下挖一段,赵五家那几个兄弟不同意,就一直耽搁到现在也没挖。现在村里的几个小子又分到了地,以后灌溉也是个问题。他家大孙子今年就是分到地的一员,那块地他看了地势高,以后可不容易放水灌溉。
周郡听他们嘀嘀咕咕的,知道周里正带他来是敲边鼓的,建个磨坊是好事,就像能打个水井一样。河里的水不怎么干净,每到夏天都有小孩子喝了生水拉肚子的,不过家长们也不当回事,拉着拉着就过去了。
周郡用木炭净化水,但是洗衣服洗尿布赶鸭子洗菜什么的都还在一条河里,寻思着更不自在。但水井太贵了,也就搁置了。建个磨坊倒是可以的。郑村长推三阻四的,不过就是因为他懒得做,让村民们出钱不容易,每个人都有小心思,容易扯皮,而且出力不讨好。
他看了看饭桌上的几个人,说起了孙里正六十岁了吧,要是他下去了不当里正了,不知道要选谁。这话一出,饭桌上的几个人脸色就变了。特别是郑村长心思一动,几个人就这个话题说了半天。周里正笑着看了周郡一眼,这小子精啊。周郡说这个就是暗示郑村长可以去争一争里正的位子。但是你要怎么争,首先要得民心,要为村民做好事,要德高望重,要有人服你。
等他们出来后,赵礼还没走。赵礼対郑村长也说孙里正年纪大了,身体嘛就那样,没几年能为村民们服务了。他想让自己大儿子接任他的位子,可是他大儿子才多大,上任了肯定不能服众。也劝郑村长争这个位子。郑村长哪里不想争啊,可是自己资历浅,只在下营村这头有威信。前几年赵家那些人还和他杠。大姜村那边他插不进去,他也无可奈何。
但今天听几个人一分析,也不是不可能,他女儿嫁到了城里老员外家,给老员外生了一儿一女,原配没有生子,现在外孙是唯一的子嗣。老员外和县衙有关系,运作运作不是不可能。他又想到刚才周家人说的在村里修水利修路建磨坊,这都是好事。成了之后,他们村就不用老去大姜村忙活,村子也活起来,田好种了,富裕了,女娃都会嫁进来,那么人口不就是更多了嘛。
郑村长心头火热起来,和赵礼商量,又找来自己儿子和侄子。开春后就找几个人疏通那条河渠,挖了小沟渠还是能做到的。至于磨坊,也可以建,建了之后,周家村那些人肯定是感激他的。三两银子,周家人那边出一两,他这边出一两,再找村子里的富余的出,凑合凑合。没出钱的就出力,以后大家一提起来就说他的好处。
周郡対于建造磨坊也是举手赞同,因为他想种芝麻,榨油,还有大豆,也想尝试着榨油。这些都需要磨坊的。豆腐他是不做了,但是豆浆和豆腐脑还是要喝的。白花花热腾腾的豆腐脑,淋上一层麻油,撒上芝麻碎和细盐及葱花,要是再有辣椒油放上一勺,入口即化。味道别提多鲜美了。
年后又下了一场大雪,雪融化后,白茫茫逐渐消失,嫩绿小草冒出头来。春天即将来临,马上就能脱去厚重的冬装了。这个时候学堂开学了,周娇和路云都不打算去上学了。周郡把路拾送去学堂了,这回上的是一整天。周娇喃喃道要去铺子新开张,周郡还没同意,说家里要开荒。同时,路嫂子也要继续休养身体。他和路嫂子谈了一次,路嫂子愿意去铺子,但是她的身体现在虽然能在家里活动了,偶尔做个饭什么的,但是一走起路来三步两喘的,去了也是给人添麻烦。
她推荐了周明,但是周郡不太愿意。周明去了,周家人都知道了,他不太想和周里正他们牵扯太深了。两家本来感情很深厚,可是一旦牵扯到利益了,就很难说清楚了。选路嫂子是因为路嫂子和路阳需要帮助,二是路嫂子拎的清楚,又是个女性,和周娇能够同住一起,也能够教导周娇一些女性的事情。
