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错误举报

第516页

    萧灼华说:“就是想知道你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她又补充了句:“等将来不打仗了,会不会跟我抢权。”
    沐瑾整个儿无语,“我负责提出方针政策,你负责根据现状合理安排实施,我俩合作得挺好的呀,我得有多想不开到你跟前给我自己找麻烦。”他斜眼睨向萧灼华,“我打完仗刚回来,连家门都没进,你就试探我。过分了啊。”
    萧灼华说:“并非试探。”
    沐瑾说:“你还不承认。”
    萧灼华说:“我是直接问的,不瞒你,没同你耍心眼。”
    沐瑾“呵呵”道:“我多谢你赤诚相待。”对坐在边上看戏的小贝贝说:“你阿娘现在可出息了。”
    萧灼华心说:“我现在确实出息了。”不怕他了。
    沐瑾还是挺喜欢夫妻俩有什么事直接说开的,省得猜来猜去伤人又伤心。他把两个孩子抱到对面的位置上坐下,又挪到萧灼华身边挨着她,“我俩又不能和离,感情也还好吧,你老担心这些干嘛。你愿意干活,我乐得轻闲,我求你多干点。”
    萧灼华看看沐瑾,不说话了。
    他出征两年,回来了,她有点开心又有点担心,毕竟,他不在,她独大。不过,她又想到他什么事情都让着她,心头又挺美的。
    萧灼华心眼多,想得多又不是一天两天,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家里全靠她撑着,她要是没点想法,没心眼,那才叫完蛋。
    沐瑾眼看就要到家了,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跟萧灼华讲起自己出征打仗的事,讲起路上的见闻等。
    他俩写信,都是公文里面加点家里的事情,跟当面聊天那就不是一个样的。
    沐瑾口若悬河叨叨不停的样子,让萧灼华因为分离两点带来的那点生疏感,彻底没影了。
    小贝贝默默地从茶壶里倒了杯水给阿爹润嗓子。学院里的老师讲课时,都没阿爹能讲。
    沐瑾回到家,果断地给自己放了一个月的假,陪陪阿娘、萧灼华和两个孩子。
    小贝贝之前跟着萧灼华,虽说没有被拘着性子,但皇家礼仪、皇太女的规矩仪态等,都还是有的。
    沐瑾觉得,不顽皮的孩子没童年,带着两个娃爬树抓知了,在院子里学青蛙跳,带着贝贝逃课去放风筝。那么规矩干什么呢?成绩稳住就行了,野一点,浪一点,生活才能多点趣味。
    特别是将来要当皇帝的人,真让规矩给框死了,那完蛋了,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掉坑里爬不出来。
    好生生的皇太女和清郡王,让沐瑾硬生生给带成了两只泥猴,萧灼华气得胸口疼,还不敢捶他。
    沐瑾的假期结束,南边战事只能算是稍微有点起色,但比起投进去的兵力和拿下的地盘,其实算是……没起色。
    他底下的兵将,遇到不熟悉的水军,是真的挺被动。
    沐瑾又要出征,萧灼华有点舍不得,又有种松口气的感觉。先是打仗,按照南边现在的情况,只怕十年八年都打不完,消耗过大,国力难以承受。再就是,两个孩子终于可以紧紧规矩了,不用成天跟着他淘得毫无太女、郡王的规矩形象了。
    沐瑾找到萧灼华商量,“我想把贝贝一起带上。”小二不成,他太小了。
    萧灼华震惊地看向沐瑾:带上贝贝?她才五岁!
    沐瑾说:“一个从小跟着父亲出征,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皇太女,比起一个在学堂里长起来的皇太女,更具威慑力。趁着她小,带着她多走走看看,让她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比起从小在狭小天地里长大,更有裨益。她见过战争,见过民生疾苦,方能生出体谅之心。”
    萧灼华怔然。她是真没想过沐瑾会带贝贝上战场。他昨天还带着孩子拿竹筒枪打水仗享受童年,今天就说要带去战场。
    她明白,沐瑾是想让贝贝长成能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她是有沐瑾为她遮风挡雨,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像沐瑾。
    萧灼华点头,应道:“好。”她顿了下,又说:“那你晚出发几天,我让人给她做身小盔甲,虽说用不着她上战场,但在军营里,还是穿盔甲合适。”
    她入沐瑾军营时,就有自己有盔甲。
    第232章
    七月, 沐瑾带着皇太女沐泽,率领亲卫队,赶赴泰安郡。
    他才入魏郡, 便收到消息, 南边的军队出漓郡,逆流而上,正朝着临江郡方向驰来。
    出漓郡到临江郡这一段的江岸, 只有临江郡这一段适合登陆作战, 但在临江郡下游,有一处从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栈道,栈道上面是沐瑾南渡的铁索桥,栈道下面则是当初为了修建铁索桥往来两岸而修建的小型水码头。
    对方如果毁掉铁索桥,就能切断临江郡与泰安郡之间的交通。
    沐耀早在出发时就防到他们袭击临江郡和铁索桥,派了人防守, 就连临江郡的郡兵也都调了过去。
    那一段江面狭窄, 江水湍急,两岸全是笔直的峭壁, 想在有军队防守的情况下攻上去, 几乎不可能。要对来说,攻打临江郡还容易些。
    之前在京江县缴获的战船, 如今就停在临江郡大营,造船厂也在旁边。
    沐瑾把大军都调去了泰安郡,因为水战不太行, 船只都留下了,现在守在临江郡的是中军大营的五万兵, 几乎全都是旱鸭子。
    --