至于他要读书考县学的事情,打听清楚了,县学考试在七月进行。周郡算好了,赵雍先备考复习打听清楚,等到三月分他把事情一交,直接和赵雍搬进镇子上的院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闭门读书。全心全意地备考三个月。
前期赵雍已经读的透了,后头教教他。而且他们还有柳工呢。正月初十他带着路拾去柳工那拜年的时候,也说了想考县学的事情。柳工一听就很高兴,考入县学,那么路拾也会跟着来县里读书。说不定周郡会同意让路拾来府里读书。现在在乡下,路拾一人在这里,家里肯定不放心的,但要是都搬到城里来呢。
战事一平,吉县城里人气就足了。周郡他们这个年关在家里没少做东西,赵兰和赵婶娘,周娇和路云又捣鼓了许多杂货。一股脑地搬进铺子里,周郡送走赵雍后,又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卖货生涯。周娇上半天学,回来后鸡鸭她养着,操持家里,路云就专心开垦荒地顺便翻土忙地里的活,路拾放学回来也帮忙。大家都忙得很。
二月二龙抬头,朝廷发圣旨,让西南节度使宋麒麟正式收兵,带着赵王世子入京。同时宣豫章王入京封赏。而且还派使臣去收复失地,安顿治下的百姓。这消息一出来百姓们彻底欢呼了,这意味着天下太平了,商人以后行商也可以去置州平城了。有许多逃荒在外的人还在打听朝廷会将原先赵王的封地给谁,是朝廷自己派人治理,还是又分封什么王,他们原先的土地怎么办,他们还能不能回去。
周郡心想,就算能回去,他也不想回去了。不过肯定很多人不这么想,故土难离,要是真的能回去,说不定很多人愿意回去呢。
二月份一到,万物复苏,转眼间到了春耕时候了,周郡看铺子里的货卖的差不多了,就关了铺子,直接回家种地。
春耕一结束,大家都累得够呛。这个时候就深深感觉到,为什么古代大家都爱生孩子,因为没有机械化,就是人多力量大。他们都干完了,路阳一个人还在地里干呢。唉,就算有了牛,犁地翻土可以省事,但是其余的还是要自己干。
周郡懒懒的躺在椅子上,累的连饭都懒得吃。他们粮食足,吃的也好,还有牛,就累成这个样子了。更别提那些家里粮食不多,要省着吃的,周郡在田里看着他们走路都打着飘儿,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吹口气就能倒下去,光大前天就倒下去三个了,又累又饿的,眼圈发黑,看着吃的都冒狼光,看着渗人的很。
周娇进屋看哥哥睡着了,给他端了碗面条,叫醒了哥哥,让他吃了面条回屋睡。周郡睁开眼,问:路云呢?
吃了饭又下地了。
这孩子也不知道累。周郡拿起筷子吃面条。周娇又给哥哥端来那绿豆汤,路云哥说不累,他浑身都是劲儿,去赵婶娘家借牛把他分的地翻土。说已经有两份地四月份能收拾出来,到时候就可以种生姜了。
年轻就是好啊。真是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周郡吃完了饭,肚里有食了,好受一点,但还是浑身酸痛,感慨自己难道已经不年轻了?周娇催促他回屋睡一会儿,他也没推辞,嘱咐了两句:你去把炉子提给路嫂子,要她用这个做饭。他们家已经忙完了,以后做饭可以用大锅了,路阳估计还要忙几天,用炉子做饭省事些。
周娇点头,看着哥哥睡了,又去烧了一大锅热水,然后提着炉子去了路嫂子家。路嫂子这还没吃上饭,路阳哥还在地里忙活。那个娃娃躺在床上睡觉,路嫂子再分秧苗。
周娇来了,见案板上只有干馍馍和凉水,她把炉子生火上,対路嫂子说:嫂子,你先去吃饭,我给你分苗。
路嫂子也没客气,先拿了四个鸡蛋给孩子蒸了鸡蛋糕,然后烧了热水,就这干馍馍吃了。那个小娃娃也醒了,她喂完孩子了就対周娇说:你哥该去读书了吧,等你路阳哥忙完,四月我就去看铺子。
周娇说:过两日吧,我哥说书还没买齐。其实是不放心他们,而且铺子里的货还没有及时补充。春耕过后应该会忙这些,把货补齐后再闭门读书。她又和路嫂子说了一些话,就看着那个娃娃爬起来了,路嫂子回头喊着:路七生,来。孩子大名叫路七生。
路七生笑呵呵的,流着口水,路嫂子抱着他一会儿,周娇看着他软软嫩嫩的,逗了他一会儿。听路嫂子说了二妞姐的事情,她很难过。二妞姐回婆家去了,是婆家人来接的,在春耕开始前来接人,打的是什么主意?还不是想让二妞姐回家干活。
但是二妞姐还是回去了,说她在娘家待得太久了,嫂子和哥哥都不高兴,家里也天天吵吵闹闹的,嫂子背地里骂她吃白饭的,家里的粮食都让她娘俩吃了。王虎媳妇听到了,又是一阵吵闹,鸡飞狗跳的,要大顺休了媳妇,把她赶回娘家去。但是大顺跪着求爹娘不愿意休了媳妇。大顺媳妇也不回娘家了。说来也奇怪,以前三天两头回娘家,现在二妞姐回来了,她却一次也不回来了。二妞姐在娘家过得年,本来以为能一直住下去,婆家偏偏又来人接了。
周娇和周妮都去劝了,让她别回去,就在这里生孩子,快六个月了,回去万一春耕累着了,岂不是要一尸两命。王虎媳妇很犹豫,女儿嫁了人就是别家人了,肚子里又有别人家的孩子了,一直在娘家待着也不好。现在婆家来人说话也诚恳,说回去好好待她。儿子也说让媳妇回去好好和丈母娘说说対二妞好一点,加上二妞自己也愿意回去。王虎夫妻俩就松口了。
其实是因为二妞在家吃的不少,粮食本来就不怎么够吃,还要保证二妞肚子里孩子的营养,王虎媳妇也的确觉得家里的粮食少得快。所以就给二妞拿了一篮子鸡蛋一只鸡一只鸭让她跟着婆家人和丈夫回去了。说是春耕忙完就去看她,别又被人欺负了。
周妮听着路嫂子拉家常似的说了这些,心里越发不得劲。不是対路嫂子不得劲,而是怎么说呢,她觉得二妞姐不该这样活。但周娇也不知道她该怎样活,于是心里越发难受,就附和着路嫂子嗯嗯了几声说要去打扫鸡窝去了。
周娇离开了路嫂子家,扫了鸡圈,又去割鸡草了。等她回到家,看到赵雍哥来了,正在屋里和哥哥说话。
赵雍正在和周郡说郑村长组织村民建磨坊的事情。春耕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凑钱,可是大部分没人响应,然后他又说他出一两银子,剩下的二两多银子看谁拿。
周郡淡淡地说:他想让我们周家村的人拿。这事是周里正提出来的,周里正愿意拿钱,但是不可能一下子把剩下的补齐。郑村长想拿捏周里正。周家村这几年在村里存在感挺强的,周里正为人处事老道,也懂一点学问,有谁要找人商议事情,他也能说得上话。不说别的,在他们这三十多人中间威信是最高的。
恋耽美
周娇道:哥哥,我在家也可以学啊。路拾和你还有周立哥哥赵雍哥哥都可以教我啊。等我在铺子里,也可以跟着路嫂子学啊,咱家里还有书啊。再说我可以随时回来。过完年后再说。他现在不想谈这个,转而道:路嫂子说要给娃找干爹了吗?是谁啊?
周娇摇头,我还没问。等我去问问。说罢就跑走了,然后没多久就回来了,一脸恍惚地说:那娃娃的干爹是咱村口一颗老槐树。
周郡:?!
周郡愣住了。
周娇道:听说是路阳哥去找了神婆,神婆建议的。村子里老人说这颗老槐树被雷劈过两次都没死,一直活着,命最硬。路嫂子家的娃拜它为干爹最合适。
周郡:
这还真是无话可说的合适。
第137章 磨坊
这个年过得人神清气爽,充满了対来年的期待。正月初三,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再次去打听各种消息,都想知道节度使宋麒麟是真的要班师回朝,朝廷的政令和奖赏什么时候发下来。
豫章王要不要减负,去年赋税多收的一成今年不会再收了吧。马上要缴纳兵税了,会不会取消之类的。还有人专门往县衙瞧,看看里面有没有在办公。
周里正也让周立不要再去周氏族长那边去了,就在家里读书备考县学。然后又托人看看能不能联系到周建。周建上次回来给了小周氏二两银子,说是他的月钱,他攒下来的。
小周氏没敢私藏,和周二贵说了,周二贵拿给周里正,周里就拿了过来给周立读书用了。二儿子媳妇两口子虽然没说什么,但心口那股气显而易见的不平了。所以周里正这回过年,给了周妮和周芽各一百文的压岁钱。老大媳妇没说什么,这点做的他比较满意。
周建这个孙子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周里正无可奈何。他一直想家里出个读书人,改变家里的身份。可是摊上兵祸又逃荒,现在周立堪堪要成才,他也没办法只能可着劲的供着。这対老二家是不公平。可是不公平又能怎么办呢,老三还未娶亲逃荒路上就没了,不是更不公平。
大儿媳妇来和他说周明该成亲了。周里正叹气,也知道不能耽误孙子。可是周立还没考出来,周明成亲至少要三四两银子。他是能拿出来,可是拿出来后呢。家里也住不下,又要建新房子。又是一笔开支。
周里正道:等周立考上县学,就半年时间了,之后给周明说亲。周明和周郡差不多岁数,实在是不能耽搁了,耽搁下去,周立和周明这兄弟俩恐怕有了龃龉和隔阂。战事一结束,家里的鸡鸭蛋又能流转开来,家里的豆腐也能做下去。加上土地收入,不大不小的熬一熬也能接下去。这两次服徭役都是周二贵和周明去。如果半年后周立没考上县学,就去服徭役,读书的事情就要缓缓了。
周里正细细的在心里思量着。随后又想到之后的事情,他曾建议郑村长大家一起凑钱在村里建个磨坊,省的磨稻磨面粉还要去大姜村,给别人钱,耽搁这么长时间。但是郑村长不为所动说费钱,村里人口也不多,不用麻烦了。
周里正不禁在心里暗骂他见识短浅。磨坊一建,村子里又多了个活计,每日他们村去大姜村磨面粉,少不得要往大姜村和蔡湖村边上的集市上走一圈,换点东西回来,这不就是人气?白白给人家大姜村。他家里有小的石磨,磨一点小麦是可以的,但是大规模用就不够,而且费劲了。
他前年力排众议买了头牛回来,轮流养着,这两年地里的土地翻新,犁地给他们省了多少事,多少力气。有些工具就要做,一旦入手就事半功倍。但是这磨坊,要是郑村长不出面牵头,他要靠自己的能力还真建不起来。就算建造起来了,村民们要用,一直收钱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大姜村收钱那是说收给人家村的,也有人偶尔去一次根本不给的,只有用很多次的才会给钱。
周里正琢磨着,转而见到周妮和周娇带着帽子从河边走来,挎着小篮子。两人见到他打招呼,喊爷爷。周里正嗯了一声,问周娇:你哥呢?
在家烤火呢。爷爷,我去喂鸡了。
娇娇,你喂完鸡回家告诉你哥一声,让他下午来我这一趟。
周娇也没问什么事,答应了。他带着周郡周立带着鸡蛋和一小袋细面粉和一只活鸡,去了郑村长家,赵礼也在,然后一起吃了点晚饭,在饭桌上再次提起建磨坊的事情。村里修的祠堂年年都修缮维护,但是祠堂两边是空着的。直接在那修了一个小磨坊也占据不了多少地。
一个滚石墨要三两五钱银子。别的他们架子这边他们可以自己做,王冬嵩就可以做。搭个磨坊他们用土坯和山上的木头,每家再出一点茅草,很快就能完成。三两五钱银子每家不到六十文就能搞定。但是郑村长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没有余粮,恐怕拿不出来几文钱啊。他说的也是事实,虽然战事停了,但去年老天爷不赏脸,现在他们都靠着种下的菜充饥。
不过郑村长收下了周里正的礼物,知道他拿的这些东西现在是硬通货,话风就有了松动,说着开春后他和乡亲们说说。
赵礼道:这事是得要和乡亲们说说。早前我们想把村里的河往下挖一段,赵五家那几个兄弟不同意,就一直耽搁到现在也没挖。现在村里的几个小子又分到了地,以后灌溉也是个问题。他家大孙子今年就是分到地的一员,那块地他看了地势高,以后可不容易放水灌溉。
周郡听他们嘀嘀咕咕的,知道周里正带他来是敲边鼓的,建个磨坊是好事,就像能打个水井一样。河里的水不怎么干净,每到夏天都有小孩子喝了生水拉肚子的,不过家长们也不当回事,拉着拉着就过去了。
周郡用木炭净化水,但是洗衣服洗尿布赶鸭子洗菜什么的都还在一条河里,寻思着更不自在。但水井太贵了,也就搁置了。建个磨坊倒是可以的。郑村长推三阻四的,不过就是因为他懒得做,让村民们出钱不容易,每个人都有小心思,容易扯皮,而且出力不讨好。
他看了看饭桌上的几个人,说起了孙里正六十岁了吧,要是他下去了不当里正了,不知道要选谁。这话一出,饭桌上的几个人脸色就变了。特别是郑村长心思一动,几个人就这个话题说了半天。周里正笑着看了周郡一眼,这小子精啊。周郡说这个就是暗示郑村长可以去争一争里正的位子。但是你要怎么争,首先要得民心,要为村民做好事,要德高望重,要有人服你。
等他们出来后,赵礼还没走。赵礼対郑村长也说孙里正年纪大了,身体嘛就那样,没几年能为村民们服务了。他想让自己大儿子接任他的位子,可是他大儿子才多大,上任了肯定不能服众。也劝郑村长争这个位子。郑村长哪里不想争啊,可是自己资历浅,只在下营村这头有威信。前几年赵家那些人还和他杠。大姜村那边他插不进去,他也无可奈何。
但今天听几个人一分析,也不是不可能,他女儿嫁到了城里老员外家,给老员外生了一儿一女,原配没有生子,现在外孙是唯一的子嗣。老员外和县衙有关系,运作运作不是不可能。他又想到刚才周家人说的在村里修水利修路建磨坊,这都是好事。成了之后,他们村就不用老去大姜村忙活,村子也活起来,田好种了,富裕了,女娃都会嫁进来,那么人口不就是更多了嘛。
郑村长心头火热起来,和赵礼商量,又找来自己儿子和侄子。开春后就找几个人疏通那条河渠,挖了小沟渠还是能做到的。至于磨坊,也可以建,建了之后,周家村那些人肯定是感激他的。三两银子,周家人那边出一两,他这边出一两,再找村子里的富余的出,凑合凑合。没出钱的就出力,以后大家一提起来就说他的好处。
周郡対于建造磨坊也是举手赞同,因为他想种芝麻,榨油,还有大豆,也想尝试着榨油。这些都需要磨坊的。豆腐他是不做了,但是豆浆和豆腐脑还是要喝的。白花花热腾腾的豆腐脑,淋上一层麻油,撒上芝麻碎和细盐及葱花,要是再有辣椒油放上一勺,入口即化。味道别提多鲜美了。
年后又下了一场大雪,雪融化后,白茫茫逐渐消失,嫩绿小草冒出头来。春天即将来临,马上就能脱去厚重的冬装了。这个时候学堂开学了,周娇和路云都不打算去上学了。周郡把路拾送去学堂了,这回上的是一整天。周娇喃喃道要去铺子新开张,周郡还没同意,说家里要开荒。同时,路嫂子也要继续休养身体。他和路嫂子谈了一次,路嫂子愿意去铺子,但是她的身体现在虽然能在家里活动了,偶尔做个饭什么的,但是一走起路来三步两喘的,去了也是给人添麻烦。
她推荐了周明,但是周郡不太愿意。周明去了,周家人都知道了,他不太想和周里正他们牵扯太深了。两家本来感情很深厚,可是一旦牵扯到利益了,就很难说清楚了。选路嫂子是因为路嫂子和路阳需要帮助,二是路嫂子拎的清楚,又是个女性,和周娇能够同住一起,也能够教导周娇一些女性的事情。
至于他要读书考县学的事情,打听清楚了,县学考试在七月进行。周郡算好了,赵雍先备考复习打听清楚,等到三月分他把事情一交,直接和赵雍搬进镇子上的院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闭门读书。全心全意地备考三个月。
前期赵雍已经读的透了,后头教教他。而且他们还有柳工呢。正月初十他带着路拾去柳工那拜年的时候,也说了想考县学的事情。柳工一听就很高兴,考入县学,那么路拾也会跟着来县里读书。说不定周郡会同意让路拾来府里读书。现在在乡下,路拾一人在这里,家里肯定不放心的,但要是都搬到城里来呢。
战事一平,吉县城里人气就足了。周郡他们这个年关在家里没少做东西,赵兰和赵婶娘,周娇和路云又捣鼓了许多杂货。一股脑地搬进铺子里,周郡送走赵雍后,又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卖货生涯。周娇上半天学,回来后鸡鸭她养着,操持家里,路云就专心开垦荒地顺便翻土忙地里的活,路拾放学回来也帮忙。大家都忙得很。
二月二龙抬头,朝廷发圣旨,让西南节度使宋麒麟正式收兵,带着赵王世子入京。同时宣豫章王入京封赏。而且还派使臣去收复失地,安顿治下的百姓。这消息一出来百姓们彻底欢呼了,这意味着天下太平了,商人以后行商也可以去置州平城了。有许多逃荒在外的人还在打听朝廷会将原先赵王的封地给谁,是朝廷自己派人治理,还是又分封什么王,他们原先的土地怎么办,他们还能不能回去。
周郡心想,就算能回去,他也不想回去了。不过肯定很多人不这么想,故土难离,要是真的能回去,说不定很多人愿意回去呢。
二月份一到,万物复苏,转眼间到了春耕时候了,周郡看铺子里的货卖的差不多了,就关了铺子,直接回家种地。
春耕一结束,大家都累得够呛。这个时候就深深感觉到,为什么古代大家都爱生孩子,因为没有机械化,就是人多力量大。他们都干完了,路阳一个人还在地里干呢。唉,就算有了牛,犁地翻土可以省事,但是其余的还是要自己干。
周郡懒懒的躺在椅子上,累的连饭都懒得吃。他们粮食足,吃的也好,还有牛,就累成这个样子了。更别提那些家里粮食不多,要省着吃的,周郡在田里看着他们走路都打着飘儿,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吹口气就能倒下去,光大前天就倒下去三个了,又累又饿的,眼圈发黑,看着吃的都冒狼光,看着渗人的很。
周娇进屋看哥哥睡着了,给他端了碗面条,叫醒了哥哥,让他吃了面条回屋睡。周郡睁开眼,问:路云呢?
吃了饭又下地了。
这孩子也不知道累。周郡拿起筷子吃面条。周娇又给哥哥端来那绿豆汤,路云哥说不累,他浑身都是劲儿,去赵婶娘家借牛把他分的地翻土。说已经有两份地四月份能收拾出来,到时候就可以种生姜了。
年轻就是好啊。真是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周郡吃完了饭,肚里有食了,好受一点,但还是浑身酸痛,感慨自己难道已经不年轻了?周娇催促他回屋睡一会儿,他也没推辞,嘱咐了两句:你去把炉子提给路嫂子,要她用这个做饭。他们家已经忙完了,以后做饭可以用大锅了,路阳估计还要忙几天,用炉子做饭省事些。
周娇点头,看着哥哥睡了,又去烧了一大锅热水,然后提着炉子去了路嫂子家。路嫂子这还没吃上饭,路阳哥还在地里忙活。那个娃娃躺在床上睡觉,路嫂子再分秧苗。
周娇来了,见案板上只有干馍馍和凉水,她把炉子生火上,対路嫂子说:嫂子,你先去吃饭,我给你分苗。
路嫂子也没客气,先拿了四个鸡蛋给孩子蒸了鸡蛋糕,然后烧了热水,就这干馍馍吃了。那个小娃娃也醒了,她喂完孩子了就対周娇说:你哥该去读书了吧,等你路阳哥忙完,四月我就去看铺子。
周娇说:过两日吧,我哥说书还没买齐。其实是不放心他们,而且铺子里的货还没有及时补充。春耕过后应该会忙这些,把货补齐后再闭门读书。她又和路嫂子说了一些话,就看着那个娃娃爬起来了,路嫂子回头喊着:路七生,来。孩子大名叫路七生。
路七生笑呵呵的,流着口水,路嫂子抱着他一会儿,周娇看着他软软嫩嫩的,逗了他一会儿。听路嫂子说了二妞姐的事情,她很难过。二妞姐回婆家去了,是婆家人来接的,在春耕开始前来接人,打的是什么主意?还不是想让二妞姐回家干活。
但是二妞姐还是回去了,说她在娘家待得太久了,嫂子和哥哥都不高兴,家里也天天吵吵闹闹的,嫂子背地里骂她吃白饭的,家里的粮食都让她娘俩吃了。王虎媳妇听到了,又是一阵吵闹,鸡飞狗跳的,要大顺休了媳妇,把她赶回娘家去。但是大顺跪着求爹娘不愿意休了媳妇。大顺媳妇也不回娘家了。说来也奇怪,以前三天两头回娘家,现在二妞姐回来了,她却一次也不回来了。二妞姐在娘家过得年,本来以为能一直住下去,婆家偏偏又来人接了。
周娇和周妮都去劝了,让她别回去,就在这里生孩子,快六个月了,回去万一春耕累着了,岂不是要一尸两命。王虎媳妇很犹豫,女儿嫁了人就是别家人了,肚子里又有别人家的孩子了,一直在娘家待着也不好。现在婆家来人说话也诚恳,说回去好好待她。儿子也说让媳妇回去好好和丈母娘说说対二妞好一点,加上二妞自己也愿意回去。王虎夫妻俩就松口了。
其实是因为二妞在家吃的不少,粮食本来就不怎么够吃,还要保证二妞肚子里孩子的营养,王虎媳妇也的确觉得家里的粮食少得快。所以就给二妞拿了一篮子鸡蛋一只鸡一只鸭让她跟着婆家人和丈夫回去了。说是春耕忙完就去看她,别又被人欺负了。
周妮听着路嫂子拉家常似的说了这些,心里越发不得劲。不是対路嫂子不得劲,而是怎么说呢,她觉得二妞姐不该这样活。但周娇也不知道她该怎样活,于是心里越发难受,就附和着路嫂子嗯嗯了几声说要去打扫鸡窝去了。
周娇离开了路嫂子家,扫了鸡圈,又去割鸡草了。等她回到家,看到赵雍哥来了,正在屋里和哥哥说话。
赵雍正在和周郡说郑村长组织村民建磨坊的事情。春耕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凑钱,可是大部分没人响应,然后他又说他出一两银子,剩下的二两多银子看谁拿。
周郡淡淡地说:他想让我们周家村的人拿。这事是周里正提出来的,周里正愿意拿钱,但是不可能一下子把剩下的补齐。郑村长想拿捏周里正。周家村这几年在村里存在感挺强的,周里正为人处事老道,也懂一点学问,有谁要找人商议事情,他也能说得上话。不说别的,在他们这三十多人中间威信是最高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